部编版初中语文《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凡卡》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并欣赏作者契诃夫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介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和文学风格。

2.2 课文梗概概述《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

2.3 课文详细解读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建立知识联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4 教师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

3.5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交流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3 创意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写作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凡卡》的原文文本和注释。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评论。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同情凡卡,了解凡卡向往什么。

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B、过程与方法: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C、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及沙皇俄国当时的现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尽量做到有语气。

思考:这篇文章很长,主要写的什么?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1、课文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写信的过程中仅仅写了写信的内容吗?还写了些什么内容?3、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凡卡给爷爷写的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指名读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其余同学思考: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你觉得下面哪个词最能表达出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4、凡卡向爷爷诉了哪些苦?从哪些方面诉的苦?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契科夫短篇小说》初中必读名著解析版

《契科夫短篇小说》初中必读名著解析版

《契科夫短篇小说》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一、作者介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19世纪末期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的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

契诃夫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二、内容介绍《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收入的20篇小说都是契诃夫小说的代表作。

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

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

在后期作品中,以《套中人》最为著名。

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契诃夫的小说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众生相,其中有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贪婪虚伪,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

这些小说没有情节上的大起大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作者只是撷取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捕捉一些平凡人物的日常琐事,不动声色地写出来,通过人物的自我表演,表达对人性和生活本质的洞察,寓意深刻,留给人思考的余地。

中、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创作的主要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涉及以下四种题材:1.小市民生活题材。

代表作品主要有《醋栗》《约内奇》《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和《带阁楼的房子》等。

2.下层平民生活题材。

主要代表作品有《苦恼》《哀伤》和《万卡》等。

部编版初中语文契诃夫短篇小说 (1)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契诃夫短篇小说 (1)PPT课件

这些讽刺难道仅仅是为了刻画出这些小 人物的丑态,博得我们的哈哈大笑吗?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
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 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 一个乞丐也没有。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 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 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 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 契诃夫
一个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向上司申求提高两
卢布的薪水,都没有实现,但他依然给上司写祝 贺信。难道这个人是傻瓜吗?想知道原因就到 《小人物》里去寻找谜底;一个漂亮的姑娘安娜, 成为丈夫挂在脖子上的勋章。这能是真的吗?请 读《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一探究竟吧;医院是救 死扶伤的处所,可是现在医院成了监狱。医院的 的病人遭遇了什么事情呢?《第六病室》会告诉 你答案……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这魅力无边的契诃 夫短篇小说之旅。
2.推荐法:结合你的阅读初感受,给大家推 荐这两篇小说。
1.主人公有很多共同特点 2.都有讽刺意味 3.主人公态度变化 4.用对话(语言)刻画人物 5.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一样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
缺点和可笑之处,常用夸张、对比、漫画 式等,产生幽默的效果。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 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 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 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 鹅屁吃!”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 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 貌。”
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 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 了回去,往腰里揣”。用了“攥”“舒”“缩”“揣”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凡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凡卡》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2)运用朗读、表演等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2)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凡卡》,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或表演,录制视频,互相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并欣赏作者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凡卡这个人物的深情描绘,理解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改变的意愿。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村少年凡卡的成长经历和他与富家女吉娜的爱情故事。

通过凡卡的遭遇和奋斗,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追求幸福的努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

难点: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思考社会不平等现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契诃夫会选择凡卡这个人物来讲述故事?3.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创作自己的故事续写或角色扮演。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创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现,给予建议和鼓励。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创作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凡卡》文本5.2 辅助材料:关于契诃夫的介绍和作品分析的文章。

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介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万卡》,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

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作品概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我国当代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童道明先生主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眼中的“一流幽默作家”——契诃夫经典短篇小说集。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

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说,以《套中人》最为著名。

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欧·亨利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能力仍然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

训练快速默读,一要在读前让学生明确默读的任务,使默读的指向性更明确;二是规定统一的默读时间,到时就得停止默读;三要按词语、句子,一行一行读。

2.《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他父亲开杂货店,有两个学徒。

契诃夫的父亲经常虐待他们。

契诃夫从小就同情并熟悉学徒的'不幸遭遇。

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当过医生,又去流放犯人的库页岛旅行过。

因此他对沙俄黑暗制度不深刻的认识。

他写《凡卡》就是为了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3.《凡卡》是传统名篇,通过鞋铺学徒凡卡的悲惨遭遇,反遇了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第3-15自然段)记叙了凡卡在城里所受的种种虐待,回忆了在乡村时的生活,哀求爷爷带他回去。

第二段(第16-21自然段)写凡卡写好信封兴奋地寄出信,怀着甜蜜的希望进入梦乡。

本课既是快速默读的训练材料,又是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1.继续进行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速度与质量。

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表情朗读。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保佑第8个词语的意思,会用指望、打搅造句。

3.读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穷苦孩子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爱。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质量,领会课文中心,激发对新中国的热爱。

难点:理清作者叙述、书信内容和乡村生活插叙的三条线;正确理解凡卡乡村生活回忆的反衬作用;体会结尾貌喜实悲的含蓄写法。

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记号,准备默读训练小黑板、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预习生字词并检查,快速默读训练,初知课文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物百味人生的辛辣解读《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导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创作背景。

2.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姚纳、奥楚蔑洛夫进行形象分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苦恼》、《变色龙》,以小见大,了解对小人物生活的关注,对官场丑态的嘲讽,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及当时俄国社会环境。

2.使学生了解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及作品人物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片,猜作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契诃夫(俄国)→欧·亨利(美国)
共同点:“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小故事
《羊脂球》: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
心断然拒绝。

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善心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大家都像是看不见她,认不得她,更没有一个惦记她,小说在羊脂球的哭泣和呜咽中结束。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也正是这篇处女作开启了莫泊桑的作家生涯,也恰好在此后一年,也就是1880年,契诃夫改编了父亲写给祖父的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它和一篇名为《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等作品里最常见的是什么》的文艺评论文寄给了《蜻蜓》杂志,没想到,作品马上得到发表,杂志社还特意写信鼓励契诃夫继续创作,这就开启了他文学生涯的起点。

文学史上两位最具才华的小说家就是这么巧合的几乎是在同一
时间点开创他们的事业,但契诃夫远没有莫泊桑那么幸运,等待他的是每一步的艰辛。

二、新课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出生在塔甘罗格市,祖先是农奴,祖父在1841年赎得了本人及家属的人身自由,父亲经营过一个杂货铺,1876年破产后给人当伙计。

契诃夫自幼备尝人间艰辛,他自己说他“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

1879年,勤奋的契诃夫凭助学金在莫斯科大学攻读医学,1884年毕业后,他在莫斯科近郊开始行医,也正是这一段
行医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车夫、地主、官吏和教师等各式小人物,扩大视野,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

巴金曾说:“中国的读者热爱契诃夫,因为他们曾经感觉到契诃夫的作品好像就是为他们写的,而且描写他们中间发生的事情。

”没错,契诃夫能够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就如同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2.绘小人物辛酸生活画卷
譬如短篇小说《苦恼》就是一个简单平凡的小故事,
(ppt) “读《苦恼》,说小人物之苦恼。


(人物、情节、环境)【小组阅读】
小结:契诃夫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重要的生活本质,类似的作品还有,《渴睡》:一个13岁的小保姆一直被老板指使干活,极度缺乏睡眠;《农民》:在茹科沃村生活着的一群村民连衣食住行都难以得到满足;《哀伤》: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老太婆在风雪夜中悄无声息的死去;等等。

3.讽大社会丑陋官场百态
作家契诃夫不仅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关心着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对道貌岸然、欺下媚上的地主官员、沙皇走狗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如《变色龙》小说中,作家就用轻松诙谐的幽默讽刺了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