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片的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肝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掌握肝脏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一只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刀、酒精灯、解剖镜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10%甲醛溶液、苏木素染液、伊红染液等三、实验步骤1. 处理实验动物(1)将小白鼠放入解剖盘中,用酒精棉球消毒小白鼠的腹部。
(2)用解剖剪在小白鼠腹部剪一小口,暴露腹腔。
(3)用解剖镊子提起皮肤,用解剖剪沿腹部中线剪开皮肤,暴露腹壁肌肉。
(4)用解剖剪剪开腹壁肌肉,暴露腹腔。
2. 观察肝脏(1)用解剖镜观察肝脏的形态,记录肝脏的大小、颜色、质地等。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肝脏,观察肝脏的边缘、表面、切面等。
(3)用生理盐水冲洗肝脏,观察肝脏的血管、胆管等结构。
3. 肝脏功能实验(1)用解剖剪将肝脏剪成小块,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2)将固定好的肝脏组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
(3)将染色后的肝脏组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
(4)用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细胞、胆管、血管等结构。
4. 实验结果分析(1)肝脏的形态:肝脏呈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颜色暗红,质地较硬。
(2)肝脏的结构:肝脏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和胆管,内部有肝小叶,由肝细胞、胆管、血管等组成。
(3)肝脏功能: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合成、储存等功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肝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动物处理要人道,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3. 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肝脏科学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解毒、合成胆汁等多种生理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肝脏的功能和结构,我们进行了肝脏科学小实验,旨在观察肝脏的基本形态、颜色、质地以及通过简单的实验检测肝脏的代谢活性。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肝脏的外观特征。
2. 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
3. 检测肝脏的代谢活性。
4. 增强对肝脏生理功能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肝、生理盐水、柠檬酸钠缓冲液、氯化钠、碘液、酒精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仪器:天平、匀浆器、离心机、酒精灯、加热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外观观察- 将新鲜猪肝取出,用生理盐水清洗表面,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
- 使用剪刀将肝脏剪成小块,用镊子取出,观察其质地。
2. 组织切片- 将肝脏组织放入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中,进行固定。
- 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用剪刀剪成薄片。
- 将切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
3. 代谢活性检测- 将漂洗后的切片放入碘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 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肝脏切片的颜色变化和质地变化。
4. 显微镜观察- 将加热后的肝脏切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 盖上盖玻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细胞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观察- 猪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2. 组织切片- 切片呈透明状,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3. 代谢活性检测- 碘液作用于肝脏切片后,切片颜色变深,说明肝脏具有一定的代谢活性。
- 加热后,切片颜色变浅,质地变硬,说明肝脏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代谢反应。
4.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到肝脏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肝脏的外观特征、基本结构和代谢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肝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代谢活性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肝脏的细胞结构,为后续的肝脏研究奠定了基础。
医学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肝脏病理学观察二、实验目的:1. 掌握肝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技巧;2. 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了解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3. 培养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三、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器官,其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四、实验材料:1. 肝脏病理切片(正常肝脏、脂肪变性、肝炎、肝硬化等);2. 光学显微镜;3.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等);4. 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1. 将肝脏病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依次观察正常肝脏、脂肪变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理切片;3. 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染色特点等;4. 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实验指导书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细胞形态规则,组织结构清晰,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和变性;2. 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细胞核被挤压偏位,肝小叶结构尚存;3. 肝炎:肝细胞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核增大、浓染,肝小叶结构模糊;4. 肝硬化: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出现假小叶,纤维组织增生。
七、讨论:1. 脂肪变性是肝脏常见病变之一,多见于肥胖、糖尿病等患者。
本实验观察到的脂肪变性肝脏切片,符合脂肪变性的组织学特征;2. 肝炎是肝脏常见疾病,其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观察到的肝炎肝脏切片,符合肝炎的组织学特征;3.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病变的终末期,其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纤维组织增生。
本实验观察到的肝硬化肝脏切片,符合肝硬化的组织学特征。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肝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技巧,了解了肝脏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可以准确判断肝脏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显微镜清洁,避免污染;2. 观察切片时,注意光线调节,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3. 观察切片时,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染色特点等,避免遗漏重要信息;4. 记录观察结果时,注意准确、清晰,便于后续分析。
肝小叶切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肝小叶切片实验,观察肝小叶的解剖结构,了解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等组织成分的分布和形态,以及门管区和小叶间血管、胆管的走向。
二、实验材料1. 肝脏组织样本2. 甲醛固定液3. 石蜡包埋剂4. 刀具5. 稀盐酸6. 乙醇7. 二甲苯8. 苏木精染液9. 伊红染液10. 水洗液11. 显微镜12. 切片机三、实验方法1. 取新鲜肝脏组织样本,用甲醛固定液固定24小时。
2. 将固定好的肝脏组织样本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以去除多余的组织成分。
3. 将浸泡后的组织样本用流水冲洗干净,再进行乙醇脱水处理。
4. 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放入二甲苯中透明化。
5. 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6.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7. 将切片置于水中展平,用苏木精染液染色肝细胞和血管,用伊红染液染色其他组织成分。
8. 将染色后的切片用流水冲洗干净,再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
9. 将透明化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
10.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肝小叶的结构特点。
四、实验结果1. 肝小叶的形态结构:肝小叶呈多角形,由中央静脉和周围排列的肝索组成。
肝索由肝细胞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 肝细胞:肝细胞为多边形,胞浆丰富,含有嗜酸性颗粒。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较大,核仁明显。
3. 肝血窦:肝血窦位于肝索之间,呈椭圆形,腔隙较大,内含大量血液。
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呈扁平状。
4. 胆小管:胆小管位于肝索之间,呈细长的管道状,内含胆汁。
胆小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5. 门管区:门管区位于肝小叶的周边,含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小叶间动脉和静脉呈管状,管壁较厚,含有平滑肌层。
小叶间胆管呈细长的管道状,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6. 小叶间血管和小叶间胆管的走向: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在小叶间门管区汇合,形成肝静脉。
小叶间胆管则与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并行,最终汇入肝总管。
组胚肝小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小叶的结构特点;2. 掌握肝小叶的组成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肝细胞、胆小管、门静脉和肝动脉等组成。
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索。
通过观察肝小叶的结构,可以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人肝组织切片;2. 显微镜;3. 切片染色液;4. 生理盐水;5. 玻片。
四、实验步骤1. 取出人肝组织切片,用生理盐水清洗;2. 将切片放入切片染色液中,染色10分钟;3. 取出切片,用生理盐水清洗;4. 将切片放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5. 观察肝小叶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呈圆形或椭圆形;2. 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索;3. 肝细胞之间有胆小管和门静脉、肝动脉分布;4. 肝细胞呈多边形,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六、实验讨论1. 肝小叶的结构特点: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索。
这种结构有利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代谢;2. 肝小叶的功能: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等功能;3. 本实验通过观察肝小叶的结构,加深了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观察了肝小叶的结构,了解了肝小叶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化学品污染;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对切片造成损伤;3. 观察时要注意细节,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猪肝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猪肝的实验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对猪肝的实验研究,了解猪肝的营养成分、加工方法以及猪肝在人体中的作用。
实验时间:2022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新鲜猪肝、食盐、料酒、生抽、姜、蒜、葱、植物油、实验器材(电子秤、砧板、刀具、炒锅、碗等)实验步骤:一、猪肝营养成分检测1. 准备工作:将新鲜猪肝洗净,切成薄片,称取一定量的猪肝样品。
2. 实验步骤:a. 称取猪肝样品,用电子秤称量。
b. 将猪肝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撇去浮沫。
c. 将煮沸后的猪肝样品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d. 将滤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剂中,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猪肝中的营养成分。
3. 实验结果:a. 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猪肝样品溶液呈现紫色,表明猪肝中含有蛋白质。
b. 加入苏丹Ⅲ试剂后,猪肝样品溶液呈现橙黄色,表明猪肝中含有脂肪。
c. 加入硫酸铜试剂后,猪肝样品溶液呈现绿色,表明猪肝中含有铁。
二、猪肝加工方法研究1. 准备工作:将新鲜猪肝洗净,切成薄片,称取一定量的猪肝样品。
2. 实验步骤:a. 将猪肝样品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料酒、生抽、姜、蒜、葱等调料,拌匀。
b. 热锅凉油,将拌匀的猪肝样品放入锅中,快速翻炒至变色。
c. 出锅前加入适量的盐,翻炒均匀。
3. 实验结果:猪肝加工过程中,加入调料可以使猪肝更加美味可口。
三、猪肝在人体中的作用研究1. 实验步骤:a. 将猪肝煮熟,取一定量的猪肝样品。
b. 将猪肝样品捣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服用。
2. 实验结果:猪肝在人体中具有以下作用:a. 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
b. 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贫血。
c. 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对猪肝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猪肝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加工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调料可以使猪肝更加美味可口。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猪肝有助于身体健康。
注意事项:1. 猪肝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火候,以免煮焦。
肝癌切片实验报告问答

肝癌切片实验报告问答引言本实验主要通过对肝癌患者的切片观察和分析,探究肝癌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肝癌切片的研究,可以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内容1. 收集肝癌患者的组织样本。
2. 制备并染色肝癌组织切片。
3. 对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图像记录。
4. 对切片的形态特征、细胞组织结构和肿瘤组织特征进行分析。
问题与回答1.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肝癌切片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肝癌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肝癌切片的制备步骤有哪些?肝癌切片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肝癌患者的组织样本。
- 固定组织样本,去除水分。
- 嵌入组织样本,制作成蜡块。
- 切割蜡块,制备切片。
- 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
3. 对肝癌切片的观察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对肝癌切片的观察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细胞形态特征:肝癌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 细胞核特征:核的形态、大小、染色质的分布等。
- 细胞组织结构: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间质细胞的类型和数量等。
- 肿瘤组织特征: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性等。
4. 肝癌切片观察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和设备?肝癌切片观察过程中需要使用以下仪器和设备:- 显微镜:用于观察切片,可以放大细胞和组织的细节。
- 切片染色仪:用于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特征。
- 影像记录设备:可以通过相机或者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记录。
5. 肝癌切片观察中常见的肝癌特征有哪些?肝癌切片观察中常见的肝癌特征包括:- 肝癌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匀。
- 肝癌细胞核较大,核浆比较大,核分裂活跃。
- 肝癌组织结构紊乱,呈不规则排列。
- 肝癌组织间质细胞增加,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6. 肝癌切片观察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吗?肝癌切片观察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肝癌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癌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性等特征,从而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切片的实验报告篇一:肝切片实验报告?实验九显微摄影――小鼠肝脏结构年级专业 *班 *组学号姓名αβ 500μm 1 m 2 100μm i 100μm 4 50μm 图版说明:图1:小鼠肝脏横切部分结构,示肝小叶(a),静脉血管(b)。
图2:图1(α部位)的放大,示肝小叶(c)。
图3:示肝小叶(d)。
图4:示静脉血管(e)。
图5:示肝细胞(f),肝细胞细胞核(g)。
图6:图2(β部位)的放大,示上皮细胞(h),上皮细胞细胞核(i),肝血窦(j),中央静脉(k),肝动脉(l),血细胞(m)。
结构说明: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氧化,储存肝糖,解读等功能。
肝脏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成成分,它来执行肝脏的基本职能。
而肝小叶又是由肝细胞组成,当肝细胞大量损坏时,肝小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肝小叶成棱柱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穿过,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一般肝细胞里线粒体含量都比较多,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
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聚到中央静脉。
5 50μm篇二: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实验性空气栓塞实验时间:成绩: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观察病变(2~4种)实验名称:慢性肝、肺淤血及肝脂肪变性的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的淤血,脂肪变性的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等。
实验时间:成绩:观察内容(切片名称):①慢性肺淤血切片②慢性肝淤血切片③肝脂肪变性切片观察结果:①慢性肺淤血:⑴低倍镜下肺组织的肺泡松实不一,肺泡壁多,许多肺泡腔内见有均匀一致的淡红色的物质(即水肿液)及少许红细胞。
⑵高倍镜下肺泡壁血管充血,有的血管壁增厚,肺泡壁纤维组织丧生,肺泡腔内除有红细胞外,还有许多散在或成堆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内充满了棕褐色的颗粒(含铁血黄素),此即所谓的“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壁上也可见到散在的“心衰细胞”。
②慢性肝淤血:肝小叶结构清楚,中央静脉扩大,其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窦显著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因受压萎缩而变细,有的甚至消失,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比较正常或在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空泡的脂肪滴。
③肝脂肪变性:⑴低倍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的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圆形空泡,胞核多被挤压到细胞的边上,似脂肪细胞。
⑵因肝细胞肿胀,肝血窦明显变窄,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仍呈条索状排列,胞浆伊红色,有的肝细胞内有少数空泡。
老师签名:篇三:肝脏切片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本实验室现提供整体实验课题外包服务,如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整体实验代做,小鼠心肌细胞培养,后续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因本实验室自己课题量也较多,所对外承接课题数量有限,如有需要的同学请在线提前预约(即将毕业研究生优先)。
制作优质大鼠各器官石蜡切片1.1标本:大鼠各个脏器———心、肝、脾、肺、肾、大脑、脊髓、胃肠、垂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卵巢、睾丸、子宫、膀胱、附睾。
1.2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时间为24h。
1.3取材:心脏:最大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肝脏:右叶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脾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肺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肾脏:最大面剖开取一半,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大脑:最大面剖开取一半;脊髓:横断面剖开取1块,厚度2~3m;胃:沿大弯侧剪开,纵切一长条,长1cm,宽2mm;肠:横断面切取一段,约2mm;垂体:全包;胸腺:全包;淋巴结:全包;肾上腺:全包;卵巢:全包;子宫:横断面剖开取一段,厚度2mm;睾丸:最大面剖开,取半;附睾:纵断面剖开取半;膀胱:剖开取半。
1.4包埋:胃肠、子宫、膀胱立埋,其余脏器平埋,蜡温为65~70℃。
1.5切片:厚度4μm,摊片水温56℃左右,选取无皱折的4片。
动物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置70℃的烤箱中30min 入二甲苯脱蜡20min;入梯度乙醇100%→95%→85%→75%,自来水冲洗2min;入苏木精30min,取出自来水冲洗2min;入盐酸乙醇分化5s,自来水冲洗2min;入伊红5s,自来水冲洗2min;入梯度乙醇75%→85%→95%ⅰ→95%ⅱ→100%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性树胶封片。
篇二:肝脏切片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本实验室现提供整体实验课题外包服务,如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整体实验代做,小鼠心肌细胞培养,后续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因本实验室自己课题量也较多,所对外承接课题数量有限,如有需要的同学请在线提前预约(即将毕业研究生优先)。
制作优质大鼠各器官石蜡切片1.1标本:大鼠各个脏器———心、肝、脾、肺、肾、大脑、脊髓、胃肠、垂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卵巢、睾丸、子宫、膀胱、附睾。
1.2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时间为24h。
1.3取材:心脏:最大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肝脏:右叶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脾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肺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肾脏:最大面剖开取一半,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大脑:最大面剖开取一半;脊髓:横断面剖开取1块,厚度2~3m;胃:沿大弯侧剪开,纵切一长条,长1cm,宽2mm;肠:横断面切取一段,约2mm;垂体:全包;胸腺:全包;淋巴结:全包;肾上腺:全包;卵巢:全包;子宫:横断面剖开取一段,厚度2mm;睾丸:最大面剖开,取半;附睾:纵断面剖开取半;膀胱:剖开取半。
1.4包埋:胃肠、子宫、膀胱立埋,其余脏器平埋,蜡温为65~70℃。
1.5切片:厚度4μm,摊片水温56℃左右,选取无皱折的4片。
动物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置70℃的烤箱中30min入二甲苯脱蜡20min;入梯度乙醇100%→95%→85%→75%,自来水冲洗2min;入苏木精30min,取出自来水冲洗2min;入盐酸乙醇分化5s,自来水冲洗2min;入伊红5s,自来水冲洗2min;入梯度乙醇75%→85%→95%Ⅰ→95%Ⅱ→100%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性树胶封片。
篇三:小鼠肝脏石蜡切片—实验报告实验九显微摄影――小鼠肝脏结构年级专业 *班 *组学号姓名αβ 500μm 1 m 2 100μm I100μm 4 50μm图版说明:图1:小鼠肝脏横切部分结构,示肝小叶(A),静脉血管(B)。
图2:图1(α部位)的放大,示肝小叶(C)。
图3:示肝小叶(D)。
图4:示静脉血管(E)。
图5:示肝细胞(F),肝细胞细胞核(G)。
图6:图2(β部位)的放大,示上皮细胞(H),上皮细胞细胞核(I),肝血窦(J),中央静脉(K),肝动脉(L),血细胞(M)。
结构说明: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氧化,储存肝糖,解读等功能。
肝脏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成成分,它来执行肝脏的基本职能。
而肝小叶又是由肝细胞组成,当肝细胞大量损坏时,肝小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肝小叶成棱柱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穿过,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一般肝细胞里线粒体含量都比较多,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
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聚到中央静脉。
5 5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