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物理同步测试试题:2.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Word版缺答案 (2).doc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试题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试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0、a=g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它是vB.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C.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为1∶2∶3D.从开始运动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答案】AB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仅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下落的加速度,A正确,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前1s内的位移,故物体在前1s内的位移;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故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故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所以,B正确,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所以,所以C正确,根据可得物体下落的时间,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所经历的时间,从开始运动起下落9.8m所经历的时间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4.7m所经历的时间所以,所以D错误思路分析:第内的位移等于前内位移减去前内位移;自由落体运动遵循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利用以上公式即可求解.试题点评:自由落体运动遵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2.小球自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它落地时的速度与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1B.∶2C.2∶1D.4∶1【答案】A【解析】设自由下落总时间为t,则从自由落体比例关系可知物体落到一半高度时所用的时间=gt 所以由公式v=gt可得落地时的速度与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分别是和vt可求它们之比.思路分析:根据公式和公式分析解题试题点评:关键是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遵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3.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是30 m/s,取g="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是________,它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它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答案】45 m 10 m/s 25 m2=2gs得下落的高度 m="45" m;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前2 s的平【解析】由公式vt均速度 m/s="10" m/s;由位移公式得最后一秒内(即第三秒)的位移为:(×10×32-×10×22) m="25" m.思路分析:根据公式分析高度,由平均公式求前2s的平均速度,由位移公式得最后一秒内(即第三秒)的位移为: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公式,关键是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遵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4.水龙头开口竖直向下,直径为1 cm,安装在离接水盆75 cm高处,现打开水龙头,水沿竖直方向流下,仔细观察将会发现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在流下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小的,现测得水在水龙头出口处的速度大小为1 m/s,求水流柱落到接水盆中时的直径.(取g="10" m/s2)【答案】0.5 cm【解析】水流下落达到稳定时,在任一段时间内,流过任一水柱截面的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各处流量相等.由于水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不断变大,所以横截面积不断变小.如图所示.自由落体:vt 2-v2=2gh流量相等:π()2vt=π()2vt代入数值可得:r="0.5" cm.思路分析:水在重力作用下是匀加速下落的,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水落盆中时的速度.根据水流量处处相等,即相等时间内水在水龙头出口处流出多少水,就会在接水盆处得到多少水,来研究水流柱落到盆中的直径.试题点评:本题是实际问题,考查应用物理知识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抓住水的流量不变.5.—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渡过一条宽为200m,水流速度为的河流,则该小船A.能垂直河岸方向到达对岸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50sC.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200mD.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250m【答案】D【解析】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水流速度,故不能到达正对岸.故A错误.当静水速的方向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则有:,故B错误;因为不能垂直渡河,所以当合速度的方向与静水速的方向垂直,渡河位移最短,设此时合速度的方向与河岸的夹角为,则有,则渡河的最小位移,故C错误;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故D正确.选D.【点睛】当静水速的方向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因为静水速小于水流速,合速度方向不可能垂直于河岸,即不可能垂直渡河,当合速度的方向与静水速的方向垂直时,渡河位移最短.6.一辆在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求:(1)从开始刹车到速度减为零所经过的时间;(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3)刹车之后第5末秒的瞬时速度大小和这5秒内的位移大小.【答案】(1)2.5s;(2)12.5m;(3)0,12.5m.【解析】(1)v=36m/s=10m/s由速度公式vt =v+aT得:刹车所需时间为:,(2)由2ax=得:,(3)由于2.5s<5s,刹车2.5s后汽车停止运动,所以刹车后5秒末速度为零5s内的位移等于2.5s内的位移,即12.5m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自由下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B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向下的运动初速度可以不为零,也可以受除重力外的其余力,故B正确,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自由下落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故D正确;此题选项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学生版) 24-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学与练(沪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2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 自由落体课程标准①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②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值,知道这个值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略有不同;③能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④能用自由落体规律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物理素养物理观念: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节课教材中安排在2.3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前,但建议在学习2.3节后学习。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公式:v=gt (实验验证)这种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v0+at。
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②从静止开始下落。
5. 重力加速度g:①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垂直地面;②大小:g=9.8m/s2,粗略计算可取g=10m/s2;③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g最小,两极g最大),g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④应用:g还受到当地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g可探测地质构造、岩石分布和矿产贮量等信息。
6.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实际上,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
例如,雨滴从高空下落,初期加速,最后匀速,不能按自由落体处理。
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做自由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3).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也大( )(4).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6).物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9.8m/s2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7).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8).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面积法计算自由落体的位移:v-t 图像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h =12gt 22. 将上式与v =gt 联立,消去时间 t ,得到:v 2=2gh3. 总结(1)速度公式 v =gt(2)位移公式 h =12gt 2 下落时间 t h 有关! (3)速度位移公式 v 2=2gh例1. 从离地面80米的高空自由落下一小球,空气阻力不计,g =10m/s 2.求:(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回地面?(2)小球下落时间是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例2.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图像的是( )A .B .C .D .三、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频闪照相法(1)频闪照相机可以间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图(a):等效于每隔相等时间释放一个小球的空间位置分布。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达标检测题(带答案)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 对.答案: C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2∶2B.2∶1C.2∶1 D.4∶1解析:由v2=2gh知v=2gh,所以v1∶v2=2∶1.答案: B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解题流程】合理外推▏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项正确答案: C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变小.答案: A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A.H2B.H4C.3H2D.2H2答案: B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gt2 B.3gt2/8C.3gt2/4 D.gt2/4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1=12gt2-12gt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2=12gt22,则待求距离Δh=h1-h2=12gt2-2×12gt22=gt24.答案: D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v-t图象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 m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 m答案:ABC9.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 )A.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h1=12gt2①v1=gt ②h2=12g(t-1)2③v2=g(t-1)④由①③得:Δh=gt-12g由②④得:Δv=g因此,Δh随t增大,Δv不变,B选项正确.答案: B10. 如右图所示,A、B两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距湖面高度为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如果球A距湖面的高度H减小,则Δt将( )A.增大 B.不变C.减小 D.无法判断解析:B落水时,A、B的速度为v=2g H-L A再落水时有L=vΔt+12gΔt2.由两式可知H减小,v变小,则Δt增大.答案: A11.从离地面8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 s内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解析:(1)由h=12gt2得,下落总时间为t=2hg=2×8010 s=4 s.(2)小球第1 s内的位移为h1=12gt21=12×10×12 m=5 m小球前3 s内的位移为h3=12gt23=12×10×32 m=45 m小球从第3 s末到第4 s末的位移,即最后1 s内的位移为h4=h-h3=80 m-45 m=35 m.(3) 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t′=t2=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h′=12gt′2=12×10×22 m=20 m.答案:(1)4 s (2)5 m 35 m (3)20 m1 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出水面10 m的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长?(不计重力,g取10 m/s2)解析: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把上升阶段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根据对称性原理,运动员上升的时间t1等于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0.45 m所用的时间,t1=2h1g=2×0.4510 s=0.3 s.下降过程,自由落体,t2=2h2g=2×10.4510 s≈1.45 s.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t=t1+t2=1.75 s.答案: 1.75 s。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题号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实验,探究题四、计算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1、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 、60 cm 、84 cm ,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12、在一高度处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A .它们的重量不等B .它们的密度不等C .它们的材料不同D .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13、近年来测重力加速度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
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所用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B 点,小球离开B 点至又回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1,测得t 1、t 2、h ,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B .C .D .14、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 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二、填空题 22、自由下落的物体,从 H 高处自由下落,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是着地速度的一半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23、物体自由下落的总时间是6s ,若取g = 10m /s2,则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 ,它在0~2s 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 ,在2~4s 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m ,在4~6s 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 。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试题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试题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和的一半B.在下落过程中的任一时间段内,都满足C.在任意时刻,速度的变化快慢相同D.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答案】A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A对;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只有当初速度为零时,才满足,B错;速度变化的快慢指物体的加速度,自由落体为匀加速所以加速度时刻相等,所以C对;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所以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D 对。
思路分析: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直接判断。
试题点评: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能力,自由落体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图象中能够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是()【答案】BCD【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图像应该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所以A错;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B对,因为没有规定正方向,所以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C对;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为g,所以D对。
故选BCD.思路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根据公式直接判断图像。
试题点评:考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是否熟练。
3.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B.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C.各自下落1 m它们的速度相等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答案】BC【解析】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因是自由下落,只受重力影响,加速度都为g,与质量无关,D选项错误,又由知,A选项错B选项正确,又由公式v2=2gh可知C选项正确,故答案应选BC.思路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速度与重力大小无关,任何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试题点评: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自由落体经过全程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的比是()A.(+1)∶2B.(+1)∶1C.∶2D.∶1【答案】B【解析】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静止开始经过两段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所以B正确。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同步测试试题:2.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无答案)

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D.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3.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A.1mB.5mC.10mD.不能确定4.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6.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A. B. 1)s C. 1)s D. 1)s7、图1所示的各v-t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二、填空题9.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t=_____,落地时的速度v=______,物体落下h/3时和落下全程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各自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_____.10.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头ts内,头2ts内和头3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1个ts 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又是______.11.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_____m、______m和_____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12.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s,最后1s的初速度是______m/s,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高一上学期物理同步测试试题: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Word版缺答案 (1).doc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有在________的作用下从________开始下落得运动,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____________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
2、物体下落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重力_______(有关/无关),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环境中,任何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____________(一样/不一定一样)。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D.在抽去空气后的牛顿管中,铁片和羽毛都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4、把纸团、羽毛、金属片放在牛顿管中,如果用抽气机把管内的空气抽掉,再把玻璃管到过来,观察这些物体的下落快慢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团下落得最快B、羽毛下落得最快C、金属片下落得最快D、纸团、羽毛、金属片下落一样快5、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6、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高为54.5米的比萨斜塔的顶部,如图2—5—1所示,自由释放这两个小球,结果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伽利略这个实验意在说明:轻、重物体下落的_________一样(填“速度”或“加速度”)。
7、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
(1)如图所示:在一玻璃管中放中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迅速导致玻璃管,可以看到,玻璃球先于羽毛达到底端,这主要是因为A.它们的重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2)在一高塔顶端释放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铅球,与此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②它们的加速度相同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同④它们下落的时间相同A.①③B.②④C.②D.③8、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着地.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9、甲同学看到乙同学从10层楼的楼顶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看上去完全相同的铁球,结果甲同学看到两球不是同时落地的.他分析了两球未能同时落地的原因.你认为他的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的()A.两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先落地的受空气阻力小B.两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先落地的受空气阻力大C.两球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先落地的是实心球,重力远大于阻力D.两球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先落地的是空心球,阻力与重力比.差别较小10、一颗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等高度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A.铁钉比棉花团重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C.棉花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大D.小棉花团的体积大1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1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经典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沪科版必修一同步测试:第2章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两篇)

[随堂基础巩固]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解析:由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其特点是v0=0,a=g,A、B错。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都满足v t=gt,h=12gt2,v2t=2gh的特点,C对,D错。
答案:C2.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水流由静止落下三千尺(三尺为1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A.100 m/s B.140 m/sC.200 m/s D.2 000 m/s解析:下落高度h=1 000 m,由v2t=2gh得v=140 m/s。
B项正确。
答案:B3.从楼顶开始下落的物体落地用时为2.0 s,若要让物体在1.0 s内落地,应该从哪儿开始下落(取g =10 m/s2)()A.从离地高度为楼高一半处开始下落B.从离地高度为楼高1/4处开始下落C.从离地高度为楼高3/4处开始下落D.从离地高度为5 m处开始下落解析:由位移与时间关系式h=12gt2得t=2hg,所以时间减半,则高度为原来的14,当t=2 s时,h=12gt2=20 m,故BD正确。
答案:BD4.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假定水滴从10 m高的屋檐上无初速度滴落,水滴下落到地面时的时间多大?水滴落地速度多大?(取g=10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由h=12gt2,得下落时间t=2hg= 2 s=1.4 s。
落地速度v t=gt=14 m/s。
答案:1.4 s14 m/s[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B .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 .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 .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都相等,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选项A 错误;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B 错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当雨滴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C 错误;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选项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3.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4.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6.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A. s
B. 1)s
C. 1)s
D. 1)s
7、图1所示的各v-t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二、填空题
9.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t=_____,落地时的速度v=______,物体落下h/3时和落下全程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各自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10.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头ts内,头2ts内和头3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1个ts 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又是______.
11.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_____m、______m和_____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
12.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s,最后1s的初速度是______m/s,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3、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
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②________________;
③运动逻辑得出结论;④________________;⑤对假设进行修正的推广;
A
14、请将图中三位科学的姓名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查阅资料,简要写出他们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5、一只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0.5s 时,一颗子弹从其正上方向下射击,要使球在下落
1.8m 时被击中,则子弹发射的初速度是多大?
16、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m 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2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17、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 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 点的正下方与A 相距H=1.5m 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 点后,立即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痕迹CD。
已知每块砖的平牛顿
伽利略
爱因斯坦
均厚度是6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s2。
请从上述信息和照片上选取估算相机曝光时间必要的理量。
用符号表示,如H等,推出计算曝光时间的关系式,并估算出这个相机的曝光时间,(要求取一位有效数字)。
18、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此过程运动特征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过程)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m
d50
.0
1
=,“竖直高度”m
h0.1
1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
离”
m
d00080
.0
2
=,“竖直高度”m
h10
.0
2
=。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
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经典语录
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
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
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9、爱情如果只剩下同情,就算回到身边,又有何意义?
10、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很多的时候,距离才可以让彼此懂得。
11、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4、结婚时,会说“我愿意”。
愿意什么呢?不是愿意爱你,而是愿意只爱你。
不是愿意和你在一起,而是愿意只和你一起。
不是愿意得到你,而是愿意为你而放弃别人。
不是愿意接受幸福,而是愿意给你幸福。
这句“我愿意”,是个天大的承诺,代表唯一、忠诚和责任……你愿意么?
15、希望的未来那么遥远,不想面对的将来总是不期而遇,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幻想,以及对未来残酷认识不足,使人产生上面判断,对影响未来主要因素的变化判断准确,就能把握事物未来结果,采取行动应对,能使未来向好,既便困难到来,也会有所准备使损害最小,应对未来有效手段是立足当下,采取行动。
16、一句我等你,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
它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
不是每个人你都愿意等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等待。
一句我等你,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心酸,苦涩。
或许是爱不到,或许是不能爱,无论怎样,我等你这个承诺,远比我爱你更动听。
可是有多少的爱情经得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