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历史沿革简表永惠编辑版

合集下载

甘肃省庄浪县家乡介绍-柳发宁

甘肃省庄浪县家乡介绍-柳发宁

春秋中期, 秦国力量逐渐强 大起来,秦穆公 攻灭和臣服了十 二个西戎部落, 遂称霸整个西戎 地区,后秦孝公 灭狟戎(在今武 山县一带),秦 昭王灭义渠戎 (在今庆阳、平 凉一带)。
历经几十年的整田造地,庄 浪县八成以上的耕地被整治成梯田, 1998年,庄浪第一个被授予“全国梯 田化模范县”。 站在“全国梯田化 模范县”的石碑前,县委常委、常务 副县长王智国告诉记者:“庄浪县依 靠梯田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 了农民收入,夯实了农业现代化的基 础。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打梯田 牌、走梯田路,通过土地整治深化梯 田建设。
叟搬兵,枪战歼匪,拯救 城民”十六个字,经讯问看管的
老人得知,画面上记录的是当地 老百姓的一个传说。
“花儿”歌手 在云崖寺录节 目
花 儿 大 赛 颁 奖 典
《 皇 圑 詣 剧 照
|
|
一文 喜 东 《老 灯师 下的 春著 秋作 》之
——
庄浪精 神的象 征—— 奋进牛
巍巍紫荆山,昂首迎佳节。 悠悠水洛河,欢歌颂盛世。 正月十二日,第十五届庄浪 艺术节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 盛大开幕。上午九点,43万 勤劳质朴的庄浪儿女扶老携 幼、呼朋唤友,摩肩接踵、 纷纭而至,云集紫荆文化广 场,喜迎一年一度的庄浪艺 术节,一时间万头攒动、群 情振奋,整个水洛城成了欢 乐的海洋。 9点30分,中共 庄浪县委副书记、县长樊文 浩宣布:第十五届庄浪艺术 节开幕。
紫荆山寺 观,始为儒、 释、道三家 活动场所。 在1700多年 历史中,历 代不断修葺 增建,成为 陇上颇负盛 名的道观寺 院。 千年古刹——紫荆山
紫荆山远景及山上寺庙
吴玠(1093年- 1139年),字晋卿, 德顺军陇干(今甘肃 静宁)人。父亲吴扆 为军校,母亲刘氏, 生二子吴玠、吴璘。 后迁居水洛城(今甘 肃庄浪),中国南宋 抗金名将。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发展历程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地处临泽高原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庄浪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公元前269年的西汉初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庄浪古称庄虏,是“西域之道,东南倚青凉”的要冲。

早在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庄浪就有人类起居痕迹,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据传说,西汉初年,庄浪的始祖“襄聊姜”带领部族迁入此地,以其姓氏命名为庄虏,后改为庄浪。

此后,庄浪成为历代各朝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庄浪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唐朝时期的“庄浪变”,这是党项族首领麦秀的起义。

麦秀起义后,党项族首府西陌(即今天的庄浪县城)成为临泽京师重镇,沿袭至今。

庄浪曾是军事要地,被尊称为“甘州第一县”。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历史的转折,庄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浪积极参与,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庄浪县委于1943年成立,庄浪成为一个“红色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庄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马铃薯、棉花等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之一。

庄浪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发展了农机具、农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庄浪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庄浪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庄浪古城、黄河壶口瀑布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庄浪还以庄浪纸雕、庄浪布匹等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这些都为庄浪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如今,庄浪正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庄浪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生态环保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庄浪注定要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裕的县城。

在未来的发展中,庄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温馨宜居的都市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庄浪书画名人永惠编辑版

庄浪书画名人永惠编辑版
甘肃省庄浪县书画名人
孙克昌
孙克昌(1910一1960),水洛乡孙家庄村人。擅长行楷,行笔苍劲,结体严整。
朱秉衡(1889一1945),字玉伯,朱店镇中街村人。民国时供职兰州、平凉等地,善长草书,亦能篆隶。笔力雄健纵逸,师古而出新意。
史良贵
史良贵(1873一1945),字弼臣,通化乡樊史村人。光绪壬寅(1902)拔贡。善长诗文,书法遒劲挺拔,爽朗(1897)拔贡生。卒于民国10年(1921)。书临欧、柳,俊秀洒脱。
柳维岳
柳维岳(1817-1894),朱店镇杨柳家村人。廪生。行笔圆劲飞动,功力深厚。相传,朱店戏楼悬所书“响遏行云”四字匾额,秦安翰林、书法家安维峻赞称:“非六十年莫书。”
赵献玉
赵献玉,赵贡玉兄,生卒不详。贡生,临摹钟、王,行笔俊朗圆润,宽舒冲和。
李毓华
李毓华,朱店镇高庙村人,道光丁酉(1837)乡试副榜。卒于同治九年(1870)。墨迹浑厚严谨,遒劲舒畅。
柳炯
柳炯(1819-1865),朱店镇柳庄村人,咸丰癸丑进士。曾任四川江安县知县。有条幅、对联等传世,行笔沈雄凝重。
王作棠
王作棠(1873一1944),字振斋,阳川乡王家新城村人。光绪丁酉(1897)拔贡,临摹广泛,用功甚勤,墨迹古朴,拙中见丽。
柳晋泮
柳晋泮(1861一1928),朱店镇中堡村人。贡生。善长山水画,用笔洗炼,设色浅淡,清逸生动。
柳逢原
柳逢原(1857-1926),刘庙乡三台村人。光绪已丑(1889)科举人,墨迹苍劲朴实,平中有奇。

庄浪县历史沿革

庄浪县历史沿革

庄浪县历史悠久,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

三代时期,庄浪地属不太明确。

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

春秋中期,秦国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攻灭和臣服了十二个西戎部落,遂称霸整个西戎地区,后秦孝公灭狟戎(在今武山县一带),秦昭王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一带)。

至此,甘肃黄河、洮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归并秦国版图。

为了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统治,秦国于公元前279年,首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郡级行政区域陇西郡,并于公元前272年置北地郡。

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终秦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陇西、北地、九原、上郡、内史)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承秦制,西汉地方行政区划仍分郡县两级,尤其初期行政建置沿革多循秦代。

到西汉中后期以来,特别是汉武帝不断“北却匈奴,西逐诸羌”,经略西域,西汉王朝的疆域空前扩大,设郡多达一百多个。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刺史部下设郡、县以统之。

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

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

)、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

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

王莽篡汉的十多年,随意乱改地名,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

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

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汉朝西汉时期。

自那时以来,庄浪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飞速演变。

在古代,庄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它与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贸易往来使得庄浪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庄浪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多次战乱,但也为庄浪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浪逐渐从一个贸易中心转变为一个文化中心。

庄浪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这些为庄浪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庄浪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代以来,庄浪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为主,各种优质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

工业方面,庄浪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庄浪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如今,庄浪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庄浪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庄浪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浪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魅力。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庄浪石窟(全)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庄浪石窟(全)

第一章庄浪石窟的兴衰及其历史背景第一节庄浪石窟概说庄浪石窟指的是甘肃省庄浪县城东十六处石窟的总称。

初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竹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寺和佛沟寺(插图1),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陈家洞、石窑河滩、红崖湾等多处石窟群。

从庄浪县城沿安(口)庄(浪)公路东行30公里即进入关山的佛沟。

峡谷两旁,窟龛星布,奇峰耸立,秀木葱茏,满目怪石嶙峋。

沟内有两峰并立,形如秋千之架,故名‚秋千架‛(图版壹)。

又以其酷似竹笋而又被称做‚竹枝峰‛。

云崖寺石窟,又称主山白云洞,位于韩店乡黄草村西。

石窟分布在云崖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峭壁之上(图版壹、贰),共有编号窟龛19个,其中有5个开凿于北周,其余14个都属明朝之物(也有个别洞窟或许开凿于元代)。

内有石造像18尊、泥塑55尊、壁画14平方米,明碑2通。

大寺石窟位于云崖寺石窟东1公里处,共有编号窟龛12个,形制基本相同,均为长方形平顶窟,有石造像3尊、壁画30平方米左右,题记3则。

红崖寺石窟位于云崖寺石窟东5公里处,共有编号窟龛14个,造像50尊,壁画16平方米,清碑l通。

窟形基本一致,为方形平顶窟,当系明清时代之遗留。

西寺石窟位于云崖寺石窟西约2公里处,共有编号洞窟7个,壁画、雕塑均已损毁,仅存明碑一通。

朱林寺(又称主林寺或竹林寺)石窟位于云崖寺石窟西北约4公里处,共有编号窟龛5个,造像5尊、壁画1.5平方米。

、分布云崖寺石窟周围的小型石窟还有朝阳寺(又作乔阳寺)石窟(洞窟3个)、金瓦寺石窟(残破不成型窟龛4个)、佛沟寺石窟(小型洞窟5个,摩崖造像3尊)、殿湾石窟(洞窟5个)、店峡石窟(洞窟2个)、木匠崖石窟(洞窟1个)和三教洞石窟(洞窟1个)等多处。

距离云崖寺石窟较远者为坐落于庄浪县城东北30公里处通边乡陈堡村的陈家洞石窟(又名龙眼山石窟)。

该窟分布于距地面2至4米的石崖上,现存大小不等的洞窟9个。

甘肃庄浪的由来——庄浪源于藏族部落名称

甘肃庄浪的由来——庄浪源于藏族部落名称

甘肃庄浪的由来——庄浪源于藏族部落名称原创牛汝辰庄浪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甘(肃)宁(夏)两省交汇处,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秦安毗邻,西接静宁,北与隆德、泾源接壤。

庄浪县是全国梯田化规模县。

唐朝时,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宋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德顺军是属州级的带有军政合一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庆历三年,把原属渭州的笼竿城提升为军。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內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元成宗铁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早在唐时,在积石山地区和河曲地带(今青海东南)居住着一个称庄浪族、属吐蕃的支族。

金与西夏并立时,庄浪族已发展成四个不小的部落,在积石及河曲一带很有影响。

金和西夏两个政权都想征服庄浪族,他们不惜动用武力,多次发动战争。

庄浪一名系藏语,“庄”,意为野牛,“浪”,意为沟或谷,“庄浪”就是“野牛沟'或“野牛谷'之意。

野牛沟或野牛谷所反映的是一派天然的水草丰茂之地,是游牧民族最佳的生活地域。

原来,庄浪族原系唐末宋初吐蕃西凉六谷部中一支,居住在河谷(今永登县)。

这里遍地野牛,吐蕃人便称该河谷为“庄浪。

庄浪

庄浪

庄浪三大自然人文景观千年道观——紫荆山庄浪,这个以修梯田而全国闻名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里,聪慧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造就了许多山川名胜。

而千年道观紫荆山,就是自然和文化共同孕育的人间仙境。

绵延起伏的关山,犹如巨龙一般一路向西,在南北洛河交汇的地方——水洛城猛然立住了脚。

而恰恰这一停,却成就了陇上名山——紫荆山。

紫荆山,因山上植有紫荆树而得名。

每年三四月份,紫荆花竞相开放,一簇簇、一丛丛,争奇斗艳,远望犹如片片红紫相间的轻云,近闻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清代的水洛举人孙庆伯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洛城三月四月间,紫荆花开紫荆山。

红云一朵天外来,俗草凡英一笔删。

千树万树总同花,绛云仙子晒丹砂。

一山幻成花一朵,武陵仙桃娇妖娜。

”美丽的紫荆花,为紫荆山留下了瑰丽的诗篇,也留下了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梅花神鹿被紫荆山的灵气、美景所吸引,它从关山腾云驾雾来到了这里。

于是人们便经常看见这只出没于紫荆山,整个水洛城也是香气弥漫。

后来,有两个贪心的猎手射死了这只神鹿,当他们喜滋滋的跑到猎物前时,却发现这只神鹿消失了,地上只留下一滩血,紧接着长出了几簇美丽的、香气袭人的鲜花,后来,这花便开满了全山。

人们为了怀念这只神鹿,便将此花起名为紫荆花。

据史书记载,紫荆山寺观建于西秦,游览区面积1.5万平方米,有唐柏、宋堡、楼阁,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儒、释、道三家活动的场所。

紫荆山山势玲珑剔透,建筑古香古色;道场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

依山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四柱三间七顶歇殿牌坊门”。

门上镶嵌着飞龙、狮子滚绣球、八宝、八仙及琴、棋、书、画传统浮雕。

门前两尊巨型石狮,工艺精巧,形象威武,给紫荆山增添了几分厚重、庄严的气势。

石碑上刻有“紫荆山”三个大字,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途经庄浪时挥笔题写的,笔力刚柔相济,严谨中不失洒脱。

紫荆山建有吴玠、吴璘纪念馆、财神殿、文昌阁、玉皇阁、三清殿等18座殿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浪县历史沿革简永惠制作表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72年陇西郡
西汉公元前209年—公元25年
公元前114年天水郡阿阳县街泉县陇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公元74年汉阳郡阿阳县略阳县陇县
三国公元220年——265年
广魏郡略阳县临渭
西晋公元265年——317年
略阳郡略阳县临渭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前后前后西夏
赵赵秦秦秦等国
南北朝公元420年——581年北
公元431年魏略阳郡陇城县阿阳县
随公元581年——618年天水郡陇城县
公元582年安定郡华亭县
唐公元618年——907年秦州陇城县(公元763年河陇尽汲吐番)公元625年陇州华亭县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吐后
番唐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秦渭州
公元1043年风德顺军水洛城通边砦中安堡
路(泾源路)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公元1142年熙秦路德顺州水洛县通边县
元公元1206年——1368年
公元1227年庄浪路
公元1304年风翔路庄浪州
明公元1368年——1644年凤翔府庄浪县
公元1369年肇昌府静宁州
公元1549年平凉府静宁州庄浪县
清公元1644年——1911年
公元1645年平凉府静宁州庄浪县
公元1778年隆德县庄浪乡
民国公元1911年——1949年
公元1913年泾源道静宁州庄浪县
第二督查
公元1935年专员公署静宁州庄浪县
共和国公元1949年——1983年平凉行署庄浪县
公元1950年——1955年天水专区
(公元1958年——1961年曾并入静宁县)静宁县
此表由永惠工作室编辑制作QQ1083483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