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2011-2020年中长期规划

合集下载

庄浪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庄浪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庄浪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计划执行情况和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计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使全县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1、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在年均增长10.9%的情况下,六项主要污染物基本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达到100%以上。

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0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6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8mg/m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7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9dB(A)和67.8dB(A)。

受结构性污染影响,除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外,大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Ⅱ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各类功能区标准要求,总体环境质量与“十五”末相比有了进一步改善。

2、全面完成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把解决结构性污染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县城集中供热建设步伐,依法采取“关、停、并、改、整”等措施,大力削减污染物,努力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控制在目标值之内(见表1)。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年均达到1.6万吨。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辖区内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表1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在加强老污染源更新改造的基础上,把污染治理从末端向源头和全过程延伸,从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产业布局转变,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企业污染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大金山水泥、县医院、中医院、鑫喜淀粉、银海淀粉、宏达淀粉以及城区三个供热公司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对所属行业的废气、废水进行了治理;朱店金锁、通化康庄、南坪瑞丽、岳堡恒腾等农业循环经济和生物养猪工程相继建成运行,总投资1341万元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设计垃圾填埋库容72万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135吨,于2010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庄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1008

庄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1008

庄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庄浪县人民政府二0一0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指导思想 (3)第二节规划原则 (3)第三节规划范围 (4)第四节规划期限 (4)第五节规划依据 (4)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区域概况 (6)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 (7)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四节土地利用机遇与挑战 (11)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3)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3)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13)第四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6)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6)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0)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23)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23)第二节一般农用地区 (23)第三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23)第四节独立工矿区 (24)第五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24)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24)第七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24)第八节林业用地区 (25)第九节牧业用地区 (25)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6)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26)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26)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26)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27)第七章重点工程建设 (28)第一节交通运输 (28)第二节水利设施 (28)第三节工业项目与能源及其他建设用地 (28)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 (30)第一节生态功能分区 (30)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1)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措施 (32)第九章土地整治 (33)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33)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 (33)第三节土地整治项目 (34)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5)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方向 (35)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管制 (35)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37)第一节规划指标分解原则 (37)第二节规划指标分解依据 (37)第三节规划指标分解方案 (38)第四节乡(镇)土地利用管制措施 (38)第十二章近期规划安排 (39)第一节近期规划原则 (39)第二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9)第三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及任务 (39)第四节近期土地利用重点 (40)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1)第一节行政措施 (41)第二节经济措施 (42)第三节法律措施 (42)第四节技术措施 (43)第五节弹性机制 (43)表 F.1 庄浪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5)表 F.2 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6)表 F.3 庄浪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7)表 F.4 庄浪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48)表 F.5 庄浪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9)表 F.6 庄浪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52)表 F.7 庄浪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53)表 F.8 庄浪县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一览表 (54)表 F.9 庄浪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对比表 (55)表 F.10庄浪县2009年建设用地指标 (56)表 F.11 庄浪县2015年建设用地指标 (57)表 F.12 庄浪县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 (58)表 F.13 庄浪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59)表 F.14 庄浪县域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59)表F.15 庄浪县各乡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60)表 F.16 庄浪县新增建设用地及城乡挂钩指标 (61)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县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保证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庄浪发展规划方案

庄浪发展规划方案

庄浪发展规划方案1. 现状分析庄浪县是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庄浪县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庄浪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余地。

2. 目标定位根据庄浪县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5年,庄浪县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2035年,庄浪县GDP达到1000亿元,成为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基于上述目标,制定以下发展策略。

3. 发展策略3.1 引进资本和技术庄浪县在过去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资本和技术支持,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

因此,需要引进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具体策略如下:•针对高技术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建立新的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吸引创新型企业来庄浪落户;•招募高层次人才,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庄浪县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限制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具体策略如下:•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流动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提高能源供应水平,保证产业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3.3 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庄浪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必须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区域竞争力。

具体策略如下:•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和投资扩大;•简化企业社会保险和税收相关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实施方案为推进上述发展策略的实施,庄浪县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保证实施效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政策执行效果;•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庄浪县品牌建设。

庄浪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庄浪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庄浪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摘要:庄浪县只有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之路,通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1自然地理概况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总面积1 553.14km2。

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介于1 400~2 857m之间。

区域内丘陵沟壑和土石山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0%,河谷川台地仅占总面积的4.70%。

全县共辖18个乡(镇)432个村,总人口43.27万人,共有耕地面积6.11万hm2,其中灌溉面积0.59万hm2。

县内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水资源利用评价2.1水资源数量庄浪县入境水流入的河流有水洛河、庄浪河和葫芦河。

依据《庄浪县水利规划(1998-2005-2010年)》(以下简称水利规划)水资源测算结果,各河流的成果如表1。

由表1可看出,多年平均总入境水量为15 259万m3,主要以葫芦河为主,为14 295万m3,约占总入境水量的94%,水洛河和庄浪河964万m3,仅占总量的6%。

自产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Cv值为0.22。

降水一部分在山区汇集成径流,通过沟谷直接汇入河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多以泉水形式复出地面。

因此河川径流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按降雨量的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经过径流计算,自产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9 645万m3,其中葫芦河1171万m3,庄浪河818万m3,水洛河7 197万m3,其它河流及沟道459万m3。

地下水资源分山区和河谷川区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山区部分主要由降水入渗补给,川区部分由降水、侧向补给、渠系回归水和田间渗漏综合补给。

地下水资源计算中山区部分因与地表水重复,利用意义不大,因此未作详细计算,经测算,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2 310万m3,其中黄土丘陵区1 337万m3,基岩山区973万m3。

210977289_庄浪县耕地保护及土地使用管理措施

210977289_庄浪县耕地保护及土地使用管理措施

刘雄杰.庄浪县耕地保护及土地使用管理措施[J].南方农业,2023,17(2):241-243,247.庄浪县耕地保护及土地使用管理措施刘雄杰(庄浪县自然资源局,甘肃庄浪 744600)摘 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严守耕地这个根基。

为了加强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耕地保护,将庄浪县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数据与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相比,分析了庄浪县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行为、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保护、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5点加强耕地保护,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措施,并提出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问责问效、强化监管体系3方面保障措施,保障耕地保护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关键词 耕地保护;用途管制;措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3.02.075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耕地总量少,耕地质量较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部分耕地地力贫瘠、生产道路不通、地块零碎、耕种条件差。

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劳动力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造成部分耕地撂荒。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建设,耕地流向林地、园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逐渐增加,用于种植谷类、小麦、玉米的永久基本农田,用于种植粮食和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的一般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难以保障[1]。

1 庄浪县耕地流量变化分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汇总数据,庄浪县共有耕地613 79.89 hm 2,与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相比,庄浪县耕地面积净减少17 190.4 hm 2(见表1)。

收稿日期:2022-12-13作者简介:刘雄杰(1980—),男,甘肃庄浪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6•【字号】甘政发[2006]27号•【施行日期】2006.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甘政发[2006]2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四月六日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目录一、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二)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战略(三)甘肃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一)能源(二)水和矿产资源(三)环境(四)农业(五)制造业(六)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七)新材料(八)生物技术(九)人口与健康及公共安全四、重大专项(一)黄河上游甘肃段草场退化防治及水源地生态修复(二)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荒漠化治理(三)风能发电及成套设备(四)新材料技术(五)装备制造(六)制造业信息化(七)新型半导体器件及产品(八)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九)动植物品种创新与定向培育(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一)新药创制及特色中药现代化五、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六、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一)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二)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七、保障措施(一)贯彻国家创新政策,健全符合省情的自主创新政策措施1.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4.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化进程5.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6.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二)持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益1.确保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3.完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投入效益(三)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实施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2.加快科技人才培养3.加大对创新人才的资金投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庄浪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庄浪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目录A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7)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7)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9)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10)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2)第九章四线管制规划 (13)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4)第十一章附则 (16)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庄浪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

西部地区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庄浪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与目前庄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

为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合理、健康发展,特进行庄浪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7.《城市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办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11.《平凉市城乡规划技术规程》12.《庄浪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13.《庄浪县志》14.《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15.《庄浪县综合年鉴1991-2000》16.《庄浪年鉴2005》17.其它相关资料第3条规划原则1.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城市-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城乡系统,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城乡统筹是城市规划的基本方针之一。

水洛镇徐碾村

水洛镇徐碾村

水洛镇徐碾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小康建设规划(2012-2020)按照市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部署要求和《关于加快转型跨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平发〔2012〕1号)文件精神,结合庄浪县水洛镇徐碾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徐碾村位于县城东侧,距离县城2公里,是由原来的上碾、下碾、徐家半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共有十一个社,634户,2775人,耕地面积4845亩,人均1.74亩,果园面积350亩,人均0.12亩,果园以幼园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

目前,该村支柱产业以劳务输出、设施蔬菜和生猪养殖为主,全村建有日生产成品服装6000件的水洛镇宏盛服装厂,有养殖大户5户,生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0头、5000只、蔬菜大棚48座。

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温9℃,年降水量535mm,全年无霜期137天,适宜苹果种植。

该村有贫困户84户336人,特困户45户180人。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该村村庄分散,农田水利设施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开发不足,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尤其是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土壤疏松,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和政策叠加的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目标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郭堡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500元,减少贫困人口312人,森林覆盖率3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浪县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2011—2020年)一、概述(一)基本情况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

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村,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4.09万,其中农业人口41.66万,人口密度为284人/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92万亩,人均耕地2.2亩。

境内海拔在1400-2800米之间,年降水量540毫米,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70天。

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1、梯田产业优势凸显。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累计修建水平梯田85.3万亩,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同时依托百万亩水平梯田,积极发展果品、洋芋、畜牧、劳务四大产业,申报开发了“紫荆红”苹果、“庄薯”洋芋、“强庄”生猪、“梯田人”劳务等品牌。

梯田产业的规模化、局域化和品牌化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2、境内资源比较富集。

已探明优质石灰石储量2亿多吨,铅、锌等多金属矿680万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空间比较大。

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生态环境优美,石窟艺术远近闻名,自然风光优美秀丽;百万亩水平梯田享誉全国;国家AA 级旅游景点紫荆山、关山天池朝那湫、北魏石窟陈家洞、吴王坟山等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3、外部发展环境优越。

我县先后获得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使庄浪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为赢得上级组织、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和大力支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聚了人气。

(二)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产业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条件,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的新局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截止2008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11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24亿元,比2000年增长5.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07元,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7元,比2000年增长了84.3%。

预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

2、产业开发扎实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果品、洋芋、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加快发展。

全县建成果园26.6万亩,洋芋面积稳定在24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口以上,年均输出劳务9万人,四大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3、工业经济逐步壮大。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成了淀粉、畜产品、酿酒、食醋等一批加工企业,新增民营企业60户,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64%。

电子信息、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

4、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国家投资10.03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66项,完成投资16.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19亿元,年均增长31.2%,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

全县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017公里,其中县乡油路298公里;累计建设水利工程221项,新增灌溉面积8万多亩,解决了25.4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发展机遇面对我县欠发达的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及时对发展目标进行调整提升,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尤为必要和迫切。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我县加快开发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2、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四抓三支撑”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四三二一”战略部署,为我县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和投资机遇。

3、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吸引民间和社会投资等各类要素的集聚和重组,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宽松的融资环境。

4、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持续推进“六个集中突破”,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实施“三二二三”工程,即建设“三大基地”、主攻“两个突破”、实现“两个目标”、强化“三个基础”,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基地:——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

以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川苹果最佳适生区为重点。

2020年,全县优质苹果面积达到30万亩,各类认证基地1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实现出口2万吨,果产业综合增加值达到5亿元以上。

——全省农区绿色畜牧基地。

坚持“扶持龙头、发展大户,带动农户”的规模化发展路子,加快品种改良,扩张基地规模,推广标准化养殖,到2020年建成全省百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出栏60万头。

在关山5乡镇建成良种肉牛繁殖基地,在北部山区建成肉牛育肥基地,到20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出栏10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陇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在关山5乡镇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基地6万亩,年生产种薯9万吨。

在全县推广种植商品薯14万亩,年产优质商品薯30万吨,实现增加值1.5亿元。

两个突破:——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求突破。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善工业基础设施为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建成朱店民营企业聚集区和南坪食品加工园区。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民营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突破。

深度开发矿产资源,加快铁、铅锌、铜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建成庄浪电厂。

到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力争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

——在旅游经济发展上求突破。

按照大旅游、大联合、大发展的思路,以云崖寺景区、百万亩梯田为龙头,以紫荆山、朝那湫、陈家洞景区为补充,以人文生态、梯田观光旅游为特色,加快旅游景区晋等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将我县融入平凉、天水、银川、宝鸡等周边省市黄金旅游圈。

到2020年,全县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两个目标:——财政收入2020年达到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达到8000元。

三个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建成平天高速公路(庄浪段)、庄静高速公路(庄浪段),改造水洛—通化—峡山公路,畅通我县对外通道,形成以庄浪县城为中心,至静宁、华亭、秦安、隆德、泾源1小时间交通圈,至天水、平凉、固原1.5小时交通圈,至兰州、西安、银川3.5小时交通圈,县内形成“六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布局,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标。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灌区改造、集雨补灌、节水灌溉、水源拦蓄、水源调水、饮水安全”六大工程,2013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2015年全县11万亩川台地配套灌渠,2020年梯田建水窖30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全面治理境内三条河流,实现“川区水利化、梯田节水化、人饮自动化、河道治理化”的目标。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小流域坝系建设和农村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

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实现农村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二)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2011—2015)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 2015年达到3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3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7%,2015年达到64.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

经济结构目标: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8: 25: 47。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2015年达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015年达到565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全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2、远景目标(2016—2020)经济发展目标:国民经济保持12%以上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8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7%,达到180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5.1%,2020年达到 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4%,2020年达到8000元以上,全县整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三、功能布局及开发重点按照全市“突出川区、轴线开发、做强园区、聚集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结合我县实际,围绕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三大流域的区位优势,依托百万亩梯田资源,提出全县经济功能布局及开发重点。

(一)水洛河川经济带功能布局及开发重点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沿水洛河自西向东,依次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区、民营经济集中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区和云崖寺旅游经济区四个功能区。

1、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区域西起万泉徐城,东至南坪寺门,覆盖万泉、朱店、水洛、南坪、良邑5乡镇,总面积33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建成以果品、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果品生产基地,高效畜牧养殖基地。

开发重点:以“高效、生态、绿色、精品”为目标,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创新,走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形成带动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一是绿色果品基地。

以朱店镇、万泉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节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建成苹果出口创汇基地 3万亩,带动发展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