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PRV)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PR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切口和眼结膜也可能被感染。

这篇文章将探讨PRV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PRV主要在母猪的附属物中传播,如乳汁,胎盘和粪便。

感染的幼仔猪往往会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

成年猪主要通过性接触或唾液传播PRV病毒。

PRV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野生动物传播。

近年来,PRV在野生动物中的分布范围和流行水平正在逐渐扩大。

临床表现PRV潜伏期为3-9天不等。

感染的猪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抽搐,僵硬和四肢无力。

有时也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

PRV病毒主要攻击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瘫痪和死亡。

此外,PRV也可能导致妊娠失败和生殖系统损害。

防控措施PRV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疫苗接种。

对于猪场,尤其是规模大的猪场,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非常必要的。

PRV疫苗可有效预防猪的感染,但是需要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猪群情况选择不同的疫苗。

2.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防止病毒传播。

在猪场中,应尽量减少猪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感。

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

3.控制野生动物。

由于PRV主要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因此,采取控制野生动物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猪场周围设置屏障和陷阱,禁止野生动物接触猪,防止病毒传播。

4.加强监测和诊断。

定期进行PRV的监测和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总之,PRV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群健康的病毒性疾病,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包括疫苗接种,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控制野生动物和加强监测和诊断。

简议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若干问题

简议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若干问题

简议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若干问题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对人畜都有一定危害。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病毒的传播规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是了解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本文就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特点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如狐狸、浣熊等。

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动物体液和唾液传播,如病毒载体经由伤口、黏膜侵入机体。

病毒进入机体后,会迅速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狂犬病性痴呆、狂犬病性瘫痪等。

二、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已感染的野生动物传播给家畜。

家畜在生活中与野生动物接触较多,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 野生动物受感染后,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给家畜;2. 家畜与野生动物在同一饲养场所或居住地区,通过接触感染;3. 家畜在疾病传播的区域内自由活动,通过与感染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受到感染;4. 人为在养殖过程中传播病毒,如饲养人员未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三、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地理分布广泛:猪伪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得以流行。

2. 季节性变化:猪伪狂犬病在季节上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集中在暖湿季节,且在春夏季节的时候病例较为集中。

3. 年龄分布:猪伪狂犬病在不同年龄段的猪中均有发病情况,但以幼年猪和成年猪中的感染率较高。

幼年猪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成年猪对病毒的免疫力较强,病程较短。

4. 传染性强:猪伪狂犬病在感染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造成群体性感染。

在养殖场、家畜圈等密闭区域,一旦有病例出现,病毒很容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给其他猪只。

5. 对人畜的威胁:猪伪狂犬病对于人类和家畜都具有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家畜在感染后,容易造成群体性感染。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2、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针对特定发病个体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发病猪场 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猪伪狂犬病的 实际发生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研究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动 物实验可以模拟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可 靠的实验依据。细胞实验可以研究病毒与细胞的关系,探讨病毒的增殖、毒力及 免疫损伤机制等。
结论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虽然在疫苗、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 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疫苗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和持续时间,同时 需针对不同毒株进行疫苗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法需进一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以便更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原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仍需深入进行,
以探讨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进一步加强,以减少该病 的发生和传播。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猪伪狂犬病研究的全面发 展。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研究结果
引言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 严重威胁。该病可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不育,以及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 本次演示将综述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不足,以期为进 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4、治疗研究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猪伪狂犬病的方法。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 少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此外,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可提 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只能作为辅 助措施,减轻病症,降低死亡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概述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唾液、眼泪、尿液和粪便中,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或水源传播。

病猪一旦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症状,包括高烧、食欲减退、多食、躁动不安、进食障碍、呼吸困难等,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猪伪狂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养殖业和猪肉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提高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水平、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食品安全。

1.2 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性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只。

猪伪狂犬病在养猪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健康风险。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会导致猪只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而降低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

猪伪狂犬病具有潜在的威胁,不仅对猪只健康构成风险,还可能通过猪只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及时了解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性,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畜共患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10】2. 正文2.1 流行病学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猪伪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猪与受感染的犬类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猪的唾液、泪液等感染病毒。

在猪群中,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集中养殖条件下更易发生疫情。

一旦猪群中出现感染,病毒可迅速传播,造成较大规模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猪伪狂犬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气温升高时病毒活性增强,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接触或受到带有病毒的唾液、尿液等感染源的直接接触传播。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一、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发病季节:猪伪狂犬病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而夏季发病较少。

2. 年龄与性别:猪伪狂犬病在所有年龄和性别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仔猪和生长育肥猪更容易感染。

3. 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唾液、尿液、泌乳汁等分泌物中,通过这些分泌物与正常猪直接接触而传播。

污染的饲料、水源等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4. 传播途径:猪伪狂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但也可以通过饮食、呼吸道、破损皮肤和粘膜等其他途径感染。

二、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1. 急性型: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病猪常呈现锥度体位,林立的毛发,兴奋不安,极易被惊动,甚至发生暴走,保护性攻击其他猪或物体。

后期病猪出现瘫痪症状,盲目徘徊,终期呼吸急促,出现发绀等表现,最终死亡。

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抑郁,活动能力下降,四肢抬高困难。

病程亚急性型猪多以中重度肌松、舌麻和随后发生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型指病猪症状出现缓慢,发展缓慢,病程长,表现为萎缩性肌失用性肢体瘫痪。

三、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加强养殖场猪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可能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异常情况。

建立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掌握疫情扩散的动态。

2. 强化兽医卫生防护: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制度和规范,并控制兽群密度,保持场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加强养殖管理:严格落实生猪健康管理制度,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做好病猪的隔离、处理和消毒工作。

4. 加强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加强对养殖场病毒的监测和疫苗的研发,在风险地区优先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5. 落实动物无害化处理:对于疫情严重的养殖场和死亡猪的处理,要遵守相关规定,采取安全、环保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猪伪狂犬病流行状况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

猪伪狂犬病流行状况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 物 医 学 进 展 ,2018,39(7):8185 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
猪伪狂犬病流行状况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 姗 姗 ,冷 雪 ,时 坤 ,李 健 明 ,宫 庆 龙 ,刘 艺 ,孙 志 博 ,刘 亚 东 ,杜 锐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摘 要: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国内许多 BarthaK61 疫 苗 免 疫 的 猪 场 暴 发,传 播 迅 速,严 重 危 害 我 国 养 猪 业 的 发 展 ,引 起 了 广 泛 关 注 和 研 究 。 相 关 研 究 表 明 ,引 起 该 病 大 规 模 暴 发 的 病 原 为 发 生 变 异 的 猪 伪 狂 犬 病 病毒(PRV),多数猪场的 PRV 野毒株感染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新型伪狂犬 病病 毒 变异 株的抗原 性、致 病性和分子特征及其疫苗的研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 阐 述 ,以 便 为 研 制 新 型 疫 苗 及 猪 伪 狂 犬 病 的 防 控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猪 伪 狂 犬 病 ;流 行 现 状 ;变 异 分 析 ;疫 苗 应 用
中 图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号 :S852.659.1;S858.2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5038(2018)07008105
猪伪狂犬 病 (Porcinepseudorabies,PR)是 由 伪 狂犬 病 病 毒 (Pseudorabiesvirus,PRV)引 起 的 以 仔 猪神经系统紊 乱 和 高 死 亡 率、育 肥 猪 呼 吸 障 碍 和 生 长缓慢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 染病。PRV 有广泛的宿 主 范 围,可 感 染 多 种 哺 乳 动 物,猪是 PRV 的天然宿主和重要的传染源[1]。PRV 基因组是双链线性 DNA,约143kb,含有70个开放 阅读框,具 有 很 强 的 遗 传 稳 定 性[2]。GC 含 量 高 达 70%以上,是 疱 疹 病 毒 中 GC 含 量 最 高 的。 其 基 因 组包括独 特 的 长 区 段 (UL)、短 区 段 (US)及 两 侧 的 末端重复序列 (TR)和 内 部 重 复 序 列 (IR)。 病 毒 基 因 组 至 少 包 括70 个 基 因 ,可 以 编 码70 种 ~100 种 病 毒蛋白,其中 多 数 基 因 是 病 毒 复 制 非 必 需 的。 病 毒 增殖必需的糖蛋白主要有 gL、gD、gB、gK、gH;非 必 需糖蛋白 主 要 包 括 gG、gE、gC、gI、gM 和 gN 等[3]。 PRV 毒力受多 个 基 因 编 码 蛋 白 的 影 响,如 gE、gC、 gI、gD、gB、gH、TK、PK 及 RR 等,删 除 或 者 缺 失 这 些基因可以显著降低 PRV 毒力。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属于动物狂犬病的一种。

它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了解的内容。

一、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食用感染的猪肉、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近距离接触感染的猪而传播。

病毒感染后,会在动物的体内繁殖,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唾液、血液、粪便等体液中,因此病毒易通过猪的咬伤或体液直接接触感染。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也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

在猪场中,密集饲养条件、不良的卫生条件以及缺乏严格的防控措施都会增加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和疫病监测工作,对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

在神经系统方面,病猪会表现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口角流涎、头部或四肢运动障碍、甚至出现瘫痪等症状。

在全身症状方面,病猪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皮毛干燥、生长停滞等症状。

猪伪狂犬病还会引起猪的行为异常,如猪会变得异常兴奋或异常疲倦,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改变。

猪伪狂犬病表现为全身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且病情发展迅速。

三、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是要做好猪场的卫生管理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加强对猪场的消毒、杀虫和除鼠工作,防止病毒通过猪场环境传播。

其次是要加强猪的健康监测和疫病预防工作。

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猪的疫苗接种,提高猪的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加强对猪肉的监管和检测工作也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严格把关生猪的出栏检疫工作,确保出栏猪的健康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 2 . 1净化方案
对调查3 个不 同规 模 养猪 场 制 定 针
对性 、系 统 化 的狂 犬 病控 制 措 施 ,依 据 不 同养 猪 场 实
际情 况 ,制 定 出有 效 的免 疫 控 制措 施 ,使 用基 因缺 失
疫苗 强化 免疫 ,其 中 ,每 年3 次 免疫 接种 公猪 仔 ,不 同
国 h i 试 验 研 究 j i u
2 0 1 6 年第4 6 卷・ 第2 0 期
猪伪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 查 与防控措施 的研 究及应 用
游潇倩
(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心,青海 西宁 8 1 0 0 0 1 )
摘 要 : 目的:开展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提 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使用g E — E L I S A方法采集2 0 1 1  ̄ 2 0 1 5 年间
S / N ≤0 . 3 ,阴 性 : S / N ≤0 . 7 或者 S / N >0 . 6 【 。 1 . 2 . 2 疫病 控制 措施
2 0 1 2 年样 品数 3 2 只 ,阳性 数 2 1 只 ,阳性 率 6 5 . 6 %, 种猪 : 样 品数 3 6 只 ,阳性数 3 0 只 ,阳性 率 8 3 . 3 % ; 2 0 1 3 年样 品数 3 1 只 ,阳性 数 l 5 只 ,阳性 率 4 8 . 4 %, 种猪 : 样 品数 2 7 只 ,阳性 数 2 1 只 ,阳性 率 7 7 . 8 % ; 2 0 1 4 年样 品数 2 8 只 ,阳性 数 l 6 只 ,阳性率 5 7 . 1 %, 种猪 : 样 品数 3 1 只 ,阳性 数 2 7只 ,阳性率 8 7 . 1 %; 2 0 1 5 年, 样 品数 3 2只 , 阳性 数 2 1 只, 阳性 率 6 5 . 6 %, 种猪 样 品数 l 8 只 , 阳性 数 l 5 只 ,阳性 率 8 3 . 3 %。商 品 猪总 计 : 商 品数 1 7 5 只 ,样 品数 9 8 只 ,阳性 率 5 6 . O % ; 种猪 总计 情况 : 1 5 4只 、1 2 4只 、8 0 . 2 %
1 材 料与 方法
1 . 1材 料 1 . 1 . 1血清样品
存。
2 结 果 2 . 1不同用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情况
2 0 1 1 - 2 0 1 2 年 间商 品猪 平 均 阳性率 为 5 6 . 8 %, 2 0 1 3 ~
采 集不 同规 模 养 猪 场 不 同批 次 检验
际情 况 ,结 合 生 物安 全 措施 ,不 断 改进 与 转 变 饲养 方 法 ,加 强管 理 ,营造 良好 的猪 场 内外环 境 ,定 期对 饲 养 工具 与运 送猪 的交 通工 具进 行 消毒 。 1 . 2 . 2 . 3 评 价 措 施 以上 控 制 措 施 持 续 实 施 1 0 个月 , 随机取 样法 检测 并评 价血 清抗 体 。
6 3 . 8 % ,散 养农 户样 品阳性率为4 4 . 7 % 。规模 场样 本阳性率 高于散养农户样品 阳性率 。结论 :猪伪狂 犬病发病 率较 高,制定
科 学合 理的防疫制度 ,每 年定期检 测与免疫接种 ,对病猪进行淘汰 ,使疾病得到控制 。
关键 词 :猪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中图分 类号 :¥ 8 5 8 . 2 8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7 9 9 X( 2 0 1 6 ) 2 0 — 0 0 9 8 — 0 2
猪 伪狂犬病 ( P R V)属 疱 疹 病 毒 科 猪 疱 疹 病 毒 ,
发 病 后 病 猪会 表 现 出嗜 睡 、紧 张 、咳嗽 、打 喷 嚏 、共 济 失调 以及 呕 吐腹 泻等症 状 , 母 猪 患病 后会 流产 、 死胎 、 生 产 能 力 下 降等 。由此 ,通 过对 猪 伪狂 犬 病 流 行病 学 调 查 ,以为制 定科 学 、有 效 的 防控措 施提 供指 导 。
免疫 接种 次数 间 隔3 个月 ,剂 量为 2 头/ 次。 1 . 2 . 2 . 2 完 善 生 物 安 全 措 施 依 据 不 同 猪 场 疫 病 实
的3 2 9 份 猪 血清 样本 ,将样 本放 置 到一 1 0 c I = 的温度 下保 1 . 1 . 2 实 验试 剂 采 用抗 体 检测 诊断 试 剂盒 ( P R V g E —
2 0 1 5 年 间 商 品猪 平 均 阳性 率 为 5 6 . 9 %,种猪 对 应 年 份 平 均 阳性 率 为 7 8 . 5 % 、8 3 . 6 %,显示 了种 猪 阳性 率 高 于
累计3 2 9 份猪血 清 ,对这 些样本进行P R v 野毒 感染抗体检 测 ,对 不 同规模 养殖场猪 场 实施 疫病 净化控 制措施 。结果 : 累
计 场数 ( 户 )1 9 0  ̄ ' ,其 中,商品猪 阳性 率为5 6 . 0 %,种猪 阳性 率为8 0 . 2 %,种猪 阳性率低 于商品猪 ;规模 场样本 阳性 率为
商品猪。
EL I S A), 由I d e x x 公 司生 产 ,其 他 试 剂 均 由该 地 动 物 免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实 验 室提供 [ 】 】 。
12 0 1 1 年样 品数 为 5 2只 ,阳性数 2 5 只, 阳性 率 4 8 . 0 % ,种 猪 : 样 品数为4 2只 ,阳性 数 3 1 只,
阳性 率 7 3 . 8 %;
1 . 2 . 1检测 血清 中的P R V抗体 水平
猪血 清 中 P R V抗 体水 平 的检 测使 用到 了 g E — E L I S A 抗 体 检 测 盒 ,具 体 按 照试 剂 盒 的 操 作 说 明 进 行 操 作 。 样本 与 阴性对 照 比率 ( S / N)作 为检 测判 定标 准 , 阳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