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现代城市森林景观降噪树种配置模式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植树节探索树木对城市噪音的缓解作用

植树节探索树木对城市噪音的缓解作用

植树节探索树木对城市噪音的缓解作用城市噪音污染是当代城市面临的一大挑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植树节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有机会探索树木对城市噪音的缓解作用。

本文将从树木的物理和生态学特性,以及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树木在减少城市噪音方面的潜在贡献。

一、树木的物理特性树木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得它们对噪音的缓解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树木具有吸音的特性。

树木的树干、树叶和枝干能够吸收噪音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微弱的热能。

这样一来,树木可以将噪音的能量分散,减少其传播距离和强度,从而减轻城市中的噪音污染。

其次,树木还能够反射和分散噪音。

树木的树冠和枝干能够反射部分噪音,使噪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减少对周围区域的直接影响。

此外,树木的枝叶也能够分散噪音,将其散布到更大的范围内,使其对局部地区的噪音影响减小。

二、树木的生态学特性除了物理特性之外,树木的生态学特性也对城市噪音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树木能够提供阻隔声音的屏障。

树木的分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传播。

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工厂和机械设备等噪音源周围种植树木,能够显著降低噪音的衰减。

其次,树木还能够改善环境声学。

树木的存在能够改变环境的声学特性,使其更加和谐宜人。

树木的自然声音,如风吹树叶、鸟儿鸣叫等,能够与噪音混合,并产生一种舒缓的效果,减轻人们对城市噪音的感知。

三、科学研究的角度科学研究对于揭示树木对城市噪音缓解作用的机制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树木在降低噪音方面的效果与种植密度、树种类型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比于高密度建筑区域,绿地和公园内的树木能够更好地减少噪音的传播,并提供更好的休憩场所。

此外,多样化的树种结构和联合种植的方式也能够增强树木在噪音缓解方面的效果,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科学研究还揭示了树木对城市噪音缓解作用的机制。

树木的吸音和反射特性、树冠和枝干的分散能力以及树木的形态结构和地理分布等因素,都对树木在减少噪音传播和减轻噪音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带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减少噪音污染的相关性探究

热带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减少噪音污染的相关性探究

2020年第4期现代园艺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生态园林的定义生态园林的概念涵盖3个方面:第一,具有观赏性、艺术价值,绿化植被配置不仅使城市植物错落有致,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作用,为居民打造一个游览和休息的场所;第二,生态绿化植物配置,能够改善环境,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形成噪音缓冲区,减少噪音污染,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第三,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需要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构建具备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及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艺术价值和功能价值,为人们群众提供一个生态可持续性宜居环境。

2热带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对减少噪音污染的作用在城市生活工作中,人们大量使用手机、电子设备、汽车及高楼大厦的建设等,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污染源。

例如,噪音污染、电磁污染等,其中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休息,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人体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园林植物配置,植物具有天然隔绝噪音的作用,植物的枝叶轻柔,声音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随着树叶的震动,将有助于消耗声能,对此,有助于减少噪音污染。

3热带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减少噪音污染的相关性研究3.1森林有助于减少噪音通过城市实际数据分析,40m宽的林带,降低噪音最高能够达到15分贝。

在公路人行道两旁树木之间栽种灌木,防噪音效果比单一栽种一行乔木的效果要好。

通常具有重叠排列、茁壮、叶子坚挺的树种,对减少噪音污染非常有效,特别是在这些树种的着叶季节,减少噪音污染的效果会更好。

一般疏松的树木群比成行的树木更有助减少噪音污染,分枝低、树冠低的乔木减少噪音的作用要大于分枝高、树冠高度乔木。

目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防止噪声、减少噪音污染最有效的树种包括:雪松、松柏、水杉、垂柳、梧桐、柏木、榕树、樟树以及桂花等树木。

珠三角居住区4 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珠三角居住区4 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珠三角居住区4 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作者:韦怡凯李秋静谭广文来源:《广东园林》 2017年第1期韦怡凯李秋静*谭广文(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00)摘要:以珠三角地区12 个居住区的12 个景观单元为研究单位,通过调研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组成和地形高差的常见类型,分析与评价4 种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配置与应用情况,论证地形高差与园林植物要素的密切关系。

植物和地形的空间形成具有互补性,植物是稳定地形最有效的方法,植物可软化地形,为珠三角地区生态园林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地形高差;地形类型;植物景观;珠三角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65-06收稿日期:2016-12-06修回日期:2017-01-22引言工业革命以后,城镇化不断扩张,人类大肆进行地形整平处理,世界范围内逐步出现前所未有的环境和社会问题[1]。

人们开始反思,尝试各种跨领域、跨时空的探索。

地形作为园林景观的基本骨架[2],高差是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3],地形高差不可避免,在园林中常表现为一种竖向空间的变化关系。

园林高差作为园林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视率,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园林建设的高差理论极不完善,戈登? 库仑(Gordon Gullen)[4-5],明代计成[6] 和清朝乾隆皇帝[7] 均提出高差处理的重要性,但较少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推进和绿化技术的进步,城市中的“剩余空间”[8]“垂直空间”[9] 绿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地形高差竖向景观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

地表形态决定地形处理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和空间性。

园林地形高差的塑造巧妙利用地块高差,扩展居民活动空间范围,从而达到景观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按地形塑造类型,园林地形高差类型有五大类[1],即平面式、土丘式、沟壑式、斜坡式和下沉式(本研究考虑后四种)。

珠三角城间生态缓冲区生态服务功能及影响因素

珠三角城间生态缓冲区生态服务功能及影响因素
Silvi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ꎬ Guangzhou 510520ꎬ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city ecological buffer zone has the functions of purifying pollution and reducing
PM 2 5 消减能力ꎮ 式 ( 6) 、 ( 7) 中: P a 是城镇区
PM 10 浓度含量ꎻ P b 是城间生态缓冲区 PM 10 浓度含
第一作者: 夏丹丹 (1997- ) ꎬ 女ꎬ 助理工程师ꎬ 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和城市林业研究ꎮ E-mail: 824176242@ qq com
通信作者: 赵庆 (1985- ) ꎬ 男ꎬ 正高级工程师ꎬ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 城市林业等研究ꎮ E-mail: zhaoqing@ sinogaf cn
江门—中山、 中山—珠海、 江门—佛山、 东莞—
深圳 ( 以下简称为广佛、 广惠、 佛肇、 江中、 中
珠、 江佛、 莞深缓冲区) 7 条市边界处的典型城
(5)
P PM10 = P a - P b
(6)
P PM10消减率 =
间生态缓冲区作为研究对象ꎮ 将城间生态缓冲区
P PM2 5
PS
P PM2 5消减率 =
乏对城市间尺度上的生态缓冲区调查ꎮ 2019 年ꎬ
确林分组成与生态 指 城 市 之 间 单 体 面 积 在
1 研究区概况
群建设正面向多元化发展
王成
[2]
[1]
将生态缓冲区理念引入森林城市群建设中ꎬ
100 hm 2 以上的大型片林或湿地为主的区域ꎮ 2021
点ꎬ 共 56 个ꎮ 选择 2022 年 6—8 月气温最高时间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粟娟;廖绍波;梁家强;孙冰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2(015)003
【摘要】本文介绍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和不同绿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配置模式.珠海城市森林分为3大块:城市中心区森林、西部城市发展区森林、东部海岛区森林;着重分析了以下5种绿地类型的植物组成特点和配置模式:(1)行道树的组成具有花色艳丽、花期长、树冠大而美、突出滨海特色等;(2)海岸绿地植物包括红树林、海滩植物、沿海道路和临海低丘植物3种类型;(3)岛屿观赏植物有64种,分为5种类型;(4)黄土石坡裸露地生态绿化分为3个阶段,采用4种不同的模式;(5)残次林改造采用3种模式.
【总页数】7页(P310-316)
【作者】粟娟;廖绍波;梁家强;孙冰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珠海市板樟山森林公园,广东,珠海,5190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2
【相关文献】
1.潮州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建设研究 [J], 曾庆宜
2.南京城市森林蕨类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J], 童丽丽;许玥童晖
3.重庆市巴南区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设计 [J], 刘义华
4.关于中国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科学顾问彭镇华首席科学家在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J], 彭镇华
5."林带+林区+园林"--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构建 [J], 谢左章;刘燕堂;粟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观降噪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景观降噪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景观降噪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景观降噪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减少噪声污染,提升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景观降噪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

案例背景以某城市公园为例,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有多条主要交通干道,公园内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公园管理部门决定实施景观降噪工程。

设计目标1. 降低公园内噪声水平,至少减少10分贝。

2. 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使其成为城市中的“绿肺”。

3. 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设计策略1. 植被屏障:在公园与交通干道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形成自然屏障,有效吸收和阻断噪声传播。

同时,选择具有较强吸音效果的植物,如松柏类植物。

2. 地形设计: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堆土,形成屏障,减少噪声的直线传播。

例如,通过堆土形成小山丘,将噪声源与公园隔离。

3. 水景设计:在公园内设计水景,如人工湖或喷泉,利用水的流动性和反射性,降低噪声的传播。

水声也有助于掩盖其他噪声。

4. 硬质景观:在公园内设置硬质景观,如石墙、砖墙等,这些材料对噪声有较好的反射和吸收作用。

5. 声学设计:在公园的座椅、亭子等休闲设施的设计中,考虑声学效果,如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噪声对游客的影响。

实施过程1. 前期调研:对公园周边的噪声源进行详细调查,测量噪声水平,分析噪声传播路径。

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结果,设计景观降噪方案,包括植被屏障、地形设计、水景设计等。

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植被种植、地形改造、水景建设等施工工作。

4. 效果评估:施工完成后,对公园内的噪声水平进行再次测量,评估降噪效果。

实施效果通过实施景观降噪工程,公园内的噪声水平显著降低,游客的体验得到提升。

植被屏障和地形设计有效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水景和硬质景观的声学效果也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公园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增强,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宁静之地。

珠三角城市空间绿化形式与植物配置的调查

珠三角城市空间绿化形式与植物配置的调查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 :62—66 Ac t a Ag r i cu l mr ae J i angxi
珠三角城市空间绿化形式与植物配置的调查
庾富文1,周俊辉¨,苏萼怀3,李明英2
( 1 .广东省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东莞52 308 6;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 102 25; 3.广东省东莞市园林管理研究所,广东东莞5 230 71 )
1.i nn.,&i ndapsus t l l o- eu/n( Li nden et Andr e) Bunt i ng,Syngoni umpodophyUur a,77l l 硝啊咖gr andi fl or a Roxb.,Ca Ui da re pem, Muc l 啪bi r dwoodi ana an d Cl er o den dr u m t h omson ae BaI L.but t he han gi ng gTeen pl ant s we r e fe w.
摘要:通过对广州、东莞、深圳市的部分开放公园、住宅小区花园和道路的空间绿化应用形式与植物配置的调查。结果 表明: 珠三角城市空 间绿化应用方 式多集中在 棚架式、凉廊 式、篱垣式、 附壁式、立柱 、树干绿化 、立交桥绿化 ;空间绿化应 用较 多的植物有:薜荔、锦屏藤、爬山虎、常春藤、美国凌霄、金银花、茑萝、牵牛、炮仗花、勒杜鹃、紫藤、使君子、绿萝、合果芋、大花老 鸭嘴、铺 地锦竹革j 未雀花、龙吐珠 等;应用垂吊绿 化的植物不多,还 有待加强推广。
Mi ng—yi 《 Yu Fu—wenl ,ZHOU J un—hui “,SU E—hu ai 3 ,LI
En舀 n硎 I I g , Gu础 ou ( 1.Dongguan Agr i cult ur al Sci ence Re sear c h Cen t er i n Gua ngdong Pr ovi nce ,Dong gua n 52 308 6,Chi na ;2 .Col l ege of Hor t i cul t ur e a nd

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摘要: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化建设日益完善,在为大众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生活的同时,也无形中带来噪音、光污染等负面影响。

尤其是高架桥、交通体系、商业体系持续发展,噪音问题日益严重。

基于城市实际情况,通过绿地植物群落搭配治理噪声成为一种可行方法。

在此详细探究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和应用要点,希望为科学治理城市噪音提供参考。

关键词:噪声治理;绿地植物群落;植物配置模式引言: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是指通过科学配置城市绿地内的植物群落,以减少城市环境中的噪声污染。

这种研究旨在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布局和密度,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和隔离噪音,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舒适的城市环境。

本文主要研究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希望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减少噪声污染的指导,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另外,通过推进绿地植物群落搭配可以助力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对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1降噪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思考的主要因素分析植物群落科学配置可以有效净化空气、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具备降噪的功效。

但想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科学选择植物类型、搭配植物布局、设置植物种植密度、协调植物高度和结构组成等,否则会影响降噪效果[1]。

基于此,思考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植物种类选择:研究需要选择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物种,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噪音吸收能力的植物。

常见的选择包括树木、灌木和草地植物。

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茂密的叶片和枝干,能够吸收和散射噪声波动。

(2)植物布局和密度:研究需要考虑植物的布局和密度对噪音吸收的影响。

通过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密度,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隔音屏障。

例如,将高密度的植物群落设置在噪音源和需要降噪的区域之间,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传播。

(3)植物高度和结构:研究需要考虑植物的高度和结构对噪音吸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