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质教案(含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第二课时 ( 教案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科技知识,创作一篇具有科学色彩的习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写作、分享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科技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到的科技知识,如航天、生物工程等。
2. 创意构思: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科技主题,进行创意构思。
3. 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将科技知识与创意结合,撰写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班级分享,互相学习、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科技知识与创意结合,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
-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习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作文纸、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发展短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到的科技知识。
3. 创意构思: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科技主题进行创意构思。
4. 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将科技知识与创意结合,撰写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构思,独立完成习作。
6. 作品分享: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班级分享,互相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正文:- 科技知识回顾- 创意构思- 写作指导- 作品分享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习作。
-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科技主题,共同创作一篇科学故事。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习作,并能够将科技知识与创意有效结合。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激发出无限的创意与想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精选4篇)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精选4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篇1教学目标:1、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工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工业和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
2、培养学生从小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从小热爱科学,好好读书,长大了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教学重点: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工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工业和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从小热爱科学,好好读书,长大了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习谈话。
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生活、劳动用具在被除逐渐淘汰,哪些行业在逐渐消失。
《过去的故事》教师: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关于犁-----翻土用的农具的故事最早的农业耕种是很辛苦的,人们先要用石器把山上的树木砍倒,再放火烧掉,然后用尖尖的木棒在土地上挖出一个一个的小坑,把种子放进坑里,再用土埋上,好让它发芽。
后来有了进步,在松土的尖木棍下部绑上一小块横板,一边用脚蹬着这块小横板,是木棍插进土里更深一点,同时人也省一点力气。
接着人们发明了石犁、铜犁,但是使用起来都不太理想。
后来人们学会了炼铁浇铸,就开始做了用铁浇铸的犁铧。
这样就不需要有人去挖土坑,而只要用牛来拉,就可以将土一条一条地翻松。
在汉武帝时候(公元前140年~前88年)。
有一位专管粮食生产的官员叫赵过。
他认为,要使粮食增产,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才行,于是他将犁的使用方法作了改进,由两头牛并排挽着一个犁,犁地是只需要一个人在前面管牵牛,一个人在后面管扶犁就行了。
这样一来,犁地的劳动就轻松多了,牛犁地的速度也快多了,耕出来的地,垄沟整齐,深浅均匀,当然种下去的粮食作物也能生长得很整齐。
赵过发明的这种犁田方法叫做“藕(ǒū偶)犁”,这在当时可算是很先进的了,对提高粮食产量也很有作用,到今天有些地方还用这样的方法犁田呢!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①前辈智慧秀1、汇报:调查当地的老爷爷、老奶奶、访问老工匠、老农、老手工业者,2、将认为最有价值的录音、录像的原始资料与大家分享。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课,教学内容围绕“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一主题展开。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 科学知识介绍:简要介绍与飞行相关的科学知识,如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原理等。
2. 创意构思:引导学生结合科学知识,构思一个富有创意的飞行故事。
3. 写作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将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撰写出生动有趣的习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作品展示和相互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飞行科学知识,能够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意构思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科学知识与创意的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具体的故事情节相结合。
2. 写作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中的叙述、描写等技巧,使文章生动有趣。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知识和示例文章。
2. 写作素材:提供相关的科学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评价量表:用于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飞机飞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飞行的兴趣,导入课程主题。
2. 科学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飞行科学知识,让学生对飞行有基本的理解。
3. 创意构思:引导学生结合科学知识,构思一个独特的飞行故事。
4. 写作指导:教授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将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构思,撰写习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2. 科学知识: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原理3. 创意构思:故事情节、角色设定4. 写作方法:叙述、描写、情感表达5. 作品展示:学生习作示例作业设计1. 习作修改:根据评价结果,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习作,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科学知识,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幻作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一些科幻作品,讨论科幻作文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写作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指导,独立完成一篇科幻作文。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作,写出一篇有科幻元素的作文。
2. 难点:学生如何将科学知识与想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科幻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科幻作品样本、PPT、写作指导手册。
2. 学具:笔、纸、科幻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一些科幻作品,组织学生讨论科幻作文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写作指导:教师提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指导,独立完成一篇科幻作文。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2. 副科幻作文创作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内容:导入、观察与讨论、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5.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作、科幻作文的创意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指导,独立完成一篇科幻作文。
2. 拓展阅读:阅读一些经典的科幻作品,进一步了解科幻作文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教学内容《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习作。
本文以科学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科学的力量和魅力。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科学知识讲解、习作指导等。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魅力。
2.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抽象概念。
2. 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科学知识相关资料。
3. 写作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重要性。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科学知识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4.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5. 习作实践: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文《插上科学的翅膀飞》2. 科学知识: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3. 写作技巧: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1. 阅读课文,总结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2. 进行一篇以科学为主题的习作,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为科学在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或“如果你们有机会插上科学的翅膀,你们想飞向哪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科学发明的图片或视频,如航天飞机、深海潜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难点: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2.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六年级语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

六年级语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习作展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插叙和想象的手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插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插叙手法,将科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
2. 想象的力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科学原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
3. 科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插叙手法和想象力的运用,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3.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进行习作准备。
4.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5. 学生展示习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习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科学话题,运用插叙和想象力,写一篇习作。
2. 收集资料:让学生搜集与习作话题相关的科学资料,增加习作的科学性。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是否符合习作要求,插叙手法和想象力的运用是否恰当。
2.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分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3. 评价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六、教学资源:1. 科普书籍:提供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科普书籍,让学生在习作前阅读,积累科学知识。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与习作话题相关的科学资料,拓宽视野。
3.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行实验体验。
七、教学步骤:1. 习作指导:教师讲解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插叙和想象力,将科学知识融入习作中。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习作话题,共同探讨如何进行习作。
3.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力的作用、空气的成分、声音的传播等。
2.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科学现象,如力的作用效果、声音的传播条件等。
3. 科学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杠杆、制作一个传声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杠杆、传声筒等)。
2. 学具:学习用品、实验报告单、科普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科学现象。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杠杆、制作一个传声筒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2. 板书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应用、小组讨论、总结与反思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总结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相关素材】《海底两万里》: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三体》:天文学家叶文洁参与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
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
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
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流浪地球》: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做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存在,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
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
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
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代价是高昂的,艺术、伦理、常识,一件又一件曾经无比熟悉的特色从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
剩下的只有对生存的强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
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
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4分)奥运赛场上,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排发扬不怕xīshēnɡ()、qièér bùshě()的精神勇夺冠军,为中国军团的奖牌榜又新增添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二)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1.爸爸用图钉.(dìnɡdīnɡ)把年画钉.(dìnɡdīnɡ)在了墙上。
2.小明屏.(bǐnɡpínɡ)息凝神地盯着电视屏.(bǐnɡpínɡ)幕,他完全沉浸在精彩的动画节目里了。
(三)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洪亮清脆拒绝司空见惯B.花圃伟度测量无独有偶C.机遇灵感促使见危知著(四)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走.马观花(奔跑)B.不以为然.(正确)C.赴汤.蹈火(热水)D.过犹不及.(及格)(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4分)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接成一句话。
(4分)地球停止转动。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8分)(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玛琪好奇地问:“人怎么能当老师呢?”(改为转述句)(4分)4.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8分)(1)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 , 。
”面对困难和牺牲,要像于谦在《石灰吟》中所说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 。
”(2)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 , 。
”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取之于而青于。
”(六)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4分)1.《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 )2.“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 )3.《表里的生物》一文,题目中的“生物”指的是秒针。
( )4.《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 )二、积少成多。
(10分)1.虽, 矣。
为是与?曰:也。
2.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此不为者而者乎?”三、阅读感悟。
(20分)(一)课内阅读。
(8分)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3分)(1)“这是为什么呢?”句中的“这”指的是。
(2)“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句中的“这”指的是。
(3)“他的这个见解”中的“这”指的是2.简要概括,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2分)3.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 )这个中心意思。
(3分)A.放洗澡水形成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二)课外阅读。
(12分)种瓜得豆(节选)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
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美国科学家把牵牛花里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花中,结果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
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
此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
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
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1)乐不可支:(2)供不应求:2.以下选项中,( )不是短文介绍的内容。
(多选)(2分)A.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B.转基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C.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D.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4分)短文主要运用了、、等说明方法,列举了、、、等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列举了的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派上了用场。
4.现实生活中,有人“挺”转基因,有人“反”转基因,谈谈你对转基因的看法。
(2分)四、习作平台。
(30分)请以“如果”为题,编写一个科幻故事。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我有一个背包飞行器”“时光能够倒流”“我成了一名科学家”“人类不得不移居月球”……然后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注意把故事编写得生动具体一些,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
第五单元测试答案一、(一)牺牲锲而不舍(二)1.dīnɡdìnɡ 2.bǐnɡpínɡ(三)A(四)D(五)1.如果地球停止转动,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1)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射下天鹅。
(2)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3. 玛琪好奇地说,人不能当老师。
4.(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留清白在人间(2)日日新又日新蓝蓝(六)1.✕ 2. ✕ 3. 4.二、1.与之俱学弗若之其智弗若非然2.沧沧凉凉如探汤近热远凉三、(一)1.(1)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2)这是为什么呢(3)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2. 这个事例是按照“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追根求源,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3.B(二)1.(1)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
形容欣喜到极点。
(2)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2.BD3.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玫瑰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西红柿心脏移植手术4.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它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严格控制它对人类可能产生的不利的一面,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编写一个科幻故事,也就是带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故事,注意不要写成了神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
写之前要想一想:你准备要写的故事是什么?里面包含了哪些现在不存在,将来有可能出现的科技元素?写的时候注意把这项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
写完后读一读,看你的故事编得是否生动,是否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