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磨磨蹭蹭到自觉主动
案例分析:孩子为什么总是磨磨蹭蹭

案例分析:孩子为什么总是磨磨蹭蹭教育案例分享,看看晓峰妈妈是如何用合理的行为结果来教育学习写功课都慢吞吞的孩子的。
磨蹭与妈妈的利落有关系晓锋妈妈是一个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的人。
可儿子却是个典型的慢性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为此,他的一举一动让妈妈急得忍无可忍。
她真的很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妈妈在一边催促儿子快点儿写作业,可儿子却在那里拿一块小橡皮扔着玩,急得妈妈大叫:“你怎么5个小时都写不完作业呀?”)走在上班的路上,想着这段时间她和晓锋之间发生的事情,她的心中既有喜悦,又充满了困惑,儿子那张倔强的小脸不时浮现在她的眼前。
看着儿子那略微扬起的下颚,圆睁着的双眼,晓锋妈妈忽然感到一丝疑惑:“他真的是我的儿子吗?”提示:晓锋的磨蹭与妈妈的利落有着直接关系。
当他磨蹭、拖拉时,妈妈一定催促。
晓锋成功地吸引了妈妈的注意,磨蹭持续发生。
刚一走进办公室,就听见一位爸爸正在义愤填膺地述说着自己的儿子。
“我原来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不用总盯着,孩子也是有自觉性的。
但是,现实却令我十分失望。
我们家飞飞最大的毛病就是磨蹭。
明明十分钟能干完的事情,他却总要磨蹭半个多小时。
”“天哪!”不等他把话说完,快人快语的晓锋妈妈便大声感叹起来。
“又是磨蹭,难道我们的孩子们都商量好了吗?”“其实,你们都知道我儿子学习挺好的,可就是干事拖拖拉拉的。
”飞飞爸爸继续述说着自己心中的不快。
“我常常看到他写作业时,总要摸摸尺子,玩玩笔帽,甚至拿一块小橡皮扔着玩,就能玩上一个多小时。
你们说,那有什么好玩的呀?”“是呀。
我女儿也是如此,一张破纸片、一把尺子也能玩上大半天。
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九点。
对此,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办公室内的父母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这时,飞飞爸爸更为急切地说:“你们说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儿子那才叫可气呢。
有一次期末考试,他拿着卷子左看看,右瞧瞧,心里美极了,觉得自己都会做,好像一百分已经稳稳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似的。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有哪些方法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有哪些方法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总是磨磨蹭蹭,不主动学习。
很多家长以及老师都感到头疼。
那么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呢?请看下文。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建议建议一: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习兴趣人做完某一件事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更需要来自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孩子学习的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韦本文是美国著名的画家。
他能够成为画家,与妈妈对他的表扬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妈妈把韦本文和妹妹莎莉留在家里,他发现家里有几桶颜料,便突发奇想地想为妹妹画肖像,为此弄得客厅乱七八糟的,沙发上摆着纸,地板上也沾满了颜料。
妈妈回来后,看到屋里的一切,又看看孩子骄傲的眼神,顿时觉得孩子的“破坏”很有价值,所以她没有说客厅里有多么乱,而是很真诚地对他赞扬道:“哇,这是莎莉啊,你画得像极了!”她热情地拥抱韦本文并给了他一个吻。
正是妈妈的鼓励,激发了韦本文对绘画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后来,韦本文说,是妈妈的吻让他成为了一名画家。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孩子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可是很多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摧毁了孩子的兴趣。
其实,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应该适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好时,也要先发现孩子努力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用表扬和鼓励为孩子扬起兴趣的风帆。
建议二:用榜样激励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平时父母要利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孩子,用名人的榜样激励孩子,使孩子学有榜样,奋斗有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父母还应该认识到,最有力的榜样是自己。
没必要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只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时刻在读书,在学习,就会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议三:让孩子保持学习的新鲜感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学习模式,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之外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的习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的习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文,福林妈咪每次孩子出发去幼儿园之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时候是最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但孩子做事总是拖拉也不行,容易耽误事儿,有的性子急的家长甚至会选择代劳,这样做虽然没有耽误事儿,但孩子拖拉的习惯就一点点被“养”出来。
其实不妨试试下面这4种做法。
一、给孩子制定计划,多出的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要花多长时间,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把每日必做的事都列好,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前要做的事,几点起床,几点出发,这期间刷牙洗脸多长时间,吃饭多长时间,换衣服多长时间,一件一件列出来。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看看一段时间内到底都能做什么,任何事情一旦细化,就会发现时间其实很紧张,让孩子有了紧迫感,做事就不会再磨蹭了。
而多出的时间自由支配,对于孩子来说算是一个奖励,为了奖励,孩子也会加速的。
注意:计划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用时,不能一味求快,导致孩子总是完不成,这样孩子会在失败中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收起怒气,改为鼓励孩子磨蹭起来,脾气好的家长也有爆发的时候,但有没有发现?一旦责骂孩子后,他会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开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会出现叛逆。
所以,面对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气。
当孩子做其中一件事做的快时,一定要表扬,多表扬也是为孩子增加动力的一种方式。
三、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孩子没有意识到磨蹭耽误事儿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不害怕,这时家长不妨试试在孩子磨蹭时选择放任,比如早上赖床,那就让他多赖会儿,吃饭磨蹭那就慢点吃,不要催促。
等到孩子到幼儿园,看到所有的小朋友坐的整整齐齐时,他再进教室,心里一定会慌张、不好意思。
我儿子就是这样被我“治”过一次,下午接他回家时,他在路上埋怨我说到:“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喊我起床?你害我迟到了。
”我说:“我喊了,可是你不起,吃饭又那么磨蹭,你不能这样怪妈妈,下次你要加快点速度不就不迟到了吗?”儿子低头想了想回答知道了,第二天果然没那么磨蹭了。
孩子从从磨蹭到成长的作文

孩子从从磨蹭到成长的作文哎呀,说到孩子磨蹭这事儿,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记得我家小明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起床就像打仗一样。
每天早晨都是“闹钟大战”——我一边喊:“快点快点,不然要迟到了!”他则一边磨磨蹭蹭,仿佛在睡梦中遨游。
这情景就像在演一出不太好笑的肥皂剧。
小明的磨蹭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可以改编成“早晨剧”的经典剧本了。
那天早晨,小明又赖在床上不肯起,我无奈地坐在他床边:“小明啊,能不能快点?要不然咱们就得直接去学校了!”小明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妈妈,我再睡一会儿,一会儿就起!”“再睡一会儿?”我无奈地瞪了他一眼,“你都快睡到午觉时间了!”有时候我真觉得,孩子磨蹭的技能真是无敌的。
这不仅是时间上的磨蹭,还有各种“找不到袜子”“书包没整理好”的磨蹭。
每次他这样,我都像个小丑似的在家里转圈圈,手忙脚乱地帮他找东西。
不过,时间这东西,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随着小明一天天长大,他也慢慢地从那种“起床难”的阶段走出来了。
记得有一次,他竟然自己设了闹钟,早早地就醒了。
那时候,我差点没吓一跳:“小明,你这是怎么了?自己起床了?”小明笑嘻嘻地说:“我试着让自己早点起床,结果发现也没那么难!”看着他逐渐成长,我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之前的磨蹭阶段让我焦头烂额,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磨蹭的日子其实也挺有趣的。
每次看到他从磨蹭的小孩变成一个能自我管理的少年,心里都有种莫名的欣慰。
说到成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像小明这样,从磨蹭到自律的过程,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大人要做的,不仅是耐心等候,更要适时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看到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真的是一种成就感。
对了,前几天,我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提了个建议:“妈妈,我来推车吧,你看看这边的商品。
”我一听,差点没笑出来:“哟,小伙子,看来你还真是成长了不少呢!”小明认真地说:“对啊,我现在知道怎么做事了。
虽然有时候还是会磨蹭,但我会尽量改进的。
让孩子告别磨蹭和拖拉的好方法

让孩子告别磨蹭和拖拉的好方法让孩子告别磨蹭和拖拉的好方法一、造成孩子磨蹭行为的原因:1、家长的姑息。
一开始,让他自己吃饭、早上起床、一块儿走出去,他总是慢,家长认为他年龄小,让他慢一点做,没关系。
等到要上幼儿园了,需要跟上集体生活时,才发现孩子落后了许多。
2、对让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绘画等,他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生活技能较差。
如果孩子较小,或是生活技能尚不熟练,穿衣、潄洗、吃饭、绘画、拼图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动,对他来说还比较困难,因而做得慢。
4、分心的事情太多了。
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发现昨天没搭完的高楼还在那儿“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脸;啊!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来看看哪儿摔了没有,衣服嘛,一会儿再穿……这就显然会使应该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不懂安排时间,或者说没时间概念,不知道不赶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会影响下一件事的进行,你急他不急。
6、天生性格特点,做干什么事都慢。
二、典型问题及攻克“小磨蹭”的小妙招1、孩子依赖性过强:“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紧,爸爸妈妈会给我做的。
”本来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着妈妈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
小妙招:爸爸妈妈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顾孩子过分细致了,是不是为孩子安排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对于一些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无法自理,处处依赖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欢磨磨蹭蹭。
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样的倾向,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坚持原则,该是宝宝的事情一定要认他自己做,不要让他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
2、孩子注意力分散,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有时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任何一种小事、一个毫不相干的小东西都能吸引他的注意,让他改变做事的初衷。
当他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吸引时,他原本要做的事情自然就被耽搁了。
小妙招:A、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
不要摆放过多的玩具等,能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
儿童成长的5个阶段

儿童成长的5个阶段-01-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孩子的需要与行为: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与家长是多么地需要他。
需求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开朗,对人充分信任。
没有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表现为:极度害怕被抛弃。
拼命地想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需要别人的照顾。
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竭力地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
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例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02-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
例如:控制大小便。
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孩子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
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和嘲笑。
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害羞,惭愧的感觉。
成年后可能会形成的个性:经常觉得自己无用,自卑,不可爱。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商业存在的理由。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接触新鲜事物。
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2岁孩子“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
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
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十大不良学习习惯
1.分心学习:
是指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同时还做别的事情,写字、阅读、做作业慢,做作业时磨磨蹭蹭,边做边玩拖时间。
2.被动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计划,漫无目的,缺少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3.应付于事:
是指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朗读时常增字、漏字、错字,写字的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作业易出错。
4.得过且过:
是指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喜欢拖拖拉拉。
5.知难而退:
是指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次考得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6.自控能力差:
是指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认真学习,活泼好动,坐不住,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孩子依赖习惯了,独立性差。
7.粗心学习:
是指学生过于自信,做完作业从来不检查,导致很多非常简单的题出错。
8.写字姿势不正确:
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就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但有的孩子过早练字,家长缺乏正确的指导,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形成习惯后到了学校老师很难把他纠正过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手也小,小肌肉不发达,为了写字时使得上劲,往往握笔离笔尖太近,以致眼睛离本子太近,久而久之还会影响视力。
9.死记硬背:
是指学习效率不高,拼时间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知识,往往事倍功半。
10.不及时复习和提前预习:
复习和预习都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是提高听课效率以及顺利完成作业的有力保障。
三招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磨蹭

三招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一位家长诉说:“我的孩子7岁,自理能力还行,但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慢吞吞的,你急他不急。
据老师反映,他在学校做作业也比别人慢。
该怎样纠正呢?”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不少,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便,还耽误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们来听听家长代表的观点。
观点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上学前,女儿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
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
针对她这种坏习惯,我和她妈妈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观点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
我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
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
我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
首先,我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着,我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我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
我们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她的积极性,我常常让她赢),女儿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现象几乎绝迹。
看到女儿进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
观点三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我家三代同堂,女儿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从磨磨蹭蹭到自觉主动,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整理留言的时候看到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作业明明不多,可每天都要拖到十点多才能写完!我每天各种催他,嗓子都破音了他还是慢悠悠,这可怎么办呢?跟她一番详谈之后才知道她家每天是这样式的:
早晨催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回家催作业:写个作业拖拖拉拉,刚坐下没5分钟,就嚷着要喝水,一会又想吃水果,一会又想上厕所。
本来作业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
晚上催睡觉:都是快10点半了,儿子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催一声没动静,再催她就急眼。
关于这件事,作为当事人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被天天各种催促:
醒了没?没。
——快!
作业写完没?没。
——快!
饭吃完没?没。
——快!
刚开始我妈一发脾气我就蹭一下该干嘛干嘛去了,再后来渐渐地习惯了这种催促,并且意识里开始和妈妈对抗,嘴上答应着,身体却很诚实——我就不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聪明如我妈,突然她就停止了催催催模式。
(讲真,刚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
我妈后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我从你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重复叨叨,我想你那时候都四年级了,又不傻,自己怎么会不知道轻重缓急。
我这样一天天催下去,最终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02
自从我妈放弃“催促”模式之后,我们家就变了一个模样,写不写作业都母慈子孝!
我写作业的时候是这样式的:
我妈从之前的不停叨叨,变成在一旁爱干嘛干嘛,再也不一直喊“哎哎错了”“哎哎快点写”,而是很帅的送我一句话“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
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
要是到了睡觉的时间,没写完也不准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
我心里的小算盘是:“没做完作业,怎么好跟老师说呀,看来得快点写了,不然会被老师批评。
很没面子的。
”
我看电视不睡觉的时候是这样式的:
“涂涂,你准备再看几分钟?”
“我再看5分钟行吗?”
“行,我家姑娘家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
”
时间到了,我主动关电视去睡觉。
(我的想法是,妈妈竟然没吵我!还夸我诚实守信,这我怎么好意思说不呢)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了,我的自制力也有所提高,时间观念也慢慢增强,开始变的自觉主动。
到现在,我都有个习惯“今日事,今日毕”,完全没有什么拖延症后遗症。
03
现在总有人问我孩子磨蹭怎么办?我都会建议他,多点耐心正确的引导,这会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实是我们催出来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们就忍不住去催催催。
可实际上,我们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我们回看一下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孩子窝在沙发上看动画到10点多,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觉。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真的不知道10点半就应该准备洗漱睡觉了吗?
按照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其实这些规则孩子是明白。
而他之所以会赖着不动,是因为对妈妈长时间的唠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赖。
当妈妈催第一遍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她知道妈妈只是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看电视;
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他心里有点准备了,预感到妈妈可能会发火,所以抓紧最后的时间多看一会儿;
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他知道妈妈真的发火了,再不去睡觉真的会挨揍,所以才起身去洗漱、准备睡觉。
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
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其实家长,可以试着慢慢戒掉唠唠叨叨、连哄带骗的催促,对孩子下达的指令时,内容要简单明了,态度要和善,语气要坚定:“宝贝,
现在已经10点了,妈妈允许你看最后5分钟,5分钟后必须开始洗漱,明白没?”
生活中谁也不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
有的家长习惯喊“1、2、3”,这个方法偶尔管用,经常用就不灵。
生活中谁也不可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
但凡有需要倒计时的时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行动,是否事情做到一半无法停下,是否没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样改进。
比如,事先谈好,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父母帮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长嫌孩子吃饭慢,就给孩子喂饭,不让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书桌乱糟糟的,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帮孩子穿衣服……
虽然父母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剥夺了孩子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到头来人家孩子都能自己吃饭、穿衣服了,咱家的还得喂、还给帮忙穿衣服。
而且父母为孩子代劳太多,还会让孩子滋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些事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妈妈跟在后面“擦屁股”。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用来锻炼的事情,一共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长空间;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获得了80%的成长空间。
所以,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无休无止的呵护,而是让孩子适当面对风雨,尽快成长起来。
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
一段时间。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没兴趣,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
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得解决办法。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
到家后,不用先急着写作业,先把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
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
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
比如,用闹表或定时器,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