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期问题清单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 (3)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 (3)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1.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场战争,它们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变革。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都是由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驱动的。

2.资源争夺和经济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背后都有着资源争夺和经济问题。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争夺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发动战争。

3.国际关系紧张: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的同盟系统造成了一种相互猜忌的国际氛围。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也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新的国家如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崛起。

然而,23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全球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伤害。

战后,二战结束后,全球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合国的建立:为了防止未来的战争,联合国作为一种国际组织成立,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冷战的爆发: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意识形态上相对立的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抗。

这场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

3.欧洲一体化:为了减少未来欧洲战争的可能性,并促进经济合作,欧洲国家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最终导致了欧盟的形成。

2. 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影响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的一种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紧张对抗关系。

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塞尔维亚危机(1948年):此事件导致了第一个东西方冷战结盟体系的建立,即俄罗斯的东方集团和美国的西方集团。

2.韩战(1950年-1953年):韩战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冲突,它加剧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抗。

最新高二上学期历史错题集锦及答案

最新高二上学期历史错题集锦及答案

2015年12月26日:18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82.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183.秦孝公时,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3.什伍连坐法4.焚烧诗书A.1 2 3 4B.1 2 3C.2 3 4D.1 2 4184.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1.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2.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3.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4.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1 2 3B.1 2 3 4C.2 3 4D.1 3 4185.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B.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C.提倡鲜卑人说汉族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18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D.汉族的反抗187.据《魏书。

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皇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1.冯太皇太后聪颖惠达2.冯太皇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3.冯太皇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1 2 3B.2 3C.1 3D.1 218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庭。

高二历史必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一度量衡B. 推行郡县制C. 实行分封制D. 统一货币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等措施,而没有实行分封制。

2. 下列关于汉武帝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顶峰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C.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D. 汉武帝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确实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并且国力达到顶峰。

但是,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鼓励商业发展。

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下列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唐朝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B. 唐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是最重要的科目C. 唐朝科举制度中,明经科主要考察儒家经典D. 唐朝科举制度中,武举科主要考察武艺和军事才能答案:A解析:唐朝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士科是最重要的科目,明经科主要考察儒家经典,武举科主要考察武艺和军事才能。

但是,唐朝科举制度的三级并非乡试、会试、殿试,而是州试、省试、殿试。

4. 下列关于宋朝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得到发展B. 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 宋朝时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D. 宋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实行“科举取士”制度。

但是,宋朝并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5. 下列关于明朝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明朝时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C. 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D. 明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上贸易,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高二历史重大事件复习题和答案

高二历史重大事件复习题和答案

高二历史重大事件复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二战的导火索?A. 慕尼黑协定B. 波兰战役C. 现代中国史学界观点D. 爱尔兰宪章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美国从“冷战”走向缓和?A. 朝鲜战争爆发B. 古巴导弹危机C. 越南战争开始D. 尼克松访华答案:D3.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19世纪欧洲民族运动的起点?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 巴黎公社建立C. 意大利波希米亚战争D. 法国大革命爆发答案:D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它们分别是: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B.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民主共和国C. 朝鲜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D. 朝鲜民主共和国和大韩人民共和国答案:A5. 以下哪个事件使得罗马帝国灭亡?A. 西罗马帝国被鲜卑族推翻B. 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帝国C. 卡利古拉大屠杀D. 东北征服战争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参战国家。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军备竞赛造成的。

参战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地利等中央同盟国以及英国、法国等协约国。

2. 请解释美国持续进行越南战争的原因。

答案:美国持续进行越南战争的原因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并保持对南越的政治和经济控制。

3. 请简要介绍马恩列斯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恩列斯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得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则主张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请分析并论述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二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二战导致了欧洲列强的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

其次,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调整。

最重要的是,二战的结束标志着殖民主义的终结,许多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

高二历史知识点问答大全

高二历史知识点问答大全

高二历史知识点问答大全历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从中汲取教益。

在高二历史学习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以问答的形式给大家介绍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要点。

1. 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文化与思想运动。

它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为后来的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的核心理念是人文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世俗价值。

2. 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学者和政治家。

其中,达·芬奇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是一位全才,既擅长绘画,又精通科学和工程学。

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至今仍然被誉为艺术的顶峰之作。

3. 什么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宗教革命运动。

该运动由马丁·路德等人领导,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权威,并要求进行教会改革。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宗教分裂,最终导致了新教的兴起,结束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垄断地位。

4. 《资本论》是谁的著作?《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著作之一。

该书于19世纪出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剥削机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5. 什么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理论,由孙中山提出。

该理论包括“国民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要点。

三民主义旨在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6. 中国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抵抗战争。

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也被称为“七七事变”。

这场战争持续了近8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激烈的抗战斗争,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7. 什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

第1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问题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怎样演进的?耕作技术有哪些重大进步?(一)耕作方式的演进:(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距今一万年左右)。

含义: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2)“耜耕”或“石器锄耕”:距今七八千年,培植了水稻和粟,发明了耒耜——最早的松土工具,土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3)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出现。

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但比较昂贵,很少使用。

(4)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出现,旧中国时期逐渐推广。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汉代:出现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耧车。

(6)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容易调节犁耕深浅,耕犁的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技术。

(4)汉代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问题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小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如何?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小农经济的特点(1)自给自足性: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2)分散性:小农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3)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合作。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小农经济的地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最难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最难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最难历史学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其中有一些历史知识点被认为是高二上册历史学习中最难掌握的。

本文将针对高二上册历史学科中的一些难点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辛亥革命及其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该知识点难在于需要掌握该革命的脉络和影响,包括对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主要革命活动、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深远影响等方面的了解。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中国社会的种种不满和矛盾,包括外国列强的压迫、封建政权的腐败等。

主要革命活动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等。

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革命领导层的内部斗争、外国列强的干预等多重因素。

辛亥革命的影响体现在它结束了中国封建主义、开创了中国共和政体以及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二十一条要约及《巴黎和约》二十一条要约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提出的不平等条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国际关系事件。

《巴黎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达成的一项重要和约。

理解和把握二十一条要约和《巴黎和约》这两个知识点的难点在于掌握其内容、历史背景和对中华民族尊严的影响。

二十一条要约包括割地、赔款、通商、领事管辖权等内容,对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巴黎和约》则以维护战胜国的利益为主要目标,使中国再次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的民族尊严和对国家独立的追求。

三、五四运动及其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主义和追求民主的高潮。

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及其影响的难点在于对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的全面了解。

五四运动是对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困境的一次抗议和反抗,其原因包括对列强在《凡尔赛和约》中对中国的背叛感和对国内封建制度的不满等。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想,为中国的文化革命奠定了基础。

高二历史练习题

高二历史练习题

高二历史练习题1.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商代是封建社会的开始B. 商代使用的政治制度是朝歌制度C.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D. 春秋时期是封建制社会2. 以下关于秦始皇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B. 秦始皇实行的政策有法家思想的影响C. 秦始皇启动了修筑万里长城的计划D.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的建立者3.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请回答以下问题:a) 隋文帝的建立统一的措施有哪些?b)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4. 以下关于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宋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推行放贷制度B. 南宋的两项重要经济政策是实行重税政策和鼓励外贸政策C. 北宋开创了科举制度D. 南宋开创了科举制度5.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请回答以下问题:a) 明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什么?b) 明朝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6.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回答以下问题:a) 清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b) 清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7.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 解析:D。

商代是奴隶制社会,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世袭的中央集权制度。

2. 解析:C。

秦始皇并没有启动修筑长城的计划,修筑长城是在秦朝末年的事情。

秦始皇实行的政策确实有法家思想的影响。

3. 解析:a) 隋文帝建立统一的措施有:废除佃户始终,实行均田制,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唐朝在政治方面实行了科举制度,设立了科举考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机会。

在经济方面,唐朝的疆域广阔,河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诗歌、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都有较大突破和发展。

4. 解析:A。

北宋开创了科举制度,南宋推行重税政策,但鼓励外贸政策是唐朝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是什么?
2.文革时期文化凋零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繁荣的背景和表现是什么?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之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教育成果?
2.文革期间“教育革命”的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3.文革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科技发展的背景(注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和提出的表现是什么?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1.人文主义的内涵和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参考99页导语部分)
2.什么是智者?其言论特点是什么?
3.智者运动的出现背景是什么?
4.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5.智者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6.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7.苏格拉底有哪些主张及评价?
8.苏格拉底主张与智者主张的比较?
9.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10.斯多亚学派兴起的概况(时间人物).有哪些主张及其评价是什么?
二神权下的自我
1.文艺复兴运动出现背景是什么和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概念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文艺复兴的时间是多久?
4.文艺复兴旗帜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5.文艺复兴代表性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6.你怎样评价文艺复兴运动?
7.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8.宗教改革兴起的标准是什么?
9.宗教改革的评价是什么?
10.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及其带来的影响?
11.新教和旧教相比有哪些变化?
12.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三专制下的启蒙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核心思想是什么?
2.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内涵有哪些?
3.英国的启蒙思想启蒙家及其主张、影响是什么?
4.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影响是什么?
5.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代表及其主张.影响是什么?
6.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你怎样评价浪漫主义?
7.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列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1.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导语)
2.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4.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是什么?
5.量子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意义是什么?
6.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内容.认识是什么?
7.促进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练习册)
8.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1.近代生命科学有哪些重要成果?(从研究群体.研究个体和研究微生物三个角度说明)
2.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背景是什么?
3.达尔文进化论创立标志是什么?
4.达尔文进化论创立主要内容有哪些?
5.达尔文进化论创立影响是什么?
6.赫胥黎对进化论传播的贡献是什么?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1.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引擎是什么?(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技术变革——工业革命.第二
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2.工业革命什么时间最先在哪个行业进行的?它技术变革的过程是怎样的?带来怎样的
影响?(机器动力由人力到非人力的变化生产组织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3.蒸汽机创制的背景是什么?瓦特为改良蒸汽机做了哪些贡献?
4.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哪些影响?
5.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哪个时间段进行的?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影响是什么?(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运
用.化学工业的建立.电讯事业的发展)
7.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练习册)
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至今).
9.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主要科技成就(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
10.电子计算机什么时候发明的?它有哪些运用领域?、
11.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是怎样形成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有哪些应变措施?
12.近代以来人类向“距离”挑战进行了哪些技术变革?(从三次工业革命阶段思考)
13.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发明有哪些?(练习册)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浪漫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是多久?(18世纪末到19世
纪30年代)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其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3.浪漫主义音乐的时间.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4.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二碰撞与冲突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间(19世纪中期).背景.特点是什么?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3.民族乐派音乐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哪些?
4.现实主义绘画和印象主义绘画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5.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6.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7.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有哪些?
8.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去别有哪些?(练习册)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1.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领域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哪些?
3.二十世纪上半期兴起了哪些音乐流派.代表作家作品及其特点有哪些?(练习册)
4.立体派绘画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格尔尼卡》创立的背景及其特
点是什么?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及其艺术
1.二战以来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出现了哪些文学流派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当代美术有哪些流派?各个流派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哪些?
3.摇滚乐的概况和成就有哪些?
4.电影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电影艺术有哪些成就?
5.电视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