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河湖健康评估

五河湖健康评估1调研背景概述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由河湖水系所支撑的河湖生态系统是地表最富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也养育着众多的生物。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达30余年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河流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过度排污、过度引水、河道结构破坏、过度捕捞等多重胁迫,相应地出现了水文情势显著变化、水质恶化、河流形态结构破坏、生境退化,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亡等问题,河流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河流生态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河流对人类社会及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在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浑”等传统水问题外,更日益面临着“水丑、水死”的严峻问题。
河湖健康的保持及恢复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河湖健康的维持和恢复近年来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河湖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被全社会所认可。
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健康的代言人,我国水利部门除了承担着防洪兴利的传统任务外,河湖生态恢复及河湖健康的守护重任也责无旁贷。
河湖健康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流域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对河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评价,还可以为河湖生态修复的进程进行监测,从而不断地为河湖健康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是河湖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陆续引入河湖健康评价的理念,并在水利系统和其他部门迅速得到积极的回应。
国家和水利部门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思路。
环保部门在进行污染源总量控制治理的同时,也提出了“让河流休养生息”的河流保护行动。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健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健康呢?本文将以简明的方式介绍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探讨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1. 概念阐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序、动态和适应性强,能够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的状态。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物种多样性丰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物种共存,并且物种之间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2)养分循环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循环利用养分,保持养分的平衡和稳定。
(3)能源流通顺畅: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有良好的能量流动途径,如光合作用、食物链等。
(4)稳定性强:健康的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外界环境变化中维持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2. 评价方法(1)生物指示物种监测法:通过选取一些特定的生物指示物种,观察它们的数量、种类及生活状况,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这种方法基于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比如某些鱼类对水质的敏感性高,其生存状况可以反映水体的健康程度。
(2)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等来评估其健康程度。
这种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衡量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贡献。
(3)生态系统变化监测法:通过长期的监测和测量,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来评估其健康状态。
这种方法基于对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写手,我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和理解。
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欧阳莉莉;丁瑶;高平川;赖承钺;陈舒平;贾滨洋【摘要】研究以成都市城内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水质、生境状况、浮游藻类、底栖动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法,评价成都市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结合成都市人口、土地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河流浮游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部分中下游采样点出现以蓝藻为主的情况;底栖动物以指示有机污染的颤蚓科出现的频率最高,约48%的采样点以颤蚓科为优势种;约74%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为“差”或“很差”,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呈现中上游优于下游、城市周边优于市区的特征;人口密度、人类活动用地比例与河流中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会显著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9页(P155-163)【关键词】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水质指标;生境指标;生物指标;成都市【作者】欧阳莉莉;丁瑶;高平川;赖承钺;陈舒平;贾滨洋【作者单位】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具有良好的调节恢复能力[1-4],能够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食物、交通等诸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2]。
然而河流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遭到了损害和破坏,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等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5-8]。
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其中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河流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一、引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等。
本文将从简到繁地探讨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稳定状态,而且能够对外部压力做出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
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还包括能源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持生物种群的稳定和繁荣,同时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做出自我调节,保持生态平衡。
三、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1. 定量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测量。
(2)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包括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和能量流动等指标,可以通过样地调查和实地监测进行测量。
(3)环境质量指标: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等指标,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和化验分析进行测量。
2. 定性指标(1)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情况:对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观测,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状况。
(2)生境质量评价: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行价值评估,来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四、总结与展望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涉及到广泛的领域,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生态系统健康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能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来更好地评价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关乎自然界的平衡,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是用于评估河湖水体健康状况的工具,
它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水体的水质、生态系统、污染源等因素。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供参考:
1. 水质评价:
a. 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叶绿
素a等指标的监测数据,用于评估水体的物理化学状况。
b. 水质类别划分,将监测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断
水体的水质类别,如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等。
2. 生态系统评价:
a. 水生植物评估,调查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和分
布情况,评估其生态功能和多样性。
b. 鱼类和底栖动物评估,调查水体中的鱼类和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其生态功能和多样性。
3. 污染源评价:
a. 污染源调查,调查水体周边的可能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了解其类型、规模和排放情况。
b. 污染物监测,对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等,评估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4. 治理建议:
a.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包括减少污染源排放、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措施。
b. 制定治理计划,根据治理建议,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措施实施和监测评估等。
需要注意的是,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参考,具体评价范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2、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在中国的应用4、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5、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6、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7、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8、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9、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10、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11、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和物质元素输入对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和发育的影响1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3、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15、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16、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7、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8、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9、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最新生态系统论文选题参考1、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3、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5、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6、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7、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8、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9、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I理论10、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11、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1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14、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15、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16、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17、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ⅱ.方法与案例1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19、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20、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热门生态系统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2、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3、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6、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7、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8、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10、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11、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12、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13、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14、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15、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16、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17、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18、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19、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连续型和离散型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应用20、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关于生态系统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4、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7、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9、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10、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11、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12、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13、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14、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16、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17、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18、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20、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比较好写的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生态化学计量学: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2、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3、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4、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5、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6、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7、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8、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s and directions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9、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1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1、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12、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1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14、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15、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16、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17、LAND USE/COVER CHANGE EFFECTS ON CARBON CYCLING INTERRESTRIAL ECOSYSTEMS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8、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19、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20、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水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的风险评估

水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的风险评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有效评估水污染对生态健康的风险程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风险评估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水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风险源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科学测定、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水污染与生态健康的背景下,风险评估旨在定量评估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引起水污染的因素和污染物种类,了解其对生态健康的潜在危害;2. 风险评估:通过采样和分析水样,评估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及其超标程度,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和人类接触情况,计算出与水污染相关的风险值;3. 风险特征描述:综合评估风险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健康效应,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4. 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措施,降低风险并保护生态健康。
三、风险评估的关键要素1. 污染物浓度:评估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其上下限,指导对水体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理;2. 暴露和接触途径:评估人类接触污染水体的途径和频率,确定暴露剂量和敏感人群;3. 毒性和健康影响:根据污染物的毒性数据,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4. 接受风险:以科学方法确定人类和生态系统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制定保护标准和限值。
四、风险评估的挑战和展望虽然风险评估方法为解决水污染带来的生态健康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采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和专业知识。
其次,不同地区的水污染源和环境特征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
此外,水污染与生态健康的关系复杂多样,需要进一步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推动风险评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我们应加大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水污染对生态健康带来的风险。
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

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1. 引言在当今社会,河流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流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河流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2. 河流健康诊断的方法2.1 水质指标水质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质受到污染物排放、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pH 值、悬浮物、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可以评估河流的水质状况,并判断河流的健康状况。
除了水质指标外,生物指标也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指标通常通过对河流生物群落的研究和监测来获得。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河流的健康状况。
例如,富营养化的河流通常会出现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和缺氧。
通过对河流生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河流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土壤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质的改善和河流健康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河流周边土壤的情况,从而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 河流健康评估的方法3.1 模型评估法模型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河流健康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河流的生态过程和水质变化,可以预测河流未来的健康状况。
模型评估法可以基于水文和生态学原理,考虑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2 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评估河流健康的方法。
常用的综合指数包括水质综合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等。
通过将多个指标加权求和,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结果,从而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3 GIS和遥感技术GIS和遥感技术可以为河流健康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河流的水质遭到恶化,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城市水体功能的退化和降低。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在各类直接或间接、潜在或显在、独立作用与累积干扰的作用下,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及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以往的针对水质、河岸带、河道等单要素的研究无法全面的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状况,需要以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法,系统地诊断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问题和相互关联,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及其健康的内涵1.1 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指在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河流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连续的系统,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服务功能[1],它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成因素(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在时空连续及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形式以及相互联系规则,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
河流生态系统同其他水域生态系统一样,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时空结构等基本结构。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河流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
按照服务功能性质分类,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可分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
1.2 概念和内涵城市河流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的流经城市区域的运河、河流、渠道,是城市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健康”即指系统在各种不良环境影响中,结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Urban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Evaluation■ 边 博(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程小娟(扬州环境资源职业学院,江苏 225009)摘 要 介绍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尺度,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河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并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特性。
健康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合乎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生态服务。
因此,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具有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来说,整个生态系统是完整的、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对外界不利因素具有抵抗力;从环境属性来说,具有持续提供生态系统完善的服务功能和满足城市居民观赏游憩和休闲娱乐的需要[2],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定义,健康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即对污染能稀释、降解,对干扰能化解排除;能满足原生生态系统基本的水需求,如能满足河流生态系统生物、河岸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基本需要;具有相对稳定性,河流特征不出现重大改变,对邻近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没有大的危害;能够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体现一定的水文化内涵。
与自然河流相比,由于城市功能对水体的依赖性,城市河流的水环境条件更为多样和复杂,城市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城市河流的水流、水质、水循环、水生态、总体健康状况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因此,城市河流的健康更多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更为密切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活动。
2 研究的尺度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须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入手,从单一子系统、小集水区、整个流域复合系统、流域与流域之间以及这些不同层次对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响应等尺度上考虑[3],建立长期时间尺度上的健康监测指标,研究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动态和演替过程。
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开展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第一层次,将整个城市河流视为一个水陆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大系统,关心流域内不同组成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及其健康状况;第二层次,研究城市河流各主要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心这些系统本身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健康状况及其对整个流域健康的影响。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空间尺度中要特别考虑河流的水体。
在河流流域中,由源头集水区的第一级河流起,以下流经各级河流流域,形成连续的、流动的、独特而完整的系统,称为河流连续统。
河流连续统的概念把河流网络看作一个连续的整体系统,强调生态系统中河流群落及一系列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把河流视作一个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范畴内的连续变化梯度。
河流连续统常表现为一种树枝状的结构,干流流经一些不同的地理地带,并且接纳大量的支流。
支流的健康受损常会影响到干流乃至整个流域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选择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尺度时要充分考虑流域干支流的连续性。
3 评价理论体系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众多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指标和方法来表示河流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即从多角度来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从而提供对整治以及管理有用的信息。
3.1 评价的标准从生态系统层次出发,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是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自组织性(Autonomy),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4],其中Con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该理论涵盖了6个方面:自我平衡、没有病征、多样性、有恢复力、有活力和能够保持系统组分间的平衡。
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活力、恢复力、生态完整性:支撑/维持系统能力的适应性恢复力:受到干扰后参考价值)服务:鱼类生产、保持水供商品:工农业用水供应、人类服务价值生态价值图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示意图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分属于生物物理范畴、社会经济范畴、人类健康范畴以及一定的时间、空间范畴。
这8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3个方面。
活力(Vigor)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具体指标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物质循环。
恢复力(Resilience)是指胁迫消失时,系统克服压力及反弹回复的容量。
组织(Organization)是指系统的复杂性,会随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而发生变化和作用。
鉴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不同专业的生态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模式,为便于比较,Constanza等[5]提出了一个基于系统层次的生态健康指数(Health Index,HI):式中,V代表活力;O为自组织水平;R为系统恢复力。
3.2 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了使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有实际操作性,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但由于在概念上存在分歧,并且要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各异,因此也产生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主要分为3类:①生态指标:在生态系统水平和群落层次上设计指标;②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应用在一些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系统中,如流域内的生态系统;③物化指标:探究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非生物原因。
目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可分为指示物种法和综合指标法。
实际上,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最佳途径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
3.2.1指示物种评价法指示物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主要是依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示物种、濒危物种、长寿命物种和环境敏感物种等的数量、生物量、生产力、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一些生理生态指标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3]。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指示物种的筛选标准不明确,有些采用了不合适的类群;一些监测参数的选择不恰当也会给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带来偏差,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可见,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中,指示物种和指标的选择应该谨慎,要综合考虑到它们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即要明确它们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指示作用的强弱。
3.2.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其服务功能建立指标体系,首先要选用能够表征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指标;其次要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类区分,分析各个特征对生态健康的意义;再次是对这些特征因子进行度量,确定每个特征因子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权重系数,每类特征因子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比重;最后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合理的指标体系既要反映河流的总体健康水平或服务功能水平,又要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趋势。
前面介绍的指示物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应该选择不同组织水平的物种类群;应该考虑不同尺度;同一组织水平内应考虑到指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应考虑到指示物种在不同尺度转换时的监测指标变化;未考虑流域内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因此,必需建立包括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大量复杂信息进行综合。
因此,综合指标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根据评价标准对河流的生物、化学以及形态特征进行打分,将各项得分累计后的总分作为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依据。
此类方法在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ISC,它构建了基于河流水文学、形态特征、河岸带状况、水质及水生生物5方面、共计19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6],了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评价长期河流管理和恢复中管理干扰的有效性。
在维多利亚的流域中80多条河流的实证研究表明,ISC的结果有助于确定河流恢复的目标,评价河流恢复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管理。
3.3 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必将成为河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有必要迅速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评价体系,对主要河流进行健康评价,为河流及流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HI V O R =××本文根据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构成要素分为水体形态要素(分为三部分:岸坡条件、基底条件、周边条件)、水动力要素(分为流动条件,交换条件、容量条件、泥沙条件)、水环境要素(包括污染源和水质指标)、水景观要素(水体景观和周边景观)、水生态要素(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的多样性),这些是决定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评价要素由哪些具体指标来表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此,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
评价体系示意图如图2。
4 评价对我国河流管理的意义河流健康概念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意义上的管理评估工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