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

合集下载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地缘政治示贝角下的巾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童晋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古语云:‘遽亲不如近邻”。

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恰如其分地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东南亚、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北亚地区的关系.关键词地缘政治俄萝斯东盟朝鲜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08)01.110.02在球一体化的时代,很难将哪些国家排除在地缘政治之外。

特别是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将他的势力范围遍及世界各地的背景尤其如此。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如何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的陆上疆界绵延22800多公里,拥有十五个邻国: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此外,东面有韩国和一衣带水的日本,东南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第二多的家,面对如此众多的邻国,这对我国如何处理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谈一下曾经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前苏联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政治影响力上都无法与前苏联相提并论,客观的说当前俄罗斯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华约解散后,北约这一当年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组织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举动,北约不仅保存了下来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北约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的收缩和解体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力量真空地区,为各大国的地缘政治争夺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其次,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围绕世界和地区事务主导权的新一轮争夺已拉开帷幕,各主要大国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一边在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美国积极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将中亚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也是为了从南侧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地缘政治空间。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地理空间和政治力量的角力中所产生的互动和影响。

这种地缘政治的较量不仅在军事和外交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对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第一,地缘政治的稳定与不稳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引发战争、冲突和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企业减少投资,进而制约经济增长。

例如,与乌克兰危机相关的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冲击,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地缘政治的稳定则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和跨国企业的扩张,推动经济繁荣。

第二,地缘政治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对国际贸易和能源供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靠近海洋或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的国家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经济红利。

例如,位于亚欧大陆桥上的哈萨克斯坦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亚地区的交通和贸易中心,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而资源分布也是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地处石油资源丰富地区的国家通常能够通过出口石油实现经济繁荣,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

第三,地缘政治的冲突与合作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冲突可能导致战争和破坏,使受影响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受到严重损失。

例如,叙利亚的内战导致了该国经济的崩溃,大量人口流离失所,无数企业关门倒闭。

但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合作也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经济利益。

例如,欧盟的建立就是一种地缘政治的合作,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关税联盟,欧盟国家能够共享庞大的市场,推动经济一体化。

第四,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和规划上。

政治领导人的决策和国家的政策方向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和外资,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而另一些国家则致力于吸引外资和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多元化和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地缘政治的经济战略,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为中国和参与国家创造了广阔的经济机遇。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可能影响:1. 经济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新兴市场的崛起等。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下滑可能导致我国对外需求减少,出口受挫;而新兴市场的崛起可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2. 地缘政治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大国的角力可能对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区域安全造成影响,需要我国采取相应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发生调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应对。

3. 区域影响: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合作对我国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例如,亚洲一体化的进程、欧亚经济联盟等都对我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重大。

我国积极参与这些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挥自身影响力和作用,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发展。

4. 科技竞争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科技竞争愈发激烈。

我国正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合作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创新合作的推进可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科技合作机会和技术进步,但也可能对我国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

5. 环境与能源: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社会对于减少碳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以应对共同环境和能源挑战。

总之,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地缘、区域、科技、环境等方面。

因此,我国需要密切关注和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安全的地缘环境和持续的科技创新。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缘政治是指各国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全球化趋势下,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资源利用与供应链地缘政治对资源的利用与供应链起着重要作用。

特定国家或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和控制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展开。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其地缘政治对全球能源市场起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缘政治也会对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稳定的供应链,而地缘政治的动荡会导致供应链的中断,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例如,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不确定性增加。

二、跨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地缘政治对跨国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政治关系和经济稳定度对外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与可靠性会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促进经济发展。

反之,地缘政治的动荡和不稳定会使外资撤离或减少投资。

例如,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导致一些企业选择撤离中国或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三、贸易关系与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产生直接影响。

地理位置确定了国家之间贸易的便捷程度和互补性,而政治关系、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制衡则影响着合作的程度。

例如,亚洲国家利用地缘政治,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而某些地缘政治紧张的国家则可能限制对方的贸易和经济往来。

四、金融市场与货币体系地缘政治对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会导致货币贬值或升值,资金流动性的不稳定来自于地缘政治动荡。

地缘政治的影响还可以体现在金融市场的风险溢价上。

地缘政治风险会导致投资者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态度保持谨慎,风险溢价上升。

例如,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该地区的金融市场风险溢价较高。

总结地缘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地缘政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在地理、政治和经济上的相互关系。

这个概念意味着任何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首先,地缘政治对国家的经济结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国家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从而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外贸布局和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例如,位于海岸线上的国家通常可以发展港口、航运和海洋资源开发产业,而内陆国家则更倾向于农业和制造业。

这种区位因素对国家的经济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地缘政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战争和冲突都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仅导致大量生命伤亡和资源浪费,还破坏了经济基础设施,打击了投资和消费信心,从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相反,和平与稳定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地缘政治对国际贸易也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缘政治因素往往会影响国际贸易的进行。

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边境纠纷和贸易壁垒都会导致贸易流通的限制和干扰。

例如,一个国家与其邻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会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可能会导致贸易限制措施的出台。

这种情况下,贸易受到了限制,不仅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也阻碍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另外,地缘政治还对能源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产生影响。

许多国家都有着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能源资源的需求,而这种资源往往分布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地区。

为了获取能源资源,国家之间进行了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博弈。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就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

能源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不仅影响着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格局的影响

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格局的影响
邻 的前 沿 , 将成 为 中 国与 东盟 物质 流 , 信息 流 、 资金 流最 为便 捷 的大通 道 , 西南地 区的战 略地
收 稿 1 :2 0 —31 ; 3期 0 70 —4
修 订 1期 :2 0 —50 3 0 70 —2
作 者 简 介 :李 宁 (9 4 )男 , 士 后 , 教 授 , 要 从 事 区域 经 济 、 业 经 济 、 动 经 济 等 研 究 。 17一 , 博 副 主 产 劳
践 。 由于 不 同 地 区 面 临 的地 缘 经 济 和地 缘 政 治 形 势 不 同 , 但 因此 , 与 国 际 和 国 内 区域 一 体 化 的 程 参 度 及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也 不尽 一致 。本 文 结 合 我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长 期 战略 规 划 , 图 对 各 地 区 周 试 边 的 地缘 政 治 和地 缘 经 济 环 境 及 其 对 我 国 区域 经 济 格 局 的 影 响 做 出科 学 的 判 断 , 从 中 发 现 需 要 并 着 重 解 决 和突 破 的关 键 问题 及 重 点 领 域 , 以便 为 我 国各 地 区利 用 有 利 条 件 , 可 能 出 现 的 地 缘 态 对 势作 出 未 雨绸 缪 的安 排 , 进 区 域 经 济 的 发展 , 供 可 参 考 的 依 据 。 促 提 关 键 词 :地 缘 政 治 ;地 缘 经 济 ;次 区域 合 作 ; 区域 格 局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K 0 . 91 4
按 照 我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 的长 期 战 略规 划 , 2 1 , 国人 均 G P将 达 到 2 0 到 0 0年 我 D 4 0美元 ( 1 元: 按 美 8元人 民币 ) 以上 。那 时 , 国家所 需 的许 多 战略 资源 特别是 石 油 、 气 等能 源 天然 资 源 、 矿 石及 有 色金 属 以及 粮食 、 料 等都 将 大部 分或 部 分 依赖 进 口 、 铁 饲 对外 贸易 额将 达 到 7 0 — 0 0亿 美元 , 济 的对外 依存 度将 进一 步 大幅 度提 高 。 时 我 国经 济 安全 的边 界不全 00 80 经 届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

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

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

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

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姚有志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复杂的。

从蒙古、中亚、西来、南亚直到南海,打开世界地图一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有一位专家说,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相当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而且多陆海强邻,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原来12个,苏联一解体,多出了3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不是有户口的邻居,但却是“不受欢迎的房客”。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

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这就要我们不同的方式对待、处理不同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9479(2007)02-0089-05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格局的影响李宁1,2,樊杰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收稿日期:2007-03-14;修订日期:2007-05-02作者简介:李宁(1974-),男,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劳动经济等研究。

Email:lining_518@163.com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第16卷第2期2007年6月Vol.16,No.2Jun.,2007摘要: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性实践。

但由于不同地区面临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不同,因此,参与国际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一致。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试图对各地区周边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并从中发现需要着重解决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及重点领域,以便为我国各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对可能出现的地缘态势作出未雨绸缪的安排,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次区域合作;区域格局中图分类号:K901.4文献标识码:A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按1美元=8元人民币)以上[1]。

那时,国家所需的许多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铁矿石及有色金属以及粮食、饲料等都将大部分或部分依赖进口、对外贸易额将达到7000-8000亿美元,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届时我国经济安全的边界不全在本土,而将延伸到全球的广大空间。

因此,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地缘政治状况的改善是我国长期发展之所需,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

总体上,中国当前面临的地缘政治态势要好于20世纪50-70年代。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中美之间的既合作又斗争的形势将长期延续,全球大国态势正在改变。

全球政治经济重心区域也正在位移,亚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重心[2]。

根据这一判断,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必将调整其地缘政治战略。

我国各地区应该对周边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态势做出科学的判断,利用有利的形势,对可能出现的不利的地缘态势做出未雨绸缪的安排。

1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下的桂、黔、滇区域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与东盟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加强合作的五个领域之一,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西南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相邻的前沿,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最为便捷的大通道,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尤其是前两个省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由贸易区某些方面的中心,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的讨论多集中在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促进,认为可借此机会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以利于地区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但我们认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但会让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上会有突破,而且在促进西南地区尤其是桂、黔、滇三省区的区域合作上也将是一个绝好的时机。

在仔细分析东盟的贸易结构后发现,现阶段的我国工作重点更应该着重于内部的区际合作,真正提升西南地区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的整体效应。

我们认为有两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第一,回顾东盟的发展历程可见,东盟虽是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即使在1993年开始实施CEPT,其经济合作发展仍比较缓慢。

由于其多数成员发展水平较低,成员国间产品结构雷同,其经济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外向型,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均以日、美、欧为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与东盟间并不是最重要的贸易对象国[3]。

尽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但相互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不高①。

这表明,东亚地区内部贸易主要是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而我国尤其是与东盟贸易较密切的桂、黔、滇三省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盟接近,贸易规模难以扩大。

它们与东南亚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也有很强的竞争性。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甚至在东南亚市场上还存在着由于劣质产品或低质产品出口所留下的隐患,无法与欧美日的质优物美的产品进行竞争,这阻挠了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因此,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三省区进行区域内的合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三省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集聚效应与竞争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中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由于对东盟国家缺乏深入研究和正确的评估,认为东盟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发展潜力迟迟不愿进入,这种状况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逐渐有了变化,现在很多东部企业都在寻求到东南亚的发展机会。

广东方面还专门主办了“广东企业界与东盟国家驻穗领事官员对话会”以加深企业界对东南亚各国的了解。

在这些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三省区尤其是广西与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将承担起跳板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协同做好服务工作并以之带动自身的发展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中亚、南亚地缘态势与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毗邻中亚、南亚地区,20世纪初,美国、前苏联和英国等大国势力就一直觊觎这个地区,因而这里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强力集团争夺的边缘地带和缓冲地带(又称之为“破碎地带”)。

因此,中亚和南亚地区对于我国国防安全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署了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协定,大大增强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互信,五国首脑会晤机制创立了“合作安全”的新模式,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

中亚地区有100多个民族,宗教派别繁多,民族和宗教问题十分突出,历史上就向为不稳定的地区。

中亚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0年,东盟与美国、日本、欧盟的双边贸易分别达到1307.6亿美元、1264.1亿美元和1013.9亿美元,分别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7.3%、16.7%和13.4%;而同年东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则为329.3亿美元,仅占东盟贸易总额的4.4%。

世界地理研究16卷90各国独立后,宗教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组织活动日趋活跃,其中极端伊斯兰教派对我国西部疆土产生了威胁。

中国与中亚各国签署的协议中都有共同反恐怖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内容,但由于中亚局势的复杂性,我国将可能长期面临一个不安定的中亚地区[4]。

1991年苏联解体,原东欧国家发生变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变成了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真空状态。

按照地缘政治揭示的基本规律,大国或大国集团总是要争夺介于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缓冲地带和破碎地带。

近10年来,美国国家战略的重点逐渐向亚洲移动,以实现美国所期望的世界新秩序。

中亚地区也成为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对象,先后抛出了“新中亚战略”和“丝绸之路”修正案,宣布中亚地区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区”,并对中亚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企图将中亚地区纳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之中。

美国对中亚地区渗透的直接目的是削弱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如果美国控制了这一地区,对中国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9・11事件”后,美英对阿富汉实施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形势。

美国暴露出借对付恐怖主义之机实现其全球战略部署的意图。

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后,美、俄、英等大国势力将会以种种理由多种方式影响乃至控制中亚和部分南亚地区。

此外,位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储量高达2000亿桶,仅次于中东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5]。

南亚次大陆的态势对中国安全有重大影响,其中特别是西藏问题。

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形势取决于印、巴之争。

印度是中国南部最大的邻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军事装备,研究和发展核武器,正处在谋求大国地位的过程中。

印度长期视中国为竞争对手,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冷却”状态,直到90年代初才恢复正常化。

近年来两国在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人权、环保以及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上共同语言增多,但仍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矛盾。

上述种种错综复杂的形势势必影响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尤其是这一地区作为我国未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重要源地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发展与中亚、西南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亚也是因此,巩固西部地区的国防和发展经济对于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3东北亚地缘形势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上的整体性和经济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来自东北亚各国和各地区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②: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性。

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和朝鲜的能源、矿产、水利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且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可供其他国家开发利用;中国东北农业资源和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相反,日本和韩国的自然资源短缺,能源和工业原材料自给率很低,可以互补。

二是劳动力资源的互补。

俄罗斯远东地广人稀,需要劳务进口;日本和韩国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但因高龄少子化现象突出,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中国东北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需要输出,可以互补。

三是产业结构互补。

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发展比较悬殊,既有经济高度发达和现代化的日本,也有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既有工业基础②陈才,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发展及合作,“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0年7月。

李宁等: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格局的影响2期91相当雄厚但发展不足的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也有经济有待起飞的朝鲜和蒙古国,使得东北亚产业在区域发展上有很大的传递性,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也有很大的互补性,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物质基础。

然而,必须看到,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虽然互补性很强,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地缘政治问题,如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对朝鲜半岛和中国的侵略战争、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问、朝鲜半岛南北对立等,以及社会制度及发展水平等差异,现阶段仍然具有突出的地缘政治矛盾。

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战略屏障,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美国和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支撑点。

朝鲜半岛局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安全事务的热点问题,也是妨碍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在目前和今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斗争中,与中国形成对抗的可能重要是日本。

日俄之间因北方四岛问题要真正改善关系尚有时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