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军国主义_冀伯祥
浅析德国地缘政治和外交文化

浅析德国地缘政治和外交文化摘要:地缘政治学已经成为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发展脉络中最具生命力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和均势学说被誉为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的两大支柱。
分析德国的地缘政治,结合其历史,可以解析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及其外交文化。
关键词:地缘政治德国外交文化一、地缘政治及其发展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存在和发展的,作为一种天赋的和恒定的因素,地理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面貌。
黑格尔曾说过,人类历史具备地理的基础。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为,地理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
同样,作为国际关系主体角色的民族国家,彼此之间的交往也必然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活动舞台,生存和发展于特定的地缘环境中,地理因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空间条件。
当这些地理因素所产生的作用超越了纯自然的层面而上升到政治层面时,便形成了地缘政治。
由于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持久而深刻的影响,19世纪以来,人类开始直接应用地理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政治问题和国际问题,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地理基础和条件,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开始渗透并融入政治学科,由此诞生了地缘政治学。
率先把政治和地理结合的地缘政治学之父—拉采尔,在其奠基之作《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指出:国家是有机体演变的产物,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扎根于土壤,所以,一个国家的特征必然深受为其提供生存环境的领土特点和所在位置的影响。
②哈罗德•斯普劳特(Harold Sprout)和玛格利特•斯普劳特(MargaretSprout)夫妇曾说,如果“不参考整个人类的和非人类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因素光谱,就无法充分理解国际政治的背景”。
因此,各国之间的交往都要考虑到地理因素,这样做很重要甚至是生死攸关的。
斯皮克曼曾形象的写到:“地理是各国外交政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最不可改变,部长们来去匆匆甚至独裁者也要死而山脉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地缘政治分为地理部分和人文部分或者称政治部分。
地缘政治作为一个实在而有效的分析工具,是有很强的解释与预测力。
德国纳粹时期的思想与政策分析

德国纳粹时期的思想与政策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纳粹党(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在德国崛起,最终掌控了政权。
纳粹政权在短短12年间对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党内的思想以及政策对德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粹的思想纳粹政权的核心思想是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
纳粹政权认为,德国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种族特征,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
德国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种族,其他种族应该被剥夺权利和压制。
在纳粹改变后的德国法律中,犹太人、罗姆人和同性恋者等少数派被排挤在社会的边缘。
纳粹政府对这些少数群体实施残酷的迫害和屠杀。
此外,纳粹政权还鼓吹控制性和军国主义。
他们构建了一个蓝色领袖(Führer)制度,将权力集中于党首希特勒和他的圈子当中。
纳粹政权宣扬军民一体,让德国人相信他们需要服从军事法则,维护国家的利益。
纳粹政府将军事态度与纳粹党的控制形成一种新的统治模式,以确保政权的稳定。
政策纳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其思想。
在国家肃清运动(Gleichschaltung)中,他们控制了政治组织、工会、学校和媒体,以确保思想统一。
在其中平民奖章(Volksempfänger)的广播中,纳粹政府宣传他们的思想、政策和成就,确保人们听取了组织流言蜚语。
他们的教育政策受到了极大关注,他们会确保通过宣传审查和学术重组来确保年轻人接受他们的思想。
纳粹政府还通过为家庭提供各种物资和僵化的道德教育来支持传统家庭观念。
在工业和经济方面,纳粹政府实行了发展路线经济学,重视国家经济自主,反对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学。
他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业产出。
然而,纳粹政权下,经济发展仍然步履蹒跚,经济约束压制着纳粹政府。
结论在纳粹时期,德国的思想和政策对这个国家和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纳粹政府的极端思想排斥了所有形式的多元文化,并导致国内的混乱和失序。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地缘政治,即在地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缘政治因国家所处的国际格局演变而发生变化。
地理一直以来是战略研究绕不开的因素。
它重要在战略及战术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以及从文化角度出发的领土意义上;它还重要的在资源、人口以及物质系统的空间分布意义上。
索尔.科恩认为将地理环境内容及等级的多样性与政治权力的运用联系起来,寻找权力流经的空间架构将是有用的。
这也表明,地缘政治在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价值在于探索地理因素对国际体系中国家权力的作用。
德国的统一本身就是欧洲十九世纪后期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事件,相比于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而言,德国不再是一个松散的、由数十个主权实力组成的邦联,而是建立了统一中央体系的现代民族国家,并且其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其发展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之建立,可说是十九世纪中一个最大的政治事实。
1871年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力量以及广阔的疆域,其实力远不是之前的普鲁士或者奥地利所能比拟的。
然而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却是欧洲大国中最为复杂和危险的——德国被欧洲大国“包围了”。
它的北部是北海与波罗的海,东面是虽然实力已经减弱但依然庞大的沙皇俄国,东南方向是奥匈帝国,南部是同样统一不久的意大利王国,西边是敌对的欧洲传统强国——法国。
而西北方向的低地国家是英国最为关注的战略区域,它不容许任何欧洲大国染指。
由此可见,1871年统一的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将会引起周边大国的警觉。
不再像统一前那样,德意志的邦国是其余大国结盟的对象,大国也不会担心德意志称霸欧陆。
现在的德国已经成为了欧洲地缘政治棋局上主要的棋手,而非重要的棋子。
在德国的周围有:时刻警惕它谋求地缘政治再变动的英国,有仇视并寻找时机复仇的法国,有矛盾很深且还未化解的奥匈帝国,还有对欧洲事务积极插手的俄国。
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战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为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机 会。一战结束后,随着奥斯曼、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和霍亨索伦四大帝国的瓦解,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欧洲主要大国之间出现了一批新兴小国,这些小国成为 法国、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不仅缓解了德国直接被几个大国包围的巨 大压力,而且德国周边的新兴小国十分惧怕德国,不敢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 这有利于德国的对外扩张。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摘要: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发展轨迹异于欧洲其他国家。
1871年德国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
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
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其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特点。
关键词:德国;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历史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纵观19世纪以前的欧洲,无论从历史、地理,或政治角度来看德国,都无法清楚地描绘出一个完整国家的轮廓。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民族国家才正式确立,但德国领土和国家名称曾多次变动,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才稳定。
本文的时间脉络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至今,重点为两德统一之前。
文中称谓的“德国”泛指德意志民族国家,包括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二战后两个德国的统称,以及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
德国国家的发展道路较为特殊,大体经历了三次兴衰过程,第一次为德国的邦国普鲁士崛起并建立德意志帝国,随后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一战后衰落;第二次为一战后建立魏玛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之“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和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其经济快速复苏,二战前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1943年为扩张的鼎盛时期,战败后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第三次为二战后重建,东、西德国力逐渐恢复,1990年再次实现统一,直至现在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德国政治知识点总结

德国政治知识点总结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政治体系以其较为复杂的特征而闻名,其政治架构和运作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区分化、民族文化、政治传统等。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德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政治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分析。
本文将从德国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运作等方面对德国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德国政治体制德国的政治体制为联邦制,国家政权分布在联邦和各个州之间。
在政治组织上,德国分为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各州政府则负责各自的地方业务。
德国联邦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组织构成,主要包括联邦总统、联邦议院和联邦政府。
联邦总统是德国的元首,议院是联邦议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联邦政府则是行政权的执行者,其职权相当于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司法、财政等事务。
二、政治组织德国议院是德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由两院组成的。
联邦议院的议员由各州政府选举产生,而联邦议会的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德国议院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监督政府活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对德国政治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各州政府在各自的地方立法机构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自的地方业务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三、政治运作德国政治运作主要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德国的政党多样,主要有基民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绿党等,这些政党在政治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政党制度具有多党竞争和联合执政的特点,政党之间的博弈和合作是政治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举方面,德国采用比例代表制,选举结果基于各党获得的选票比例,确保了各政党的代表权。
在政策制定方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协商和妥协产生共识,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
总之,德国政治知识点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了解德国政治知识点对于理解欧洲政治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对德国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反思“军国主义”——德国反思军国主义的当前启示

共同 机构 管理 ,建立 “ 欧洲 煤钢 联 错 ” ,私 下 里不 乏 关于 纳粹 、战争
法 国 人其 实 也没 啥可 抱 怨的 ,因为 可 能 性 。1 9 5 8 年 ,以德法 为核 心的 他 们作 为 战胜 国 的 时候 也没 少羞 辱 西欧 六 国签 署 “ 罗 马条 约 ” ,建 立 “ 欧 洲 经济 共 同体 ”和 “ 欧 洲 原子 能联 营 ” ,全面 启 动欧 洲 一体 化进 程 。这种 变 化使 德 国和 法 国在 经济
让 莱 茵 河 以西 领 土 。1 8 0 6 年 ,普 鲁士 再次 败 于法 国 ,失去 1 6 万 平方
公 里 土地 ,赔 款 1 . 3 亿法 郎。1 8 1 5 团 。也 就 是 说 , 战 后 1 0 年 ,两 个 求 ,希 特 勒带 来 了安 全 、稳 定与 繁
德 国在 军事 上都 已得到 其 他 国家 的
步羞 辱 、孤 立德 国 。冷 战过 程 中 ,
秀 。母庸 讳 言 ,这种 社 会文 化 在纳
粹兴 起 的过 程 中起 到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希特 勒 充分 利 用 了一 战后 德 国
德 国 军 国 主 义 传 统 的 不 断 强
化 ,与建 国 过程 中普 鲁 士与 法 国的
结下 深仇 大 恨分 不开 。对这 两 个国 家来 说 ,谁 战败 谁就 蒙 羞受 辱 、任 人宰 割 ,因 此必 须 不断 扩军 备 战 。
特 别 策 划
S pe c i a l s
骑士 团的军 事 专制 传统 ,这支 军 队 站的福煦车厢进行 ,因为 1 9 1 8 年德国
价 值 观 上 更 加 强 调 勇 敢 、严 谨 、 服 从 、纪 律 、秩 序等 “ 自律 性 ”而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解析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
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
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
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
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
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
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
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
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
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制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
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豪 斯 霍 弗 与地 缘 政 治 学 的 发 展
、
第一 次世 界大 战结 束 时 地理 学 和 政 治学 的 结 合终 于 产生 了 地 缘政 治学 这 一 学科 在 德 国 得到 了 发 展 在 德 国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 的 失败 和 重 整 军 备 的需要 吸 引 了 大 战参加 者和 德 国 战争 政 策 的 继承 者 们 德 国 的 许 多 地理 学 家 迫 不 及 待地 采用 地缘 政 治 学 的 理 论 和 思
想 企 求 以 此来 帮 助德 国 恢 复 大 国 地 位
, ,
。 。
,
。
,
,
从 近代 以 来 德 国 几 个 世 纪 的 军 备 活 动 制造 了 一个 军 国 主 义 国 家 首 先 在 普鲁 士 最 终 在 整 个 德 意 志 帝 国形 成 了 默 武 的 习 气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使 军 事 地 理 学 迅 速 发 展 起 来 德
,
其 它 国 家 限 制 实际 上 即 使 最大 的国 家 也 只 具 备几 种 主要 的气 候 水 土条 件 加 上矿物 的
分布 也 极不 平衡 要 做到 这一 点 要 么 是 降低 国 民 生 活 水 平 要 么 是 不停 地 进行 战争 不 断
扩 大 领 土 和 自然 资 源 把 敌 国 的 领 土 划 入 自 己 的 版 图
。
德 国 还有 人 海通 道 有 能力 成 为海 上强 国 只 要 能够
, ,
、
,
在 与苏联 结 成的伙 伴 关 系 中取 得 支配 权 就 可 以 控 制 欧亚 非 大 陆心 脏 地 带 然 后控 制 英
日等海上 强 国 最后 控制 那些 外 国 的 月 牙状 大 陆地 区
,
。
按这 种设想 唯 一 可 行 的 办 法 就是 发 动 战争 上 风 但 对苏联 的 进 攻却 最终 失 败
,
治地 理学 作 为一 门 科 学 来研 究 他 在该 书 中 把 战争 作 为政 治 学和 地理 学研 究 的 一 个 重要 方面 并 把 战争 这 个 词连 同 国家 交 通 一 起 作 为书 的 副标 题
。
,
,
“
”
“
、
”
。
此 书的特 点 是把 军 事政
,
治现 象放 到 其所 处 的 总 的 地 理 背景 中去 考 察 拉茨 尔尽 管 不是 地 缘政 治学 家 但 他对 地缘 政 治 学 做 出 了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 因 为 他 提 出 的 一 些 理 论 概 念 被 地 缘 政 治 学 家 们 借 用 来 建 成 自己 的学 科 体系
和 矿 产 资 源 的政 治 经 济 统 一 体 的 时 机 已 经 来 到
。
他们 设想 把 全世 界 分成 泛 美 泛 亚 欧非
,
、
、
三个 大 区 分别 由美 国 日本 德 国 主宰
,
,
、
、
。
德 国 的 地 缘政 治 学 家们 还宣 称 泛 美和 泛 亚 区 只
,
。
不过 是权 宜之计 德 国 在 实现 大 区 一 体 化后 它 们 都将 被扩 大 的德 国 所吞 并
国 是 第一 个认 识到 政 治 军 事 战 略植 根 于 地 理学 的 国 家 德 国 政府 一 贯支 持地 理 探 险和 调
、 。 。
,
,
,
查 并对 从事 这一 事业 的 人 员 给 予优 厚 的待 遇 政 策 得 到军 事 主 义分 子 的 狂 热 拥护
, ,
。
,
。
纳粹 党 执政 掌权 以后 确 立 了 重 整 军 备 的
。
当拉 茨 尔 修 订 重 版 他 的 著 作 时 英 国 地 理 学 家 哈 尔 福 德 带 强权理 论
”
。
,
.
麦 金德 提 出 了 欧 亚心 脏地
“
这个 理 论 被德 国 的 地 缘 政治 学家 们捡 了 过 去 成为 服务 于德 国 称霸 欧 洲所
。
,
设 想 的 世界 区 域组 织 主要 体 制 的 理 论基 础
.
10 1
.
由 L 可 以 看 出 地 缘 政 治学 是 从地 理 学 和 政 治学 中派 生 出来 的 尽管 在很 大 程度 上 是
,
,
_
由地理学 家创 立并 发 展 起来 的
,
。
有 时 地 缘 政 治 学 被 弄 成 似乎 是 政 治 地 理 学 的 孪 生 兄 弟
, ,
,
。
其 实 两者 之 间也 存 在着 明显 的 区 别 政 治 地 理 学是 一 门严 肃 的 学 问 地 缘政 治学 则是 灌 输 一 种经 过 选择 的信 仰 的 学 问
、
,
,
。
他有 了 一 个连
,
,
。
在 这个 过 程 中 他 与一 些 地
,
理 学 家 政 治学 家 和 国 际 法 专 家结 合 在 一起 一 跃 而成 为 越 出军 界 的著 名人 物 获 得 了 对
一
,
102
.
纳粹 运 动施 加影 响的机 会
,
。
两 次世 界 大 战之 间 豪 斯霍 弗 培 养 出许 多一 味盲 从 的门徒
5
、
,
。
德 国虽 然 在
193 9
年 的 苏 德 条 约 中大 占
,
。
关 于 边 界的 理论
。
。
地 缘 政 治 学 家 们 认 为 世 界 只 是 一 个 民族 在 争 夺 世 界 统 治 权 进 军
。
途 中 的短 暂 停 留 站
己 的 天 然疆界
、
新 建 立 的边 界 只 是 为 下 一 步征 服 作准 备
重 庆师院学报哲社 版
199 8
年第
4
期
简 析 德 国 地 缘 政 治 学的 发展 与 军 国 主 义
冀
伯
祥
地 缘 政 治学发 端于 十 九世 纪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结 束 时形 成 成 长于 两 次世 界 大 战间 的 德国
。
,
,
地 缘 政治学 的 形 成与 发展 和 德 国 军 国 主义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在德 国 扩军 备战 过程 中 卡尔
,
地缘 政 治学 的集大 成 者 把 地 缘 政治 学 修饰 加 工
— 纳 入 为德 国 军 国 主 义服 务 的轨 道
。 。
,
・
豪 斯 霍弗
德国
豪斯 霍弗 在普 法 战争 前 夕 出生 于 巴 伐 利亚 的 首都 慕尼 黑 完 成 大学 学业 后 他投 笔从 戎 曾在军 事参 谋 学 院任 教 精通 战争史 地 理 学 利用 一切 机会 通 过旅 行 了 解 欧洲 一 战 爆 发 前 夕 他 奉 命 到 日 本 其 间 利 用 假 期 对 朝 鲜 中 国 印 度 东 南 亚 进 行 考 察 旅 行 动 和 种 族 沙 文 主义 集 团 的大 本 营
,
。
在 这 种气 氛
中 豪斯 霍弗 回 到慕 尼 黑 大 学担 任 地理 学讲 师 从一 个 军 官变 成地 理学 家
结 点 把 既 是 学术 概 念 又 是 治 国 之 术 的地 缘 政治 学 建立 起来
, ,
在 拉 茨尔 的 影 响 下 1 9 1 6 年 瑞 典 政治 科 学家 鲁 道 夫
。
.
哲 伦 出 版 了 专 著 《国 家 是 有 机
。
体 》 他 认 为 政 治 学 应 分 为 五 个 部 分 并 把 其 中 一 个 部 分 命名 为 地 缘 政 治 学
治学来 为 德 国 发 动 战争 的 动 机辩 护
的各 种 主 张 就 是 建 立 在 空 间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
。
,
、
、
,
、
“
”
,
”
。
豪 斯 霍弗 地 缘政 治学 空 间 理 论主 要 有五
“
”
个 内容
1
、
。
自给 自足 地 缘 政 治 学 对 此 的 认 识 是 在 经 济 领 域 中 一 个 国 家 拥 有 所 需 的 一 切 不 受
。
。
“
, ,
。
。
,
”
。
他 的 第 二 个 重 要 观 点 是 关 于 不 同 的 社 会 政 治 集 团 所 占据 的 空 间 的 理 论 被 后来 的地 缘政 治 学家 采 用并 称 之为 生存 空 间
,
“
”
。
这 一思 想
“
”
。
实 际 上 地 缘政 治 学家 的论述 是 以一 个
。
,
国 家 的生存 空 间权 为前 提 而 拉 茨 尔 研 究 的只 不 过是 国 家之 间 的空 间关 系
。
,
,
拉 茨 尔最 有影 响力 的 观点 是 关 于 国 家 在某 种 程度 上 是一 个 有机 体 的论述 他认 为 一 方 面是 地 理结 构和 政 治结 构 另 一方 面 是 生物 有 机体 之 间存 在着 的极相 似之 处 的 类 比 后 来 的 地缘 政 治 学家 没 能把 握 住 政 治社 会 界 与 生 物 界 之 间 的 区 别 从 而 把 他 们 的 理 论 体 系 建立 在 国 家 就是 一 个 有机体 的 臆 测 上
4
、
海 权与 陆权 地 缘 政治 学 家认 为 可 以 把 人
, ,
。
,
口
最 多最 富 有 的 欧 亚非 大 陆看作是 世界
。
海 洋 中最 重 要 的 岛 屿 其 它 大 陆 则 象 较 小 的 岛 屿 环 绕 在 欧 亚 非 大 陆 周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