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统治PPT

合集下载

《明朝的统治》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 (2)

《明朝的统治》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 (2)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4.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 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D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5.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有( D )
1.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
是( D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2016·江苏南京模拟)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
参见明太祖,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 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D )
知识点1 朱元璋强化皇权 【例1】(2016·江苏泰州)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 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改制后与改制前相比最明显的变化 是缺少了丞相,而废除丞相是在明太祖时期。故答案是D。 答案:__D__
知识点2 八股取士 【例2】(2016·陕西模拟)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 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都是加强思想统一的表 现,用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答案:__D__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 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 ,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新科进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明朝的统治PPT课件14

明朝的统治PPT课件14

时间: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标志:1368年,攻 占元大都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想一想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我是朱元璋,我很苦恼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 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 固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结合课本知识,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67-68页,从以下五个方面找出 相关措施,同桌之间可பைடு நூலகம்相互讨论。
措施 中央组 地方组 结果
军事组
特务组
文化组
(1)中央组: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 书省
皇帝 礼





结果: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案
(2)地方组: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 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 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 收归中央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 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 影响。
一、明朝的建立
1.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末年,政 治十分腐败, 各级官吏竭力 搜刮民财,导 致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2.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明朝的统治ppt

明朝的统治ppt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景德镇的青花瓷
徽商故里
晋商经营的票号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朱元璋强 化皇权 科举考试 的变化
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明 朝 的 统 治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解释题目:《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元朝
(2)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皇帝






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秦朝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历史小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 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 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 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 应天府(今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仍在继续,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灭元胜利后臣骄将悍,争权夺利。
如何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政 治 篇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苏绣
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 明代南京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 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 1.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
是( B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严复认为八股取士有“锢智慧、坏心术、滋 游手”三大罪状,他在《救亡决论》中深刻 揭露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非自能害国也, 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1、请评价明清科举的变化。 答:①促进了科举的规范化、制度化 ②形 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2.明朝科举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 答:控制思想,加强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③设立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 (监察)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朱元璋时期的大臣钱宰,一日散朝回家, 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 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 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我没有 ‘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 宰一听,吓得连忙磕头请罪。——龚其 柱主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川教版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 苏是州明代
的丝中织心业;③
景是德全镇
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 青花畅瓷销海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重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2020/10/18
一、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 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自主学习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元朝灭亡的时间: 1368年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举子看榜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2020/10/318、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 监视官民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特务统治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集中的突出表现。
景德镇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朱元璋像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 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 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 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 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 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 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 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 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 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范围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 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 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 ,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 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 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 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 长官由中央任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政治方面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 ,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 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 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 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 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 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政大权。
相关史事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 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 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 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 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一应天府(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幼名重八 1328-1368-1398
相关史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 ,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缘 维生。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 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 采取“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的策略 ,逐步发展壮大,最 终统一全国。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经济的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 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 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 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 ,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 变化?
一.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 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 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 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 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 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 在?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司法方面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 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 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 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 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 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 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 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
东厂,明成祖在 北京东安门北东 厂胡同成立的特 务机构,由宦官 负责,权力在锦 衣卫之上。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对考试答卷 的文体格式、段落划 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 分组成,其中后四个 部分为主体,每部分 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因此称为“八股文 ”。
2.要求
举子看榜图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3.危害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 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 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 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拓展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 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 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 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 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 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课后活动
朱元璋像
明朝疆域图(1433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政治方面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 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 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 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 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政治方面
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 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 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 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 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 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 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