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龙源期刊网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作者:代晓琴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0期失眠、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健忘、全身不适、情绪低落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除了自身心理调节以外,有良方一剂可帮患者解决烦恼和担忧。
归脾汤,最先是南宋医家严用和提出的,其为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汤的方子并不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从而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汤。
举个例子读者可能就会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个方剂。
某男性患者,34岁,出现不明原因头晕1个多月,没有感冒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史。
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
医生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诊脉,脉细无力,不像一个壮年男性的脉象。
后家属表示,患者极其敏感,经常胡思乱想,甚至影响睡眠,食欲也差。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面色黄,舌质淡、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面色萎黄提示这是脾血亏虚之像。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当属归脾汤。
医生给予患者归脾汤为主方7剂。
患者二次就诊时,面色较前大有好转,且自诉基本无头晕现象,睡眠情况也有改善。
家属对患者的改变表示很惊讶,且患者愿意跟家人互动与交流,性情较前开朗。
这当属于归脾汤的功劳,因为它具有治疗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的功效。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
第一,脾具有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谷食精气的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
简单说就是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
第二,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导读:今天学习归脾汤⽅。
⼀切补⽓之剂源于四君,⼀切补⾎之剂源于四物,然⽓⾎双补⾸推⼋珍、归脾之属。
宋·严⽤和,据“⼆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了益⽓补⾎、健脾益⼼的名⽅——归脾汤,⽤之临床,效如桴⿎。
01归脾汤的⽅名释义归脾汤出⾃宋代严⽤和《济⽣⽅·卷之四》。
严⽒据《内经》“⼆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制。
⼼藏神⽽主⾎,脾主思⽽统⾎。
思虑过度,劳伤⼼脾,则脾失健运、⼼⾎不⾜,发为惊悸怔忡、⾷少体倦诸症。
本⽅以补养⼼脾为主,脾⽓健则⽓⾎⽣化之源充⾜,从⽽⼼⾎旺盛,则惊悸失眠诸症⾃愈。
⼜脾主统⾎,凡脾虚⽓弱,不能统⾎⽽见崩漏诸症,亦可⽤本⽅治疗,即所谓“引⾎归脾”,故严⽒命名本⽅为“归脾汤”。
02归脾汤的功效与主治归脾汤由⽩术、茯苓、黄芪、龙眼⾁、⼈参、酸枣仁、当归、远志、⽊⾹、⽢草、⽣姜、⼤枣组成。
具有益⽓补⾎、健脾养⼼之功效,其主治范围甚为⼴泛,为调补⽓⾎之要⽅。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怔忡惊悸,⾃汗盗汗,吐⾎下⾎,妇⼥⽉经不调,⾚⽩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脾两虚者。
现代临床常⽤于⾎⼩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功能性⼦宫出⾎等属于⼼脾两虚者。
1.《济⽣⽅》载其“治思虑过度,劳伤⼼脾,健忘怔忡”。
2.《校注妇⼈良⽅》载其“治脾经失⾎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以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脾伤痛,嗜卧少⾷;或忧思伤脾,⾎虚发热;或肢体作痛,⼤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疬流注,不能消散溃敛”。
3.《⼝齿类要》⽤其治疗“思虑伤脾,⾎耗唇皱;及⽓郁⽣疮,咽喉不利,发热便⾎,盗汗晡热”。
4.《正体类要》⽤其治疗“跌仆等症,⽓⾎损伤;或思虑伤脾,⾎虚⽕动,寤⽽不寐;或⼼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汗,⼤便不调;或上下妄⾏”。
5.《内科摘要》载其主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脾作痛,嗜卧少⾷,⼤便不调;或肢体重痛,⽉经不调,⾚⽩带下;或思虑伤脾⽽患疟痢”。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这个方出自《正体类要》,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
脾气虚这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里边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兼顾,这是主治的第一条。
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映出气虚的特点。
作为心血不足,有这种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
不能涵养心神,则可以失眠,健忘,这个方是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作为不能涵养心体,则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分最基本的表现。
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
至于出血证来讲,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
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所以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作为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
所以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个方也能用于这种皮下出血紫癜,这类也可以使用。
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它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
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整个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它是通过益气来达到生血的,那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
归脾汤

谢谢!
红人参8g、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0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 10g、酸枣仁30g、元肉12g、木香3g、夜交藤15g、白芍15g、生姜5片、 大枣3枚。 服药7剂,心悸大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夜间能睡眠。精神转佳,诸 症亦随之好转。效不更方,又服十余剂,心悸不发,夜能安睡,逐渐康 复。嘱其安静,将息调养。 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甘温以补心脾之气虚;当 归、元肉味甘而润,能补心脾之血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悸;酸枣 仁敛肝安魂;木香气香领药归脾,以养忧思之所伤,又能促进脾胃之运 化。加白芍助当归以补血,加夜交藤助酸枣仁养心舍神而治不寐。
二诊:血压:80/50mmHg,腹胀纳差,上方去藕节炭、乌贼骨加木 香、陈皮、砂仁健脾理气,服用月余,病情好转,以后月经已正常 来潮。
本案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源于手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造成了紊 乱。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汤健脾补血,统摄 血液回归根本,生脉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茜草、煅龙骨、牡蛎、 乌贼骨、藕节炭、炮姜收敛止血。
人参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神农本草经》), 补气生血,养心健脾;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药
黄芪、白术 助人参益气健脾; 当归 助龙眼肉养血补心。
佐药
茯苓、远志、酸枣仁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补而不滞。
佐使药
炙甘草 益气案
范某,女,23岁,学生。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纳氏囊肿” 手术治疗,术后三天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现月经不止, 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乏无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 薄白,脉细弱。血压:80/50mmHg。 中医辨证:崩漏,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心血不足。 治法:健脾补血,益气养心。以归脾汤、生脉饮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龙眼肉10克,桂枝12克,茜 草10克,煅龙牡各15克,藕节炭15克,乌贼骨15克,茯神10克,远志 10克,炒枣仁20克,麦冬10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7剂。 血止,头晕乏力减轻。
归脾汤治疗失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归脾汤治疗失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摘要】归脾汤出自宋? 严永和《济生方》[1], 原方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研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 是临床补益剂的代表方之一,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失血性贫血患者大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有不寐。
中医辨证大多为心脾两虚,临床使用归脾汤治疗常加上当归、远志能取到较好疗效。
【关键词】归脾汤失血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86-01【Abstract】Guipi Decoction from Song Yan Yonghe "Ji Sheng Fang" [1], the original for the treatment of excessive anxiety, over strained heart, forgetfulness Zhengchong, Atractylodes, Poria, Radix Astragali, the longan pulp, Suanzaoren one or two, ginseng, Radix Aucklandiae were two, half the money Zhigancao two. At the endof the research, each serving four money, add ginger, jujube five pieces a, shuijianbi.As a class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ang Zhiyi clinic tonic, Qi and blood, spleen and nourishing efficacy of. Hemorrhagic anemia patients usually manifested as fatigue, less gas lazy words, heart palpitations, chills, pale tongue, thin white fur, pulse weak, or insomnia. TCM mostly heart lienal two empty, the clinical use of Guipi Decoction treatment plus angelica, Radix Polygalae can get better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Guipi Decoction Hemorrhagic anemia失血性贫血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上消化道出血后、妇科血证后,外伤失血后。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是哪些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介绍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的功能,具有多种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以下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补脾益气:归脾汤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脾胃功能不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这些症状。
2.健脾和胃:归脾汤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3.益气养血:归脾汤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4.疏肝理气:归脾汤也有舒缓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腹胀、不眠、情绪烦躁等。
5.宁心安神:归脾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起到安神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6.润肤养颜: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对皮肤有滋养和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7.养肝明目: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8.调节免疫系统: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9.抗衰老: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10.强健脾胃:归脾汤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使用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归脾汤一般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方,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症来进行具体调理。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
2.对归脾汤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4.如果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疗效。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好,我们接着来看。
一下子又扯远了。
我们回归来看归脾汤,这个不得了,千古名方。
它是以补血为主的,它能让所有的血气呢,归补到脾胃里头,让四肢充满血。
所以它是妇女血气耗损亏虚的良方。
归脾汤用术参黄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它是当归归血的。
脾胃呢?脾胃主统血,统摄气血。
所以一切呢,血虚气弱,疲劳面黄,没有光泽,食欲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它就是典型的方子,抗衰老的方子。
你看它由健脾胃的方子药物组成,脾胃属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啊。
老师治疗有一个皮下出血的患者,他一到学校里头体育课一奔跑了,皮下就出血,最后呢,家里人都不敢让他上学了。
怕有恶症,一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我说脾不统血,小孩子就脾不统血,脾胃发育不完美。
一用归脾丸呢,吃了以后再去奔跑,皮下都不出血点。
所以你们看到小孩子虚累疲呢,一跑步一撞伤皮下就淤青淤暗就有出血点--归脾丸,这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龙尾的,他一直追过这边来,流鼻血,早上醒来了,反正一旦激动了,那鼻子那血就自动就出来了。
经常这样流,她非常害怕,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症。
我说已经有这么多年了,久病多虚,三年多了,那些各类的药吃的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说,这得培补,重用归脾汤,归脾汤加白芍(30到50克)。
结果了,三剂药下去,他就感觉到没有出血,连续服十剂药呢,到现在鼻子都没出血,三年治病的十剂药而除。
归脾汤治流鼻血,加上白芍。
还有一刷牙就出血了,刷牙出血有两种,一种是热,一种是虚。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导读: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血、吐血。
明代薛立斋《效注妇人良方》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二味药。
清代汪切庵《医方集解》又扩展用于惊悸、盗汗、食少以及妇人经带崩漏诸症。
该方由后世医家逐步完善,影响力在中药成方中并不多见。
由于归脾汤能广泛用于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亏虚、心神不宁诸症,经查阅用此方治疗贫血的文献并不少见,运用此方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因病化裁加减,既本乎原方用意,又不泥古、,妙在灵活运用。
在归,脾汤之基础上,可加入制首乌、枸杞、阿胶作为基础方,既健化源,又补肾精,乃取精血同源之意,补精以生血;其次,合理处理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生血成,是故贫血不能仅单纯补血,而应酌以补气,故方中皆用大剂量黄芪、党参,以达益气生血之目的;另外,人体的气与阳同类相合,朱丹溪《格致余论》日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对于久病气虚有寒的贫血患者,遵少火生气之旨,适当选加温阳之品,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患者,女,78 岁,3月初诊。
以全身疼痛,消瘦乏力1年余为主诉,症见面色蜡黄,极度消瘦,周身疼痛难忍,手足心烦热,两颧发红,口干渴,失眠,小便黄,舌干红无苔,脉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56~'L;腰椎、骨盆X线片示:弥漫性骨质疏松,水滴样溶骨性损害。
后经骨髓涂片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因其年龄偏大,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家属拒绝住院治疗,亦未输血,要求出院带中药回家服用。
证属阴虚火旺,精血不足,治以滋阴降火,益气生血。
方用:党参30克,黄芪40克,当归10 克,制首乌20克,阿胶15克 (烊化),枸杞15克,炒白术 15克,茯神10克,木香10 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 20克,鳖甲20克,龟板20 克,女贞子12克,柴胡10克,升麻8克,稀莶草2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这个方出自《正体类要》,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
脾气虚这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里边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益气养
血兼顾,这是主治的第一条。
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映出气虚的特点。
作为心血不足,有这种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
不能涵养心神,则可以失眠,健忘,这个方是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作为不能涵养心体,则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分最基本的表现。
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
至于出血证来讲,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
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所以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作为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
所以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个方也能用于这种皮下出血紫癜,这类也可以使用。
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它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
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整个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它是通过益气来达到生血的,那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
所以总体是脾胃气虚,脾气虚,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血液,心血不足,就造成心神失养、心体失养。
脾胃气虚以后,脾不统血造成这类出血。
这个方用药它是益气补血兼顾,应该说益气为主。
健脾养心,心脾同治,是健脾比较突出的,所以后来用这个方改造,比如用于脾不统血这一类,可以把这类养心安神的就不用,然后增加一些止血的药物,也体现出这灵活运用当中这个方自身还是以补气为主的。
这张方仍然是用那个四君子汤为基础,用来补气加黄芪。
加黄芪,人参、黄芪同用,补脾肺之气,增加补气生血的力量,也是四君子汤加黄芪是以往配方当中,补脾肺之气一个常用的组合。
这里茯苓可以改为茯神。
在臣药方面可以看作两组,龙眼肉、当归是补血为主,龙眼肉也能养心;酸枣仁和远志都有酸收,有安神定志的作用,酸枣仁也能养血,养肝血,和远志合用是常用的安神定志,这个组合。
所以臣药方面,体现了养血安神为主的。
木香这味药,有些方论里谈,认为木香可以去掉,认为木香行气力量较强,一般这个方里少用,用要用;有些认为配木香尤妙,尤其好,是由于全方,像这类方发挥作用,应该说疗程比较长,作用慢性疾病,所以用人参、黄芪、白术这类,当归是用时间长,可以有温燥的特点,或者壅滞的特点。
所以这个方里用点少量木香来疏通气机,并不是要它来行气止痛。
疏通气机主要是全方可以补而不滞,带有通补的特点。
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甘草调和药性,又能帮助人参、黄芪、白术益气补脾。
所以这个方体
现一种时方,照顾的面很宽,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成为一个常用方。
临床上很多治慢性疾患都用丸剂。
在配伍方面,体现了一个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气血兼顾,重点补气。
心脾同治,治脾为主;气血并补是补气为主。
这配伍特点第三个,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使全方补而不滞,这是这个方配伍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运用方面,它心悸失眠,体倦食少,用这两个来反映心脾两虚,心脾同病,气血不足;便血、崩漏是反映的出血,气虚不摄血的出血;舌淡,脉细弱是反映出一般的气血不足的佐证。
临床运用,这里提供了一些关于血证的一个常用的配伍药物。
因为崩漏偏寒的,气虚基础上阳气不足偏寒证,那就要增加温涩的力量,所以炮姜炭、艾叶炭,都偏温,有温涩,增加这种温涩止血的作用。
偏热的,要用寒凉凉涩的方法,加生地炭、棕榈炭以及阿胶珠,既能养血,又能止血的,用阿胶。
阿胶这个炒珠,它可以少滋腻。
至于像血小板减少这种紫癜、皮下出血,可以加紫草、仙鹤草一类,这类既能够凉血,或者收涩止血,又不留瘀。
民间的,或者想办法,大枣、花生衣也是常用来止血的。
至于再障很多都涉及到肾,要用除了阿胶可以滋肾,同时能止血,肉苁蓉、补骨脂这类都涉及到,往往用来温肾,增加温肾补精的作用。
这里谈到出血,当然归脾汤仅仅是中医常用治疗失血,治疗心脾两虚,治疗血虚证的一个方,只能说是治疗血虚证一个方面。
所以从血液的生化来讲,应该说是涉及到多个方面,临床上不能够遇到血虚就用它,归脾汤是用得多,也不能说是绝大多数都去用它。
整个血虚的治法来讲,涉及到血的,中医对血的生化的认识。
除了直接补血,以四物汤为主的这类并不是典型的补血方法,像归脾汤这类益气补血的是用得比较广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补肾的、填精补髓的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而且针对的这类血虚证,在临床相对难治一些,像再障一类的,那更复杂。
这一类在《内经》里,它已经讲到一些,这个精,肾精肝血转化,精血同源,它认为一个血液的完整生化过程,五脏都涉及到;认为脾肺是生血的一种基础物质,形成一个基础物质。
如果脾肺气虚,气不生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受气取汁,脾肺这生化来源了,那这个不足,当然会血虚,那这类用健脾益气生血方法。
另外它认为还有一个,这些材料是在哪里变成血的?“奉心化赤”。
这个心是哪里的心?所以过去实际上按照《内经》的有个描述,“血者神气也”。
而且这一基础物质运行要经过从大的经脉到络脉到孙脉,通过节之交,气血论里边说通过节之交,通过气穴,穴位都是在关节交会地方很多,它就是节之交,进入骨髓。
骨髓里边,它把先后天的东西结合起来,“五谷之津液”,那是后天脾肺
产生的基础物质,“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下流于阴股反映出在肾。
那就是说最后有个肾藏的精和脾肺的以五谷津液提法这个代表结合在一起,“内渗入于骨空”。
所以像《内经》里谈这个过程,就是说以这对基本物质,应该说是脾肺肾,先后天生化系统提供的。
而这火,很多医家认为“奉心化赤”,是心,这火是命门之火,热力来源。
由此产生了治疗血虚,特别像再障一类比较困难的,要涉及到温肾阳的方法,要涉及到填精补髓的方法,要涉及到疏通肝血,肝藏血,肝调节系统,这些材料不能正常运输,也就不能够奉心化赤,所以涉及到活血以生血,活血化瘀,这样的生血方法。
所以实际上这个《内经》里边还有一种血液生化的一个比较复杂的机理,涉及到各脏,如果针对这一环节可以开拓一些新的综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个意思说明这归脾汤能够治疗血虚,治疗的一类就是说,它本身按治疗的一类血虚产生的物质基础不足,治疗以脾胃为中心。
至于用归脾汤治疗的脾不统血,在运用这类方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就是说脾不统血和肝不藏血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
有些顽固病人,光是用这个脾不统血角度去还不见得好,好好坏坏不能彻底收工,所以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灵感,或者不得已而为之才采取的这个,它针对脾不统血的治法和针对肝不藏血的治法结合起来。
所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两者应该说,中医的很多基础病机,看
起来对立的,它可以彼此有继发,这也就是说不能把这一最基础病机看作病人得的,都是单打一这样来治疗,有些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