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数字土壤普查模型与方法(朱阿兴等著)思维导图
《土壤监测分析技术》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2
附录八 土壤质量 铜、锌的 测定 火 焰原子...
03
附录九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 定 火焰 原子吸...
04
附录十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 吸收...
05
附录十一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 定 冷原 子吸...
06
附录十二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 定 二乙 基二...
01
附录十三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 定 硼氢 化钾...
02
附录十四 土壤中六 六六和滴 滴涕测定 的气相...
03
附录十五 土壤全钾 测定法 (NY/T 87...
04
附录十六 土壤速效 钾和缓效 钾含量的 测定(...
05
附录十七 土壤有效 态锌、锰、 铁、铜含 量的...
06
附录十八 土壤全量 钙、镁、 钠的测定 (NY...
下篇 有机篇
01
第14章 总论和基 本理论知 识
06
18.12 PAHs & PCBs
18.13 醛类 1
化合物
18.14 不挥 2
发性有机化合 物
3 18.15 亚硝
胺类化合物
4 18.16 爆炸
物
5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田 土壤环境质 量监测技术 规范
附录二 土壤 环境监测技 术规范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置
3.7 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的分析 技术及应...
参考文献
01
4.1 HGAFS法的 发展概况
02
4.2 HGAFS的原 理
03
4.3 HGAFS法仪 器装置
04
4.4 HGAFS的分 析特点
06
参考文献
05
4.5 HGAFS法在 土壤重金 属分析 中...
昆山市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摘要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对昆山市辖区内的主要粮油基地、蔬菜基地和果品基地的157个采样点开展主要养分、土壤酸碱度等指标监测,并对其养分现状和土壤酸碱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方面,31.8%和38.9%的样本分属于2、3级;在全氮含量方面,42.7%、33.8%和17.2%的样本分属于1、2、3级;在有效磷含量方面,48.4%、31.2%、18.5%的样本分属于1、2、3级;在速效钾含量方面,38.2%、28.0%和28.0%的样本分属于1、2、3级;有14.0%的样本土壤pH 值≤5.5,29.9%的样本属于5.5<pH 值≤6.5的酸性土壤。
当土壤pH 值≤7.5时,随着土壤pH 值的降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升高。
但是,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土壤中汞和镉的超标风险也会升高。
建议改善耕地土壤的酸化问题,加强土地培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并针对性防范土壤酸化下可能产生的重金属毒害,因地制宜开展土壤改良,以解决地力不均、土壤酸化等问题,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特征;江苏昆山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23-017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昆山市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朱培淼杨晓晨李杰(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江苏昆山215300)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地和基本生产资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由于土壤的形成和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壤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应落实国家关于“藏粮于地”的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占60%以上[1],优质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仅为1/3,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土壤肥力严重不均衡[2],提高土壤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次土壤普查培训议程

第三次土壤普查培训议程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会议室
议程:
1. 开场致辞(10分钟)
- 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和议程
- 说明培训重点和预期目标
2. 上次普查总结与经验分享(20分钟)
- 分享上次普查的结果及相关数据
- 讨论上次普查中的困难与挑战
-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第三次土壤普查目标和内容介绍(15分钟) - 详细介绍本次土壤普查的目标和内容
- 强调本次普查的重要性和意义
4. 土壤普查技术培训(60分钟)
- 土壤取样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 土壤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细节
- 常见土壤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
5. 土壤普查团队组建与分工(20分钟)
- 讨论土壤普查团队组建的原则和要求
- 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分工
- 安排培训期间的实操训练和模拟工作
6. 培训考核和评估(15分钟)
- 提出培训考核的方式和标准
- 设立考核的时间和地点
- 确定评估结果的权重及所占比例
7. QA环节(15分钟)
- 回答与土壤普查相关的问题
- 解决培训中出现的疑惑和困惑
8. 会议总结和闭幕(10分钟)
- 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
- 感谢参与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 宣布下一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注意事项:
- 会议期间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闭状态
- 请按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或早退
- 会议期间请保持良好的听讲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土壤专题图中采样点点位标识模型的构建_张怀志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

行政界分幅 3) 标准分幅 4)
1)最下区扩距是指经向按照经向间距进行分割后,为判定剩余的经向空间归属分区而设置的一个参数; 2)右区扩距是指纬向按照纬向间距进行分割后,为判定剩余的纬向空间归属分区而设置的一个参数; 3)行政界分幅“Z2 区经向间距”等 4 个参数由用户根据图幅幅面等设定,无举例;0 表示分级数为 Z0; 4)标准分幅读图视区采用四等分法,仅需设置分级数,故相关区域置灰,2 表示分级数为 Z2
n 1 n 2、 3、 4 4 SqN a b 4n 1 n 2、 3、 4
标准图幅 非标准图幅(行政区域地图)
(1)
(TopLoc downLoc) / LocDis LocS LocSD a (TopLoc downLoc) / LocDis 1 LocS LocSD
土壤调查是土壤科学、农业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1-3]。土壤调查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了 解调查区域内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与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分布特征,通过在调查区域内多个点位上进行地 面采样和观测,分析和测定采样点土壤理化性状,采用地统计方法生成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污染状 况分布图等专题图[4-6]。在土壤调查中,无论是进行专题图的地统计学检验还是进行土壤调查采样点设计均 需要绘制土壤采样点图。通过采样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采样点点位空间分布现状,为确定补充采样点的分 布位置提供参考。在土壤图制图中,各土壤类型理化性状特征可与剖面采样点图层土壤剖面点理化性状描 述表相关联,含土壤调查结果的采样点图层能提供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土壤理化性状信息,是进行农业与 环境主题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 用土壤采样点坐标生成土壤样点分布图时,通常以采样点编码在地图图面上标识各个采样点。在土壤 采样点图中,每个采样点均具有一个唯一的特定标识码,采样点标识码是查找、了解各采样点点位特征的 依据。当地图中采样点数量较少时,即使对各个采样点标识码不做特殊处理,仍易于在地图中根据采样点 标识码找到某一特定采样点;但当地图中采样点数量较多而地图幅面又较大时,采样点标识码若未能呈有 序排列,读图时很难找到所需的采样点。例如:在一个县域的土壤调查中,土壤采样点通常可达到上千 个,当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生成土壤采样点图层时,若以土壤采样点原编码标识各采样点,受土壤采样 点空间位置影响,采样点标识码在地图图面将呈现无规则分布,即编码相邻的采样点可能位于不同图区, 要在数以千计的标识码中找到某个特定的代码则很困难。在专题制图中对空间要素注记算法研究已较多 [7-8] ,但对土壤样点分布图中采样点进行有序标识的方法、模型未见报道,本文研究目标是根据仿生学原理 [9] 和读者阅读习惯[10],构建采样点标识模型(SAMPLA),对土壤样点分布图中的采样点进行有序标识,以 解决由于土壤样点分布图中的采样点标识码无规律,读图时难以找到特定采样点所在位置的问题。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数字土壤制图以土壤—景观模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土壤发生环境信息,采用统计学、地统计学等其他数字定量方法来模拟土壤与其发生环境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空间上扩展该关系,达到制图目的(Scull et al.,2003)。
数字化土壤图以及从中衍生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属性等信息,进而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和资源环境管理决策。
数字土壤制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
传统制图程序一般分为野外土壤草图测绘、室内底图清绘、图面整饰三个步骤,因其耗时久、耗费人力物力、精度有限等缺点,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数字化土壤制图,具有成本低廉、记载性强、更新快、效率高、精度高、制图美观等优点,已经成为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Carréet al.,2007)。
2009年,“全球土壤数字制图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该计划通过综合利用土壤学、地理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最后建立具有高分辨率的全球土壤属性的三维网格数字土壤地图(蔡玉高,2011)。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土壤制图做了大量扩展研究,试图寻找数字化土壤制图精度较高、制图效果较好的方法,其中地统计学、决策树、模糊聚类等方法都得到讨论验证,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数字制图方法。
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出现的方法主要有地统计法、模糊聚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等。
孙孝林等(2013)总结出数字化土壤制图五种理论基础:土壤发生学理论、地理学、数学,以及土壤学与地理学、地理学与数学,并对每种理论基础出现的模型、所需样本要求进行系统归纳,有效丰富了土壤数字制图的理论基础。
一、地统计学地统计学是利用原始数据和半方差函数的结构性特征,对未采样点的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它以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空间上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且其相关性与距离有关,是在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方面得到广泛研究的方法。
第六章以卫片为基础的土壤调查与制图3-4

松花江下游、黑 龙江下游沼泽地、 海南岛西部
很不明显, 极困难 华南和西北山区、
或明显而零
宁夏平原西部
星
制图上的误差
直线允许误差,即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度 确定的允许距离误差范围。
面积允许误差,它是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 度和比例尺大小,允许在一定面积范围以 内,不必作为制图单位而单独测绘的面积。
直接判定法 对比分析法 逻辑推理法
直接判定法
是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标志,直接确 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
指用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卫片以及地面 的已知资料进行对比。
TM432-RGB合成
TM543-RGB合成
逻辑推理法
指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出更多的有 用信息,从而间接判读出来某一地物的属 性。如植被类型→分布推断土壤类型。
三、卫片判读的步骤
(三)土壤解译 风沙土、盐碱土、部分水稻土等物理性质 差异大的土壤类型可以直接解译,多数需 综合判译。
第四节 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
一、测、编土壤草图精度和详度的要求
(一)精度要求 土壤边界的过渡存在着三种情况:
变化明显 比较明显 很不明显
表6-8 土壤图上边界线与面积允许误差
(一)直接解译标志—图型
(一)直接解译标志—组合
(一)直接解译标志—位置
(一)直接解译标志—相关体
(二)间接解译标志
运用地学、气象、水文、农学等专业知识, 推断出影像上确实存在的地物,为间接解 译标志。
二、卫片解译方法
(一)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是指根据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标志和解译经验,识别目标地物 的办法与技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张淑杰;朱阿兴;刘京;杨琳【摘要】Traditional soil mapping methods, relating soil survey profiles with soil type maps under some criterions, based on soil surveyors' experience and manual delineation process are time-consuming and cost-prohibitive. The digital soil mapping (DSM),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ment in spa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spatial data, is feasible in providing soi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at the required level of accuracy and spatial details. Field samp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sources for DSM. There are three DSM methods based on samples which are the one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ones ba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 co-varieties as well as the hybrid ones based on both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 co-variate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global representativeness of sample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property, these kinds of methods all have serious requirement for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ypicality of field samples. So, sampl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DSM. Schemes for sampling design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ed on whether the existing samples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sampling process: simple sampling scheme and integrative sampling schem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all review over these aspects of digital soil mapping.%土壤剖面数据与土壤类型图按照某种原则进行连接是目前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土壤属性制图方法以土壤专家的“经验”和手工描绘为基础,耗费资本高、生产周期长.数字土壤制图通过借鉴先进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和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优势,能够快速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属性空间变化信息,是一种精细、高效、经济的土壤属性制图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样点进行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的3种方法:①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②基于空间自相关和土壤-环境关系混合相关的方法: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方法.同时,为保证样点能够全面地捕捉到研究区内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以上3种方法都对样点的数量、分布或典型性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即样点应具有全局代表性.因此,如何设计样点成为数字土壤属性制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样点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整合已有样点,本文将样点设计方案分为采样设计方案和补样设计方案两种,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2(044)006【总页数】7页(P917-923)【关键词】数字土壤属性制图;全局代表性;采样方案设计;补样方案设计【作者】张淑杰;朱阿兴;刘京;杨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Madison W153706;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Madison W1 5370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4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
中国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谢谢观看
二、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选取了CiteSpace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该工具对CNKI(中国知 网)中关于土地整治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 预处理、关键词提取、聚类分析以及可视化。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三、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土地整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研究热点分析
5、土地整治与社会经济影响:这一领域主要的是土地整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的影响,包括农民收入、就业机会等。
四、发展趋势预测
四、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对当前研究热点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土地整治未来的发展趋势如 下:
1、跨学科交叉融合:未来的土地整治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 括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五、结论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土地整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CiteSpace知 识图谱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研究 应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技术创新与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决策与社区发展以及制度创新与政策优化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土 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研究热点分析
1、土地整治模式与政策研究:这一领域主要涉及土地整治的模式、政策、法 规等研究,旨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整治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热点分析
2、土地整治技术与方法:这一领域主要的是土地整治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 术与方法,包括3S技术、GIS、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以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和精 度。
四、发展趋势预测
4、参与式决策与社区发展:未来的土地整治工作将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 发展。通过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更科学、更民主的决策,推 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