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2)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2)一、填空 14分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_________,作者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将_________ 与济南比,突出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将_______与济南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 与济南比,突出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真得.()暖和.()着.()落看.()护露.()出澄.()清济.()南薄.()雪三、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是()A、响晴..的天气(晴朗高爽) B、设若..单单是有阳光(假如)C、煞.是好看(很)D、慈善..的冬天(美好)四、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A、北平的冬天常刮风,而济南的冬天却没有风,这是奇迹。

B、我在北平听惯了呼啸的北风声,而在济南,冬天连风声都听不到。

C、在北平,冬天北风呼啸,而在济南,冬天的风却是那么温柔轻盈,这正是奇迹。

D、“像我”放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后边,这叫做“倒装”,起强调作用,突出“觉得是奇迹”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五、选出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也许”表示不肯定,更增添了“这是张名画”的真实感。

B、“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点”字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温”。

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不是热而是温了。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慢慢”引导人们的视线,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感情,与下文“空中,半空中,天上”三个短句的空间顺序吻合。

D、“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六、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安适空灵着.落(zháo)薄.雪(báo)B.晌晴地毯慈.善(cí)镶.嵌(xiāng)C.发髻秀气贮.蓄(zhù)肌.肤(jī)D.宽敝清亮澄.清(chéng)看.护(kān)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3.(2019·湖北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的主语是“母亲”。

B.“千钧一发、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献出了300毫升鲜血。

”这个句子中顿号使用无误。

D.“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二、阅读理解(2020·河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瓜·茄子·小鸡一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

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1 / 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济南()A.jì B.jǐ2.贮藏( )A.chǔ B.zhù3.水藻( )A.zǎoB.cǎo4.镶边()A.xiāngB.ráng5.澄清()A.dèngB.chéng6.着落( )A.zhuòB.zháo二、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三、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C.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四、选择题.1.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2.对“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七年级语文上册 《济南的冬天》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七年级语文上册 《济南的冬天》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
解析:
(1)“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2)“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16、【简答题】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突出家乡冬天的特征。[30分]
解析:

14、【简答题】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一句中“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
15、【简答题】
体会下列各句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2)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4分]
11、【简答题】
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4分]
解析:
12、【简答题】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概括要注意全面简洁)[3分]
解析:
写“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13、【简答题】
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语境)①矮:②顶:③镶:④穿:[8分]
解析:
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③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A、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形象描绘了雪后小山的“妙处”。
B、第六句是全段的中心句,突出小雪点染后的小山“太秀气”。
C、第一、六两句首尾呼应。用“太秀气”揭示“妙”的实质。
D、本段无中心句,综合起来看,“太秀气”“最妙”各有各的用处。
答案:B;
5、【填空题】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2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2

同步练习二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贮蓄..()()长.枝()澄.清()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其特征是。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5、划线句A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

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夏丏尊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七上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上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含答案)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基础存盘】1.阅读下面文字,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临街的水,那么澄清,时不时还拍打着岸边的洗衣石。

他坐在吊脚楼上,望着母亲提着衣服一级一级地下台阶往岸边走。

稍远一点的水面上,父亲的小船像摇lán般安shì地泊在水里,太阳照着父亲的脸和渔网,父亲忽然站起来撒网,渔网在空中瞬间展成一个圈,然后罩向水面……澄清()摇lán()安s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到远足的孩子们终于平安回到了家,赵子滨妈妈的心总算是有了着落。

B.这里的天空真是蓝得透亮,干净得出奇,空灵清澈,像一片蓝色的海。

C.校运动会的操场上,人头攒动,鼓声震天,运动员们精神抖擞,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枚枚勋章。

D.宽敞的走廊里,小小的他显得有些孤独,他缩在角落里,身体瑟瑟发抖,我真想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唯一成为全球同时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把“唯一”换到“全球”一词后面)B.走进晋礼文创店,手工缝制的虎头帽、博物馆系列书签、古建系列冰箱贴……等各种IP的文创产品带着浓厚的山西文化元素。

(将“浓厚”改为“浓郁”)C.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使老年人、残疾人等乘客可以得到预约的服务。

(删掉“通过”或“使”)D.非遗以其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精彩的工艺实践,将民族文化精神培育融入乡村生活,制造出良好的美育氛围。

(将“制造”改为“营造”)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习题。

2023年4月16日,2023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开跑,共有约2万名马拉松爱好者参加,最终,来自肯尼亚的布莱恩·基鲁伊以59分3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刷新了此前由彭建华于2021年创造的1小时04分53秒的赛会纪录;22岁的中国选手杨克古以1小时03分41秒的成绩获得亚军,彭建华以1小时05分08秒的成绩位列第三。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二)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二)

12.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1.从文中找出表现夏的急促旋律的句子,说说它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中有两个加点词语,请推断它们的意思。

(1)轻飞曼.舞()(2)蝉儿潜.在树叶间()3.如果让你以“编织春夏秋冬佳景”为题,你准备如何展开描写,又怎样编排,试列出一个纲目。

二春风老舍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

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济南的冬天》(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济南的冬天》(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ì)澄.清(chénɡ)看.护(kàn)B.伦敦.(dūn)着.落(zháo)镶.边(xiānɡ)C.狭窄.(zhǎi)贮.蓄(chǔ)暖和.(huo)D.水藻.(zǎo)害羞.(xiū)更.换(ɡēnɡ)【答案】D【解析】A 项,“看”应读kān;B 项,“着”应读zhuó;C 项,“贮”应读zhù。

2.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2)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透明清亮 B.不可捉摸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答案】(1)C(2)A【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生日常要注意积累识记常见词语的意思,注意阅读课下注释。

解释时不能只解释词语的本义,要结合其语言环境解释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1)作者观察的角度是()A.仰视 B.俯瞰 C.平视(2)这一句交代的内容是()A.地理位置 B.地理环境 C.小山的特点(3)这一句写出了()A.山的美 B.济南的美 C.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答案】(1)B(2)B(3)C【解析】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分析句子的含意,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 19 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试题]济南的冬天练习
济南的冬天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济南()A.jì B.jǐ 2.贮藏()A.chǔ B.zhù
3.水藻()A. B. 4.镶边()A. B.ráng
5.澄清()A.dèng B.chéng 6.着落()A.zhuó B.zháo
二、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三、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四、选择题
1.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2.对“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济南人在冬日逗人喜欢的容颜
B.说明济南人在冬日的和善面貌
C.表现济南人在冬日安适舒畅的情态。

【创新能力训练】
一、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时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

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从上面看下面)
B.“古老的济南……这是张水墨画”(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从下面仰视上面)
D.写小雪后的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一一写来。

(从下面仰视上面,然后又由上而下,层层铺写)
二、在温晴的冬天里,在下点小雪的日子里,济南的人们脸上含着笑,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下这一幕。

【学科渗透训练】
阅读:“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回答:
1.本段讲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
2.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B 2.B 3.A 4.A 5.B 6.A
二、狭窄宽敞卧着卧着也许三、B 四、1.B 2.C
【创新能力训练】
一、D 二、(略)
【学科渗透训练】
1.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2.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反之则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