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地震自救安全小常识阅读

合集下载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家庭防震常识

家庭防震常识

家庭防震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震级较大的地震和浅源性地震的破坏性很强,往往给人们带较大生命威胁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如果我们掌握一些防震自救知识在地震来临时就能减少损失并能保护自己。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家庭常见的防震方法和自救知识:一、排查家中存在的地震隐患1、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瓷器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在墙壁上。

2、可能会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的热水器。

3、可能发生移动,扯坏煤气管道或电线的物品。

4、悬挂在高处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脱钩坠落。

5、挂在床上方较重的像框或镜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坠落。

二、做好家庭防震演练防震演练可以让你们全家知道如何应对地震。

1、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地点在哪里。

2、安全地点: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3、危险区:近离的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

4、通过亲身体验如何在安全地点安身来巩固这些知识,这点对儿童尤其重要。

三、家庭避震自救方法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

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

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

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4、震后自救。

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地震自救手册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地震自救手册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地震自救手册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一种,一次地震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在地震来临时做好自救和逃生工作,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

1.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指地壳内部构造变化引起的地球震动,通常分为远震和近震两种。

具体表现为:•破坏性强:地震是天灾中破坏性最强的一种,它可以毁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物和交通工具,对人员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活动范围广:地震的活动范围广,甚至可以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持续时间长:地震持续时间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抢救工作;•余波效应大:地震引发的余波效应大,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预防和应对地震的基本知识2.1 预防地震的措施虽然预测地震的时间和地点并不科学,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地震带来的危害:•加强地震监测,及时获取地震信息;•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采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做好地下管线的防震和抗震设施,防止漏水、爆管等事故的发生;•做好通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紧急救援的快速响应。

2.2 应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具备以下应对基本知识:•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下或者门框处;•尽量远离易坠物体,如电视机、厨房锅碗等;•就地躲避,不要轻易逃生,因为门、窗外会有更多的危险;•在震后保持冷静,不要轻易进入破损的建筑物中。

3. 地震自救的基本知识当地震来袭时,我们应该具备自救基本知识,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逃生率和自救率:3.1 着重防范火灾和气体泄漏地震容易引发火灾和气体泄漏,因此当地震来袭时,需要注意:•如果房间内出现明火,应立即熄灭,如果难以控制,应立即逃离;•如果煤气被破坏,应尽快关闭煤气阀,迅速开窗透气;•不要用明火、吸烟等易引起火灾的活动;•应随时注意身边的火源和易燃物。

3.2 避免逃生误区逃生时,我们应该避免一些危险的误区:•不要选择电梯逃生,因为电梯可能会失去电力;•不要轻易穿过已经倒塌的建筑物,这样很容易被困住;•不要轻易跳楼,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受伤或者身体致残;•尽可能选择室内或外面的安全避难站。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极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逃生自救能力,人们需要了解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以及四大常识。

一、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1.别惊慌,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心理调整好,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是否处于危险环境。

2.保持原地就地,迅速寻找安全位置。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保持原地不动或就地躲避。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选择合适的安全位置,像桌子下、沙发下、墙角等附近,注意避开易碎物品、玻璃、照明灯具等可能会掉落的物品。

3.避免乘坐电梯。

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出现故障,所以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如果你已经在电梯内,应立即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保持电梯停在其中一楼层,尽量避免被困。

4.不随意逃生,避免拥挤。

地震发生时,很多人都会选择逃生,避免拥挤,不要随意跳楼、乱窜,要尽量选择避开人员密集区域,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5.防护头部,保护颈部。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用手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物体旁边,减少伤害。

同时,要尽量避免头部和颈部的碰撞,以减少颈椎的受伤。

6.迅速关闭燃气阀门。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关闭燃气阀门,避免燃气泄漏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的灾害。

7.寻找避难场所,远离危险区域。

在地震安全区域内,要寻找较为安全的地方,如室外广场、开阔安全的区域等。

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坍塌可能性较大的地方等危险区域。

8.迅速逃生,避免滞留。

在地震过程中,要迅速逃离威胁生命的场所,不要滞留在可能会坍塌的建筑物下。

保持冷静,判断逃生的最佳时间和途径,合理安排逃生路线。

9.注意自救,互救。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自救,尽量不受伤害。

同时,要互相帮助,尊重弱势群体,避免恶性拥挤和踩踏事故。

二、地震四大常识:1.地震的表现形式:地震通常会伴随着地面的震动、晃动和摇晃,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倾斜、垮塌、破损等情况。

同时,地震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土石流等。

地震的自救措施地震时的自救常识

地震的自救措施地震时的自救常识

地震的自救措施地震时的自救常识地震的自救措施1)选择夹角避震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沿下、床前、桌下,蹲身抱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的打击。

因为这些地方可形成遮蔽塌落物体的生存空间。

但要注意切勿钻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坚固;衣柜不能是板式的,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倾倒。

2)选择厨房、厕所避震如果住的是水泥现浇板或水泥预制板屋顶的房子,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厨房、厕所等处,因为这些地方开间小,有上下水管道连接,既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又可能找到维持生存的水和食物,有可能减少伤亡。

其弊端是回旋余地小,令人体缺少遮挡物。

3)首先保护自己要尽可能多地保存有生力量。

地震发生在一瞬间,不容多考虑,应当机立断,先保护好自己,如果有可能顺便再保护别人。

要记住:只有保存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抢救他人。

还要注意自己脱险后,要先救活人,先救容易救的,然后再救难救的。

以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更多的人。

4)护住头、口、鼻如果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千万不要惊慌。

要头脑冷静,先用手保护好头部和鼻子、嘴,以免受伤和让灰土进入呼吸道。

在手能动的情况下,先用手扒掉挤压身体的土石砖块,增大活动空间。

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压住不能动弹,就要注意保存体力、养精蓄锐。

此时,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千万不能绝望,要坚定自己能活下去的决心,要以顽强的意志等待救援。

面对危险,哭是没有用的,唯有自救互救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5)不要大声呼喊需要注意的是:地震时被砸在里面后,要立足于自救,千万不要大声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你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大。

须知被压在里面的人听外面的声音清楚,里面发出的声音外面却不易听见。

要积蓄体力,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6)积蓄水源节省使用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地震后受困在封闭空间时,要千方百计找水。

没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的尿液饮用;没有尿要找湿土吮吸。

要作较长时间打算,液体只做润唇、小饮而绝不可大喝。

如果困在里面时间过长,就要找一切可能吃的东西充饥。

防灾减灾自救小常识

防灾减灾自救小常识

防灾减灾自救小常识当我们在尽情享受每一天的快乐时光时,我们是否想到安全隐患无时不在袭击着我们。

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防灾减灾自救小常识_防灾减灾基本知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防灾减灾自救小常识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3、大风灾害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7、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

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

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

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5、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

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6、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1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地震是一种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些预防地震的小常识。

1.了解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断裂导致。

地震的强度可以通过震级来衡量,常见的震级有里氏震级和地震烈度。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2.加强室内安全在地震发生时,室内是人们最常呆的地方,因此加强室内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家居结构的稳固性,修复或加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固定家具和重要物品,避免在地震中造成伤害。

另外,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等。

3.选择安全建筑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应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抗震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能够在地震中减少破坏和人员伤亡。

4.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可以帮助人们熟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在演练中,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躲避掉落物、如何迅速逃离危险区域等技巧。

通过多次演练,可以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

5.储备应急物资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出现断水、断电等情况,因此储备应急物资是很重要的。

建议每家每户储备足够的食物、水和药品,以及应急工具如手电筒、急救包等。

此外,还应制定储备物资的更新计划,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期物品。

6.学习自救技能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可能无法立即到达灾区,因此学习自救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处理伤者。

此外,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和其他应急工具也是必要的。

7.关注地震预警一些地区提供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

当接收到地震预警时,应立即采取避震措施,如躲到桌子下或者躲避到安全区域。

8.加强地震科普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通过举办地震科普讲座、发布科普文章等方式,向大众传递地震知识和应对策略。

总之,预防地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了解地震、加强室内安全、选择安全建筑、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学习自救技能、关注地震预警和加强地震科普,可以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知识:地震自救安全小常识阅读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约有500
万次。

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7级以上的地震则会造成巨大损失。

地震自救小常识
一、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
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
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
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
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
而受伤。

四、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
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
挤乱拥。

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

因为,
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异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
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2、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3、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4、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二、生物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