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二)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试卷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庄子·则阳》云:“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

《孟子·滕文公上》云:“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说明战国时期()A. 分封制度渐趋瓦解B.按血缘划地而居已不能维持C. 小农经济渐趋形成D.民间社会风俗出现颠覆变化25. 秦代建立的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到汉高祖时曾经一度被取消。

然而汉惠帝时期(高祖儿子),又重新设置了监御史。

这一变化说明汉代()A.中央集权的加强B.王国问题已被解决C.社会经济的繁荣D.治国思想发生变化2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指出:到了宋朝“由唐朝中叶以前的门阀士族和均田户、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旧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为宋朝的官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上户、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新的社会阶级结构。

”这一变化说明()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社会生产关系出现了调整C.租佃生产关系开始形成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27.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

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试卷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皆任之天而不参以人。

所以求定而息宁也。

“由此可见,西周统治者A.以占卜决定继承者 B.奉行嫡长子继承制C.严格官员身份等级 D.树立君主绝对权威2.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说明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B.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3.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宋代经济主要注重于开矿、铸钱、造船、发展纺织业。

明朝经济则侧重于农村内的和‘粮长’。

”这种现象说明A.宋代农业经济出现衰退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强化C.明代商品经济走向衰退 D.宋代放弃了传统的政策4. “(军机处)每日承旨书谕,须经皇帝审阅同意,方可发出,议奏军政大计须合朕意,督察政务、审讯案件也须秉承皇帝的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A.办事效率提高B.严重威胁了皇权C.官员位高权重D.建立加强了君权5《南汇县续志》记载:“纱布之利,肇自元代,贫家妇女赖以生活。

近三十年沪上纱厂林立,所出之纱洁白纤匀,远胜车坊之纱,于是纺纱之利完全失败……土布之利,亦渐失败。

”材料中反映的现象说明 ( )A.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 B.传统纺织业完全失去市场C.外国经济入侵冲击传统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冲击6. 竹枝词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生活面貌。

WW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历史试题和答案

WW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维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主动开放转为被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2016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Ⅰ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其)是对秦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反动,是先秦贵族政治残余的回光反照。

”该制度是( )A.周朝分封制B.汉代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2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

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B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C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3.“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A.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B.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4.下面两幅图摘选自元代某主题人物的连环画册。

图片反映出主人公的家乡“乌泥泾”( )A.副业商品化的发展B.人民生活的富足C.经济封闭性被打破D.丝织技术的进步5.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

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

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B.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6.伴随着商埠的发展,“一位有远见的海关税务司……把他的马厩附近的一小段中国道路铺上了碎石子。

……之后还不到25年,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奔驰着。

”从材料中,最能感受到( )A.近代天津陆路交通发展的落后B.西方人修路意在开天津为商埠C.天津开埠对其交通发展的影响D当时国人要求发展交通的诉求7.日本教科书就甲午战争曾这样写道:“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金国名校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约占30%,必修②约占70%。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3.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人官时,少人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广东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学科质量监测考试文科综合试卷2015.10.23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

相礼,,演变为。

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八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25.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

这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 D-政府重商政策已初见成效26.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

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

”材料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27.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28.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