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练习题
统编版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第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第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主要原因是()- A. 农村生活条件好- B. 农业劳动力供大于求- C. 城市职业发展机会少- D. 农业生产水平高答案:B. 农业劳动力供大于求2. 以下不属于城市的特点是()- A. 人口密集- B. 经济发达- C. 设施齐全- D. 自然环境优美答案:D. 自然环境优美二、判断题1. (T/F)城市化是一种人口流动的现象。
答案:T2. (T/F)城市人口聚集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减少。
答案:F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化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其次,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文化和其他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城市化还可以促进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丰富社会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网络。
2. 请简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答案:城市化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和水质污染加剧。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营的环保标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建设宜居、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
四、解答题1. 简述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答案:城市化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种人口流动是城市化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城市化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同时也促使了许多城市居民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
这种人口流动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 请说明城市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农村人口流动有显著影响。
城市化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高中地理【城镇化】练习题

高中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
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
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短缺B.矿产资源枯竭C.土地资源紧张D.生物资源减少2.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及原因是( )A.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B.逐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C.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D.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Ⅰ)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Ⅱ),回答下列各题。
3.图Ⅰ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B.城市郊区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4.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是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B.交通便捷C.农村劳动力丰富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5.若图Ⅱ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图Ⅰ中的哪个阶段A.③时段B.④时段C.⑤时段D.⑥时段6.若图Ⅱ中甲、乙代表世界上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下列有关甲、乙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D.甲国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7.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8.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9.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下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2城镇化(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基础篇】1.(2020·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答案】C【解析】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C正确。
A、B是城市化的标志,但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A、B错误。
特大城市数量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D错误。
故选C。
2.(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但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3.(2020·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B.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快C.中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D.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答案】B【解析】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故A说法正确。
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慢,故B说法错误。
中期为加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故C说法正确。
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故D说法正确。
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B。
(2020·山西高二期中)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950~1990年期间,符合图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征的是A.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B.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C.东南亚城市化发展最快D.印度城市化起点最低5.下列现象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西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A.住房压力减轻B.逆城市化现象明显C.城市交通拥堵D.空气质量提高6.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创造就业机会B.拉大城乡差距C.增加环境压力D.减少国家内需【答案】4.B 5.C 6.A【解析】4.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晚于图中发达国家美国,起步较晚,美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A错误;在1950-199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最快的应该是巴西,C错误;城市化起点最低的是中国,D错误。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再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答案】1.C 2.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市化,C正确;再城市化一般发生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受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
故选B。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
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A.t0B.t1C.t₂D.t₂4.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₂阶段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北部湾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₂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答案】3.C 4.B 5.C【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
第23讲 城镇化(练习)(解析版)

第23讲城镇化(2023·山西晋中·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我国312个城市2020年与2010年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得到的变化率,其中横轴为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纵轴为乡村人口的变化比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A.大多数城市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B.所有城市的城镇人口增加C.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D.少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2.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1.A 2.C【解析】1.城市常住人口的组成中既包括城镇人口也包括乡村人口(农民工)。
据图文材料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大多数城市表现为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大多数城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过程,A正确;大多数城市(不是所有)城镇人口增加,B错误;无法确定城镇增加的人口数是由乡村人口转变而来的,C错误;大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D错误。
故选A。
2.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减少,对人口的吸引力减弱,人口外流,对应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数均减小的第三象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本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2023·江苏·模拟预测)半城市化是指城市核心建成区外围的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上逐渐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识别指标有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等。
这一现象以特大城市郊区最为典型。
下图为2005~2015年杭州半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常住人口、建设用地增长率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杭州半城市化地区()A.建设用地增长低于城市地区B.人口增长全部快于城市地区C.人口增长由中心向边缘递减D.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4.杭州部分半城市化地区没有快速转变为完全城市化地区,可能是()A.区域的产业空心化B.农村一二三产融合C.生态环境质量下降D.建设用地严重不足5.长三角地区,最有利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的措施有()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①加强民营经济发展①政策驱动的重大项目建设①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D 4.B 5.C【解析】3.半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增长率显者高于城市地区,但人口增长却明显不及建设用地增长速度。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城镇化》十年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城镇化》十年真题练习(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
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
完成下面小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
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2022·海南卷)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高B.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C.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5.该国该时期()A.工业基础雄厚B.服务业水平高C.就业机会充足D.农业生产落后(2022·湖北卷)在某城市中心,一种创新型绿色建筑一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落成面世。
它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
图示意“垂直森林”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在居住空间设计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是()A.阳台B.客厅C.卧室D.厨房7.“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适宜采用()A.井灌B.漫灌C.喷灌D.滴灌8.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A.抗风能力更强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C.维护成本更低D.土地利用效率更高(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2017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江苏2018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1.城市化含义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地年变化图”,回答第1~2题.1.该图反映地地理现象是A .工业化进程B .城市化进程C .逆城市化现象D .区域化现象2.该现象最重要地标志是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地比重B .城市人口数量C .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 .城市中心区地面积大小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地主要特点读“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地历史演进表格”,完成1~2题.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历史演进<单位:%)1.关于表中各国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地是< )A.法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 B.五国城市化均呈上升趋势C.二战后城市化发展最快地国家是日本 D.英国地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首位2.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叙述正确地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B.亚洲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滞后现象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趋势D.南美洲国家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快阅读美国某城市资本与城市人口流动图,回答3~5题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 D.滞后城市化4.导致上述现象地主要原因错误地是A.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市区过度拥挤B.城市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C.城市居民为了更好地生活质量,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D.商业和制造业依然于市中心内A.起步晚 B.发展速度慢 C.城市化水平低 D.城市化带来地问题多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肃省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地进展,但同浙江相比,差距是明显地.1978年地城市化水平为13.2%,比浙江当年还高近2个百分点,现在是26%,仅是浙江地一半.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为浙江地1/2,现在为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甘肃省比浙江省高19元,而现在,比浙江低12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78年甘肃比浙江低26元,现在比浙江低55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甘肃比浙江低64元,现在低3350元.甘肃与浙江日趋扩大地差距,原因是多方面地,当然,客观条件甘肃不能与浙江相比,但工业化、城市化严重滞后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二:2003年浙江、江苏、甘肃、云南四省城市化率为:52%、44.7%、26%、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779元、9263元、6657元、76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389元、4239元、1673元、1697元<1)1978年以后,甘肃省与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发展有何差异?并阐述原因?<2)从材料二中可知,城市化率与人均收入之间有何关系,请阐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地影响.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地飞速发展往往会陷入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活动减少、城区贫富分化、管理成本上升等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以“孟买病”、“墨西哥病”为代表,大量贫民窟形成,卫生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丛生.阅读材料回答1~2题.1.城市病出现地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缓慢B、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C、城市居民素质低下D、缺少合理地城市规划2.不属于治理城市病措施地是A、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B、治理城市污染,改善生活环境C、促进大城市中心区地发展,鼓励企业内迁D、建立卫星城,减轻大城市地压力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2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D.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9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1〜1 4 问题。
11.此图说明该国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12.下列哪个国家的人口分布状况与示意图最相似
A. 巴西
B. 印度
C. 英国D. 美国
13.形成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4.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急剧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
(一) 读“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扩展。
2 .图中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_曲线。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是12. 5 亿,当年城市人口约为_______(单项选择)。
A.2.5亿
B.3.5亿
C. 4.5 亿
D. 5.5 亿
3 .从_______ 年起,甲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_________年起,甲乙两国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显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4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国家,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
(二)下图表示1960—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构成变化,读图回答
1、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 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开始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约是发达国家的_________倍,可见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化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图中信息估算,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约为70%,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约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1960—2000年间,两类国家中总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根据两类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小王同学认为发达国家人口容量较小,发展中国家人口容量较大,你的观点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 C 2. A 3.C4.C5.C6. C 7. C 8. A9.C10.D11. A
12. C 13.B14. C
二、(一)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地域2、乙 B 3.1850 19704.发达发展中
(二)1. 1970年2、世界城市化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40%城市人口3. 发展中小王的观点不正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人口容量,不能用统一标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