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7、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四、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五、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缦.立远视(缦,同“慢”,长久地)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同情。
)三、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灭族)②谁得而族.灭也?(名词作状语,整个族地)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语气助词,无实义)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于之)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北、西,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廊、腰,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绸子一样)3.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像蜂房,像水涡)4.辇.来于秦(辇,乘着辇车)5.朝.歌夜.弦(朝、夜,在早上、在夜晚)6.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7.谁得而族灭也(族,整个族地、把整个族)(二)名词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出现云、出现龙)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3.辞楼下.殿(下,走下)4.朝歌.夜弦.(歌、弦,唱歌、弹琴)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6.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三)数词作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燕赵之收藏..,(收藏、经营,..,韩魏之经营皆译为金玉珍宝)(五)形容词作名词1.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六)使动用法1.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七)意动用法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意动用法,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沙砾)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本;西,向西。
廊腰缦..回腰,像人的腰部一样;缦,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辇.来于秦辇,乘辇。
朝.歌夜.弦朝、夜,从早到晚。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把宝鼎;玉,把美玉;金,把黄金;珠,把珍珠;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谁得而族.灭也族,把整个族。
(二)名词作动词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当作铁锅;石,当作石头;块,当作土块;砾,当作石子。
楚人一炬.炬,放火。
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亦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灭族)。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辞楼下.殿下,走下。
(三)数词作动词四海一.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营谋积累的金玉珍..,韩魏之经营宝。
(五)形容词作名词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
(六)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七)使动用法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
形容词做动词蜀山兀.变光秃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三)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五)省略句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四、固定结构奈何:①为什么②怎么奈……何:对……怎么办?五、互文现象辞楼下殿: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朝歌夜弦:从早到晚唱歌弹琴烟斜雾横:烟雾弥漫缭绕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金玉珍宝六、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2、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3、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3.其(1) 代词。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导语:阿房宫赋这篇⽂⾔⽂的阅读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编为⼤家分享的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欢迎借鉴! ⼀、古今异义 1、钩⼼⽃⾓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致;今:⽐喻⽤尽⼼机,明争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
3、经营 古:指⾦⽟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珠宝等物;今:指优秀⼈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起,避免接触 7、直⾛ 古义:趋向今义:⾏⾛ 8、⽓候 古义:⽂中是指情绪⽓氛之意今义:是指⼀个地区的'⽓象概况 ⼆、常见实词归类 1、⼀:①六王毕,四海⼀ (统⼀) ②楚⼈⼀炬,可怜焦⼟ (数词) ③黄鹤⼀去不复返 (⼀旦) ○4上⾷埃⼟,下饮黄泉,⽤⼼⼀也 (专⼀) ○5合从缔交,相与为⼀ (⼀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天下也 (灭族) ②⼠⼤夫之族,⽈师⽈弟⼦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花纹的帛,这⾥名词作状语) 缦⽴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肌⼀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不敢⾔⽽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万世⽽为君(动词,做,当) 三、⽂⾔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词。
缦⽴远视,⽽望幸焉 2.⽽ (1) 连词,表承接。
骊⼭北构⽽西折/缦⽴远视,⽽望幸焉/则递三世可⾄万世⽽为君/秦⼈不暇⾃哀,⽽后⼈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1.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2.阿房宫是秦始皇在咸阳修建的宫殿,规模宏大,壮丽绝伦。
二、阿房宫的壮丽景象1.描绘了阿房宫的建筑规模:雄伟的宫门、宫殿和楼台、宽阔的庭院和走廊。
2.阐述了宫室的装饰豪华:金玉琼瑶的琉璃瓦、宫墙上雕刻着神话传说和名人故事、玻璃对联、藻井画。
1.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堕落:描绘了宫中的游魂野鬼、酒池肉林的场景,抨击了权贵的贪婪和奢侈,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通过描写兴起与没落的王者、过往伟业,表现了人事如梦、一切都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的感慨。
四、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1.优美的辞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华丽而富有韵律感。
2.生动的描写: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如“华清宫殿临渭水,影入平明.”、“黄发垂髫[tí],明眸皓齿,仪态甚丽”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3.出色的对仗:描绘建筑结构和装饰时,使用了明暗、粗细、高低等对仗手法,使文章形象更加鲜明。
4.含蓄的写意:通过对比描写宫殿与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追求的理解和思考。
五、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1.对权力和享乐的批判:揭示了权贵的腐败和奢靡,以及过度追求享乐的虚幻和空虚。
3.对个人抱负和追求的呼唤:提出了追求美好艺术与人生和谐的理想,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4.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关注:表达了对时间的畏惧,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卓越,以免虚度此生。
1.《阿房宫赋》是唐代辞章的代表作之一,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赤壁赋》等篇章一起被称为唐代辞章的三绝。
2.文章的艺术特色与唐代辞章的特点相契合,以文采华美和抒发自然与人生和谐的情感为主要特征。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杜牧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表达。
文章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考使得《阿房宫赋》成为了一篇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唐代社会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的《诗经》的最后一章,又称《小阿房宫赋》、《汉赋》。
作品记述着商代时期的事情,表达了山河万顷的壮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研究。
该作品包含了大量文言知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等,下面为此作品中的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晨”:古时比喻宗室贤良和思虑;今时多指早晨。
2、“明冕”:古时指宗室胸前佩戴的冕带;今时多指皇帝身着,体现尊贵身份。
3、“象”:古时指祭祀准备的牛、羊等大型祭物;今时指犀牛等大型动物。
二、词类活用
1、“负重”:本意指负担重担,古今多指担任重任,也可反指重担除去。
2、“明冕”:本意指带簪带冠,古今多指尊贵身份,也可用于比喻分寸得当。
3、“行”:本意指走路,古今多指做事,也可用于形容足够美好。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精品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精品
一、古今异义
1、芳蕙:《阿房宫赋》中芳蕙一词原指芳草,后来用作女子“婉称”,古书中多指
妃嫔。
2、伶:伶,原指擅长辩论、演唱或讲经、诵诗的文人,后来指宫廷歌舞演员。
3、彩练:《阿房宫赋》中,彩练一词指舞蹈,凡是彩练的舞蹈多都是见效的礼仪舞蹈。
4、芹:《阿房宫赋》中,芹一词原指一种植物,泛指香草,后来指古代宫廷正装。
二、词类活用
1、名词:雨具,清凉,黄药,鱼网,暮色,碧玉,晨辉,玹琟,泥沙,红锦,翠旋。
2、动词:扬,婺,兴,暴,洗,薰,踊,拂,弥,矜,暖,饱。
3、形容词:春风,馥郁,素淑,初开,昭昭,明媚,碧草,传香。
4、副词:若流,飘荡,细巧,皎月,庶几,娉婷,嘹亮,犹缥。
三、一词多义
1、锦:《阿房宫赋》中,“锦”一词有三种含义,指“双十一”、“布料”和“丝
织品”。
2、瑶:《阿房宫赋》中,“瑶”一词可以指“宝石”,也可以指“花朵”。
3、几:《阿房宫赋》中,“几”一词有两个含义:1)指桌子,几上布满锦缎舞蹈曲
子砧为舞前准备;2)也指“多少”,如“庶几”、“汝穆几度”等。
(完整版)《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2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四)【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4)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连词,表承接)(5)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连词,表修饰)(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承接)3.其(1) 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奏乐)
3、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火把)
6、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