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电子小报

合集下载

中秋小报 1 中秋节小报 团圆小报 A4横版 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中秋小报 1 中秋节小报 团圆小报 A4横版 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 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八月十五中秋节电子小报手抄报成品A3(Word版 可编辑修改 插入文字即可)

八月十五中秋节电子小报手抄报成品A3(Word版 可编辑修改 插入文字即可)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学校: 班级: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中秋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
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
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
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
家尤其是当地...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
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
教的一种表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
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而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西游记》中也有这只。

中秋佳节中秋节电子小报月圆中秋手抄报模板花好月圆传统节日板报中秋月饼画报团圆海报A4

中秋佳节中秋节电子小报月圆中秋手抄报模板花好月圆传统节日板报中秋月饼画报团圆海报A4

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 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 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中秋节
中秋节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唐)王建
班级 姓名
嫦娥奔月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爸爸一早就起来去买菜,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有肥美的螃蟹;有清蒸大黄鱼;有香气四溢的炖鸡,都是我喜欢的菜。

到了晚上我们吃完了晚餐,一家人在阳台上赏月。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今天是八月十五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我望着天上的月亮看看上面有没有嫦娥,有没有月兔,可是我没看到她们,我知道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给中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中秋节真美啊!我喜欢过中秋,喜欢这种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 的感觉。

中秋电子小报

中秋电子小报

中秋电子小报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沉浸在团圆、欢乐的氛围中。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中秋电子小报成为了一种新的庆祝方式。

中秋电子小报,顾名思义,是通过电子形式呈现的关于中秋节的小报。

它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在线工具等制作,然后在网络上分享和传播。

与传统的纸质小报相比,电子小报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电子小报的制作更加便捷。

不需要准备纸张、画笔等工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开始创作。

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调整内容和布局,不用担心因为写错或者画错而重新来过。

其次,电子小报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插入精美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元素,让小报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介绍中秋的传统习俗时,可以配上相关的视频,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在讲述中秋的传说故事时,可以插入一些富有意境的图片,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再者,电子小报的传播范围更广。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中秋电子小报分享给亲朋好友,甚至可以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这不仅能够传递中秋的祝福和喜悦,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秋文化。

那么,如何制作一份精彩的中秋电子小报呢?第一步,确定主题和内容。

可以围绕中秋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美食、诗词等方面来展开。

比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分享月饼的制作方法,展示各地不同风味的月饼;摘抄一些与中秋有关的优美诗词,感受古人对中秋的情感寄托。

第二步,收集素材。

在确定了主题和内容后,就需要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素材。

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图库网站、书籍杂志等途径获取。

需要注意的是,素材的使用要遵循版权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第三步,选择制作工具。

有很多软件和在线平台可以用于制作电子小报,比如 Microsoft PowerPoint、WPS 演示文稿、Canva 等。

这些工具都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中秋节电子小报

中秋节电子小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食之。

若此说确实,这可说:传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边框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

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花花节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据史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

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

中秋小报-一八班吴旭奇

中秋小报-一八班吴旭奇

丹徒实验小学一<8>吴旭奇嫦娥到了月宫后,异常思念丈夫,而后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见到妻子。

一天,一位仙人向后羿指点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用面粉作丸,团成如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嫦娥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团聚。

后羿照做,果然见到了从月亮中飞来的嫦娥,夫妻重圆。

这种面粉做出的圆团后来就演变成了各式月饼。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

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中秋小故事《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养生小常识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趣的中秋歇后语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中秋节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

中秋节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

中秋节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节日概述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拜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是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

中秋节被列入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赏月传说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背后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最著名的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炎热无比,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人们开始踏上举行祭拜的传统之路。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却被不起感激的人们所讨厌,最后,她选择了自愿成为月亮上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赏月,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

月饼与团圆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多种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核桃等。

除了月饼,人们还会享用其他美食,如柚子、芋头、螃蟹等。

中秋节的晚上,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同赏月、品尝月饼,共度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夜晚。

俗与活动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俗和活动。

例如,人们会在家中摆放八宝桌,上面摆满美食和供品。

还有猜灯谜、打龙舟、舞狮子等民俗活动。

此外,中秋节还是一个亲友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关爱和祝福。

现代庆祝方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远方的亲友进行视频通话,分享相思之情。

还可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中秋晚会、灯笼展览和摄影比赛等。

结论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对团聚、祝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纪念古老的传说,享用美食,参与传统活动,同时也创造出新的庆祝方式,让中秋节的意义与时俱进。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法律依据或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三(3)张廷帅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宋〗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