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寒假返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南阳迷笛音乐节结束之际,上演了荒诞的偷盗闹剧,一时之间对南阳各种嘲讽笑骂的“地域黑”在第一时间就涌上热搜。
这些引经据典的嘲讽笑骂,给人造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仿佛南阳自古以来就是小偷之地。
尽管没有人真的会把这些地域黑的笑话当真,但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却足以加固了人们对南阳,乃至河南整体的偏见。
地域黑尽管制造针对地域的偏见,但对每个地域,只要抓住机会,它都会黑得“一视同仁”。
地域黑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受害者,同样也是河南,也就是位于今天商丘地区的宋国。
宋人作为愚蠢的代名词,几乎是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的共识。
在宋楚泓之战中,宋襄公的所谓“妇人之仁”常常被作为宋人愚顽固执的案例。
关于宋人各种愚蠢的段子,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笔下更是盛行不息。
从孟子的“揠苗助长”,到庄子的“适越卖冠”,再到列子的“负暄献芹”,乃至于韩非子的“守株待兔”“智子疑邻”——可以说,如果战国的思想家们想要编出一个愚人的寓言故事,那么宋人乃是当仁不让的头号人选。
愚人的代表除了宋人,就是郑人。
“郑人买履”和“买椟还珠”两则脍炙人口的寓言,将郑人愚蠢固执的形象深深钉在了地域黑的历史柱头上。
为何那些愚人会成为宋国与郑国的土特产?宋国固然有宋襄公这样妇人之仁的愚顽案例,但孔子祖先正是宋人,战国时代纵横天下几半的墨家创始人墨子也是宋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则曾为宋之漆园吏。
至于郑国,比宋国更加无辜,郑国的子产被认为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贤相,是孔子推崇备至的君子。
这些都足以证明宋郑两国并非地域黑中愚人的大本营,反倒是君子贤才之乡。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家经典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对儒学现代性的研判密切相关,二者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何实现批判传承,正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使命。
显然,我们不能说儒家思想的所有内容都适合现代社会,其政治思想的许多内容比如汉以后经由儒法互补而形成的“三纲”之说,的确与时代不合,否定“三纲”已经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
但是,五伦和五常之道则不同,五伦强调的是五种双向互动的人伦关系,规定了父子、夫妻、上下级等关系间彼此的道德义务,与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一样,经过适当修改变通,依然是当代人“不可须臾离也”的伦理法则。
否则,人禽之辨的界限将趋于模糊,社会的道德底线将会洞穿,从而将社会置于伦理秩序的危机之中。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五伦与五常之道的需求,往往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
所以,牟钟鉴先生主张,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三纲一个都不能要,五常一个都不能少”。
“五四”先贤们在批孔的时候,显然对于儒家的一般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分殊,从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判断上出现误区,将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
比如我和祖父的关系,到底是平等还是不平等?从政治权利来讲,我们是平等的,祖父不能因为他是祖父就可以比孙子享受更多的公民权。
但是,从伦理辈分而言,我们又的确是不平等的,爷爷与孙子不能本末倒置,孝亲敬老是人应尽的伦理义务。
根据学者对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调查,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坚持尊孔读经,既没有与共和政体相冲突,也没有与信仰自由相违背。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PDF版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化学学科试题命题:平阳中学审题:苍南中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I 127 Ba 137 Ag 108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酸的是A.KOH B.H2SO4 C.Al2O3D.CaCO3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盐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饱和食盐水3.下列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CO和CO2B.金刚石和石墨C.氧气和臭氧(O3)D.红磷和白磷(P4)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熔融氢氧化钠B.硝酸钾溶液C.金属铁D.酒精(C2H5OH)5.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O2 + 2NaOH === NaNO2 + NaNO3 + H2OB.SO2 + H2O2 === H2SO4C.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D.CaCO3高温CaO+ CO2↑6.下列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A.2H2O 通电2H2↑+ O2↑B.3NO2 + H2O === 2HNO3 + NO↑C.NaH+ H2O === NaOH+ H2↑D.2F2 + 2H2O === 4HF+ O2↑A.KHCO3===K++HCO-3B.NaOH === Na+ + O2- + H+C.Al2(SO4)3===Al23++3SO2-4D.Ca(NO3)2===Ca2++2(NO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H2O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2g SO2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个D.1 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1kPa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B.20℃、1.01×10 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标准状况下,16gO2与24g Mg所占的体积相同D.当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10.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①②③④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11.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固体杂质,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过量的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取两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两者均生成白色沉淀D.分别向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前者吸热、后者放热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的焰色为黄色,金属钙的焰色为砖红色B.焰色试验中待测溶液为碳酸钾溶液时,可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C.焰色试验中将铂丝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D.焰色试验使用后的铂丝需用硫酸洗净13.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实验室取用钠时,用镊子取出,取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C.当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金属钠时,需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D.钠很软,能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1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2-4、CO2-3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MnO-4、NH+4、SO2-4、NO-3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Cu2+、NH+4、SO2-4、Cl-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K+、HCO-3、NO-3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金属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2+===Fe3++CuB.将钠加入水中:Na + 2H2O===Na+ + 2OH-+ H2↑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CO2-3+H+===HCO-3D.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OH-+H+===H2O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3 molB.20℃、101kPa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制得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将10mL1mol·L-1的NaCl溶液稀释成0.1mol·L-1的NaCl溶液,可向其中加入90mL水D. 1mol·L-1氯化钠溶液和0.5mol·L-1氯化钙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1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可使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C.当发生氯气泄漏时,抢修人员首先要穿戴好防化服,佩戴好防毒面具,在保证个人防护到位的情况下,再进行现场抢修D.足量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液氯和氯水都是纯净物B.将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先变为蓝色后褪色,说明氯水中有HClO存在C.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可使脱脂棉燃烧D.将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是NaHCO319.下列有关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B.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漂粉精是纯净物,漂白粉、漂白液是混合物D.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但不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20.溶液体积相同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 B.1∶2∶3 C.3∶2∶1 D.6∶3∶221.Cl2与NH3可发生反应:3Cl2+8NH3===6NH4Cl+N2,生成的氯化铵呈白烟状,此反应常用于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对这一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NH4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反应中,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质量之比为3∶1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D.若生成22.4 L N2,反应中转移6 mol e -2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N2、O2、C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球③中装的气体为O2B.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1C.气球②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D.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4∶72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钠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 AB.CO2和CO的混合物共0.5 mol,其中原子的数目为N AC.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5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 中含有分子个数为0.5N A24.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CaOCl2是一种常见的混盐。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PDF可编辑版)

) 时 H (t) 单调递增,
2a
2
a
2a
高一数学学科 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4 页)
H (t) [H (2), ) ;当t (2a 1 2a
, ) 时 H (t) 单调递增,H (t) (3, 2
) ,所以| H m(tin) |
0,
不等式| H (t) | 1不恒成立.……12 分
(注:学生只要有对函数 H (t) 进行分类讨论求最值的想法即可得该步骤的 2 分)
4.若 a b 0 ,则 ( A. 1 1 ab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B.3 a 3b
C.充要条件
C. b b +1 a a +1
5.下列函数既是偶函数,又在(0,+) 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ab+1 a + b
)
A. y = 1 x
B. y = 2−x
C. y = −x2 +1
的值是__________.
高一数学学科 试题 第 2 页(共 4 页)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 10 分)设集合 M x x m
2 +5x − 3 0.
= ∣ ,集合 N = x 2x
(1)当 m = 0 时,求 M N , M N ;
D.(−, 2]
11.已知幂函数 f x
2n2
n1
n x 2 在 (0,+) 上为增函数,则 n
__________.
12.计算:
4
1
2 2 3 4 16 2
49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
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
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
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
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
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
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英语学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卷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2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AI climbed the stairs slowly carrying a big suitcase, my father following with two more.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third floor I was tired and at the same time feeling lonely. Worse still, Dad missed a step and fell, sending my new suitcases rolling down the stairs. “Damn!” he screamed, his face turning red. I knew trouble was ahead. Whenever Dad’s face turns red, look out!How could I ever get him to finish unloading the car without screaming at me and making a scene in front of the other girls, girls I would have to spend the rest of the year with? Doors were opening and faces peering out as Dad walked with difficulty close behind. I felt it in my bones that my college life was getting off to a bad start.“Find the room quickly” I thought. “Get him into a chair and calmed down.” But then again would there be a chair in Room316? Or would it be an empty room?Finally I turned the key in the lock and pushed the door open, with Dad still complaining about a hurting knee or something. I put my head in, expecting the worst. But to my surprise, the room wasn’t empty at all! It had furniture, curtains, a TV, and seven paintings on the walls.And there on a well-made bed sat Amy, my new roommate dressed neatly. Greeting me with a nod, she said in a soft voice “Hi, you must be Cori.” Then she turned down the music and looked over at Dad. “And of course you’re Mr. Faber,” she said smiling. “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iced tea?” Dad’s face turned decidedly less red before he could bring out a “yes.”I knew then that Amy and I would be friends and my first year of college would be a success.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is TRUE of my father?A. Dad seldom got angry with me.B. Dad’s screaming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C. Dad felt annoyed because he was badly hurt.D. Dad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university.2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making a scene” mean in the second paragraph?A. laughing at meB. leaving me aloneC. making me embarrassedD. glaring at me2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Amy?A. friendly and considerateB. enthusiastic and energeticC. patient and confidentD. sympathetic and generousBWhen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started telling Americans that hand wash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s against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Terence Lester wondered, What about the homeless? Lester had been homeless himself for a time as a teenager, and today he runs a nonprofit in Atlanta called Love Beyond Walls that helps raise money for and awareness of homeless people. He knows all too well that in the best of times they are lucky to find a public bathroom that will let them in to wash up occasionally, not to mention several times a day.Lester’s experience creating temporary shelters with his nonprofit led him to another idea: temporary handwashing stations, the kind you see at outdoor music festivals. He mentioned the idea to his friend Lecrae Moore, a Grammy-winning Christian rapper, who eagerly donated enough money to buy 15 of the $150 washing stations. They called their project Love Sinks In. “If leaders in this country are asking people to wash their hands,we also have to provide the tools to people living on the margins(边缘) of society who are more likely to catch and spread the coronavirus,” Lester says.After its success in Atlanta, the group sent sinks to Birmingham, Alabama; Oakland, California; Columbus, Ohio; and Austin, Texas, where a partner organization installed the sinks in parks and other public spaces, thanks to a $13,000 grant from Google. In addition to the startup funds, it costs about 5500 a month to keep each sink stocked with soap and clean water. One Atlanta hand-washer, Sam, made sure his gratitude didn’t go unnoticed. He left a note on a sink that said, “Thank you all for not forgetting about us.”24. What inspired Terence Lester to start handwashing stations?A.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instructions.B.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virus.C. A lack of temporary shelters for the homeless.D. His previous experience.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bout “Love Sinks In” ?A. It is run by Love Beyond Walls.B. Google donated a large sum of money for it.C. Only people living on the margins of city can use it.D. It has helped many people infected with coronavirus.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The Pleasure of GivingB. Temporary shelters for the homelessC. One Hand Washes the OthersD. A powerful weapon against coronavirusCIt’s pouring. The old man is sound asleep. He couldn’t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is was possibly because in the absence of sunlight his body was still producing the hormone melatonin(褪黑素), which makes you sleepy.There are many ways that rainfall affects human behaviour. How much does rain really affect people’s moods and behaviour?In 2008 researchers published a paper proposing that short rainy seasons were influential in the downfall of three dynasties in ancient China. By analysing stalagmites(石笋) from a cave, they were a ble to match periods of significantly reduced rainfall with the end of the Tang, Y uan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reduced rice production.But how might rain affect social behavi our in the modern world? In Britain, a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heavier the rainfall, the lower the recorded crime. There wa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heavy rain and violence including family violenc e, as it was frequently fuelled by alcohol. It may be that heavy rain prevent people from going out to buy alcohol.It’s not all good news though. One study in 1997 concluded that the behaviour of children can predict oncoming storms – they were observed to exhibit their worst behaviour when air pressure fell. Another study in 2012 found that women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psychologically by rain and that they report much lower levels of life satisfaction than men on rainy days.For all the complaints about rain, it does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that hold attractiveness. The sound of raindrops can be very comforting and often features on sleep-inducing relaxation CDs. The theory behind this is that the pitter-patter of raindrops is a form of “pink noise”, which decreases brain activity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leep. So if it’s raining where you are, the best thing to do may be to curl up and have a nap.27. Why is the old man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A. To introduce the topic.B. To present his argument.C. To describe the old man’s life.D.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sunlight.28. A 2008 research found that __________.A. the sharp drop of rainfall led to the end of Tang DynastyB. the failure of rice crops caused the fall of three dynastiesC. by studying stalagmites, we could know why a dynasty collapsedD. rainfall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a country29.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A. most men are not affected by rainfallB. children can predict upcoming rainfallC. family violence may increase on rainy daysD.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feel down on rainy days30.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importance of rainfall for people.B.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on human beings.C.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D. The effects of rainfall on social behavior.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0 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21届浙江省浙南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婪”应读lán;C项,“膺品”应为“赝品”;D项,“偌”应读“ruò”。
2.【答案】C解析:“动人心魄”意为激动人心,非常动人,这里应改为“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A项,“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B项,“力透纸背”形容文章深刻有力;D项,“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3.【答案】A解析:去掉“《贼指花》”前后的顿号,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
4.【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轻”改为“延缓”。
C项成分残缺,在“新时代女性群像”前加上介词“以”。
D项语序不当,“国家”与“首都”位置互换。
5.①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偶然机缘②也正是人们不能安于无知③没有偶然机缘就创造不出好的作品(写成单重肯定也可)【解析】①1分,根据上文“试想一想”和下文“就不会那么引人入胜”,抓住关键词“偶然机缘”推断;②1分,根据上文“人们对自然的联系处于无知状态”,联系后文“人凭借幻想战胜自然的强大生命力”,抓住关键词“无知”推断可得;③1分,根据前文“巧”和“无巧不成书”的提示概括。
6.(1)示例:①倡勤俭剩宴不再,讲节约光盘添彩。
(对偶)②“光盘”光荣,不“光”可耻。
(对比)(评分标准:宣传语缺少“光盘”扣1分;修辞1分,内容1分)(2)示例:①不赞同这种花钱任性消费的观点。
虽说餐饮消费是个体的自由行为,但任性浪费的不只是金钱,更是有限的资源。
②消费有面子、讲排场,这是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评分标准:①2分,要紧扣材料中的浪费数据和任性消费的片面观点;②2分,要结合图片“有面子”的提示,从危害性和根源角度评论,意思对即可。
)7.【答案】D解析:强加因果,“全球化倒退”和“国界变得重要”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原文是说“疫情表明,国界并没有变得无关紧要”。
第1页共6页2021届浙江省浙南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现存的文本看,后世虽然在作品的数量上超越了先唐,但在主题内涵、要素构成上却很难有大的突破。
从游仙的形态看,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
与亡魂之游潜藏于人们信仰深处不同的是,生魂之游频现于游仙文学中,尤其是描写梦魂之游的作品更是触目皆是。
从唐代王勃《忽梦游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梦天》,到宋代陆游的《记梦》、梅尧臣的《梦登天坛》,无不沿袭着这一传统。
凭借巫术或方术而达到的魂魄分离状态下的生魂之游,在后世文学中虽然出现频率较低,但也还留有踪影。
《长恨歌》中所说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时,这种魂魄分离的生魂之游也会发生意外,传说中的铁拐李离形而去,神游华山,朝见太上老君,结果他的徒弟误以为他已死,竟把他的肉身火化了,以至于他回来之后,无所依附,不得已附着于乞丐之尸,结果弄得个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丑陋形象。
与神之游相对的形游,在后世游仙文学更是常见。
曹唐《大游仙诗》、《小游仙诗》,说来说去的无非是仙人之游或求仙者之游,是很典型的咏仙诗。
当然,也有不少文人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的。
其中,李白又跟其他诗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诗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的“我”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由此他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极,“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而上皇亦热情款待,“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风》其四十一);在“西岳莲花山”,又有美丽的玉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入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其十九)。
(节选自朱立新《论先唐文学的游仙主题》)材料二:游仙是诗文创作的一大永恒主题,最突出的当属屈原与宋玉等人的《楚辞》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考生须知:2020 年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命题:永嘉中学审题:乐清中学1.本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 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 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
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
这可以称之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
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
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节选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
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
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
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
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
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
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
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
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节选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乡土社会中绝大多数乡民离不开土地,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所产生的村落都是独立的、稳定的、微型的。
B.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的环境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因人而异地解释“孝”,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C.“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与个体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熟悉、交往方式非常紧密,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
D.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就算进城务工者遭遇大量陌生关系,但他们都能依靠血缘、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2.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比较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在人际关系和交往原则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B.材料二认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这与材料三中的后乡土中国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C.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它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指向的是村落这个整体,因此村落之间往来疏少,类似于西方的“团体格局”。
D.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从熟悉得到信任,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和现代社会中怕口说无凭而要画押签字的契约意识完全不同。
3.费孝通认为,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请结合材料,说明会有哪些流弊。
(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母亲的搓线瓦黄孝纪①二00一年门前橘子花开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不经意间,已经十三年。
这期间,沧海桑田,原先居住的那半栋瓦房,连同门前的小溪、池塘和橘子树,也早已夷为平地,成了高速铁路桥墩下的荒草空坪,再也寻不了一点旧时的踪影。
②母亲本是一个朴素的人,又一向家境寒微,去世时那些穿过的旧衣物,我们已经按照村里的风俗,连同她睡过的席子被褥,一同在江边的一阵烟火中化去了。
待到瓦房拆迁的时候,父亲也已离世,那些残旧的坛坛罐罐及家什用具,或损或丢,或拿或送,经过几场风雨霜雪,也已杳然无痕。
如今能够睹物思人的,除了那把铜茶壶,也就只有母亲的搓线瓦了。
③母亲的搓线瓦是一片特制的粗糙青瓦,凸面刻着朴拙的树枝和树叶,四角各为“劳动幸福” 中的一个字。
凹面刻着“运莲”、“方成”四字,分别是我母亲和我舅舅的名字。
瓦的两侧边缘中央,对称钻有一对小圆孔。
今年春节,我到舅舅家拜年的时候,曾专门问起这块搓线瓦的缘由。
舅舅告诉我,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生产队烧砖瓦窑的时候,特地为他姐姐我的母亲制作的,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④记忆中有一片苎麻地。
过了村前的石桥,沿着江边的石板路,穿过田野,再逆着一条溪水上行,溪的两岸是红壤的旱土和油茶山,那片苎麻地就在溪的北岸。
一年里,周边的旱土随着季节不断变换着色彩和作物,金黄的麦子,碧绿的花生和红薯,唯独这片苎麻地,似乎年复一年不需要翻垦,每年都齐刷刷地一轮一轮长出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苎麻来。
苎麻长有半个人高的时候,我们是不敢到那里面去玩的,据说时常隐藏有很多蛇。
只是在南风呼呼的夏日晴空,看着苎麻地哗啦啦作响的叶浪,一会儿碧绿,一会儿雪白,幼小的心境竟也感到十分欢愉。
⑤苎麻长到差不多成人高的时候,打苎麻的日子到了。
全家人出动,到苎麻地里砍苎麻,每人一把镰刀,把一根根圆圆笔直的青色的苎麻秆子齐蔸割下,砍去顶端的枝叶。
一捆捆苎麻挑回家,在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剥皮、刮皮、晒皮、搓线等一系列需要精巧手工的活计就全凭母亲一双手了。
⑥脑海里便永远刻着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厅屋里,或者门口的石板巷子里,母亲低着头,坐在一张小矮凳上,右脚裤腿卷到大腿上,露出一条光腿来,拿了那块搓线瓦盖在膝盖骨的位置,左手从旁边的篮子里抽出干苎麻丝放在搓线瓦上,右手张开五指,在瓦上不停搓着,面前一根粗细均匀的苎麻线不断延长,垂下来,一圈一圈在脚下的簸箕里重重叠加。
⑦搓好的苎麻线,母亲一束束整理好,之后和了木柴灰在大锅子里煮沸,捞出来,在水圳边用木槌捣击漂洗后,挂在竹篙子上晒干。
赶圩的日子,母亲用竹篮子挑了苎麻线去卖,换得一些钱来,或者油盐酱醋日用的物品。
剩下的苎麻线和干苎麻丝,母亲放在木柜里收着,空闲的时候,给我们纳鞋底,缝补衣服,或者随时搓一些她所需要的或粗或细的苎麻线。
⑧几十年反复搓线,这块搓线瓦凸凹两面许多原本粗粝的刻痕,都已经被母亲的手掌和腿膝磨得光滑发亮。
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我书房里书柜的一角,偶尔拿出来端详抚摸一番,都禁不住地勾起深情的过往。
(原载《中国文化报》)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母亲的搓线瓦”作为叙述的核心事物,对母亲的回忆也没有太多的旁枝错节,紧紧扣住搓线瓦展开,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浓厚的乡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