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课本,记住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重点)目标3:阅读课本,列举出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重点)目标4:通过小组辩论,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阅读材料及结合教材,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洋务运动》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洋务运动》,下面我分五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和理解。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从内容上讲,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

是中国旧的统治阶级中一些“清醒的人”应对时代的挑战试图挽救统治危机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但是它的重要性不是挽救了腐朽的清王朝,而是向中国开启了一扇了解西方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甚至外交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在位置上,它是被安排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在整个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的:第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破产;通过对教材文字、插图以及补充材料的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并且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积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主动参与,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使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和阶级都不可能障碍历史的发展,我门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做出适当的改变,从而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重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洋务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同学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都还是很薄弱的,在理解上也有很多的误区,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上。

把难点设定为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怎样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上。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视频观察法、列表法、比较法、提问法、讲解法。

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知识的涉及面也比较广,但是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篇一:洋务运动教案第二章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二、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与一分为二分析问题,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洋务派发动的一次变革试验,也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

是危难中救国求图存的爱国行为。

是中国融入世界近代化的开端,要树立国际意识。

正确评价洋务运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深刻记住洋务运动所留下的历史教训。

四、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师:现在我国有很多外语学校,大学也开设有很多门外语,那么我国开设的第一所外语学校是哪所呢?生: 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师:同学们知道京师同文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吗?生:19世纪中的洋务运动中。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洋务运动。

(板书第二节的课题)看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1、师: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变化?清政府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通过分析材料讨论他们的异同,并分析当时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情上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态度?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点,采用表格形势,让学生填表格而增加记忆:3.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试讲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试讲稿

洋务运动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2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洋务运动》,接下来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导入在讲课之前,老师来给大家看三组图片。

我们来看第一组图片,这是什么呀,同学们有认识的吗?哦,我听见大家说是机器。

这是18世纪60年代时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利用珍妮机织布,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右边呢就是同时期中国的景象。

我们来看同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男耕女织,昼出耘田夜绩麻。

这就是同一时期的英国和中国人们的工作状态。

好,我们来看第二组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啊?同学们都知道是火车。

看来大家生活经验都非常丰富。

这就是英国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制作出的蒸汽机车。

好,再看看同一时期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是怎样的?看这张图片。

我们国人仍然骑着奔腾的野马。

好的同学们,我们来看第三组图片。

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呀?哦,我听见有同学说是战争。

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战争。

哦,我听见有同学说答案了。

这就是18世纪40年代发生了鸦片战争。

英国在利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侵占我们的国家。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鸦片战争,我们中国是以失败告终,并签下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

好,请靠窗边举手最快的男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好,请坐。

这位同学脑筋转的可真快。

这位同学说呀,是因为我们的武器比他们差。

好,同学们,大家认同他的看法吗?都认同呀,看来我们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

同学们,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话,我们该怎样改变这样的情况呢?请第二排最右边的女同学来回答一下。

好,请坐。

这位同学说,我们要学习制造这些坚船利炮。

这样我们就会打败他们。

好,这位同学真的很有想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洋务运动。

新授通过我们刚刚展示的图片,我们已经知道了。

我们在武器上,工作上和交通上各方面比外国都差很多。

那么这个时期有一部分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学习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说课(最新课标)(30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说课(最新课标)(30页)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析教材、明立意——线索探寻
一、析教材、明立意——目标确立
时空 史料 观念 实证
唯物 史观
历史 解释
家国 情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 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况;通过对洋务运动进行客 观分析,掌握独立辨析史料并形成历史观点的 能力。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识洋务运动,分析 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通过解读历史地图等培养时空观念。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复习、巩固所学,加深理解 培养时空观念
时间轴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从文字史料中提取关键词
培养获取信息能力、 史料实证意识
三、育真知——新实证意识
四、育真知——新课讲授
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识图、读图能力 时空观念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激 发 学 生 思 考 和 学 习 主 动
于 讨 论 中 落 实 历 史 解 释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三、育真知——新课讲授
三、育真知——板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录
01 析教材、明立意 02 研学情 03 育真知
第 01 章
析教材、明立意
一、析教材、明立意——教材处理
心中有标
学科
课标
教材
以生 为本
遵循 规律
树立 导向
目中有人
一、析教材、明立意
➢统编教材 ➢中国历史 ➢单元主题 ➢课文标题 ➢四目内容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清朝的自我振兴,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其次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再次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最后是教学建议。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朝政府意识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在科技和军事上的巟大差距。

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的一部分官员开始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力,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起源。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主要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基本告一段落。

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洋务派官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大量的洋务企业,包括机器制造、船舶建造、矿山开采、纺织工业等。

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汉阳铁厂等。

此外,洋务派还注重军事改革,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海军,并引进了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战术。

在教育方面,洋务派也做出了一些尝试。

他们设立了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懂得西方语言和科技的人才。

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但由于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以及缺乏系统的社会政治改革,使得洋务运动的成效有限。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为中国的现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于它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模仿和学习,没有触及到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根本改革。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的自强不息、求富求强的精神风貌,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梳理洋务运动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求富求强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代化的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我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曾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它是什么呢?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4.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背景:内忧外患二、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三、主要内容:自强、求富、改革四、影响: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说课稿《洋务运动》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

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使学生掌握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①.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②.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清朝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最终洋务运动破产。

③.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3.洋务运动的评价。

解决办法:①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的破坏,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1.比较法: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2.提问法:通过对前面所学与本节有关的内容的提问,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3.讲解法:针对教材疑问部分教师应着重讲解并补充相关材料,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三、说学生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讲授一个故事:清朝地主官僚胡林翼一次骑马到长江边上,看到外国船舰巡驶速度非常快,然后就说了几句话,就吐血身亡了。

他说了什么呢?他说呀:“清朝已经遇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抛弃天朝上国的尊严,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新课分为四个部分: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评价。

然后展出四个问题:(1)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了?(4)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评价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教师: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内忧外患展出一表格,请同学们对着这个表格去看教材,然后去试着去填表:洋务派顽固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倭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仇视一切外洋事物目的维护清朝统治维护清朝统治结果:清政府支持了洋务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清政府为什么当时要支持洋务派?答:A、根本原因:慈禧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

B.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掌握着地方实权,慈禧为了笼络他们。

以上部分通过展示材料,介绍背景,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主动回答几种方式讲授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结论从史实出的习惯,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讲完本部分知识引导学生给剧情挑错,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了解。

最近网上流传一本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请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下列剧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有错误,指出错在何处。

剧情1:在乾清宫,慈禧召集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倭仁等大臣商讨国事,李鸿章提出要修铁路,遭到张之洞的坚决反对,张之洞说:“电线铁路,冶铁织布,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双方激烈辩论,难分高下,慈禧问倭仁意见,倭仁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剧情2: 1872年某月某日慈禧对奕说:“小六子(奕的小名),李鸿章前日上奏折,说是要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国会,设议院,这不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2.洋务运动的过程: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领导机构:总理衙门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时间内容代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满人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19世纪70年代创办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办新式教育兴办新式教育,选送留学生和进修生出国3. 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的原因:1)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2) 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并阻饶、破坏;3) 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业;4)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出了材料解析题,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与习惯。

阅读材料:材料1 洋务派在办洋务洋务运动的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材料2 慈禧太后权利欲极重,又善于玩弄权术,大力扶植那些反对奕和洋务派的顽固势力,用以牵制奕和洋务派。

材料3 1875年后,慈禧太后极力拉拢奕寰,并利用他排斥奕,奕寰宠信日隆,势力也随之膨胀,而奕的权利处于日渐减弱之势。

材料4 “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回答: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4. 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的破坏,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评价,教材没有叙述,由于学生刚上高三,对这方面的能力还很不够,所以列出材料,由学生根据材料来体会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充分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材料1 1892年,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还仿制成功欧洲新式火炮。

材料2 1888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队。

材料3 北洋舰队于1888年正式组成,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

材料4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材料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材料6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

这些留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人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材。

如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邝荣光成为著名采矿工程师,发现了湘潭煤矿;唐国安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

回答: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讲述完新课后让学生概括、复述本堂课的主要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最后是开发性的试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们是生活在19世纪六七年代的一群非常有思想的年轻人,有心为国家强盛作点贡献,而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也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延续自己的统治,向你咨询意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改革才能使国家迅速走向强大?五、板书设计一、洋务运动的背景二、洋务运动的过程:1.时间:2.领导机构:3.指导思想:4.主要内容:三、洋务运动的结局:1. 破产的标志:2. 破产的原因:四、洋务运动的评价:1. 局限性:2. 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