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导学案 第8、9课

合集下载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3、体会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方法】:朗读、研讨、品味、领悟【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资料):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四十一岁辞官回家后,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师: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桃花源记。

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那么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读课文。

1、读准字音:(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生听读并画读错的字。

(2)生点评,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老师明确正确读音。

2、读出长句节奏和文言语感:(1)播放课文朗读语音,学生听读,感受并画出长句节奏。

(2)请学生画出下列句子节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齐读课文,读出文言语感。

3、读懂课文(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小组讨论。

(2)把全班分成两大组,相互提问。

(内容是词、句、文意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书 设 计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收集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 时 习 方发达国家 100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的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看法或感受。 2、收集外国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学会汲取他人的正确观点,提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1 课时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格 导 学 目 标 局的形成过程; 2、形成从史料中、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体验、 比较的学习方法。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 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 点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 教 学 环 节 复 习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学 难 点 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问题。 观察、指导群体落实。 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 开始? 2、 为什么农村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开始? 3、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 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对农村改 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 阶段及其内容是什么?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1 、指导学生结合《早期对 请你设计一条由北到南 游览五个经济特区的旅 游路线。 2 、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3、探究: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 放有何不同? 4、现在,我国形成了怎 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开放示意图》 ,把握五个 经济特区和开放格局形成 的过程。 2 、出示探究问题点拨、引 导学生探究: 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 有何不同? 1、在任务驱动下,结 合示意图, 记住五个经 济特区,并结对互考。 2、结合示意图,说出 学生的空间概念较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3、 在图中找出中英 《南 京条约》 中的五个通商 口岸, 进一步分析和解 决探究问题。 差,应指导学生结合 地图学习历史,进而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解释课题:改革开放是 对外开放的政策。 2 、精讲: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含义。 3、讲述城市改革的概况。 4 、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 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 程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 策

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划任课教师:罗雷一、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

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全书共有十个单元,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

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

每个单元分A和B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四、学情简要分析我班有29人,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

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

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8、9课导学案

8、9课导学案

平度市实验中学 九 年级 历史 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第1页第2页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2013年 9 月 25 、28日 执笔人李洪敏审稿人王新堂总第 8----9 课时学 习 内 容学习随记【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世界三大宗教; 2.了解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学习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 1.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 ,它用 表示事物,所以叫做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 、 、 ,主要使用者是和___________。

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 产生了重要影响。

2.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 人创造的,后来流传到亚洲 的许多地方。

3.世界三大宗教是 ____、 _____、 _____。

4.佛教产生时间 ,创始人是 ____ 。

基督教产生时间 ,创始人是 。

伊斯兰教产生时间 ,创始人是 。

5.《荷马史诗》是 (古国名)著名的英雄史诗。

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有 加工整理而成的。

它是研究早期 的重要史料。

6.《 》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他把古代_______艺术推向成熟。

7.《天方夜谭》是 民间故事集。

生动地描绘了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 ___》、《 》。

8.阿基米德是 人,他发明了 _____定律和 定律。

他发明的 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9.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 ,在今 麦加城中心。

寺内中心的 ,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10.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 ,屹立在巴黎市中心 中的一个岛上。

学 习 内 容 学习随记 简单归纳:宗教名称 产生地 创立时间创始人主要的教义 佛 教古印度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倡导众生平等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世纪耶稣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 信仰真主安拉著作名称 《荷马史诗》 《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谭》 所属文明古代希腊古代希腊阿拉伯帝国《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木马计)《奥德赛》《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达标检测:1.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A .字母文字B .楔形文字C .甲骨文D .象形文字2.象形文字大约形成于何时?A .公元前3000年B .公元前2500年C 公元前2000年D 公元前1500年 3.为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的文字是A .楔形文字B .甲骨文C .象形文字D .金文 4.当今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A .腓尼基字母B .希腊字母C .拉丁字母D .汉语拼音 5.什么人创造了楔形文字?A .古代埃及人B .古代苏美尔人C .古代印度人D .中国人 6.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地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A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 .穆罕默病逝C .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 .穆罕默德修隐7.《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书与哪个宗教有关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合作探究:1.第9课在文学与戏剧方面介绍了哪几部名著?它们各属于哪个古代文明?你知道它们各自记载了哪些生动的外国故事呢?你知道哪几位古代希腊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呢?2.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案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案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导学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重点难点】重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方式、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人文主义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渊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比较英美法德代议制的不同特点及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有益启示。

【时空定位】【知识解读】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历史使命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任务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

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共和制(美国为代表)【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政党制度大多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又称“国会制”或“议会制”1.含义: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由全体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公共权力机构,代表他们行使权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

具体分为一院制、二院制、三院制和四院制,以采取一、二院制的为多。

二院制由上议院(或称贵族院、参议院、联盟院等)、下议院(或称平民院、众议院、人民院等)组成。

议会一般都具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员;一般由选举产生。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八年级第2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八年级第2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

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要点填空知识要点本文选自《居里夫人传》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左明彻译。

有删改。

题目是编者加的。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居里夫人 传》由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突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1.给加点字注音沸腾..( ) 镭.( ) 钋.( ) 沉淀.( ) 幼稚.( ) 轮廓.( ) 踱.( ) 窒.息( ) 吹嘘.( ) 骤.雨猝.至( ) 筋.疲力尽( ) 2.解释词语炽热:窒息: 吹嘘: 简陋: 沸腾: 沉淀: 幼稚: 轮廓: 筋疲力尽: 领域:3.这篇文章记叙了什么内容?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美丽的颜色》中的“美丽”指什么?5.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的?6.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7.文章如何描写娄蒙路的棚屋“不舒服”的?为什么要写?8.“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9.读十七、十八两段,从居里夫妇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10.指点学生朗读第二十三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对居里夫妇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11.课文第24段,怎样描写居里夫妇对他们的科研成果“镭”的态度?用意何在?《美丽的颜色》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

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

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八下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八下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导学案主备人:赵菲菲 审核:丁志英 使用时间:2020年3月12日【学习目标】1.识记文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会品味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培养辩证的科学精神。

【自学导引】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_________,中国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掸.( ) 踪.迹( ) 装置.( ) 烘.烤( ) 腐蚀..( )( ) 沙砾.( ) 山麓.( ) 沟壑.( ) 龟.裂( ) 帷.幕( ) 海枯石烂.( ) 粗糙.( ) 楔.形文字( )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⑴龟裂: ⑵帷幕: ⑶山麓: ⑷海枯石烂:4.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补充空缺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请为课文划分层次。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岩石的____和____可以记录时间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逻辑顺序岩石保存了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脚印2.画出文中单句成段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3.课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二、问题探究4.岩石有着怎样的运动规律?5.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思考,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请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7.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8.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三、品析语言1.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271导学案.第1辑.八年级语文.下.配SJ版

271导学案.第1辑.八年级语文.下.配SJ版

预习案 ……………………………………… 0 1 3 探究案 ……………………………………… 0 1 3 训练案 ……………………………………… 0 1 4 预习案 ……………………………………… 0 1 5 探究案 ……………………………………… 0 1 5
纪念白求恩 ………………………… 0 1 3
说 ……………………………… 0 0 7
第1 2 7 2 课 *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 0
第 5 课 * 紫藤萝瀑布 ………………………… 0 0 9
第1 3课
短文两篇 …………………………… 0 2 9
第一单元复习案 ………………………………… 0 1 1
第二单元
第6课
道德修养
第1 3 1 4 课 * 叫三声夸克 ………………………… 0
预习案 ……………………………………… 0 2 5 探究案 ……………………………………… 0 2 5 训练案 ……………………………………… 0 2 6 预习案 ……………………………………… 0 2 7 探究案 ……………………………………… 0 2 7 预习案 ……………………………………… 0 2 9 探究案 ……………………………………… 0 2 9 训练案 ……………………………………… 0 3 0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2 预习案 ……………………………………… 0 3 3 探究案 ……………………………………… 0 3 3 第三单元复习案 ………………………………… 0 3 5 训练案 ……………………………………… 0 3 4
*
燕 ……………………………… 0 0 1
第1 0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导学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框题理解它召开的背景(关于“两个凡是‘问题的讨论为它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可组内讨论。

2、标出并记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3、阅读民主与法制加强这一框题,知道1980年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找出并记住文化大革命后颁布哪三部法律、它们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互动提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三、问题大盘点:
A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B、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吗?
四、能力训练: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3、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原因()
A修正主义B自由主义C“两个凡是”D坚持社会主义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6、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不同之处(从时间、内容、意义、结果)四个方面。

八下导学案第9课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二、互动提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三、问题大盘点:
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发展了?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
六、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二、填空题:
1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开始。

2.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后又增设了
3.农村改革中,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