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文,这是一篇别具一的游记作品,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古城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游记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游记,已经掌握了游记的知识,以及游记的阅读方法,已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且已经具有一定赏析句子的能力,本节课是基于以上情况的授课。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游踪顺序。

2.通过描绘画面,说出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民风等多方面的美。

3.学习“一滴水"的新颖构思与独特视角,谈谈作者寄寓的情思。

【教学重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游踪顺序。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布置任务邀请函“我"是阿来笔下有一滴来自玉龙雪山的水,被丽江景色深深吸引,决心到丽江一游。

诚挚邀请大家和“我”开启一场奇妙丽江之旅吧!情境任务:任务一:穿越时空觅踪迹任务二:描绘画面赏美景任务三:探究视角悟真情二、任务-:穿越时空觅游踪1.“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请问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绘制一张游踪线路图。

2.小结游踪:这滴水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从古时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行,展现丽江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拟人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丽江的美丽景色。

3. 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丽江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丽江的了解,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景点或文化?【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一滴水的旅行经过。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品析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丽江的美。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滴水的视角,想象自己穿越丽江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特点。

2. 提醒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风光和文化,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课文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课文பைடு நூலகம்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讨论桌,以及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5. 网络资源:确保教室有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便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和进行远程互动。
6.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
7. 学习平台:如果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常登录和使用平台,平台上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
教学总结: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调整课堂导入方式,更多地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把握课堂节奏,注重课堂时间的分配,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 在互动探究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百姓生活,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课文中对丽江的描绘和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感受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讲解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丽江的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丽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积累: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文本研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了解丽江的特点和
作者的创作意图。

4.思维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评价作者的观点,认
识作品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5.课堂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创意:《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它的教学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带着孩子们品读诗一般的语言,欣赏这幅立体丽江图,从宜人的风景,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中,共同领略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

文贵新,文贵特。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这个游记单元中创新意识最突出的一篇。

“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其中“别具一格”是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

以“别具一格”为抓手,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

在教学中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重难点)2.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生活之美好;3. 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欣赏丽江图片,阅读有关丽江的资料,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2.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深入品味丽江之美。

3.鉴赏模仿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感受本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

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这篇文章,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读美文,赏美景。

让我们跟随阿来的文字,去游览丽江。

二、穿越时空觅游踪1.文章结尾说,“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今天我们就以水的形式开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课文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单元主题: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7.学生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8.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9.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0.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课文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团队协.《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寓意和主题
-生命的可贵
-自然的伟大
-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2.课文的描写方法
-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3.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丽江古城
-纳西族文化
-悠久历史
4.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新人教版

[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新人教版

《一滴水经过丽江》精品教案教材解读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20城市,它的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丽江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写景抒情。

这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通过描写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全方位写景的手法,体会作者新颖巧妙的构思。

3.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突破重点:学习文章全方位写景的手法,体会作者新颖巧妙的构思。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1.自读点拨法:结合学习过程,学生研读文章时予以点拨,使其体味文中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图片等,给学生以情境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1.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研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充分感受文中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的韵味。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探讨本文写作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构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重点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自然风景之美一滴水人文风情之美经过丽江热爱赞美之情。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词并理清文章的游踪。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3、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2、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小组讨论3、音频感受4、图片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小段音乐)同学们,知道这段音乐唱的是哪里吗?——丽江的确,丽江是一个令众人神往的地方。

丽江,是一首诗,一首百读不厌的诗;丽江,是一首歌,一首摄人心魄的歌;丽江,是一幅画,一幅永远都走不出的画。

当阿来三次来到丽江,便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令人爱不释手的美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初见丽江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PPT提示和字典自行解决生词,并思考:阿来化为一滴水经过了丽江哪些地方?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作者化为一滴水经过了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鲜花弥漫的丽江坝、宁静幽深的落水洞,沉睡了几百年又从黑龙潭冒了出来,最后来到了古老的四方街。

三、进入丽江在众多的景点中,一滴水最想去哪里?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的。

四方街。

(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已经、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2)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既然一滴水如此渴求进入四方街,我们就一起跟随一滴水来四方街看看。

请二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读。

合作朗读13、14段13段:师读1-4句生一读5-7句生二读8-最后14段:女生读1-3句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两遍思考:一滴水在四方街看到了哪些景?哪些物?哪些人?哪些事?把这些人、事、物、景边读边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1.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2.拟人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成功运用。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资料助读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
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运用工具书梳理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砚.(yàn) 蘸.(zhàn) 轻盈.(yíng) 喧哗
..(xuān huá)
驿.道(yì) 矗.立(chù) 映.照(yìng) 闸.门(zhá)
苍劲.(jìng) 犹豫.(yù) 翡.翠(fěi) 眺.望(tiào)
擦拭.(shì) 硕.大(shuò) 亭台楼阁.(gé) 目眩.神迷(xuàn)
五彩斑斓.(lán)
(2)跳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下面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2.三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全程,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地方?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我也要去四方街”→“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很快,我就和
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3.细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详细描写了四方街。

这样安排一方面与文题相呼应,另一方面运用特写手法,突出丽江独特的魅力。

4.赏析课文运用拟人手法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五、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漫长的黑暗与等待―→鲜花点缀、
垂柳依依
水车上的眺望―→来到丽江―→四方街―→小河潺潺
玉河中的徘徊―→灯火阑珊
夙愿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