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趣味阅读【精选】共18页

合集下载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__________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3.反归取之反:___________ 之:_______4.及反,市罢反:___________ 罢:___________5.宁信度,无自信也宁: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郑人买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三)圯上敬履(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1下邳圯上:下邳,地名。

文言文趣味阅读

文言文趣味阅读

联想一下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 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 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 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 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 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 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 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 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 寻找文言现象 当止不止
清•纪昀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 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 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 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 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 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 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 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你像他吗?——
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 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 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 之!” ——《拊掌录》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 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 书,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他当即让侄儿 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怪僻的地 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张丞相 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 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 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 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十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十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2005-9)一.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④成教⑤也。

”遂烹⑥彘也。

(选自《韩非了》)【注释】①之:到②彘(zhì):猪③特:只④以:用来……的方法⑤成教:成功的教育⑥烹:煮【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

她哄孩子说:“如果你回去(乖乖地呆在家里),(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煮肉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正要逮猪准备杀掉。

她上前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和小孩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把父母当作学习的榜样,听从父母的教导。

今天如果欺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欺骗。

母亲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说完这话,曾子就(把猪杀掉)给孩子煮肉吃。

【解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曾子为了妻子的一句戏言而杀掉猪,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区区一头猪,怎能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果小时候就不能做好,又怎能期待将来能够做好呢?二.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简介】骆宾王(约630-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

【赏析】蝉,居高枝,饮风露,与世无争,因此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事入狱,狱中他写出了这首诗,诉说自己的冤屈。

在这首诗中,用真挚而充沛的感情,抒写了自己含冤莫辩的深切哀痛。

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借蝉明志,既向知己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自己高洁、无私的品质。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趣味文言短文(一)张毓明编辑一王戎识李[原文]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戎〕晋朝人。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探究·启示]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二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郭纯哭母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2)其后数.如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2)主旨:翻译: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

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

以后多次这样做。

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1.(1)吃(2)多次,屡次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2、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翻译: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