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东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08:意象

合集下载

魏广东主讲沙盘游戏疗法中级班:理论基础

魏广东主讲沙盘游戏疗法中级班:理论基础
沙盘游戏疗法
Sandplay Therapy 沙盘游戏理论基础
主讲人:魏广东
沙盘游戏疗法中级课程 Sandplay Therapy Beginner Course
学习理论:为技术打基础 看清世界:心理界的和一般社会的 了解心理:自己的、他人的、人类的 心理成长:当前的和将来的
默而识之:一种方法、一个思路
其他方面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人格的快乐
沙盘游戏疗法初级课程 Sandplay Therapy Beginner Course
•周敦颐的太极图
第一个圆圈:好比出生 时的自我
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 焉。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第 三 部 分 分 析 心 理 学
埃里克森:生物-社会-文化
卡丁纳:习俗 霍妮:基本焦虑 自我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 荣格 安娜
自体:科胡特
客体关系 克莱茵、温尼科特、马 勒、比昂等。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
经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世界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人格的快乐
弗洛伊德
沙盘游戏疗法中级课程 Sandplay Therapy Beginner Course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人格的快乐
沙盘游戏疗法初级课程 Sandplay Therapy Beginner Course
道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人格的快乐
沙盘游戏疗法初级课程 Sandplay Therapy Beginner Course

容格的意像学说

容格的意像学说

容格的意像学说当代关于象征意象的涵义与用途的理论,很多都援引荣格的论述。

他曾对自己及他的病人(普通病人与精神病患者)所做的梦进行了大量分析,从中发现,很多人的梦境中都会出现一些给人印象很深的象征意象,如曼陀罗等。

另外,使他感到十分惊奇的是,他发现在东西方宗教、仪式、神话传说以及练金术等秘传的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象征意象竟然那么相似。

荣格由此推断,这些象征意象本身不仅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们对人类思想与行为等方面精神活动过程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荣格确信,人类精神上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可以分辨出来的架构。

其中,意识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思想与行为,这些活动均受控于人的意志,而人的意志也有意识与潜意识之分。

人类自身的心智与记忆能力一般来说是前意识的意志,而个人潜意识的意志则是由许多单独的或是片段的记忆(对事物的感知、经验与被压抑的欲望等)汇聚而成。

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通常是人们在自己梦境中的体验,或是从某些记忆稍纵即逝的瞬间偶然得到的。

荣格认为,深藏于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中还存在着一种心理要素就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源于人们对由日积月累的各种体验所形成的思想行为的本能模仿,我们也可以说集体潜意识依赖于遗传,不依赖于个人经验。

此外,集体潜意识与个人潜意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的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原始意象。

这些原始意象不可能聚集起来变成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它们只能形成各种象征意象,如人格化的男人与女人,或是人们内心对外部世界的种种想象等等。

荣格把这些的象征意象称为原型,认为是十种先天就已经具备的人类遗传。

根据荣格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能保持动态平衡,那么他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就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认为,人的精神能力和生命活力经常从潜意识向意识转换,以满足意识的心理活动的需要,反之亦然。

当这种精神意识转换活动在进行过程中突然断时,人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生激烈冲突,也就无法满足自身正反两方面心理的需求。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荣格八维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其著作《論元人的發展》中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体心理发展及人类心理结构的一个概念。

荣格认为,人类的心理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八个维度,每个维度代表一个人的个体心态和心理特点,互相交织共存,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心理结构。

荣格八维的释义及功能解析如下:1.生物的维度(体)生物的维度代表了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基本需求,包括生理上的活动、生活水平、食物和安全等。

这个维度与个体的基本生存有关,是其他维度的基础。

2.可感受的维度(感)可感受的维度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情绪体验的维度。

个体在这个层面上会感受到各种情绪和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3.心灵的维度(心)心灵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内心的深层意识和潜意识。

这个维度包含了个体的梦境、幻觉、幻想和其他无意识的思维活动。

个体在这一层面上会体验到内心的冲突和压力。

4.社会的维度(社)社会的维度代表了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和关系。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和需求。

5.知识的维度(知)知识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知识的追求和理解能力。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寻求知识和智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6.美的维度(美)美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艺术、音乐、文学和其他形式的美的体验。

7.道德的维度(德)道德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和行为。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对善恶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和选择。

8.灵性的维度(神性)荣格八维的功能是解释个体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结构的特点和互动关系。

通过对八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促进个体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个体发现自己在不同维度上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此外,荣格八维也强调了个体心理结构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对于心理学家和辅导人员来说,通过对荣格八维的应用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辅助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支持。

荣格的动力心理学

荣格的动力心理学

荣格得动力心理学(2014—04-08 08:25:30)转载▼标签:分类:沙盘游戏得历史常州儿童沙盘游戏常州沙盘游戏荣格心理动力学人格结构要正常活动需要一个动力系统。

荣格认为,心灵得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但就是,一旦外界能量转化为心灵得能量,就由心灵来决定其使用。

我们得感官不断地从外界接受能量,每个心理系统也会从身体接受能量,它们使心灵处于不断变化得状态。

荣格所理解得心理能量就是一种普遍得生命力,不就是性本能。

她借用物理学得能量守恒原则来解释心理,即能量在心理结构中可以转移,并且可以把某一结构得部分特征也转换过去。

荣格认为,心理能量有前行与退行两种流动方向。

前行就是有意识地适应外部世界得方向,即努力与环境得要求保持一致;退行则就是潜意识地满足内在得要求,即激活被排斥得潜意识内容以产生新得机能以适应现实.她认为,前行与退行得适当调整对于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就是至关重要得.荣格主张,心理得动力不仅遵循因果性原则,还符合目得性原则.因果性原则即承认过去得经验对当前得行为具有影响;目得性原则即认为未来得目标与欲望也会对当前行为产生影响.为了保证人格结构得正常活动,就需要有一个能向它提供各种能量得动力系统,为此荣格提出了她得人格动力学理论。

1、心灵就是一个相对封闭得系统或自给自足得能量系统荣格认为,心灵得能量虽然来自外界或人得身体,但心灵一旦获得能量,便将它据为己有,由心灵自己来决定如何使用这种能量。

心灵只有接收能量得输入口,这就就是心灵得封闭性。

我们得感官不断得接受来自外界得能量,从而使心灵处于不断变化得状态。

它只能就是相对稳定得,而不能达到完美得均衡状态。

因为输入得信息使能量不断得重新分布或发生移动。

如果心理就是完全封闭得,它就会像一潭死水,人也就失去生命活力了,这就就是心灵得相对封闭性。

2、心理能量就是人格得动力荣格在早期曾用里比多来指心理能量。

但她得里比多与弗洛伊德得不同。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视为推动心理活动得唯一得性能量,而荣格得里比多则就是一种普遍得生命力,“一种心理过程得强度,它得心理值”.后来荣格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荣格 八维 基础 假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荣格 八维 基础 假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荣格八维基础假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文章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阐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这里,我们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概述。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姓氏。

他对于人类心灵和意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个人和集体心理的理论。

八维是荣格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探讨了人类心灵的多个层面和维度。

本文将首先介绍荣格的基本理论,包括他对个体心理结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论探索。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荣格八维假设的概念和内涵。

八维假设意味着人类心智具有八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代表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意识层次。

这一理论的提出被广泛认为是对传统心理学模型的一种补充和拓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带来的理论启示和实际应用。

同时,我们还会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荣格心理学做出贡献。

总之,本文将深入探讨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这一重要理论,并就其影响和发展进行评价。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更全面地了解荣格的心理理论,以及八维假设对心灵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的主题和目的: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荣格八维基础假设,并对其进行评价,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荣格的理论。

2. 文章的主要分论点和论证顺序:说明文章将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将首先介绍荣格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心理学观点和对人的认知方式的独特见解,然后详细介绍八维假设,探讨其在荣格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3. 文章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明确文章的大致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例如,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会概述全文内容,介绍荣格八维基础假设的背景和相关理论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荣格的基本理论和八维假设的介绍,包括其内涵和起源等方面;结论部分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引论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引论

(2)倡导分散复习,不提倡集中复习
适当进行过度复习。过度学习,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 次数的复习学习。过度学习的程度达120%时效果较好。但要注意,这并 不意味着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3)使用精细加工策略
课堂认真听讲,学会记笔记 阅读时善于做记号 类比和比较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5.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分本质在于:目的不同 区 别不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名词:
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 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 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应用心理学
魏广东 北京 2009.7
联系方式:86293725@
应用心理学
自我介绍 1.自我情况 2.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3.对《应用心理学》这么课程的希望或建议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 共54学时,其中51学时上课,3学时进行串讲 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引论 (3学时) 第二章 临床心理学 (6学时) 第三章 健康心理学 (6学时) 第四章 学校咨询心理学 (3学时)
第五章 法律心理学 (6学时)
第六章 体育运动心理学 (8学时) 第七章 环境心理学 (6学时)
第八章 人事心理学 (8学时)
第九章 交通心理学 (5学时)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二、关于考试
1.题型:(题型基本不变,分值略有不同,此为2008年试题情况)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荣格原型与原型意象

荣格原型与原型意象

荣格原型与原型意象原型荣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十分密切。

正如他所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

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

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是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

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荣格所使用的原型概念,就其西方思想的起源来说,在柏拉图所论述的"形式"中,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原型观念的痕迹。

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中使用"集体表象"时,更是接近了荣格所描述的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原型。

根据列维-布留尔的描述,"集体表象"在某一集体(该集体可以是一种文化,或一个民族)中世代相传和继承,并且在该集体的每个成员身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或作用方式,"集体表象"还能够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的表象和象征物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

实际上,斯宾格勒在其《西方的没落》中,也提出并使用了类似的观念。

他用其生命图像,向历史和文化注入了一种心理化的自我和人格的色彩,并且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观念,有其生活的愿望和情感,并且也都会有其象征性的表现和表现方式。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八章人事心理学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八章人事心理学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鲶鱼效应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 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 港。该船长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 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 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 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 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 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 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 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 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应用心理学
第七章
人事心理学
本章内容
人事心理学背景简介 人员招募
人员筛选
人员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管理 激励与报酬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首先对新兵进行心理测验,以鉴 定、选拔和培训士兵、下级军官和飞行员。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为了鉴别合格的兵员,选拔特种兵和下级军官, 美国国防部征集了大批心理学家进行陆军普通分类测验, 以测量各种能力倾向。在军队还设立了“人事心理分类委 员会”,承担工作分析、标准职务鉴定分类和人员性向测 验,建立各种能力与特殊技能的士兵和军官资料库。此项 工作对美国军队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工 作大大地促进了人事心理学的发展,为战后人事心理学广 泛运用于企业、行政等各种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事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人员选拔、职业训练、 考核与评价、报酬与奖励、福利与安全、人员沟通等方面。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 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二千和一 千。那个领五千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领二千的 也赚了二千,唯独那个领一千的把银子埋到地上。主人回 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 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随后告诉他们:凡是 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 夺回来。这就是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可以给予我们三点启 示:一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委以相应的工作,授 以相应的职务;二是要引导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 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只有才干而不去运用,也是 不受欢迎的。三是要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优胜 劣汰。只是运用过程中,要根据政策掌握分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广东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8):意象
“意象”这个词在心理学行业越来越多地被谈到和用到大概都是始于“意象对话”这个技术吧,甚至于有些刚学的人,把“意象”等同于了“意象对话”。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象”在古老的《易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吧,《系辞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也就是说,《易经》中的“卦”的样子就是“象”。

这里的“象”是图像的意思。

“意象”一词则出现在南朝的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一书中有句名言:“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意象”一词的人。

这个“意象”往往在关于文学艺术领域常常被用到,意思大概是指外在事物在文学艺术家们心中形成的象。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话,藤、树、鸦本来是外在客观事物,但是词人却赋予了枯、老、昏这些极具情感色彩的内容。

所以,藤、树、鸦这些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人的主观心理,客观图像也变成了有主观意义的“意象”。

这样看的话,通俗的说,“意象”即为具有“心理意义”的“图像”。

从这个意义上说,易经中的“象”也是意象。

心理学领域里,较早使用“意象”这个词的应该是荣格吧。

心理学中的“意象”英文单词有的用作“image”,有的则用为“imagery”。

在荣格的概念中,意象一般是指原始意象。

所谓原始意象,就是表现集体无意识原型的意象。

不过,荣格似乎也并没有如此界定清楚,有时候,原始意象可以说是等同于原型的。

比如他认为,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组成。

但是,我目前的理解却是这样的一个关系:集体无意识由原型组成,原型是一种先验性的、抽象的、共性的概念,是形式的,不是具体的,是无法被感知的;意象则是生动鲜活的具有心理意义的图像;意象和原型是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意象无限接近原型,却不等于原型。

原型只有通过意象的方式才能被意识所感知。

人类心理层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意象来表达原型,这种表达越清晰、越充分,人类心理越圆满。

打个比方说,我们心理中无意识层面好比住着一个200万岁的老人,他经历过风风雨雨,看过了时间的是是非非,他不断地想把自己的思想告诉给我们,奈何他既不会汉语,也不会英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他甚至不会语言,因为他出生的200万年前本来就没有语言。

这位老人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用他熟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象征的方式。

他给我们不断发来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我们只有懂的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才能懂得他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这就是意象与原型或者无意识的关系:意象是无意识的语言。

不过,意象并非只是平面的,还可以是立体的;并非只是幻想的,还可以是现实具有的。

举个例子,像非洲大草原上的某些部落还保持着这样的活动:孩子长大成人的成人礼就是要去猎杀一头狮子。

非洲人通过猎杀狮子这个活动表达了“成人仪式”原型,这个活动可以说就是一个意象,是集体无意识中这个成人仪式原型的意象。

意象是具有心理意义的,也是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的;不具有心理意义的画面只能是客观的图像。

比如,我们看到一朵牡丹花,赋予它了“荣华富贵”的心理意义,那就是意象;如果没产生任何心理意义,就是图像。

不过,一般也没有绝对没有心理意义的图像吧,只是心理意义强烈不强烈、隽永不隽永而已。

反过来,富有心理意义的意象又会影响我们的心理。

比如,家里栽上一朵牡丹花或者画上一副牡丹花,它所象征的“荣华富贵”的特点又会激发我们内心追求融化富贵的心理。

正是从这点认识,我解释过“看景不如听景”的原因。

“看景”时,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图像,没有心理意义,不对我们心理产生影响。

“听景”时,我们产生了联想,赋予了心理意义,产生的是意象,对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影响。

梦是一种意象,沙盘显然也是一种意象。

沙盘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男男女女以及飞禽走兽、殿堂屋宇、桥梁围栏,其实都是一个一个小模型而已。

但是这些东西一旦被制作者放进沙盘,它们就成了具有心理意义的意象,而不再仅仅是图像。

如前所述,意象是无意识的语言,因而沙盘也是无意识的语言。

无意识中的原型犹如人的潜能,如果不被意识到是不会发挥作用的。

好比一个人生来就有游泳的潜能,但是他生在沙漠之中,从来没有机会游泳,那他是不可能成为游泳健将的。

同样的,集体无意识充满着人类200万年的智慧,不过这些智慧只是潜能而已,不能被意识所觉知,是不会发挥强大作用的。

沙盘就是帮助无意识原型让意识觉知的一个媒介(意象)。

当然,集体无意识中不仅有人类200万年的智慧,也有200万年的邪恶(动物性的欲望和本能)。

智慧被表达出来,被意识觉知,会帮我们解决现实的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那么邪恶被表现出来呢?一般地,邪恶被表达出来,比如攻击性、性欲望或者别的东西,往往会被强大的意识控制住,意识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下现实的嘛。

不仅如此,邪恶的东西不被表达出来,也会在我们无意识中作乱,造成我们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

好比一个坏人,如果让他藏在暗处,他使坏会让我们更不好办。

也可能有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这个坏人放出来,却没有被管制住,小偷变成明目张胆的抢劫犯了,那就麻烦大了。

这一点告诉我们,在释放无意识时,我们首先要有强大的意识才可以。

大概就是这些吧。

写这些主要是为了我自己理一个思路。

我自己边写便觉得有很多还不准确,还不清晰的地方,以后慢慢补充,慢慢完善吧。

任何人都是在走向正确的道路上,好比我们人类走在创造完全表达原型的意象的路上一样,无限接近,永难抵达。

慢慢来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