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共23页

合集下载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课件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课件

• ②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 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性之间 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 中国、青年等等。
• ③借喻可换成明喻,常见修而辞手借法的代用法与则辨析不能。如可以说“共
13
• 12.注意夸张中的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对扩大夸张,学生一般容易判断出来,但对缩小 夸张和超前夸张则往往容易忽视。
•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 ③他骄傲自满,尾巴都上天了。(拟物)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8
• 这里应特别注意把甲物当作乙物描写的拟物方法。 例如:
•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巴,只 要四五下就能吐满一车河沙。
• 这里把挖土机当作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特征, 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动作,所以,我们不 能将它和拟人混洧了。
常见修辞手法辨析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1
•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提炼。《考试大纲》要 求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其内涵色不仅限 于大对修辞方法的辨析、理解,它注重的是对语言 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这一部分知识介绍中,我 们着重强调的是使用各种修辞格应注意的问题及区 别容易混洧的修辞的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2
1、注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 同的两个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 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全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看一个句子是不 是比喻,应看它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与运用,并分析其效果和特点。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的属性、特征或意义。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感情,使其栩栩如生。

比喻和拟人都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的眼神如炬,犹如狼一般锋利。

”这里通过比喻,将眼神与炬火和狼相联系,突出了其锋利和凶狠的特点。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运用“放大”的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一方面来强调其特征或效果。

反语则是用表面上的反向词语来强调事物实际的情况或表达某种感情。

这两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幽默、讽刺或强调的场合。

例如,“他背上有千斤重的担子。

”这里通过夸张,突出了背负压力的沉重。

再比如,“这个计划真是太完美了,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通过反语,强调了计划的出众。

三、对偶与排比对偶是指在词句的组合上,通过将一对事物、概念或特征进行并列,使其产生一种对比或呼应的效果。

排比则是将多个相似或类似的词句进行并列,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和排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语言更加有韵律感。

例如,“既来之,则安之;既战之,则勇之。

”这里的对偶使句子节奏感强,并突出了“来”“安”“战”“勇”的呼应关系。

四、比较与衬托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揭示其共同点或差异,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衬托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其周围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其突出性格或特征。

比较和衬托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如花一般美丽,和身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通过比较和衬托,突出了主人公的美丽和与他人的差异。

五、借代与象征借代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有时也可以通过用一种感官形象代替一种感受或情感。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和诗人能够更加巧妙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读者来说,要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就需要具备辨析和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并介绍一些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

一、辨析修辞手法1. 比喻与隐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强化原本事物的形象。

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运用象征性的手法,将一种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的意义。

比喻和隐喻都是通过类比的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但比喻是直接的,而隐喻则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去理解。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在句子或段落中,列举相同结构、相同修辞成分或相似意义的短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对偶则是通过平行结构,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体现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夸张与婉约夸张手法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过分描述,以强调其独特性或增加戏剧性效果。

夸张与夸张之间也有强弱之分,不同程度的夸张可以营造不同的效果。

婉约则是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追求简洁、优雅的效果。

4. 比较与对照比较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特点。

比较可以是正面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消极的。

对照则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似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异同或特征。

5. 拟人与拟物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能力和行为,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拟物手法则是对生物或具体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而形象化。

二、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1. 阅读广泛:多阅读、多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感知力和辨析能力,逐渐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关注上下文:修辞手法往往与上下文紧密相关,在鉴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作品内在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手法作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在鉴赏时,要分析修辞手法对作品整体的影响,如增强感染力、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第19页/共32页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强烈表达了……之情。
第20页/共32页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 赏析句子——课内例 ❖ 盼望着、盼望 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手法,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 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 临近了。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 (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 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第23页/共32页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 赏析句子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
尖皮厚腹中空。
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凝练地概 括了“芦苇”和“竹笋”的特点。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人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 ❖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
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问而不答,答 案其实就在句子中。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 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 是肯定。
第28页/共32页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意思是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感情。
❖ 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的注意和思 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27页/共32页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8、反问 ❖ 定义: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一、引言现代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以丰富写作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作家或者作者在表达中使用的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描绘情感、阐述观点等。

本文将对现代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总结,并探讨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二、对比与夸张1.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认识。

这种手法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描述环境以及阐述观点。

例子1: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形象被对比塑造出来,一个文静而温柔,一个独立而倔强。

例子2:在《论语》中,孔子常与他的学生们进行对话,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突出自己的思想。

2.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夸大某个事物或情感的程度,以渲染、强调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夸张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广告中广泛运用。

例子1:在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中,作者通过夸张的方式描绘了青春期的矛盾和痛苦。

例子2:在某汽车广告中,广告商夸张地宣称某款汽车拥有超强的动力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以吸引潜在买家。

三、比喻与拟人1. 比喻手法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或理解某个事物。

比喻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例子1: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样的比喻,用花谢来比喻人老去。

例子2: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疯子作为一个形象,通过与其他人对比,用来反思社会问题。

2. 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赋予其人的形象和特征。

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加深读者对事物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子1:在谢震业的《我的母亲》中,通过拟人手法,将作者的母亲形容成“永远年轻、永远关心我”的人。

例子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和个性特征,这样读者更容易对他产生共鸣。

四、借代与排比1. 借代手法借代是指用一事物代指另一事物,通过关联性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形象感。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作家或者演讲者常用的一种修饰、夸张、感染或者刺激听众的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例如:“他像一只黑猫一样在夜晚里悄悄地溜进了屋子。

”比喻中黑猫暗示了他的行踪隐秘。

2.象征:通过表象的事物来代表特定的含义或概念。

例如:“彩虹是希望和和平的象征。

”彩虹在这里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状态。

3.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风儿低声说话。

”在这里,风被赋予了低声说话的行为。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凸显其中一事物的特点。

例如:“她的眼睛清澈如泉水,而他的眼睛深邃如夜空。

”对比中的清澈与深邃,凸显了两个人眼神的不同。

5.排比:通过一系列并列、类似的词语或短语来增强修辞效果。

例如:“忧伤、痛苦、无助,这些都是我心底的真实感受。

”排比手法让写作更具有韵律感。

6.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7.反问: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用来强调其中一种观点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天上的星星能比得上你的眼睛明亮和美丽吗?”反问的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8.重复: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强调其中一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你永远不能这样做,永远不能伤害我。

”重复的“永远”一词强调了情绪的决绝和坚定。

9.修辞问答:在文章或演讲中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以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历史告诉我们过去的教训,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

”10.比较:通过比较来展现事物的特点或者优劣之处。

例如:“与其待在这个狭小的城市里,还不如留在郊外的田园中。

”比较强调了郊外的自然环境优于城市的狭小。

11.讽刺:用一种嘲笑或讽刺的方式来表达对其中一种情况或观点的不满。

例如:“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什么都不懂,真是一个大笑话。

”讽刺手法透露出对权威或者权贵的批评。

12.双关语:利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有多种解释的特点,以增加幽默感或者让读者产生思考。

修辞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辨析修辞是一种修饰说话或写作的技巧,通过运用一定的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文学创作中,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本文将通过对比和辨析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探讨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1. 比喻与暗喻比喻和暗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法。

比喻是一种明显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例如,“他是一只奔腾的狮子”,这里用“狮子”来形容某人的勇猛和威严。

暗喻则是一种含蓄的修辞手法,通过隐喻和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例如,“月亮悄悄地爬上天空”,它并没有直接说月亮在升起,而是通过“爬上天空”这一形象的描述来暗示月亮的行动。

2. 比拟与拟人比拟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比拟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某个对象或情感。

比如,“他心如湖水般平静”,这里通过将“心”与“湖水”进行比拟,来形容他内心的平静。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性。

例如,“树木在微风中低声细语”,这里将“树木”赋予了人的特质,增强了描写的效果。

3. 象征与对偶象征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修辞手段。

象征是通过使用一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象征一个抽象概念,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和易于理解。

例如,“白鸽”象征和平与和谐,“红玫瑰”象征爱情和热情等。

对偶则是通过将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强调反差和对立。

例如,“生活与死亡,善与恶,阳光与黑暗”,这里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4. 反问与修辞疑问反问和修辞疑问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达形式。

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既明显又众所周知的问题,期望引起对方注意并加强语气的一种手法。

例如,“你难道忘了我们曾经的约定吗?”修辞疑问则是将一个明显的陈述转化为一个问题,以达到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吗?”通过反问和修辞疑问,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结: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本体和喻体属并列关系。如:从喷泉里 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 血。
•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如:这里是花 的海洋。
•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如:书籍—— 人类的朋友。北京——祖国的心脏。
3.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 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明 喻暗喻的区别是: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 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成了”等。
14.运用夸张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合理地夸大,所 以不能失去生活基础和生活根据据。下面的夸张 就不合理:
像两把刀,剌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 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的夸张形式。例如:
• c.他说:“看着这满园的苹果花,我就闻到香甜 的苹果味了。”
• d.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13.夸张的作用
• ①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 ②表明感情态度,增强感染力。 • ③提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
• ④具体生动。
• 10.运用借代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 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 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 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 11.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 借代和借喻都是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
体都不出现,所以二者很容易混洧。它们的区别 是: • ①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而构 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帐。 • 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帐。 • “歪嘴巴”是那个人长相上的特征,与所代的人 有关联,是借代;而“寄生虫”与本体之间关无 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和“寄生虫”有相似 之处,所以它是借喻。 • ②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 “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 性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比喻 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等。 • ③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如可以说 “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人员像红领
• 例如: •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 ②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暗喻)
• ③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4.比喻的作用
• ①化平淡为生动。 • ②化深奥为浅显。 • ③化抽象为具体。 • ④化冗长为简洁。
筑,像是体育馆。 • ③表示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
仿佛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成关武士。 •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
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孔繁森等。
2.注意暗喻的几种变体
• 暗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比喻词有“是”成了“变成”等。 以下情况也属于暗喻:
5.注意拟人和拟物的区别

比拟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不少
同学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折不出来,有时甚至把两种修
辞方法混洧了。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
来写。例如:
•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常见修辞手法辨析
•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提炼。《考 试大纲》要求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方法”,其内涵色不仅限于大对修 辞方法的辨析、理解,它注重的是对 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这一部 分知识介绍中,我们着重强调的是使 用各种修辞格应注意的问题及区别容 易混洧的修辞的方法。
1、注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 12.注意夸张中的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对扩大夸张,学生一般容易判断出来,但对缩小 夸张和超前夸张则往往容易忽视。
• 缩小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说得小(少、慢、矮、 低、弱、浅……)。例如:
• a.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 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
• ③他骄傲自满,尾巴都上天了。(拟物)
• 这里应特别注意把甲物当作乙物描写的拟 物方法。例如:
•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 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满一车河沙。
• 这里把挖土机当作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 特征,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动作, 所以,我们不能将它和拟人混洧了。
• 6.比拟的作用 • ①感情色彩鲜明。 • ②描绘形象生动。 • ③表意丰富。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
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否
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
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全之间必
须有相似点。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应
看它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
有比喻词。
Hale Waihona Puke 虽有比喻词,但却不是比喻:
• ①同类事物的比较。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 ②表示猜度。例如:远远的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
8.掌握借代的几种形式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一般不直接说出要说
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③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④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 个雷锋。
• ⑤形象代本体。例如: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 来了。
•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
• ⑦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 发对青铜。(“青铜”是古代制镜的材料,在此 用来代“镜子”)
• 9.借代的作用
• ①引人联想。
• ②形象突出。
• ③特点鲜明。
7.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 征模写本体,重在“拟”,表现的是甲物 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比喻是喻体比方 本体,重在“喻”,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 方的特征。
• ②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嘎子像哪 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或 出现不出现,否则就不是比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