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完整ppt课件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 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小米加步枪,照样胜利! 具体代抽象
红领巾向我们招手! 特征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代整体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具体代抽象 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专名代泛指
整理版课件
11
古诗词中的借代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 赠韦左丞诗) 恰当地使用借代修辞,可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突(出曹事操物的短本歌质行特)征,增强 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笔牍简之洁劳精形炼。,(语刘言禹富锡于变陋化室和铭) 幽默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
用不整同理版的课相件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5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6) 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千喻树万树梨花开拟人。
比作梨花
(7)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风暗拆开。 ——钱羽《未展芭蕉》
比喻
拟人
整理版课件
9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
整理版课件
10
常见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 的特点
仿写比喻句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之间的关
联整,理版要课遵件循比喻修辞的原则!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2019/3/11 7
拟人
2019/3/11
8
拟人的类型
1、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例如: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大量着这个新 奇的世界。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 弹琴。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2019/3/11 9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 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2019/3/11 4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 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 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夸张 E、反问 G、对比 I、反复
2019/3/11
B、拟人 D、排比 F、设问 H、对偶
2
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 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 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 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 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拟人
2019/3/11
8
拟人的类型
1、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例如: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大量着这个新 奇的世界。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 弹琴。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2019/3/11 9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 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2019/3/11 4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 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 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夸张 E、反问 G、对比 I、反复
2019/3/11
B、拟人 D、排比 F、设问 H、对偶
2
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 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 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 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 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常见的修辞方法-ppt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
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 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
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
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例1(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
(三)高考选择题例析
(C)
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 地吼叫着。 又如:两个红领巾向我们走来了。
9、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 出现的修辞方法。 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 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 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6、引用化用显示文化底蕴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 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 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 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 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例3、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
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 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 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 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蛇山是 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 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 落中的一个家庭;沿海诸岛是一群可 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一 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 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 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 博喻。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 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 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23
反复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 组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是连续,也可以是间隔。如:
连续、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间隔、漫画上画着一位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 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理积压了,他无 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有人又告
26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 夸张
(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 引用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 引用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
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
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29
对偶题型——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
用重复的字词。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
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仄起平收)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类型: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托「更好的」。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23
反复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 组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是连续,也可以是间隔。如:
连续、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间隔、漫画上画着一位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 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理积压了,他无 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有人又告
26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 夸张
(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 引用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 引用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
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
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29
对偶题型——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
用重复的字词。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
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仄起平收)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类型: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托「更好的」。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相比)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是火把还是星星。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爱心” 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2004年重庆卷)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字形, 的形状完全相同,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明喻 仿佛、犹如”等连接。 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 暗喻 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 思想感情的潮水。 祖国母亲。 我的朋友— 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书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 三座大山 例如: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 马蜂窝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爱心” 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2004年重庆卷)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字形, 的形状完全相同,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明喻 仿佛、犹如”等连接。 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 暗喻 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 思想感情的潮水。 祖国母亲。 我的朋友— 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书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 三座大山 例如: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 马蜂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人的脸,下半身子长在水里。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
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③他
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
子和金属梯 子。
.
18
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 才能把物写得像人,或把人写得像物一样。
.
16
二、比拟
概念: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 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 种修辞格叫 比拟 。
构成及种类: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 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根据拟 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 类。
.
17
1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
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格化。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 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 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 件,也不是比喻。
.
6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 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
15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 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 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1
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 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
2
往年高考考查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排比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2007年新增加考项:反复
.
3
一、比 喻
喻体不当
.
9
品味比喻的妙处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 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 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 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
10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 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 种不期待的伤痛。
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得知儿子制作的航海模型获得了学校小科 技比赛一等奖后,兴奋得三个月没睡觉。
B、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注意,悄悄地爬上天空, 宛如飞腾着的一条巨龙。
C、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 出反映我们时代的好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 家是没有的。
D、马路和汽车好比钢琴和二胡一样,没有好的二 胡,钢琴就奏不出动听的乐曲;没有好的马路,汽 车也不能跑得顺畅。
.
14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5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19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
12
1、下列那一项比喻不尽恰当的是(
)
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 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 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 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
13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 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
4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 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 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可是, 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 到枕头边上,我 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③油蛉在这里低
2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
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或者使甲事物具有
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①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 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 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围城》钱钟书)
.
11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山。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
他。
.
7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 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③表达感情。
.
8
6、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 水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