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1)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 2 ) 结构相同 , 由 五 个偏正结构词组构成 ; 意思相关 , 每个词组都 是描写故都不同地方的秋景;语气一致,表现作者出对故都的神往。 (3)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作 者对故都秋景的向往。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对偶
定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义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其具
有某物的动作或情态。
拟
人拟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女孩们四季如春地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
物 物拟物: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闪电的影子在水里蜿蜒游动。
抽象概念拟物:农民们把绵绵的情谊栽种在荷塘里。
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情
态或心理,
作 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用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复
概
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 、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种 类 ①词语反复;②词组或句子反复;③语段反复
①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 ②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引发读者思
作 用 考;
③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④使语句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对点微练】 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
现出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 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反复即为有意重复,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复进行简要分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修辞手法讲解课件(共44张PPT).ppt

李白《望庐山瀑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音乐美。点染?氛围,渲染?环 境,烘托?情感。
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简要赏析尾联“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所用 的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
诗句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 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 爱到厌弃的经过。
芣苢①
(07年北京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 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 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 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 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 掖在腰间装物。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 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 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 系。
李白《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 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 堪卧君早归。
通感
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把适用于甲类感官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 类感官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彼 此相通。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复修辞
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22年高考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 3 客观 例句与选项句子修辞手法比 借代
全国甲卷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分
对 ,选项句为诗句,兼考
查古诗词表达技巧
2022年新高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 4
考Ⅰ卷
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
高考 修辞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素养必备注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现代文阅 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涉及。
从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再到2021、2022、2023、2024年高考全国 甲卷和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用题命题来分析,考虑到选择题的难度较低, 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今年主观题5 分。
得分目标:保4争5。
修辞训练重点
基础是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可以在一轮复习有
意识地梳理和强化,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这些可以称之
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会。重点是审题能力,踩得分点意识,修 辞效果专业词语述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能力,对文本内容的深 层阅读理解能力。
修辞答题能力点
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 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 达能力。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
修辞三要素 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 三点:
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 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 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 对偶 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从语言学角度总结修辞及用法课件40张

1 移就
将常作用A的词,拿来作用B。A不需要出现。
如:她的生活被撕成碎片。 碎片一般是描写纸的状态,这里用来描写生活。
注意:移就和比拟在一句话中难以区分,要结合上下文。
将生活和书做比拟,主要是描写书,只是把“书”这个词全部换成生 活。是以书来谈论生活。
而生活和书做移就,主要是描写生活,只是用了“书”的常用词。是 以生活来谈论生活。
加引号:我男朋友真“讨厌”。 这样讨厌就反语成了褒义词。如果不能或不想用引号,就需要添加内 容。
加内容: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 讨厌明确的变成了褒义词。当然还可以再把它变成贬义词。
再反语: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花得都是老娘的钱。 现在讨厌又重新回到了贬义。
2 婉曲
又称婉转。不说本意,而是用其他语句来表达。 如:我嗯嗯嗯你。 这里使用嗯嗯嗯来表达爱的意思。表现出了说话者的害羞,不敢直接 提及爱这个词,而且连用三个嗯还有了一种全力以赴和紧张的感觉。
相对而言,比拟较婉转有深意韵味,移就较直接且生动活泼。
1 拈连
也是将A的词拿来给B用,但A必须出现(可以暗示,根据上下文可推论 得出A是什么)。
注意拈连、移就、比拟的区别:移就和比拟不必出现A,而拈连要直接 或间接的出现A。
比拟:她将生活撕成碎片。用力抛向空中,随风飞去。 这里前面将生活当作纸,后面继续用描写纸来暗指生活。
3 藏词
只使用常用词汇中的一部分来表达该词汇的意思。
如:我现在上知,下知,无所不知。 这里“上知”指上知天文,“下知”指下知地理。隐藏了原词的一部分, 根据后面的无所不知能猜测出词的原貌。
与仿词的区别:仿词会做改动,意思也会变;藏词只是隐藏,不会变 原意。
如:我觉得我很低冷。 这里低冷代表什么还不确定,需要结合语境才知晓。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 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 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解析: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 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 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 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 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 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 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4年全国1卷
高考语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借代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 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拟人修辞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 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当堂检测: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 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 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 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课件40张

比喻手法
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 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 开……
比喻手法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 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手法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 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文章文采出众,更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父亲不认这个弟弟)
反复手法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 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 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 造出一个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 (3)语段反复。相同语段的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 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 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
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
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
求稍宽松一点。
▪ 对偶的作用:
▪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 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 ⒍排比
▪ (2)夸张的种类 ▪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
▪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
▪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 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有位演员,每当念到下面这句台词“我 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苍蝇飞过, 我也看得清哪一只公,哪一只母”,他觉 得观众的笑写晚上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躺着,很静, 没有一点声音:
像躺在一只坏了的表壳里。
余光中形容一个人:
瘦得像耶稣的胡须。 比喻的作用:
▪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 ⒉比拟
▪ ⑴比拟的特点
▪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 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 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 化”,或甲物“乙物化”。
(2)对偶的种类
▪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 补、相衬。
▪ 玉帝行兵,风刀雨剑云旗雷鼓天为阵; ▪ 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
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 等关系。
▪ 2、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 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 3、语言运用题,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 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 4、赏析文字写作,如湖南07年高考要 求“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
㈠熟悉九种修辞方法
▪ ⒈比喻
▪ ⑴比喻的特点 :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 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 从两个方面考查:
▪ 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 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 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 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考查着 重放在以下题型中考查:
▪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 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 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与“西安”分 别代共产党与国民党及两种不同的思想。)
▪ 借代的作用: ▪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
▪ ⒋夸张
▪ ⑴夸张的特点 ▪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
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 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 ⒊借代
▪ ⑴借代的特点
▪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 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种类
▪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 地吼叫着。
▪ ②具体抽象互代。例如:不拿群众一针 一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 一个诸葛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分析 客观题
辞格介绍 优秀作文
表达效果 诗词赏析
★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要求掌握9种修辞手法,即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反问、设问。主要考查根 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 并能辨明优劣,也在诗词赏析、文学 作品阅读中考查,能力层级为D。
▪ 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蝴 蝶飞过,我也看得清哪一个是梁山伯,哪 一个是祝英台。
▪ 夸张的作用: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 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 ⒌对偶
▪ ⑴对偶的特点
▪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 仗”。它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 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方式。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 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吾喜长短句,最喜 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
▪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 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 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 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
▪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 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 “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 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 体,直接叙述喻体。
▪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 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 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 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 (3) 比喻的种类
▪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 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相联结。
▪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 立的小山。”
▪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 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 “成了”、“变成”等联结。
▪ ⑴排比的特点
▪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 合而成。
(2)比拟的种类
▪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 旗飘飘把手招。
▪ 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 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邹静之 有一首诗写一个牧羊人 的羊丢了,找了一天没找到,到了 晚上要睡觉时:
灯关了,耳朵还一直亮着。
▪ 比拟的作用: ▪ 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
象,表意丰富
▪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
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
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
求稍宽松一点。
▪ 对偶的作用:
▪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 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 ⒍排比
▪ (2)夸张的种类 ▪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
▪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
▪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 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有位演员,每当念到下面这句台词“我 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苍蝇飞过, 我也看得清哪一只公,哪一只母”,他觉 得观众的笑写晚上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躺着,很静, 没有一点声音:
像躺在一只坏了的表壳里。
余光中形容一个人:
瘦得像耶稣的胡须。 比喻的作用:
▪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 ⒉比拟
▪ ⑴比拟的特点
▪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 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 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 化”,或甲物“乙物化”。
(2)对偶的种类
▪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 补、相衬。
▪ 玉帝行兵,风刀雨剑云旗雷鼓天为阵; ▪ 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
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 等关系。
▪ 2、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 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 3、语言运用题,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 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 4、赏析文字写作,如湖南07年高考要 求“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
㈠熟悉九种修辞方法
▪ ⒈比喻
▪ ⑴比喻的特点 :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 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 从两个方面考查:
▪ 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 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 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 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考查着 重放在以下题型中考查:
▪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 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 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与“西安”分 别代共产党与国民党及两种不同的思想。)
▪ 借代的作用: ▪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
▪ ⒋夸张
▪ ⑴夸张的特点 ▪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
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 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 ⒊借代
▪ ⑴借代的特点
▪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 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种类
▪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 地吼叫着。
▪ ②具体抽象互代。例如:不拿群众一针 一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 一个诸葛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分析 客观题
辞格介绍 优秀作文
表达效果 诗词赏析
★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要求掌握9种修辞手法,即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反问、设问。主要考查根 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 并能辨明优劣,也在诗词赏析、文学 作品阅读中考查,能力层级为D。
▪ 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蝴 蝶飞过,我也看得清哪一个是梁山伯,哪 一个是祝英台。
▪ 夸张的作用: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 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 ⒌对偶
▪ ⑴对偶的特点
▪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 仗”。它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 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方式。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 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吾喜长短句,最喜 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
▪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 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 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 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
▪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 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 “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 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 体,直接叙述喻体。
▪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 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 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 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 (3) 比喻的种类
▪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 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相联结。
▪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 立的小山。”
▪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 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 “成了”、“变成”等联结。
▪ ⑴排比的特点
▪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 合而成。
(2)比拟的种类
▪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 旗飘飘把手招。
▪ 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 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邹静之 有一首诗写一个牧羊人 的羊丢了,找了一天没找到,到了 晚上要睡觉时:
灯关了,耳朵还一直亮着。
▪ 比拟的作用: ▪ 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
象,表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