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要求(评审修订版11-20)--04年
高等职业学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改名)(征求意见稿)

高等职业学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1适用范围 (1)2实训教学场所要求 (1)2.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1)2.2采光 (3)2.3照明 (3)2.4通风 (3)2.5防火 (3)2.6安全与卫生 (3)2.7网络环境 (3)3实训教学设备要求 (3)3.1实训教学设备总体要求 (3)3.2电工电子实训室设备要求 (4)3.3通信原理实训室设备要求 (6)3.4线务工程实训室设备要求 (9)3.5数据组网实训室设备要求 (10)3.6宽带接入实训室设备要求 (14)3.7光传输实训室设备要求 (17)3.8通信勘察设计与概预算实训室设备要求 (20)3.9移动基站与网络优化实训室设备要求 (21)3.10通信电源实训室设备要求 (24)3.11云计算实训室设备要求 (26)4实训教学管理与实施 (27)5规范性引用文件 (29)6参考文献 (3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是达到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有关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
2实训教学场所要求2.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实训教学场所按照实训教学内容来划分。
实训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 人/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见表1。
表 1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续表2.2采光2.2.1采光应符合GB/T 5003—2013 的有关规定。
2.2.2采光设计应注意光的方向性,应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不利的阴影和强光直接照射。
2.2.3需要识别颜色的场所,应采用不改变自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2.3照明2.3.1照明应符合GB 50034—2013 的有关规定。
2.3.2当天然光线不足时,应配置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光源应选择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
2.3.3实训室的照明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识别物体颜色的要求和场所特点,选择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Ra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YD 5112—20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Engineering201X-××-××发布201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gineeringYD 5112-201X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1X年X月X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X 北京关于发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规〔201X〕××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现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 5112-201X)发布,自201X年X月X日起实行。
原《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YD/T 5112-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0一X年x月x日前言本设计规范是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安排2011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工信厅通【2011】66号)的要求制定的,在原信息产业部标准YD/T 511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修订的。
中国电信《信息化家庭网络布线指南(2011年修订版)》

信息化家庭网络布线指南 (2011年修订版)2011年12月编制说明为了促进FTTH业务的发展,2010年集团公司下发了《信息化家庭网络布线指南》,指导新装修客户家庭布线。
随着现有区域FTTH改造的规模推进,老小区家庭室内没有五类线布线、电视墙处没有信息面板等影响融合业务、尤其是IPTV业务放装的问题日益显现。
为此,集团公司组织支撑单位对2010版家庭网络布线指南进行了修订,在2010版的基础上针对改造类用户增补了家庭组网补充方案。
修订后的布线指南包含两部分内容:1、针对需要做新装修的家庭,指导客户如何在装修工程中合理做网络布线。
包含对已安装的皮线光缆、综合信息箱或光纤信息插座的位置、用途等的说明,推荐业主在进行室内布线时在客厅电视墙、书房、卧室床头柜等处安装信息面板及配套电源插座,介绍布线后的测试验收方法。
2、针对现有区域进行光进铜退改造的客户,说明借助WiFi无线和电力线等技术实现家庭组网的备选方法、案例、备选产品、采购地点和参考价格。
各省可在集团公司模板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引手册,通过电信10000号门户网站或以引发宣传彩页的形式引导新建和改造区域客户按照中国电信推荐的室内布线方案进行设计施工。
由于指引手册的读者群是广大业主,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在编制指引手册时建议不要采用专业术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本指南由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广州研究院和上海研究院共同编制,并且参考了上海、广东等省公司提供的材料。
(下面的“使用须知”所述内容是面向新装修的客户,各省还可以参考编制针对现有区域做FTTH改造的客户的“使用须知”)。
使用须知尊敬的小区业主:小区是中国电信首批光纤到户的高档信息化住宅小区之一。
为了能够帮助广大业主实现信息家电高速上网,使您和您的家人能够享受光纤上网、光纤电话和IPTV等信息服务,中国电信特制作《FTTH室内布线设计施工指引》手册,给您和您的装修商在布线时参考使用。
tm2011标准

tm2011标准摘要:一、引言二、tm2011 标准的背景与意义三、tm2011 标准的主要内容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基本要求6.符号、代号和缩略语7.试验方法8.检验规则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四、tm2011 标准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五、结论正文:【引言】tm2011 标准,全称为“通信行业标准:2011 版”,是我国通信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与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在国内外应用与推广的情况。
【tm2011 标准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tm2011 标准是在总结我国通信行业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先进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严格审查而制定的。
该标准对于规范我国通信行业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及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tm2011 标准的主要内容】tm2011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内容涵盖了通信行业的各个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tm2011 标准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tm2011 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通信行业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及维护等领域。
在标准指导下,我国通信行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tm2011 标准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为我国通信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总之,tm2011 标准是我国通信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___(通信系统)

通信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
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一般要求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息产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5.11.15•【文号】•【施行日期】1995.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1995年11月15日邮电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促进科技进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结合邮电通信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应按《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通信行业标准的管理应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对需要在全国统一的重要的通用通信技术要求应制订国家标准,其范围为:(一)《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国家标准范围。
(二)公用电信网及邮政网工程全程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三)重要的通信工程建设要求。
第四条对需要在通信行业内统一的一般的专用技术要求应制订行业标准,其范围为:(一)《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行业标准范围;(二)尚未制订国家标准的范围;(三)通信工程建设的一般技术要求。
第五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按照有关规定应逐步减少强制性标准扩大推荐性标准。
第六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标准的范围为:(一)《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及《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强制性标准的范围;(二)公用电信网的邮政网的全程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三)通信网的各项接口要求;(四)通信网的传输(传递)要求;(五)通信工程建设中的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
除上述规定外的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中均包括质量与安全的内容,一般均应为强制性标准。
第七条在不具备条件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为解决工程建设急需,可就若干重要技术要求,做出原则规定,形成暂行规定。
ZXDSL_9806H_技术手册

版本更新说明
产品版本 V2.0
资料版本 20080630-R1.0
资料编号 sjzl20082212手册第一次发行更新说明
本书约定
介绍符号的约定、键盘操作约定、鼠标操作约定以及四类标志。
1. 符号约定
带尖括号“< >”表示键名、按钮名以及操作员从终端输入的信息;带方 括号“[ ]”表示人机界面、菜单条、数据表和字段名等,多级菜单用“→” 隔开。如[文件→新建→文件夹]多级菜单表示[文件]菜单下的[新建] 子菜单下的[文件夹]菜单项。
声明
本资料著作权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 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
侵权必究。
和
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中兴通讯产品的名称和标志是
中兴通讯的专有标志或注册商标。在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产品或公司的名称可能是其各
自所有者的商标或商名。在未经中兴通讯或第三方商标或商名所有者事先书面同意的情
第 2 章 结构和原理....................................................................................................................................2-1 2.1 功能模块 .........................................................................................................................................2-1 2.2 系统原理 .........................................................................................................................................2-2 2.3 软件结构 .........................................................................................................................................2-3 2.3.1 宽带网管子系统 ...................................................................................................................2-4 2.3.2 宽带协议子系统 ...................................................................................................................2-4 2.3.3 宽带业务子系统 ...................................................................................................................2-4 2.3.4 宽带承载子系统 ...................................................................................................................2-5 2.3.5 运行支撑子系统 ...................................................................................................................2-5 2.3.6 窄带承载子系统 ...................................................................................................................2-5 2.3.7 窄带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2-5 2.3.8 窄带协议子系统 ...................................................................................................................2-5 2.3.9 窄带业务子系统 ...................................................................................................................2-5 2.4 硬件结构 .........................................................................................................................................2-6 2.4.1 插箱 .......................................................................................................................................2-6 2.4.2 单板 .......................................................................................................................................2-7 2.4.3 背板 .....................................................................................................................................2-13 2.4.4 风扇 .....................................................................................................................................2-13 2.4.5 单板配置 .............................................................................................................................2-14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第1章通信系统10.1 概述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
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
(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
(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联网暂行技术要求第一册监控系统第二册收费系统河北省交通厅二00四年二月目录1. 引言 (1)1.1.编制背景 (1)1.2.既有路网现状 (1)1.3.既有通信系统特点 (1)1.3.1. 传输系统 (2)1.3.2. 交换系统 (2)1.3.3. 基层用户通信系统 (2)1.4.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2)2.总则 (4)3.一般规定 (5)3.1.1. 通信系统组成 (5)3.1.2. 通信系统建设基本原则 (5)3.1.3. 通信网络结构 (6)3.1.4. 信息网络层次结构 (7)4. 通信系统组成及技术要求 (8)4.1.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8)4.1.1. 制式选择 (8)4.1.2. 网络层次 (8)4.1.3. 设备类型 (8)4.1.4. 工作波长 (8)4.1.5. 保护方式 (8)4.1.6. 传输规模 (9)4.1.7. 设备选型 (9)4.1.8. 功能接口 (9)4.1.9. 传输网管 (9)4.1.10.传输网同步 (10)4.1.11.传输通道 (11)4.2.程控数字交换系统 (13)4.2.1. 制式选择 (13)4.2.2. 电话交换网结构 (13)4.2.3. 交换机容量 (14)4.2.4. 编号计划 (14)4.2.5. 接口类型和要求 (16)4.2.6. 话务量要求 (17)4.2.7. 中继方式 (17)4.2.8. 信令方式 (17)4.2.9. N0.7信令网 (19)4.2.10.计费终端 (20)4.2.11.交换机网络管理 (20)4.3.会议电视系统 (21)4.3.1. 系统组成 (21)4.3.2. 系统组网 (21)4.3.3. 会场设置 (21)4.3.4. 设备配置 (23)4.3.5. 发展规划要求 (23)4.4.数字同步时钟系统 (23)4.4.1. 系统组成 (23)4.4.2. 应用范围 (23)4.4.3. 实现方式 (23)4.4.4. 系统性能要求 (24)4.5.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 (25)4.5.1. 系统组成 (25)4.5.2. 接入方法 (25)4.5.3. 系统速率 (25)4.5.4. 接口要求 (25)4.5.5. 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 (26)4.5.6. 接入网维护管理 (26)4.6.指令电话系统 (26)4.6.1. 实施方法 (26)4.6.2. 系统构成 (26)4.6.3. 设置原则 (26)4.6.4. 系统功能 (26)4.7.紧急电话系统 (27)4.7.1. 系统构成 (27)4.7.2. 系统功能 (27)4.7.3. 系统性能 (27)4.7.4. 传输介质 (27)4.8.通信电源供给系统 (27)4.8.1. 系统组成及备用方式 (27)4.8.2. 容量要求 (27)4.8.3. 配置要求 (27)4.8.4. 输入特性 (27)4.8.5. 输出特性 (27)4.8.6. 保护特性 (27)4.8.7. 维护管理 (27)4.9.通信光缆线路 (30)4.9.1.光缆规格 (30)4.9.2.光缆设置原则 (30)4.9.3.光缆管道建设原则 (30)5. 分工界面 (31)5.1.全省联网与各路段分工界面 (31)5.1.1. 与京石、青银路的分工界面 (31)5.1.2. 与石黄路的分工界面 (31)5.1.3. 与石太路的分工界面 (32)5.1.4. 与石安路的分工界面 (32)5.2.全省联网项目与近期接入其它路段分工界面 (32)6. 附图 (33)附图1 图例.........................................................附图2 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图...........................................附图3 干线传输系统构成图...........................................附图4 程控交换中继方式图...........................................附图5 会议电视系统构成示意图.......................................附图6 NO.7号信令网图 ..............................................附图7 省通信中心BITS系统分配图....................................附图8 省通信中心与路通信中心间传输通道图. ..........................附图9 监控数据传输通道图...........................................附图10 监控图象传输通道图...........................................附图11 收费及拆帐数据传输通道图.....................................附图12 会议电视传输通道图...........................................附图13 二区传输通道示意图...........................................附图14 三区传输通道示意图...........................................7. 附件 (33)附件(一)通信系统设计依据 (34)附件(二)通信系统验收标准及规范 (35)附件(三)省通信中心2M通道汇总表 (36)附件(四)干线传输系统建设规划 (42)1.引言1.1.编制背景长期以来,由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上已逐步形成了“一路一公司”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不利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统一规划。
为促进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一个全省统一的管理方式显得日益重要。
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上,对全省通信网络的发展应有一个全局性的总体规划,形成一个全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为河北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架构、软硬件接口提出统一要求,并用于指导河北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建设。
1.2.既有路网现状河北省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截止2002年底为1591公里。
已建成高速公路基本情况如下:一区包括:京沪公路(147km)、京石公路(222km)、石安公路(216km)、石太公路(69km)、石黄公路(205km)、津保公路(105km)。
二区包括:京张(90km)和宣大(126km)2条高速公路。
三区包括:京沈宝山段(199km)、京沈香河段(22km)、唐津公路(58km)、唐港公路(81km)、唐山西外环(34km)。
对河北省路网现状而言,其地理位置被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隔离成三个片区(见河北省地图),三个片区已建成的公路路网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无本省高速公路直接相连的路段。
1.3.既有通信系统特点对交通通信专网来说,三个片区之间、相关路段之间在通信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已建成的各路段只形成了自己内部独立的通信系统,而且,不同路段的通信系统又有不同的特点。
1.3.1.传输系统1. 传输制式:全省干线传输系统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体制;基层用户通信系统采用PDH准同步传输(如石太路)、ATM异步传输、环路载波传输(石安路为SDH和环路载波结合)、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等多种体制。
2. 传输规模:设备传输、交叉连接和业务解决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1.3.2.交换系统1. 交换容量:全省各路段在交换容量和业务能力的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部分建设较早路段的交换机还存在升级、扩容的局限。
2. 中继方式:除主要采用数字中继方式外,部分路段的交换机(如交通厅、石太路)还只能提供模拟中继连接方式。
3. 信令方式:目前,各路段的交换机主流已具备了NO.7信令方式的能力,但还有少数路段的交换机(如石太路)只具备NO.1号信令方式的能力。
1.3.3.基层用户通信系统各路段基层业务解决方案既有ONU综合业务接入网,也有PCM的应用,还包括少量业务接入器(如石太路的ZXB10-S20),其传输部分的特点参见本要求第1.3.1项传输系统的描述。
针对上述通信系统的特点,以及部分路段尚无建成自己路段的专网通信系统(如京石路),三个片区之间的交通通信专网存在断点的现状,通过设立连线站点,在相关点(如北京方庄、京张路冀京主线站)设置新的通信系统设备,并对原路网中不能满足联网需求路段的通信系统进行改造,在路段汇集点的地区建立干线传输系统的汇集节点,从而形成全省干线层传输系统的骨干架构,实现一区和二区、一区和三区以及片区相关路段通信系统之间的连接和交通信息的传递,达到全省通信系统及相关功能系统联网目的。
1.4.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按照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和路段交通量适应状况,各时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计划见下表:表1-4 2003-2020年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2.总则第一条:本技术要求是为适应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需要,发挥高速公路网络整体功能而制定的。
第二条:根据各个时期全省高速公路的发展规划,结合未来发展需求,在已建通信系统基础上,对全省高速公路未来通信系统及网络的建设按照2007年以前和2008至2020年两个时间段进行全面规划,为相继增加路段的通信系统接入全省网络提供预留条件和接入解决方案。
第三条:河北省高速公路全省交通通信专网系统,为全省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包括联网收费和拆帐、道路监控和TGIS、会议电视、办公自动化、交通救助等)提供集语音、图象、数据及其新增业务传输的交通综合专用通信系统平台。
第四条:建设设计路段通信系统应以全省通信系统建设规划为前提,从其管理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着手,使通信网络建成达到“高速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网。
第五条:提供与公网连接方案,利用系统内外各种传媒,将综合的交通信息传递给各种道路使用者。
第六条:通信系统的建设应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分级管理、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进行,各路段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改造要按照河北省高速公路各系统联网的统一规划进行设计和实施,不满足联网要求的路段,通过对路段通信系统的改造来配合全省联网的需求。
第七条:联网的实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各路段通信系统的设计、招标和实施方案应上报河北省交通厅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
第八条:本技术要求涉及范围:主要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数字同步时钟系统、通信电源供给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通信光电缆线路等提出了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