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质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质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我们怎么做。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新旧对比,雪域高原(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思考:为什么雪域高原(西藏)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历史性跨越?(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师总结:雪域高原历史性跨越【新课教学】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结合教材P72思考、讨论:1、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各民族对我们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3、你能概括出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吗?教师总结: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那么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原则)展示图片和表现各民族平等的实例: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结合教材P72最后一段思考: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平等地参加国家和民族事务的管理。
注意: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是否矛盾?教师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享有和汉族平等的权利。
但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了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相对落后的状况。
基于这种情况,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实现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不仅要采取措施,给予少数民族特殊的政策,还给予帮助和照顾。
教学设计3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等相关知识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进行西藏变迁原因分析明确我国的三大民族原则;以缅甸战乱中民族矛盾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出示学生生活情景探究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提高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难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十九大片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材P71课堂探究“西藏的历史性跨越”自主思考:旧西藏和今天的西藏比较,西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过渡:西藏的巨大变化是我国56个民族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它的巨变离不开西藏人民自身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我们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同时,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正确性。
那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设问:我国坚持这一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依据。
(为什么?)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学设计13: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的国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比赛等四、过程设计:本节课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先向学生介绍赛制:本节课总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抢答环节:猜一猜;必答环节:议一议;加分环节:说一说;最后以积分最多的评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要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首先必须先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家了解多少,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猜一猜。
PPT:四个少数民族特色描述。
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学生抢答得分。
师:在我国除了这四个民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民族?从中说明了什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面我们在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中感受我国的这一重要国情。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反映了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并说明原因。
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师: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否意味着不存在任何问题?过渡:今天依然存在着经济文化发展部平衡的状况,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
因此要巩固这种关系,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必须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遵循符合国情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下面我们就这三条原则进入第二环节:议一议。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活动过程:三张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每张图反映了什么原则,并解释内容和举例说明。
教学设计2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提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合作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景材料分析、探究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情境一:学生分组课前调查: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优秀人物,为中国的统一、发展所做的贡献。
【导入新课】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教师: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教师:补充展示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讲授新课】一、我国的民族概况: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教学设计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播放歌曲)宋祖英《爱我中华》教师: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个民族,56枝花……”,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那么,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推进新课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我国民族的基本状况(多媒体展示图片)问题探讨:你能说出图片是哪个民族?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
教学设计3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③表现
探究:图片一:图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赴汶川大地震震中,在汶川县映秀镇慰问少数民族受灾群众
图片二:图为受益于“百井扶贫”工程的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回、汉各族人民给解放军送锦旗
上述图片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民族团结原则)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①内涵: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形成团结的局面
考考你:我们国家总体来说,民族团结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但也存在着极少数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试举例?(如藏独势力、东突恐怖势力等)
播放一系列关于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波黑内战,俄罗斯车臣问题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国家因为民族不团结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思考: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探究:图一为全国对口支援西藏项目——大棚种植,带动藏族农民增收致富
图二为青藏铁路,它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它的建成必将促进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①内涵: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老师上大学时班里86人,其中15人为少数民族,现在他们大部分也回到自己家乡,走上了教师岗位。
让我们一起认真倾听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对我们的问候吧!(播放各个少数民族同学发来向瑞金二中同学问好的视频)一方面让同学们对于多民族国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能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在两年之后的高考中努力考出自己的水平,走出江西,接触更多更广阔的天地。
提问:瑞金有没有少数民族呢?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其中有多少个是少数民族呢?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民族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1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学趣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对民族关系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二、主题探究主题一:坚持民族平等(1) 设置情景(“微博里的争论”):不到3000人的少数民族,也有全国人大的代表。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必然性:(2)用事实材料印证:我国一直致力于实现民族平等,主题二: 坚持民族团结设置情景:展示藏独,台独资料.交流一下:联系现实谈谈,破坏民族团结对我们国家有何危害?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总结:引导学生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谴责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主题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创设情境:十年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累计投入2万多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2项,兴建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现代化设施项目,有力的推进了西部民族地区向现代化的跨越。
十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贫困人口由一千多万减少到不足百万。
合作探究:国家为什么采取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交流发言:小结:引导学生体会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全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3. 教学用具4. 标签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进行新课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问题1、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说我们的伟大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
除汉族外,其它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国情之一。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问题3、这种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问题4、我国的民族关系现状是怎样的呢?我国各民族一方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问题5、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民族平等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图表,思考图表内容说明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问题6、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各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要珍惜并巩固和发展它。
2、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人人付诸行动。
课堂小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
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课后习题A组题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这句话告诉我们( C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只要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能够实现我国繁荣昌盛④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2.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因此( A )A.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C.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D.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3.国家要继续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全国支援西藏,进一步加快西藏的发展,增强西藏自我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国家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是因为( B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B.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C.各民族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D.经济发展了,民族平等和团结也就实现了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D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④各民族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B组题5.(2006北京高考,33)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都市。
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另外,全市建立了民族乡村医疗卫生网络,许多民族乡村、街道还兴办了敬老院和文化馆。
这些事实表明(A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体现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基础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A.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除了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全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民族自治区的公民还享有自治地方规定的各种权利。
这说明( B )A.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B.在我国,各个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C.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D.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特权7.我国要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此( B )①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②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③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④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近年来,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空前巩固。
这说明( B )A.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C.没有国家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就不会有任何发展D.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C组题9.综观世界发展形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仍然十分突出,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尽相同,但我国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那么,我国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思路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原则、政策的整合,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如国家性质、党的领导、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点的综合。
参考答案:(1)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这是我国民族和睦相处的最根本的原因。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国家制度上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3)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这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