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
精选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大全【十篇】

【导语】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诗⼈、词⼈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凝练的语⾔、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 作者:李世民 原⽂: 罩云飘远岫,喷⾬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翻译及赏析: 远处的⼭峦笼罩着⼀⽚乌云,⼤⾬倾盆⽽下,河⽔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腰⼀⽚昏暗,风吹⾬斜撒满了⼭的曲折处。
⼀串串⾬滴如珍珠般滴下,⼜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在如镜的湖⾯上泛起了⼀阵阵涟漪。
柳丝在⾬⽓中⼀⽚迷濛(或说迷濛的⾬⽓使柳丝密密⿇⿇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如帘,风吹⾬丝在空中织起了⼀⽚⽚罗幕。
“罩”的意思为“覆盖、笼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岭腹”即半⼭腰;“岩阿”是指⼭的曲折处。
“泫”的本义是“⽔珠下滴”;“泫丛”的意思是“⼀串串下滴的⽔珠”;“缔叶”是说“(⾬滴)结在树叶上”。
“起溜”是指河⽔泛起了⼀阵阵涟漪。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如唐.的诗句:“青苹含吹转,紫蒂带波流。
”(〈萍〉)也许是古⼈认为风是“风神”从嘴⾥吹出的⼀⼝⽓吧,所以把“风次”说成为“含吹”。
【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泉/⼭中流泉 作者:储光羲 原⽂: ⼭中有流⽔,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飞空作⾬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池平。
恬澹⽆⼈见,年年长⾃清。
翻译及赏析: ⼭中有⼀股泉⽔,向别⼈询问这股泉⽔叫什么名字,却没有⼈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上,整个地⾯的颜⾊和天空的颜⾊是⼀样的,泉⽔从⾼⾼的⼭崖上飞流直下如⾬声作响。
这股泉⽔⾃⾼⼭流出,涨满了⼀条条⼭涧和⼩溪,分出的⽀流也注满了⼀个个⼩池塘。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咏物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早梅》原文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作者简介张谓(?约778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
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
《桃花溪》原文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作者简介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菊花》原文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菊花》作者简介,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奚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
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
《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作者简介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海棠》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作者简介(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墨梅》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作者简介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
《咏蝉》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寓情于物,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1、用心积累诗歌中的意象。 2、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诗歌要做 到熟读能诵。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1、事物特征:傲骨凌霜,自甘 1.事物特征: 菊花盛开,香透 寂寞,铮铮铁骨, 长安。 坚守节操。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 2、所言之志: 云壮志,不甘为 表达自己凌然的民 人下的远大抱负。 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 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 不纳。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其它的诗中多由几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 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 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咏物诗常见意象
植物类:
柳 梅 兰 菊 竹 莲 草 桃花 牡丹 梧桐 红叶 黄叶 红豆 丁香
动物类: 猿猴 鸿鹄 鹰 沙鸥 鱼 鸡狗 马 乌鸦 鹧鸪 蝉 鸳鸯 蜂 子规
画菊
南宋·郑思肖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托物言志 融情于物
借物抒怀
对比 比喻 象征 拟人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 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一
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回顾】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 特点 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 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的特点即 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 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
漆树叹 清 施闰章 斫取凝脂似泪珠,青柯才好叶先枯。 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涓还留自润无。
无私的奉献 对统治阶级、贪官污吏 搜刮、剥削百姓的批判。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赏析
红旗中学 蔡大囡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