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选题参考1、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2、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管见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浅议4、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流派5、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6、我们走过的和走向的路——试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7、从新课标看中学语文教改趋势8、论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9、从教学大纲的历史变迁看中学语文教改的发展10、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11、从教学大纲的历史变迁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12、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全国青年语文教师座谈会在青岛召开13、信息时代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4、“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15、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16、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7、高师中文专业学科教学如何面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挑战18、关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19、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20、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二、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2、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策略3、步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4、新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探讨5、中学语文教改的突破口6、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7、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8、发挥青语会应有的作用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9、浅谈如何进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0、新课标角度下的中学语文教改趋势分析11、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面面观12、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1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素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综述14、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5、观念力求更新教学力求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管见16、新素质教学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17、浅析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8、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19、试论我国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失误20、中学语文教改的多元汇聚三、热门中学语文教改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改革2、试论文艺学人文价值论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向3、在对社会的理想追求中改革语文教学--从自己的农村中学语文教改说起4、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5、中学语文教改现状初探6、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7、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8、要跳出如来佛的掌心——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9、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漫笔10、加强语文教学与当地社会经济的联系——谈贫困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改11、黎锦熙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12、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教材建议1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展望(上)14、引导读写·传授方法·培养智能——中学语文教改探胜15、光荣属于他们——常州市新闸中学语文教改侧记16、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特点17、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18、高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9、新素质教学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初探20、欧阳代娜与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比较研究四、关于中学语文教改毕业论文题目1、关于中学语文教改的若干思考2、创新教育改革的灵魂——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4、"国学热"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5、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趋势6、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及任务7、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五十年8、基于网页方式的中学语文教改探讨9、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0、21世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想11、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究性学习12、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反思13、关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4、阅读教学呼唤本色阅读——对中学语文教改的调研报告15、探析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具体路径16、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7、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及对策18、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9、从语文课程新理念看中学语文教改趋势20、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五、比较好写的中学语文教改论文题目1、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究性学习2、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4、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5、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6、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7、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8、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9、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10、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11、基于福建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12、6年读100本好书--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快好省”之路13、关于城镇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改定位探索15、新课标下的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16、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师生定位探析17、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探讨18、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19、试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20、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一、语文教育史的书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3、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4、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5、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1、《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2、《文心》3、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4、《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5、《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6、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7、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10、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11、张中行先生《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2、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三、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1、《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3、于漪老师《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4、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6、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胡小石教授《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8、顾随先生《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四、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1、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3、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4、《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5、钱理群教授《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6、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五、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1、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6、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1、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3、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4、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6、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中华书局出版)7、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

浅析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以《朝花夕拾》为例

浅析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以《朝花夕拾》为例

把大多数的中学生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同时,也把大量的社会公民吸引了进,从而导致了整个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精神风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生活观念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力。

尤其是打着多元解读的幌子,对经典进行大肆亵渎,遂把严肃的经典名著曲解为搞笑的娱乐文化,成为当前的一种时髦,这是“有知识没文化”时代的产物,对名著的阅读实践直接帮了倒忙。

四、教育自身的原因教育自身的急功近利,使得名著阅读让路给应试训练。

现在,教育的急功近利,直接导致了名著阅读与考试的严重脱节;中学生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名义上是为了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都走了过场,同时也挤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不是从学生读书做人开始,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了自己一时的功绩而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自己的资本,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近来有人批评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打着课改的幌子,进行着应试教育的实践。

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教学改革,实质上是用时间加揉搓的方法进行灌输,换来暂时的教学成绩的“辉煌”,为学校管理者脸上贴了不少金,根本就不把学生的名著阅读当成一会事。

五、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学校阅读环境的不畅通,教师的负面干预,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条件得好与孬,决定着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

现实的状况是:有条件的学生不愿意读,没有条件的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想读但读不成。

为了应试,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室)不对学生开放,因为怕影响学生的学习,还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这不但造成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有教师不积极去引导,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这是教师的应试思维在作怪。

中高考对名著阅读考查的简单化、概念化、模式化也起了误导的作用。

尤其是中考对名著的考查主要来自课本对名著的简要介绍,学生只要背一背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够轻松过关,用不着去费时费力阅读名著。

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应用初探以统编本教材篇目为例

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应用初探以统编本教材篇目为例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名著阅读教学:
1、制定阅读计划。《骆驼祥子》篇幅较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 实际情况,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 计划,确保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播放《骆驼祥子》的电影片段或剧目演出 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应 用初探以统编本教材篇目为例
01 一、引言
目录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
02 课外名著阅读中的应 用价值
三、统编本教材篇目
03 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 中的应用实例
04 四、结论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思维 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在初中课外名著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 演示以统编本教材篇目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 读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通过构建可视化的思维网络,将名著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关键 信息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 导图记录阅读笔记,及时梳理思路,提高阅读效率。
2、激发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图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 兴趣。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解读,激发创新思维。
三、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
1、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制定详细的阅 读计划,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 完成名著阅读任务。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高中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重要阶段,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探,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文言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会采取讲解、诵读和分析结合的方式。

老师会对文言文的语法、词义、句式等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然后,老师会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帮助他们熟悉文言文的语音和语调。

老师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义解释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以及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这种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较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能力。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课堂氛围单一,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等。

针对传统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老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通过演示文言文的古籍原本、历史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结合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以上新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模式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策略为了有效地实施新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策略。

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入适当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为例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02———以《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为例教师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在每位学生生命中播下爱读书的种子,让阅读成为习惯,陪伴学生一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将其作为课内教学任务来安排。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加强指导,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呢?我以《夏洛的网》为例,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导读方式多样化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尽管学生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导读的首要目的就是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捧起书来,开启阅读,教师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唤醒式导读阅读前,教师要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引发共同话题,主动走进阅读。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引出话题。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网?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网有个初步的认识。

(2)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

笔者出示蜘蛛网图片,并提问:“知道这是什么网吗?看到这张网,你会想到什么?”(3)关联书目。

出示书的封面,看到《夏洛的网》这个书名,猜猜夏洛是谁?它的网又会有什么作用?由生活到书本相互关联,启发学生产生联想,进行推测。

(4)设置悬念。

听读故事片段,小猪威尔伯面临着被做成熏肉火腿,蜘蛛夏洛是怎样帮助它的呢?猜一猜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探求未知,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便会主动开始阅读。

2.片段引读阅读前通过精彩片段的引读,或猜测书中人物的命运,或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可以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导读方式。

如指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时,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情节要点和人物形象,我选取夏洛第一次织网的片段:它爬下来到网中央,在那里开始咬断几根丝。

语文课堂改革初探

语文课堂改革初探

语文课堂改革初探语文课堂的知识形象魅力起码应该包括知识本身的魅力和语文教师自身魅力两层含义。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的。

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正确的知识内容和相应的语文经验,为他们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础。

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

教师的文化形象对课堂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诚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博士”,但语文教师的确不可以不“博读”。

并且能够在广博的阅读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

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是把作业留到课外做。

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

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不低效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

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把训练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中自动生成新知。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首先,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才会成为有效作业的前提之一。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留作业,孩子们愿意选择有所挑战、有所变化的事物,所以要紧紧围绕这一训练核心给孩子留一些有创造性的、有训练价值的题目。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变而富有挑战的形式,围绕训练点,留少而精的作业:留有思维价值的题目;留课堂中核心训练的题目,以反馈其训练过程的有效,以反馈其训练目标的达成状态;把握好学生高效写作业的时间。

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把教材看成是学习资料而不是唯一资料,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初探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初探

正楷 字的基 础上 , 学 写规范 、 通行 的行楷 字 , 提 高书写 的速 度” 、 “ 在 阅读 中 了解 叙述 、 描写、 说明、 议论 、 抒情等 表达方 式” 、 “ 了解基本 的语法知识 ” 、 “ 了解常用 的修辞方法” 、 “ 了解 课文涉及 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和文化常识” 等。 2 . 新《 课标》 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 重视对学生情感 、 态 度和价值观 的熏陶感染 。丰富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 的又一特
能力 , 是语文课程 的根本任务 . 也 是一百年来语 文单独设科
3 . 为 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拓 宽他们 的视野 , 激活他们 的思维 . 我在课堂注入 了大量 的课 外相关信 息 , 我让学 生信 马 由缰 。 畅所欲言 , 对他们能想别人 所不能想 , 说别人所 不能 说大加赞赏 。对每一篇课文 , 我让他们把握 自己最喜欢 、 最感
攀 碌 1 l

。 l| l j | 叠| . | i |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初探
罗地 秀
( 于都 三 中 , 江西 于都 3 4 2 3 0 0 )
新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广大教师 在教学 实践 中锐 意进 取、 积极 探 索 , 取 得 了 大量 成 绩 和 经 验 。现 笔 者 结 合 自 己进行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 的实 际 . 淡谈对初 中语文新课 程改 革的几点粗略的看法
学评估评 价机制这 “ 软环 境” 在新课程 改革 中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三、 初 中 语 文 新课 程 改革 的 措 施
人生态度 。谁知 , 问题又来 了: 语文课堂变味了 , 意境没了 。 语
文味淡 了, 课上得没劲 了。
1 . 新《 课标》 重视语文 知识与能力 目标 , 即重视语文课 程 的工具性 。帮助学 生掌握必要 的语文 知识 , 培养学生的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载入从古到今的教育发展历史,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所以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理应为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其终身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执教中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创造性的使用好教学大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变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交际;教育
一、从整体入手反复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

读得好,可以深刻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
的发展。

1.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

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2.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

3.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

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

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
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老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

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

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

三、恰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欲望为前提的。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于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1.评价与目标相结合
评价要与对学生要求的学习目标相对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如果较差的学生一旦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适当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2.评价要与相互学习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
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利用固定程序阅读,强化复习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会了的东西,即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自如,因此,复习阶段的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强化”是指一要快——限时;二要记准——反复记忆。

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固定程序阅读来进行强化训练,就一定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快速阅读是日益盛行的一种读书方法,所谓快速阅读不只是眼睛看文字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要求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以及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等有关数据。

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2)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快的一种训练方法。

程序,既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

我们在阅读时是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快一些。

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轻易地、自动地、不假
思索地加以利用。

因此我们把各种文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程序,每次复习均按此程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复习,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的牢固。

利用程序进行阅读的好处是:由于遵循一定的程序,可以使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过程变成为明确而连贯的思维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的接受能力、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记忆读过的材料的能力,从而使复习成为不是一件很费力的劳动,以利提高复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