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技术定量分析丹参药材_史春香

合集下载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鉴定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近红外光波长范围(700-2500nm)内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中药材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甾体类等,这些成分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中药材的光谱图谱来进行鉴定。

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光谱特征,在近红外光谱的图谱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峰谷特征。

通过建立光谱数据库,可以对不同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高中药材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中药材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并与其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中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检测中药材中的杂质和其它非目标成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进行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通过对中药材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成分含量、药效成分的质量等。

这些信息可以为中药材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实现中药材的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测。

传统的中药材鉴定方法通常需要一定的样品制备和操作步骤,耗时且复杂。

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中药材的在线监测和快速检测,大大提高分析效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进行中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通过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结合,可以推动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测,可以提高分析效率,为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将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定义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需样品预处理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此外,该技术还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出样品中微小的成分变化。
特点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历史
近红外光谱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农业和食品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改进,该技术在中药鉴定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归一化
为了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需要对近红外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保证不同样品之间的可比性。
去噪
由于近红外光谱中存在较强的噪声,需要进行去噪处理,以提高光谱的信噪比。
1
近红外光谱的解析技术
2
3
化学计量学方法是解析近红外光谱的重要手段,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等。
化学计量学方法
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模型建立与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产地溯源、质量评价等方面。
应用领域
0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的研究现状
近红外光是一种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能够反映有机分子中C-H、O-H、N-H等化学键的振动和旋转信息,可用于鉴定中药中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确定中药材的产地和道地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供中药材的特征光谱,有助于鉴别其真伪和掺杂情况。
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批次中药材的优劣情况。
评估中药材的优劣
在中药材发酵过程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进度和质量控制。
监测中药材的发酵过程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近年来在中药材鉴定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兴技术。

以其快速、无损、高效的特点,NIRS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NIR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NIR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NIRS是一种基于化学分子振动引起的光的吸收和散射产生的光谱技术。

当近红外光照射到被检样品时,样品中的分子会产生振动,从而吸收和散射光线。

通过光谱仪测定这些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情况,就能得到样品的光谱图谱。

NIRS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有机和无机样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NIRS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IRS技术具有快速、无损、非破坏性的优势,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进行快速测定,节省样品和时间成本。

NIRS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样品的复杂预处理,减少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NIRS技术可以对多个成分同时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NIRS技术可以实现在线、实时监测,适用于生产现场和野外环境。

二、NIRS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NIRS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NIRS可以用于中药材的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

通过建立中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对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

NIRS可以用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和地理产地鉴定。

通过与中药材的物种、产地、生长环境等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产地地理。

NIRS技术还可以用于中药鉴别的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测。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检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质量的实时控制。

在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成本,同时受到操作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NIRS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药材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的含量目的:建立快速測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作为参考值)。

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定量模型:根据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结果,采集35份药材样品,以一阶导数法联合平滑滤波系数法预处理光谱,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最佳波段范围为1 250~2 150 nm。

结果: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方法学经验证符合要求。

隐丹参酮定量模型的校正均方根偏差为0.014 6,预测均方根偏差为0.022 3,相关系数为0.976 6。

内部验证偏差为2.41%,外部验证偏差为4.06%。

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无污染,可用于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rapid method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alvia miltiorrhiza. METHODS:The content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ampl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as reference value). AOTF-NIDRS combined with PLS was used to establish quantitative correction model for the content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 miltiorrhiz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amples,35 samples of medicinal material were collected. First-order derivative combined with smoothing filter coefficient method was used to pretreat spectrum,and optimal band range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ample ranged 1 250-2 150 nm. RESULTS:Methodology validation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ample wa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Correction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quantitative correction model of cryptotanshinone was 0.014 6,and predicted mean square deviation was 0.022 3,coefficient of association was 0.976 6. The internal verification deviation was 2.41% and the external verification deviation was 4.06%. CONCLUSIONS:This method is rapid,accurate,simple and pollution-free. It can be used for rapi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ryptotanshinone in S. miltiorrhiza.KEYWORDS AOTF-NIDRS;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Salvia miltiorrhiza;Cryptotanshinone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清心的功效,系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1]。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丹参药材中水分含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丹参药材中水分含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丹参药材中水分含量
雷敬卫;李磊;白雁;谢彩侠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
【年(卷),期】2012(018)004
【摘要】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烘干法测定样品中水分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含量与NIR光谱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建立的水分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交互验证均方根偏差( RMSEC)、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分别为0.98823、0.0213、0.0287.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无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丹参中
水分含量的快速检测.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雷敬卫;李磊;白雁;谢彩侠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83;O657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谱法对巴戟天药材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J], 周文婷;王海霞;林萍;卢
慧娟;姬生国
2.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J], 苏婷;姜文月;
邢成;任绪华;李心冬;崔宪利;高陆
3.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连翘药材中水分含量 [J], 白雁;王星;陈志红
4.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鲜猪肉中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 [J], 刘炜;俞湘麟;孙东东;陈鲁勇;刘全
5.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兽用冻干疫苗中的水分含量 [J], 朱明文;朱业伟;田福成;张万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中草药的生产、加工和鉴定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中草药鉴定方法多采用人工观察和试验室检测等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着速度慢、结果不确定、易出现误判等缺点。

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非破坏性、高效快速的特点,在中药材鉴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技术,它利用光束穿过样品,通过分析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和反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于中药材的鉴定非常适用,因为近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到分子结构的一些细小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和不同质量等级的中草药。

中药材鉴定中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法:基于光谱法和基于化学计量学的方法。

基于光谱法主要是利用近红外光谱图来判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而基于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建立样品的成分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精准鉴定。

近年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材鉴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一些学者针对特定的中药材进行了研究,如黄芪、人参、当归、枸杞、中蒟等。

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鉴定药材的品种、产地、质量等级等信息。

此外,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中草药的混伪品鉴别、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等方面。

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中草药的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等方面。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帮助制药企业对中草药进行高效率的鉴别和筛选,减少药材资源的浪费,提高中药制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近红外光谱技术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中草药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保障中草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草药鉴定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中草药的品种、产地、质量等级等信息,减少误判和资源浪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损伤的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无需破坏性的化学试剂和处理过程。

它可以直接测量中药材的光谱信号,对中药材的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仪器仍能保持稳定的测量结果。

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中药专家进行人工观察和分析,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而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直接获取中药材的光谱信息,通过建立光谱与成分的关系模型,可以实现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建立光谱与成分的定量或定性关系模型实现。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各种中药材进行光谱扫描,得到一系列光谱数据。

然后,将这些光谱数据与已知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光谱与成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对未知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

近年来,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成功应用。

有研究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人参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不同产地的人参。

类似地,近红外光谱技术也被成功应用于枸杞、黄芪等中药材的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的鉴定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中药材成分复杂多样,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分损失。

中药材的质量可能受到种植地、收获季节、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大量的样品库,覆盖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中药材,以及与其他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结果验证和相互校正。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建立光谱与成分的关系模型,可以实现对中药材的快速、准确的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鉴定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NIR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光谱预处理、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NI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

1.光谱预处理
在NIR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能够消除光谱噪声、增强光谱信号以及降低光谱干扰等。

目前在中药材鉴定中,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包括:1)二次多项式基线校正法;2)标准正交化校正法;3)对数变换法;4)标准正交化变量选择法等。

在光谱预处理方面,研究人员还对传统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及优化,如基线校正方法和统计分析模型等。

2.化学计量学方法
化学计量学方法根据已知的化学计量学模型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实现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在中药材鉴定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以及支持向量机(SVM)等。

其中,PLS是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被广泛采用。

3.NI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在中药材鉴定中,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研究人员还结合了其他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和色谱联用、近红外光谱和质谱联用、近红外光谱和形态学特征联用等。

其中,近红外光谱和液相色谱联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取得了优秀的分析结果。

总之,NIR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对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深入探索NIR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7 含量测定:分别吸取不同药材供试品溶液10μm l注入色谱仪,记录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生续断含量为0.06%、酒续断为0.12%、盐续断为0.10%(n=5)。

3 讨论3.1 中医认为续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骨折、止崩漏、安胎等功效;与此有关的微量元素很多,其中Zn是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Se可促进机体免疫力,保护机体抗氧化,参与和影响GSH代谢;M n是人生长、发育、生育所必须的元素,还参与人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能催化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鸟嘌呤核苷(GTP),同时还能聚合大分子核糖核酸;C a是参与骨形成与生长的微量元素;因此选择这四种元素作考察〔3〕。

3.2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H PLC法测定续断及其炮制品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科学、数据可靠,可为质量控制参考。

3.3 从实验结果来看:炮制品性状和显微特征略有变化,炮制品水份含量下降,溶出率升高;酒制、盐制的续断中Zn、M n、Se含量均有所上升,生品、酒制品所含C a量略高;炮制品熊果酸含量略高。

中医认为续断生品补肝肾,通血脉为主;酒续断能增强血脉,强筋骨,多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等证;盐续断引药下行,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可见炮制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功效的物质基础是多因素、多组分的,本课题仅从理化变化角度进行了探讨,后续工作正进行中。

参考文献[1]辛继兰,等.续断及其炮制品的药效学研究.中医药学校,2002,30(4):16.[2]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与思路.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49.[3]宋维秋.微量元素与中药材质量标准.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15.[4]王岩.川续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2,13(4):233.[5]麻秀萍,等.HPLC测定马鞭草中熊果酸的含量.中成药,2005,27(1):88.(2005-12-01收稿)鉴别近红外技术定量分析丹参药材史春香1,杨悦武2,郭治昕2,祝国光1,2(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天津300072;2.天津天士力集团,天津300402) 摘要 目的:近红外技术快速无损检测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含量的实验方法。

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定量校正模型。

结果: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对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的预测均方差(R M SEP)分别为0.259和0.0232。

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繁琐的前处理,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具有其它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所不具有的显著优点,很适合对组成复杂的中药进行快速分析,可用于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6)09-0897-0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 a m ilti o rrhiza)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微寒,味苦,具有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1〕。

目前中药丹参成分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该方法需要一系列的样品处理工作、大量昂贵的试剂和熟练的操作人员。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繁琐的前处理,可同时分析多个组分,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十分符合药物分析的要求〔2〕。

本文以近红外技术测量丹参有效成分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为例研究其在中药多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在开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把中药材复杂的化学组分作为整体,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属于二次测定法,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必须经过如下步骤:样品集选择→用标准方法测定样品→测量光谱数据→光谱预处理→建立模型→模型验证→样品测定〔3〕。

1 仪器与试剂Antaris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 m o N ico let公司),配有SabI R漫反射光纤附件,I nG a A s897中药材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DOI牶牨牥牣牨牫牳牰牫牤j牣issn牨牥牥牨牠牬牬牭牬牣牪牥牥牰牣牥牴牣牥牥牴检测器,该仪器配有Resu lt 软件用于光谱采集,TQ Analyst 6.2软件处理光谱,高速药材粉碎机(北京鑫环亚科技有限公司),100m l 标准烧杯,Ag 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KQ -1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P110S 电子天平。

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甲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甲醇(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二氯甲烷(分析纯),丹酚酸B 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丹参酮ⅡA 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根据试验设计要求,丹参药材购自9个产地(见表1)。

 表1 丹参样品产地列表编号产地批数编号产地批数1江苏盐城30批6山西运城30批2安徽亳州31批7陕西商洛31批3河北安国32批8河北行唐32批4河南卢氏45批9山东平邑33批5四川中江30批2 实验条件与方法2.1 丹参样品近红外光谱采集 丹参药材60℃干燥12h 后粉碎,过80目药材标准筛,然后统一装入100m l 标准烧杯,垫实,采集光谱。

采样方式:Sab I R 漫反射光纤。

采集条件:分辨率8c m -1,扫描次数64次,扫描范围10000-4000c m -1,数据格式为Lg (1/R ),每个样品采集3张光谱,计算平均光谱以建立模型,每次扫描前振荡烧杯〔4、5〕。

245个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见图1。

图1 245个丹参样品近红外原始光谱2.2 含量测定2.2.1 丹酚酸B 含量测定:取药材粉末约0.2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50m l ,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 ,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0.45μm 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待测。

采用Ag ilent 1100检测分析,色谱柱为A llti m aC 18(4.6×2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5∶5∶1∶59),以外标法计算含量。

2.2.2 丹参酮ⅡA 含量测定:精密称取1g 丹参粉末,用移液管量取25m l 二氯甲烷:乙醇(1∶1)溶剂,称重。

置超声波清洗器中提取20m in ,补足蒸发的溶剂重量。

用0.45μm 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待测。

采用Agil e nt 1100检测分析,色谱柱为A llti m a C 18(4.6×2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以外标法计算含量。

3 模型建立将丹酚酸B 与丹参酮ⅡA 的名称、组分含量输入TQ 定量分析软件包中,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 l Least Squar e ,PLS )回归法建立定量校正模型,软件将光谱自动优化分组为校正集和验证集,以均方差(R M SECV )为指标选择建模参数和优化模型结构,以预测均方差(R M SEP )考察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推广能力〔6〕。

3.1 波段的选择 尽管PLS 回归法可容许处理全谱信息,但从不同谱段的交叉验证结果来看,当选择全谱段进行建模时,R M SEC V 值较大。

因此,建模前对光谱波段进行筛选,可以避免引入过多信息,改善模型性能(见表2)。

 表2 波段选择对PL S 校正模型RM SECV 的影响波段R M SECV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全波段(10000-4000c m -1)0.3280.0266软件优化选择波段(6950-4223c m -1)0.2420.02593.2 模型因子数选择 在建模过程中,PLS 模型采用不同的因子数,模型的预测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在校正集样本一定的情况下,因子数取得太少,会导致用来建模的信息不全,模型预测能力太低,反之,因子数取得太多,会导致模型过于复杂,并且训练过程出现过拟合现象,因此,选择合适的因子数对于模型的预测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图2为RMSECV 随PLS 因子数的变化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对于丹酚酸B 和丹参酮ⅡA ,当PLS 因子数分别选12和7的时候为最佳建模因子数。

3.3 模型建立及预测 在波长范围6950-4223c m -1的区间,采用原始光谱建立丹酚酸B 、丹参酮A Ⅱ的PLS 定量校正模型,其中最佳建模因子数分别为12和7,结果见图3、4,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和0.98590,校正集均方差(R M SECV )为0.242和0.0259,验证集均方差(R M SEP )为0.259和0.0232。

898 中药材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图2 PLS 建模因子数对R M SECV的影响图3 丹酚酸B 测定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图4 结果与讨论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丹参药材光谱与其中丹图4 丹参酮ⅡA 测定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图酚酸B 、丹参酮ⅡA 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N I R 预测值可以较准确逼近H PLC 测定值,建立的PLS 定量校正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在分析工作中,经常需要分析一个样品的一种或多种(有时为十几种)组成或性质数据,对于这样一些常规分析工作,近红外技术具有潜在的优势,可发展成为一种简便、无损、有效的分析测定方法。

另外,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易于在线应用,所以若将该技术应用于中成药生产的在线质量监控,可以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2]陆婉珍,等.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2000:193.[3]王文真.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科学仪器,1996,(1):24.[4]杨南林,等.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三七总皂苷的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6(4):464.[5]杨玉兰,等.用近红外光谱检测银杏叶中的黄酮含量.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2):5.[6]Y oung -A hW oo ,e t a l .De ter m inati on of hydrogen pe roxideconcentra tion i n antisep tic so l uti ons usi ng po rtab l e nea r -in -fraraed syste m .Journa l of P ha r maceutica l and B i omedica l A nalysis ,2003,(33):1049.(2006-01-16收稿)Quantitative A na l y sis on R adi x Salviae M iltiorrhizae by N I RS H I Chun -xiang 1,YANG Y ue -wu 2,GUO Z hi -xin 2,ZHU Guo -guang 1,2(1.Depart m ent of Pha r m aceuti ca l Eng i neering ,Schoo l o f Che m ica l Eng i neering and T echno l ogy ,T ian jin U niversit y ,T i anji n 300072,Ch i na ;2.T ianjin T asl y G roup Co .,L t d .,T ianjin 300402,Ch i na )Ab strac t O bjecti ve :R ap i d nondestruc tive de t e r m ina tion o f sa l v iano lic acid B and tans h i none ⅡA i n R adix Salviae M iltiorrhizae w it h nea r -infrared refl ec tance spec tro scopy .M e t hod :A quantitive model wa s built up w ith near -infrared diff use re flectance s pec trosco -py .R esults :The RM SEP in quantitati ve ca libra tion m ode l for sa l v iano lic acid B and tans h i none ⅡA w ere 0.259and 0.0232respec -tive l y .Concl usion :N IR technique can dispose t he samp l e sw ithout co m pli ca t ed pre trea t m en t .Y ou can achieve the re s u lts rapidl y and co rrec tl y .I t ow nsm any rem arkab l e advan t ages tha t canno t be disp l ayed by traditiona l analysis m ethods .It is qua lifi ed t o rapidl y ana -l y ze traditiona l Chine se m edicine whose components a re comp l ex .N I R can contro l the qua lit y in produc tion pro ce ss o f trad iti onal Chi -nese medic i ne .K ey word s N 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Q uantificati on ana l y sis ;Q ualit y con tro l899 中药材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