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_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丹参及其制剂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丹参及其制剂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目 前, 国 内针对 丹参 有效 成分 和 单体 的实 验研 究 表 明 , 丹参 制 血液 高凝 状态 , 通 过抑 制慢 性肺 心病 患 者血小 板 活化 程度 , 明显 改
剂具 有 良好 的抗 血 小板 聚焦 的作 用 , 丹参 有效 抑 制血 小板 聚集 、 降 善 患者 的 血气 情况 , 有效 降 低患 者 的肺 动脉 高压 [ 9 1 。丹 参 可解 除 微 低 血 液黏 稠 度 、 扩 张微 血 管 、 加 快血 流 速 度 、 增加 血 流 量 c 】 l , 其体 内 血管 痉 挛 , 增加 微 循环 流 速 和 流量 , 消除 局 部静 脉 的 血液 瘀 滞 , 改 外 实验 均证 实 丹参 可 降低 血小 板 聚集 、 防止 血小 板 活化 、 阻 止血 栓 善组 织细 胞 缺血 、 缺 氧所致 的 代谢 障碍 , 能 防 止脾亢 脾切 除 患 者术 形 成 的作 用 , 有学 者观 察 到 8 种 丹参 素衍 生 物1 2 1 均具 有体 外 抗血 小 后静 脉血 栓形成 等 并发症 发生㈣。 板 聚 集活 化 , 有研 究 【 针对 丹 参 对全 血 黏 度 、 红 细 胞和 血小 板 聚 集 2 . 2复方 丹参 注射液 : 复 方丹参 注射 液 的主要 成分 为丹参 、 降香。 药 功 能 的影 响与 华法 令 相 当。丹 参制 剂从 诸 多实 验和研 究 证 实具 有 理实 验表 明 ,复方 丹参 注 射液 具有抗 体 外血 栓形 成 和抗 血 小板 聚 ¨ 月显的抗 m 小板 聚集 的作 用 。 1 其 有效 成分 及单体 包 括 : 丹 酚酸 B 、 丹 集 的功能 , 对 收缩 状态 的微 血 管有 显著 的舒 张作 用 , 可改 善微 循 环
参素、 丹 参多 酚酸 和丹 参酮 ⅡA等 。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
祝国光;罗瑞芝;郭治昕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年(卷),期】2007(12)2
【摘要】综述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功能的可能机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多部位、多层面和多靶点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功能.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祝国光;罗瑞芝;郭治昕
【作者单位】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02;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02;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
【相关文献】
1.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J], 龙登飞;石宝玉;石纯
2.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 [J], 孙九艳
3.药用植物中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成分的研究进展 [J], 陈泽乃
4.激动剂诱导血小板活化机制及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J], 张倩;陈岑;杨丰庆;夏
之宁
5.中药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研究进展 [J], 杜斌;何晓瑾;李春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抗血栓成分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抗血栓成分研究进展

学校代码:13899学号:12408102毕业论文题目: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抗血栓成分研究进展作者:丁天专业:中药学班级: 12级制药3班指导老师:李涛2016年3月20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 WORDS (3)前言 (3)1 丹参的药理作用 (4)1.1 改善血液流变性 (4)1.2 改善血流动力学 (4)1.3 改善微循环 (5)1.4抗心肌缺血 (5)1.5 抗脑缺血损伤 (5)1.6 止痛 (5)1.7 清心除烦 (5)2 对心血管的作用 (5)2.1 保护心肌的作用 (6)2.2 减轻心脏循环障碍 (6)2.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7)2.4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7)2.5 抗菌消炎 (7)2.6 抗肿瘤作用 (8)3 丹参的抗血栓作用 (8)4 丹参的抗血栓作用机制 (8)5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9)5.1 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9)5.2 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9)5.3 颈椎病 (9)6 丹参药材的提取工艺 (10)7 丹参的炮制品研究 (10)8 小结 (10)9 参考文献 (11)10 致谢 (12)丹参药理作用及抗血栓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丁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药学专业2012级 12408102)摘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本论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综述了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抗血栓有效成分,表明丹参能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损伤、抗菌、抗炎等。

丹参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且疗效颇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丹参抗血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Labiatae plant Salvia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is the dried root and rhizome, its bitter taste, slightly cold, centering, liver 2 classics. Salvia miltiorrhiza is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and literature, summariz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antithrombotic effective components.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can anti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so on.Salvia miltiorrhiza especially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most commonly used, and the effect is quite good, with good prospects of application.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Antithrombosi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及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增加,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的国家都已经成为了人口死亡以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且成为了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发表时间:2016-09-28T14:28:48.1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苏增华[导读] 本文就主要针对丹参的这些全新药理作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为丹参的药理新应用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应用基础。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连生乡卫生院摘要:丹参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药材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丹参的药性很强并且其治疗作用在针对许多疾病的应用层面都十分显著。

所以在医学上将丹参这一味药材作为许多片剂和汤药的主要成分来使用,但仅管如此,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时代,相应的研究和科研工作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因此人们又通过一定的研究发现了丹参的全新药理作用,而本文就主要针对丹参的这些全新药理作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为丹参的药理新应用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应用基础。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丹参以及以丹参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如:丹参滴丸、丹参片剂、口服液等药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药物环境,进而在这一环境下人们的相关病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丹参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越来越密切,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机构对丹参的研究又有了较为深入的进展,而丹参的全新药理作用也就随之被提出,并且以实验的方式被投入使用于人们的相关疾病的医疗活动之中,以期用完善的医疗报告来证明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科学性。

一、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体现对心脏舒张和收缩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可使左室压、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及时左室心肌收缩成分延长速度和T值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丹参可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

即心室在同样的充盈压时,可受纳更多的血液,通过定律,从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

而丹参的钙拮抗剂作用丹素酮磺酸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微血管、减慢心率及降低负性肌力等作用。

具有钙拮抗剂的共同作用特征。

因此,普遍认为丹参酮磺酸钠是一种钙拮抗剂。

丹参素可抑制内源性胆因醇的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影响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影响
日开 始使 用 。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药 物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于 1周 末 加 服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 津 天 士 力 公 司 生 产 ,国 药 准 字 天 Z0511 , 1 9 0 1 ) 每次 l O粒 , 日 3次 , 续 1 月 。 每 连 个 1 3 观 察 项 目 对 2组 患 者 均 连 续 观 察 4 。在 治 疗 开 始 . 8h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en Jun l f n ga dT a io a C ieea d Wetr Me i n 0 1 M r 2 ( ) d r o r a o t rt r t n l hn s n s n dc e2 1 a , 0 9 Ie e di e i
疗 , 括 口服 阿 司 匹林 ( 国 拜 耳 公 司生 产 ) 波立 维 、 受 体 包 德 、 p
阻滞 剂 、 酸 酯 类 、 汀 类 、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下 注 硝 他 血 皮
3 讨

射 低 分 子 量 肝 素 钙 , 中 阿 司 匹 林 和 低 分 子 量 肝 素 于 人 院 当 其
・ 0 3・ 19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对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患 者 血 小 板 聚 集 与 活 化 的 影 响
伍 寒 松 , 小 进 谭
( .湖 南 省 耒 阳 市 人 民 医 院 , 南 耒 阳 4 10 ; .南 华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院 , 南 衡 阳 4 10 ) 1 湖 280 2 湖 2 0 0
[ 要 ] 目的 观 察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对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患 者 血 小 板 聚 集 与 活化 的 影 响 。方 法 将 5 摘 6例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患 者 随机 分 成 2组 :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治 疗 ; 疗 组 在 常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服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1 对 治 0粒/ , 天 3次 。 次 每

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陈丽娜1,朱晓新2*(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 从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理研究出发,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血管内皮细胞、血流力学和血液中有形成分等不同角度分析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为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并为临床运用丹参治疗各种相关疾病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关键词] 丹参;血液流变性;药理[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5)08-0630-06[收稿日期] 2004-12-13[通讯作者] *朱晓新,Tel:(010)64056154,E -mail:z huxiaoxin@mail cintc m ac cn丹参属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主要指标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主要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疾病等有密切关系,且这些改变往往是十分相似的,所以丹参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途径和切入点[1]。

丹参中提取的药理活性成分有很多种,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 、丹参酮 A 、丹参酮 B 、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酚性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原儿茶醛、丹酚酸A,B,C 等。

近年来研发的中药制剂中含以丹参为主药者众多,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在临床上用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取得良好疗效。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冯洁;王嗣岑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6(6)12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方法: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全面的分析血小板的聚集性能。

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小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大剂量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ADP、凝血酶和胶原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总页数】3页(P2261-2263)
【关键词】丹参/药理学;血小板集聚/药物作用;散射测浊法和比浊法
【作者】冯洁;王嗣岑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7
【相关文献】
1.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J], 唐丽敏;路明;高屹
2.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J],
余秋实; 王志权; 马志强; 刘宁; 朱启明
3.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 吕舜荣
4.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J], 洪长华
5.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 吕玉红;崔国旺;王茜;许哲通;润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任玉芳;李方江;孙建经;张斌;宋郁珍;李会贤【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08(23)10【摘要】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减少是冠心病的根本问题。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3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是最直观、积极的微创方法,虽然介入治疗可以使闭塞的大、中血管迅速得以开通,然而开通后微血管及其组织的“无复流”和“慢灌流”等问题使得缺血组织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再灌注,已成为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而丹参多酚酸盐在抗氧化、抗凝血、细胞保护、扩张血管、抗衰老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心脏耗氧量,并能对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的形成。

而且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作用。

【总页数】2页(P752-753)【作者】任玉芳;李方江;孙建经;张斌;宋郁珍;李会贤【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969.4【相关文献】1.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 叶明;艾辉;曾玉杰2.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唐群中;张学频;陈学智;唐强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的影响 [J], 高文俊4.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J], 王娜5.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梁恒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Pharmacy 2013V ol.24No.7中国药房2013年第24卷第7期近年来,以中药丹参为主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丹参制剂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

在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活化的血小板在多个环节中发挥着抑制或延缓血栓的作用。

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藉此探讨丹参制剂如何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影响血小板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从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1丹参有效成分及单体研究目前,国内针对丹参有效成分和单体的实验研究均表明,丹参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小板活化、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及单体主要包括:丹参多酚酸、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和丹参素等。

1.1丹参多酚酸目前,关于丹参多酚酸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特别是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面。

临床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改善微循环并防止微血栓形成。

它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P -选择素,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目的。

它还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平板试验心电图ST-T 改变,故丹参多酚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1-4]。

1.2丹参酮ⅡA有关丹参酮ⅡA 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报道相对较少。

实验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 可通过降低血小板活性及凝血活性从而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的病理损害,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5-6]。

1.3丹酚酸B目前,关于丹酚酸B 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

研究显示,丹酚酸B 主要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等作用[7-8]。

1.4丹参素丹参素是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基本结构成分。

研究显示,丹参素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时间[9]。

2丹参制剂研究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栓性疾病的丹参制剂主要有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等。

2.1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关于丹参注射液的研究报道较多,实验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主要有防止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抑制P -选择素活化,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小板内Ca 2+浓度等作用[10-12]。

临床研究显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通过抑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13-14]。

丹参注射液还可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肾移植术后早期以及老年心血管疾病等。

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对于改善老年睡眠、狼疮肾、硬膜下血肿等也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5-16]。

此外,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脾亢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血液黏稠状态和微循环淤滞情况,有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7]。

2.2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有关其临床研究的报道较多。

据报道,复方丹参滴丸能从多部位、多层面和多靶点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功能,改善纤溶活性[18-19]。

复方丹参滴丸被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20-21]。

复方丹参滴丸能够增加冠脉流量,改善缺血区的侧枝循环及供血,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紊乱,提高*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药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应用形式。

电话:0371-66245342。

E-mail :lixuelin 450000@163.com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李学林1*,姚保杰2,李春晓1(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R 285.5;R 9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408(2013)07-0670-03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3.07.34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丹参及其制剂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查阅近十年国内相关文献,对丹参及其制剂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结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丹参多酚酸、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和丹参素等丹参有效成分及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等丹参制剂方面,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结论:针对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较多,而对于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今后需对有效成分分离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丹参制剂;血小板;研究进展··670中国药房2013年第24卷第7期China Pharmacy 2013V ol.24No.7心肌的耐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形成,显著降低心肌坏死的可能[22]。

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水平及抗血小板聚集双重作用,是高脂血症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的首选药[23]。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在与抗血小板聚集的化学药合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报道称,复方丹参滴丸能够对阿司匹林抵抗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24];其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QT 离散度[25]。

复方丹参滴丸的实验研究显示,其可明显增加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黏度[26];对二磷酸腺苷、凝血酶和胶原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27]。

2.3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等作用[28]。

实验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CD 41和CD 62P 的表达,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同时具有抗凝抑栓的作用[29-30]。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急性脑梗死、肺心病、冠脉综合征、原发性肾综合征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31-32]。

据报道,丹红注射液具有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33-34]。

临床也有报道,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35]。

丹红注射液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也是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而发挥的。

丹红注射液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非常广泛,有报道称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36]。

另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吡格雷等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7-39]。

2.4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

药理实验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内压、减少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组织从微循环中提取氧的能力[40-42]。

临床上,复方丹参注射液常用于治疗脑梗死、肺心病、心绞痛、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疾病[43]。

有报道称,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少急性肺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高凝状态和氧合,同时也能够改善血瘀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44],这为临床早期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了新方法。

也有报道称,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联合阿司匹林均可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但联合应用效果更佳[45]。

2.5丹参多酚酸注射液目前,对丹参多酚酸注射液的研究报道不多,只有个别临床报道。

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 改变,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抑制作用[46],同时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也具有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作用[47]。

2.6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恢复、抑制微炎症反应、抗肾间质纤维化等作用[48]。

临床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 苯磺酸钠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也有报道称其能用于治疗冠心病和慢性肾衰竭[49-50]。

另外,在治疗高龄老人的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疗效确切[50]。

2.7其他除了上述丹参制剂外,其他丹参制剂同样广泛用于治疗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杨佳等[51]提出,无论是丹参的复方制剂还是单味药及部分提取物,均可以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从而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芪丹通脉片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前列环素与血栓素平衡来抗心肌损伤[53]。

而丹参片与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能预防冠状动脉支架血栓等术后冠状动脉事件,且疗效优于单用抗血小板药物[53]。

3结语丹参及其制剂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目的。

目前,针对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相对较多,但对于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证据相对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样本量较小的临床观察,少而局限,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丹参及其制剂的实验研究缺乏明确的作用机制,虽然有效成分提取物制成的口服制剂和注射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无法说明发挥作用的成分是什么。

因此,丹参及其制剂需要在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和明确的研究。

如果能够分离出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有效成分,并阐明作用机制,将会对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并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1]高辉,李先辉,李春艳,等.丹参多酚酸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与黏附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514.[2]颜平,罗心平,施海明,等.丹参多酚酸盐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092.[3]任玉芳,任翠莲,李方江,等.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8,17(21):3.[4]牟鑫煜.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及MMP-9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59.[5]张璇,张林亭.丹参酮ⅡA 对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4):401.[6]吕雄胜.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3):190.[7]薛冬英,洪嘉禾,徐列明.丹参酚酸B 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在肝星状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39.[8]杨富国,张安勇,陈作元,等.丹酚酸B 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50.[9]李智.丹参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ERK 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671China Pharmacy 2013V ol.24No.7中国药房2013年第24卷第7期[10]卢薇.丹参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自由基损害和血栓烷等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5):493.[11]钟佩茹.丹参注射液对正常及血瘀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5.[12]钟佩茹,林秀珍.丹参注射液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2):141.[13]裴晶.注射用丹参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临床疗效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06.[14]于涛.丹参注射液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15]董希俊,周新家,韦慧卿.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3):4735.[16]李文君.针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55.[17]欧希,刘吉奎,熊沛.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416.[18]吴参,刘晶莹,齐敏,等.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380.[19]伍寒松.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093.[20]王艳春,于汶,殷守荣.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78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211.[21]孙冬青.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脑梗死10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631.[22]魏俊霞.复方丹参滴丸治疗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418.[23]刘新山.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9):131.[24]柴志强,魏立,丁钰.复方丹参滴丸干预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试验[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4):387.[25]杨乔淦.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QTd 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18.[26]李延平,刘凤芝,孙金圣,等.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2):100.[27]冯洁,王嗣岑.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61.[28]曹天然.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92.[29]付樱,何娟,卢露.丹红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抗凝抑栓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7,2(6):367.[30]曹天然,梁勇.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92.[31]段淏,赵珉,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667.[32]黄文胜.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2177.[33]段淏,赵珉,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667.[34]逄锦晶,郑敏,种瑞峰.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84.[35]潘纯凯.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治疗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8):60.[36]刘学文,杨丽,杨锐.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37]谢盛,曹聪.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高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1,35(9):660.[38]陆竹,王锦海,孙旭,等.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6.[39]饶国涛,何荣华,邹永光.丹红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9.[40]刘剑波.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278.[41]辛沈,林朝胜,边瓯,等.香丹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4):394.[42]仇锦春,廖清船,张永,等.香丹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37.[43]何月光.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18.[44]徐敏,黄亮,李闽云,等.复方丹参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31.[45]程功,乔媛,姚晓伟,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0,5(9):819.[46]高文谦,朱平.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07.[47]穆德广,金发光.丹参多酚盐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1):43.[48]于敏,王姣,史耀勋,等.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可能机制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5):743.[49]吕雄胜.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3):190.[50]黄方,潘士勇.丹参酮ⅡA 磺酸钠治疗高龄老年人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150.[51]杨佳,秦彩玲.复方丹参方及丹参、三七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2):59.[52]龙铟,刘莉,王宗仁,等.中药芪丹通脉片对心肌损伤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406.[53]于兆安,于首元.丹参片在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后应用的初步观察[J].上海医学,2006,29(5):280.(收稿日期:2012-07-16修回日期:2012-10-10)··6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