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2009年自然地理试题(B)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学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5套试题+答案要点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学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5
套试题+答案要点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学考研参考试题 5套《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 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层物理07 08 09考研真题

2008年一、概念解释题(共30分,每题5分)1.泡点压力:2.接触分离:3.气体压缩因子:4.地层油的体积系数:5.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6.相渗透率:二、简答题(共 50分)1.影响天然气粘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天然气的粘度有何影响?(10分)2. 简述实验室内测定孔隙度的过程。
(10分)3. 影响碎屑岩孔隙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对孔隙度有何影响?(15分)4. 影响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有哪些?请对这些影响因素做简要分析(15分)三、分析题(共 40 分,每题20分)1.结合下面P(压力)—T(温度)相图,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解释等温反凝析过程F—>E—>D—>B—>A。
(20分)a)b)P—T相图2.画出水润湿岩心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曲线,并将曲线分为三个特征区域,分析各个区域油水两相的渗流特征。
(20分)四、论述题(共 30 分)驱油用剂的波及系数是影响采水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论述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及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波及系数。
一、概念解释题(共30分,每题5分)1.平衡常数:2.多级分离:3.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4.两相体积系数:5.有效孔隙度:6.残余油饱和度:二、简答题(共 50分)1.写出忽略重力和毛管力条件下达西定律的体积流量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单位?(10分)2.影响原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原油的粘度有何影响?(10分)3.列举三种常用测定毛管力的方法,并说明测定原理和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15分)4.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对渗透有何影响?(15分)三、分析题(共 40 分,每题20分)1.画出典型压汞和退汞曲线图,标出毛管力曲线的四个特征参数,并分析这四个参数的含义及四个参数的大小与油层物性的关系。
(20分)2.在同一张图上画出油润湿和水润湿油藏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示意图,假定油水粘度已知,在忽略重力和毛管力的条件下,写出含水率的表达式,并在相对渗透率曲线图上画出油润湿和水润湿两种情况的含水率曲线示意图,对比分析油润湿和水润湿油藏含水上升规律与水驱效果。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2009(回忆版)真题

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20*3)
地球表层系统;太阳常数;相对湿度;岩石圈;潜水;土壤肥力;净初级生产量;田间持水量;径流系数;(太多了实在记不住,但都很简单)
二、选择(3*5)
关于“生物量”概念;关于孔隙度;关于垂直地带性(都很简单)
三、简答(3*10)
1、径流形成过程
2、十大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气候带(看图说话)
3、温盐输送带的路线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和反馈机制(有图)
四、问答
1、全球大地,大气,地气系统年平均辐射特征(看图说话,图是书上的)
(20')
2、对地表系统概念模型的理解(25')。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答案

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现实主义原则”)。
3、差异风化: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称差异风化作用。
4、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1909年由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在该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增加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6、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石林。
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主要是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9、苦湖: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化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目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1)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1)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2)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 (3)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名词解释,1、基岩与岩基2、安山岩与闪长岩3、准平原与夷平面4、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一地层层序律、河流阶地、岩溶作用、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侵蚀基准面、地温梯度、区域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贝尼奥夫带。
二10个选择题,题库里的原题三作图题,见最后图,古生代褶皱产状倾角都是53或54度左右,中生代褶皱倾角约25度。
问题和答案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会分析题就行了(图比较丑,见谅)四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主要依据2.海底扩张学说基本思想及主要证据3.浅海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特征和分布规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

中国地质⼤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1999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5、矿物解理6、⽯林7、洪积⾯ 8、岩⽯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与岩浆作⽤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河⾕、冰蚀⾕与风蚀⾕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物沉积作⽤(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历史⽐较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洲6、岩浆作⽤7、背斜8、转换断层9、化⽯层序律 10、层理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20分)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试述岩溶作⽤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浊流2、承压⽔3、夷平⾯4、莫霍⾯5、地震震级6、搬运作⽤7、岩⽯结构8、地质年代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式⽕⼭喷发 14、岩株⼆、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四、试述变质作⽤的类型(共13分)五、试述⼲旱⽓候区湖泊的沉积作⽤(共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共10分)七、对⽐“V”型⾕、“U”型⾕和风蚀⾕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风度2、⼤地⽔准⾯3、承压⽔4、浊流5、变质作⽤6、岩⽯圈7、地温梯度8、解理9、⾓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态系统⼆、试述河流的剥蚀作⽤(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14分)五、试述⽕⼭作⽤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命的意义(8分)2003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1、转换断层2、潮汐3、⼤陆边缘4、岩⽯结构5、重⼒异常6、同位素地质年龄7、风化作⽤8、化学搬运作⽤9、冲积物的⼆元结构 10、黄⼟ 11、夷平⾯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洋地壳 15、承压⽔ 16、岩溶作⽤⼆、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3数字信号处理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43)数字信号处理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 试题代码: 843一、填空(每空3分 共 30分)1.序列x (n )= {3,6,4,8,1}, h (n )= {1,3,2},x (n )与h (n )的卷积为 ,x (n )的自相关为 。
2.如果用采样频率f s = 1000 Hz 对模拟信号x a (t ) 进行采样,那么相应的折叠频率应为 Hz ,奈奎斯特率(Nyquist )为 Hz 。
3.一个复序列x (n )的共轭序列为*()x n ,如果()x n 的Z 变换为()X Z ,收敛域为x x R z R -+<<,那么*()x n 的Z 变换为 ,收敛域为 。
4.[]()()()n k y n T x n x k =-∞==∑(T 为离散时间系统) 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
(填“是”或“不是”)5.将序列()x n 表示成单位抽样序列的移位加权和的表示式为 。
6.从连续的周期型信号抽样,所得到的离散时间信号 是周期信号。
(填“一定”或“不一定”)二、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傅立叶变换有哪几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什么特点?2、举例说明信号与信息的关系。
3、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用哪三种方式来表述?4、具有有理函数的因果系统,要使它具有线性相位,其单位冲激响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一个FIR 滤波器,它有实值单位冲激响应,那么它有广义线性相位的条件是什么?5、什么是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在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条件下,如果对()x t 的时间采样间隔最大为T ,那么对(2)x t 的时间采样间隔最大应为多少?6、有哪几种类型的理想频率选择性滤波器?7、用公式说明线性卷积与周期卷积的关系。
8、序列1()x n 的长度为1N ,序列2()x n 的长度为2N ,1()x n 和2()x n 的线性卷积为()l y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自然地理学试题代码:800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雾与霾
2、山风与谷风
3、岁差与章动
4、变性土与潜育土
5、潮汐与潮流
6、大洋中脊与中央裂谷
7、里亚式海岸与达尔马提海岸 8、山麓面与剥夷面
9、暗河与伏流 10、黄土与红土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每道题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全选对者得分,多选或少选答案都不得分)
1、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发生上升,那么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变化趋势是
(ABCD)
A、河床纵坡降增大
B、冲沟的横剖面变为V字形
C、滑坡增多
D、冲沟由树枝状向平行状发展
2、按照地下水的埋藏特征,山坡上的植被吸收的地下水通常属于(B)
A、潜水
B、包气带水
C、承压水
D、上层滞水
3、下列哪些岩石属于沉积岩AD
A、页岩
B、石英岩
C、大理岩
D、砾岩
4、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些属于生产者(AbD)
A、地衣
B、蓝藻
C、真菌
D、草本植物
5、下面是地球历史某时段的地质年代划分,从早到晚错误排列的是(ABCD)
A、D-S-C
B、C-D-S
C、C-S-D
D、S-C-D
6、在夏天,装有冷饮的不锈钢杯表面出现水珠,这是由于(Bc)
A、靠近杯表面的相对湿度增加
B、靠近杯表面的相对湿度降低
C、靠近杯表面的温度降低
D、靠近杯表面的水汽压增加
7、在一个山谷发现一套棱角明显,分选性差的粗大角砾石层,那么它最可能
形成的动力条件是ACD
A、洪流作用
B、片流作用
C、冰川作用
D、重力作用
8、在夏至,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直射点位于(AD)
A、23º26’N
B、南回归线
C、30ºN
D、北回归线
9、下列哪些地貌与冰川有关(ABCD)
A、蛇形丘
B、锅穴
C、羊背石
D、鼓丘
10、在一块岩石标本上,看见一种矿物,其特征是颜色为深绿色,发育两组
解理,晶形为长柱状,那么这种矿物最可能是(C)
A、斜长石
B、辉锑矿
C、辉石
D、钾长石
三、简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土壤研究的气候意义。
2、简述构造运动和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四、论述人类活动过程的生态效应(20分)
五、论述碳循环过程中的气候效应(30分)
六、读图题(30分)
下面为一幅某地区的地貌图,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该地区的地貌发展史(20分)
2、绘制A-A’剖面线的简要河谷横剖面图(10分)
某地区地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