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聊城大学812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2011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5)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自然区划
8.径流量
9.脱硅富铁铝化作用10.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5*10)
1、影响碳酸盐沉积的影响因素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3、河流泥沙的运移方式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或措施
三、论述题.(25*2)
1.目前全球气候变异的表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5*6)
1.交通网的连接性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
4.鞍本钢铁基地
5.苏伊士运河
6.鲁尔工业区
二、简答题(15*3)
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特征
三、论述题(25*3)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面对的措施
2.中国能源工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中国--东盟的形成动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真题2000-2011兰州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0X5)河流平衡剖面西太平洋暖池西伯利亚高压新仙女木事件大陆架大洋环流领海基线南海季风褐土Holocene二、回答下列问题(5X6)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四、论述题(1X20)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师大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0)2002年自然地理学一. 简答题(54)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6)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二.论述题(46)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15)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8)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一. 简答题(67)1. 中国的气候特征。
9)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9)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
6)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9)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
4)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
9)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
8)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9)二. 论述题(33)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18)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2003年自然地理学一.简答题(82)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12)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二.论述题(68分)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全国名校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1.中山大学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881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872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7年中山大学864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8年中山大学863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9年中山大学869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897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884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875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874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871地理学科基础考研真题3.山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830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832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832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1.中山大学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881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二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81科目名称:地理学基础考试时何:12月28日下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鹿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要写清JS号,不必抄J8.(1)成土因素⑵趋同适应(3)饱和水汽压(4)总矿化度(5)凤化作用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7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2)简述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原因和意义(3)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4)简述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5)简述影响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6)简述河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7)筒述泥石流形成的必备条件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60分)CD试论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2)试举例说明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对陆地海岸过渡带产生哪些影响?(3)试举例说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考试完毕,试题随答飓纸一起交回,第】页共】页2016年中山大学872地理学基础考研真题中山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72科目名称:地理学基础考试时间:2015年12月27日下午考生领知全部答塞一律写在答翘舐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鹿.~、名词解释(6个小理,每个S分,共疝分)!.层状冰硕:%水悻自净作用, 3.越流补始;4・耐受性定律;5,越异进北* 6.土蜩,二、填斐鹿(每个空格1分,共2。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集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分)民族人文地理学人口移动文化区地理物象二、简答:(45分)1 汉语的类型及分布.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宗教景观类型及标志建筑.4 传统农业类型.5 中国的旅游资源类型.三、论述:(75分)1 购物行为空间影响因素.2 人口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3 经济全球条件下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分)地质构造露点温度生物小循环成冰作用城市生态系统黄土生物多样性准平原喀斯特地貌气旋二、简答:(60分)1地震分布特征及主要地震带2大气分层情况及特征3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交换4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征5华南型河流特征6准平原的形成过程三、论述:(60分)1地貌成因及地貌类型(15分)2成土因素作用(15分)3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30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1999年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自然综合体 2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3综合剖面图 4第一河源带5景观的"省性" 6台湾暖流7土地评价8活跃生长期9地域系统研究法10海洋空间资源11 垂直地带性12紫色盆地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三、综合题(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论述"可持续发展论"的地理学原理.2.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试论"人-地关系"之我见.3. 试析1998年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4. 试析我国风景地貌的旅游价值(举例说明).北京大学1999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1地球表层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3热量带4水位与流量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1城市型工业2信息技术产业3香港的城市性质与城市功能4城市的门户位置与城市的中心位置5第九个五年计划的七个经济区域二、回答题(每题15分):1.垂直地带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别说明杜能圈与逆杜能圈的形成机制.3.南昆铁路对我国区域开发的影响.4.试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条件.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一、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内涵:(5 X 8 = 40)邻里单位容积率建成区城市用地选择切块设市过度城市化B/N比World City二、问答题(每题20分,任选3题,多选无效)1.在确定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10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10分)2.在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的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3.航空港(大型机场)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0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10分)4.请你评述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一、简要回答题(计40分,每题5分)1.区位与区位条件2.地理扩散规律3.地理滞后效应4.中心地5.门对门运输6.工业垂直联系7.交易费用8.集中型产业二、论述题(计60分,每题15分)1.根据对本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简述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看法.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解释与分析产业国际转移现象.3.论述决策者行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4.举例分析企业家对城市或区域发展的意义.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与地理界线:(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2季风气候区的界线3自然区划4内外流域分界线5景观6华北地区与相邻地区的分界线7相、限区、地方8干燥度9综合剖面法10对马暖流11土地诊断指标12三北防护林体系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概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类型2. 区域研究和类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3.举例说明土地评价的种类(至少3种)4.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5.举例说明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之间的关系6.我国沿海的潮汐类型和潮波系统三、综合题:( 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论述"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学领域应起的作用2.谈谈你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要点,试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3.就"南水北调"谈谈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4.以中国一条旅游热线为例,分析其资源结构及环境影响,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自然地理环境2河流水情要素3湿润系数4气团5生物的指示现象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2 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3论生态系统的功能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最后的五道大题1 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2 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3 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4 城市的精明增长5 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北京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5*4')1.大气环流2.径流深度3.土壤肥力4.太阳活动5.相对湿度6.地转流7.气候8.岩石圈9.土壤缓冲效应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1.生物多样性12.植物群落演替15.荒漠化二. 单项选择(5*4') 有关于enso的,剩下的忘记了三.简答题(3*10')1.关于地气辐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关于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陆地和海洋的公式,含义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响四.论述题(40'共两题)1.论述全球碳循环的自然过程,近200年来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环境影响和相关对策2.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试题一. 名词解释1.区位因子2.空间相互作用3.原料指数4.芝加哥学派5.人本主义地理学6.人口迁移二.选择题三.问答(8选6)1.试用绝对成本相对成本,资源禀赋理论分析两国的国际贸易,各自从事什么分工.给你一个图表(略),关于三种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价值构成.2.图表(图表表达了从北美至欧洲至日本到其他国家)请用产品周期理论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分额的转移。
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考研真题精选第1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名词解释1地轴冲科院2015研]答:地轴是为研究地球运动而假想的轴。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不停地围绕该轴线运转。
地轴通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南北极点,和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斜交。
地轴空间指向:某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研]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看自然环境。
3类地行星[西南林业大学2012研]答: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虱表面一般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4大地水准面[西南林业大学2012研]答:大地水准面是指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在测量工作中,均以大地水准面为依据。
因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和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匀,故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寸匕半球较细长,南半球较粗短的不规则曲面。
该面包围的形体近似于一个旋转椭球,称为”大地体”,用来表示地球的物理形状。
5岁差[西南林业大学2012研]答:岁差是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引起春分点在黄道上反地球公转方向的缓慢运行, 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略短的现象。
在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不断发生变化。
其长期变化使地球自转轴绕看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垂直轴旋转以大约26000年的周期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平均半顶角约23.5°。
6地球自转与公转[聊城大学2012研]答:(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2)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二00九年十月目录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二、硕士点专业简介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五、优惠政策六、特色和优势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
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
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5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
学院拥有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主持济南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
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