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执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带答案(理)
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政治(理科)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为选择题,共11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签约金额超过100亿元,现场交易金额超过4亿元。
这蕴含的道理是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物质基础2.下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经济、文化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中国葫芦文化艺术节在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市人民广场举行,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精品葫芦展大赛、葫芦展示会、“镜头中的葫芦”摄影展、聊城市“非遗”项目展、葫芦技艺大赛、精品技艺大赛颁奖、“非遗”专题文艺演出、社团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B.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是文化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文化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4.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的作用是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④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广东南海九江镇被称为“龙舟之乡”,该镇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试卷

2014年高二级上学期期末广雅、执信、二中、六中四校联考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卷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A.儒家 B.法家C.道家D.墨家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②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③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4.《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执信中学2015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执信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试题综述】本卷为2015届广州执信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考查了必修2《政治生活》的知识。
试卷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国体、人民民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人大的职权、党的执政、政协参政、我国外交政策等。
整份试卷较好地落实了考纲和教材,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侧重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是份不错的试卷。
【题文】2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种新要求的最佳选项是()①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②实行依法治国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知识点】E1 F1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政府职能。
【答案解析】 C 解析:①“强化”表述错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故排除。
【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主旨,结合排误法。
【题文】25.近年来,因新闻媒体监督、曝光而致贪腐官员落马的事件时有发生。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 B.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C.防止政府工作失误的治本之策 D.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知识点】E2本题考查民主监督。
【答案解析】 B 解析: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而不是民主决策,故排除A;C“治本”之策表述错误;D新闻媒体的监督不属于制度保障,故排除。
【思路点拨】注意把握材料主旨,采用排误法。
【题文】26.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
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知识点】E2 本题考查基层民主管理。
2015学年高二文科政治期末考试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高二级模块期末考试·文科政治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6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题,共24分)33.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分)。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普法的实效。
(3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3分)。
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更好的贯彻落实依法治国。
(3分)34.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4分)(2)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政策脱贫致富。
(4分)(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遵循和利用规律,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树立品牌意识,广泛探索,促进产业发展。
(4分)35.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3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的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
(3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必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分)④总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卷政治理试题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卷政治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A.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的B.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2、文化塑造人生,这表现在()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②奥运火炬传递③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④大众传媒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
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
”这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兼容并蓄D.革故鼎新6、电影《孔子》公映以来,引起各方热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孔子经典语句在影院中回荡时,让人的心灵再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广东高二高中政治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二高中政治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4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优秀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国游客正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中坚力量。
据预测,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从2012年的7000万人次达到2020年的1亿人次,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丑事”时有发生,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成为热议话题。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从文化生活角度应当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B.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3.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
这表明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
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这对我们对待文化的启示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传统文化,批判继承C.文化差异,正确对待D.外来文化,拒绝交流5.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将研讨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③保持文化多样性就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到15分钟—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超过90%。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Word版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文科政治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9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2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种新要求的最佳选项是()①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②实行依法治国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5.近年来,因新闻媒体监督、曝光而致贪腐官员落马的事件时有发生。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B.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C.防止政府工作失误的治本之策D.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26.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
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27.十八大以来,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先后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
2014-2015学年广州市七区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思想政治(文科)参考答案二、问答题(共3小题,共34分)34.(1)(2分)社会历史性(2)(6分。
每小点原理2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城镇化建设实践并随其发展而发展,且不断接受其检验(3分。
原理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同样给2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我国城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体现了我们对城镇化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3分)。
35.(1)(6分。
每小点2分)①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
③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
(2)(6分。
每小点3分)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粤剧的创新是基于社会实践,回应新时代的需求。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粤剧的创新能保持民族文化的活力,繁荣文化事业。
36.(1)(8分)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
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答出其中任意三方面即可)。
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4分)(2)(6分。
每小点原理2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①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分),体现物质决定意识(1分),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政治科(理科)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C.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D.文化总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2.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C.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D.只要发展文化就能提高综合国力3.某市廉政广告灯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改节”等古训,也有“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等格言,这些格言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氛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D.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4.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说,在当下的中国,人的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关系到未来的人的生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说明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人越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越能推动社会进步D.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不同的民族,待人的礼节往往各不相同。
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C.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6.尽管越南、韩国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7.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多样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8.“传统是活着的从前,好的传统文化都与时代相吻合,都是有生命力的。
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文化,也要注重在现代生活中的适应性传承,使之传承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年轻化。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对当代孝道做了如上简要的诠释,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继承性 B.民族性C.相对稳定性 D.历史性9.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
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
这一做法(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0.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
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11.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
这表明文化创新( )A.来源于社会实践B.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E.具有民族特色1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戏曲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坚持和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B.外来文化不能为本民族的社会实践服务C.只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就能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D.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人类文化的精粹14.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
这彰显了(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5.《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说明(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16.《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这体现了( )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17.邓小平谈到爱国时说:“难道爱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A.爱国主义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B.爱国主义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具体的C.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D.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18.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19.今天的文化生活,“喜”与“忧”交织在一起,出现“忧”的原因是( )A.文化市场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0.我们要努力改造的文化是( )A.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B.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C.各种殖民文化D.各种淫秽色情文化21.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
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3.近年来,我国一些公民在出境旅游中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
加快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不仅关系到国内社会和谐,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为此,当前的文化建设应当(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借鉴和践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24.“道德是文化的筋骨。
注重道德的文化,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这句话启示我们(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道德为指导B.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64本。
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
而中国的13亿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每年阅读量一本都不到。
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B.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会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应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D.必须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26.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27.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28.“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
”这主要说明( )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29.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0.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31.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