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论文
苯类事故消防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苯类事故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涉及苯类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以及苯类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1. 事故类型:苯类火灾、苯类爆炸、苯类中毒等。
2. 危害程度:苯类火灾具有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燃烧产物有毒等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苯类爆炸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苯类中毒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苯类事故消防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苯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
(2)灭火救援组:负责火灾扑救、爆炸事故处理和苯类中毒救援。
(3)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处置。
(5)物资保障组:负责提供灭火器材、救援装备和后勤保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火灾扑救(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灭火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火势情况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3)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4)如火势较大,立即请求消防部门支援。
2. 爆炸事故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灭火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3)如发生人员被困,立即进行救援。
(4)如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立即进行堵漏、通风和人员疏散。
3. 苯类中毒救援(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医疗救护组迅速到达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如中毒人数较多,立即请求医疗部门支援。
(4)对中毒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有毒气体扩散。
六、后期处置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苯及其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苯及其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范茂魁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08(21)12
【摘要】苯及其衍生物造成的灾害事故国内外不胜枚举,在这些事故中,火灾事故占的比例最大,火灾或火灾引发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苯及其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难度大、危险性高.本文从国内外幕及其衍生物火灾事故案例出发,结合灭火战斗原理和方法,探讨该类物质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范茂魁
【作者单位】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云南昆明,650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
【相关文献】
1.易燃可燃介质的压力容器火灾事故处置对策探讨 [J], 邓全龙;邓钦
2.从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处置解读化工火灾扑救对策 [J], 魏海俊
3.苯及其同系物事故处置中消防污水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J], 王媛原
4.(E+Z)-2-[2-(4-N'-甲基-N'-甲烷磺酰基苯)-1-(4-氟苯)二苯甲酮基]-N-芳基-联氨羰草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J], 刘永榜;孔小林;彭伟立;沈德隆;邢家华;陈杰;夏旭建
5.常州亚邦苯罐区火灾事故处置浅析 [J], 姚立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系物事故应急救援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对策探讨

般罐顶飞 出,罐项壁被掀 出一部分 ,从罐壁中间或底部裂
一
开导致苯系物泄漏 。 旦苯系物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作为应急救援主要
在采用消防射流进行扑救和控制时,消防水的流动和汇集 作 用使泄漏 出来的物料混杂其中形成消防污水。由于苯系物 火 灾事故往往燃烧猛烈,火灾现场温 度很高,消防人员及装 备 车辆无法接近,消防部门须采 用大功率消防水炮进行 远距 离 喷射 冷却。由于消防射流的流量较 大,随之 产生大量 夹杂 的
中国西部 科技
2 0 1 3年 1 2月第 1 2卷第 1 2期总 第 2 9 3 期
苯系物事故应急救援 中避 免造成环境 污染 的对策探 讨
王 媛原
( 公安 消防部 队昆明消防指挥 学校 ,云 南 昆明 6 5 0 2 0 8 )
摘 要 :消 防部 队每年都要处置很 多起苯 系物事故 ,但在苯 系物事故应 急救援处置 中若有 不慎就会导致环境 污染事件发生 , 且后果严重 。因此 ,在苯 系物事故应急救援 中,分析苯 系物事故应急救援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方面 ,提 出避免造成环境 污染的
基 苯 、苯 胺 等 。苯 系 物 是 重 要 的 石 油 化 工 原 料 ,主 要 应 用 于
误或设备损坏等造成苯系物发生泄漏 ,泄漏后未发生燃烧、 爆炸 。( 2 )先泄漏后燃烧或爆炸 。苯系物发 生泄漏后 ,挥发 出来 的苯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遇到火源 ( 明火 、 火花等 ) 很容易发生燃烧爆炸 , 爆炸浓度极 限为 1 . 2 %~8 %。 ( 3 )先爆炸后泄漏 。盛装 苯系物 的罐体发生物 理爆 炸后 ,
苯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苯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一、消除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等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二、隔离泄漏区隔离与疏散距离: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根据气象情况(风向等)来调整隔离警戒区范围。
三、抢救伤员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2、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四、火灾应急处置1、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2、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3、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五、现场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进行事故救援时,救援人员必须正确佩带齐全个体防护用品,不得盲目进行救护作业。
2、救护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安全的救援工作。
3、发生事故后一定要坚持先救人的原则。
及时疏散、抢救伤亡人员到安全区域。
4、使用消防带时不能扭曲,以免喷水量不够和损坏消防带;同时枪口不能对准人员,以免造成伤害。
5、使用灭火器时,用过的灭火器应及时带出现场,以防造成阻碍;未使用的灭火器不得靠近火灾部位放置,以免发生爆炸。
6、如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或者在事故态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作业现场管理混乱 苯蒸汽遇火爆炸 四名工人搭上生命案例分析

Life is a mirror. Whatever your heart is, your life will be like tha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作业现场管理混乱苯蒸汽遇火爆炸四名工人搭上生命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6年5月29日,公司有机厂苯胺车间在废酸提浓单元室内进行酸冷凝液贮罐拆除作业,含苯酸性水从酸冷凝液贮罐封头法兰流出,酸性水中的苯在该罐围堰内聚积,其挥发物遇到在该厂房东侧电焊作业的明火,发生爆炸着火,并引燃电缆、门窗及架板,导致在厂房内作业的施工人员4人死亡、11受伤。
二、事故原因
1、苯蒸汽遇电焊作业的明火,发生爆炸。
2、检修作业中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现场交底走形式;交叉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对外来施工队伍的管理不严,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利。
三、事故教训
1、施工作业要仔细查找薄弱环节,层层传递安全生产的压力,把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到基层各项生产活动中去。
2、坚决抑制麻痹大意的思想。
做到:没有计划不施工,没有方案不施工,没有进行危害辨识不施工,没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施工,没有检查确认不施工。
3、施工动火要对设施、管道进行有效隔离,彻底置换、清洗、吹扫,检测合格。
4、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要共同管理作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对施工作业现场共同管理;对现场风险共同识别;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共同确认;对专业技术培训共同组织。
一次粗苯拖车自燃事故及次生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LOW CARBON WORLD2020/12节能环保一次粗苯拖车自燃事故及次生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刘卫昆(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生态环境局,四川凉山615000)【摘要】粗苯是煤焦化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多种芳香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粗苯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强烈的芳香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高浓度苯对神经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中毒,对皮肤、黏膜有致敏作用。
粗苯属于甲类危险性液体,在生产、中间储存、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发生泄漏后极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引发次生环境事件,严重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本文通过对一次粗苯拖车自燃事故及次生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剖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并总结经验启示,可为日后类似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粗苯;自然事故;应急处置【中图分类号】X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12-0035-021突发环境事件概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各类突发事故引发的环境应急事件数量、影响范围和程度也较以往发生较大变化,应急处置显得十分重要,并且任务十分艰巨叫本文以西昌市某运输公司发生的一起粗苯拖车自燃事故及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为例,进一步梳理和剖析此次事件处置过程,归纳总结应急处置中的关键问题并吸取经验教训。
2事故经过2019年12月31日13:40左右,西昌市某运输公司一辆装载32t粗苯的拖车在前往贵州途中,于省道248线西昌海南404地质队附近发生自燃。
苯系物火灾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在处置化工火灾事故时,消防救援单位往 往采 用密集消 防射流进行控制和消灭火灾,主要利用的是水的冷却效应 。
由于 化 工 火 灾 事 故 往 往 燃 烧 猛 烈 ,火 灾 现 场温 度 很 高 ,消 防
人员及装备车辆无法接近 , 消防部 门须采用大功率消防水炮 进行远距离喷射冷却 。这样消防射流的流量较大,同时 由于 冷却效率不高,因此随之产生大量夹杂污染排放物的消防污
措施 ,是可 以避 免类似后 果的。发生在2 0 0 5 年1 2 月1 1 日的英
国 伦 敦 邦 斯 菲尔 德 油 库 大 爆 炸 事 故 , 是 自】 9 7 4 年 以来 英 国 最
大 的一次工业爆炸事故 。在这次事故救援 中,消 防废 水妥 善 处理 , 虽然共使用 了1 5 0 0 万升水 , 2 5 0 0 万升浓缩泡沫灭火剂 , 但消防废水被直接导 入地下排污系统 , 在灭火工作 结束后 再
关键词 :苯 系物 火灾;水污染事故 ;防控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6 3 9 6 . 2 0 1 3 . 1 2 . 0 3 1
苯系物是苯 的同系物及其衍 生物的总称 , 如 甲苯、 乙苯 、 二 甲苯 、硝 基苯、苯胺等 。由于苯 系物在 工业生产中被广泛 使用 , 近年 来,在苯系物 的生产 、 储 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中, 苯系物泄漏 引起 的火 灾事 故时有发生。 苯系物都具有 易燃有 毒特 性,一旦发生爆炸和火灾 ,导 致容器和管道破裂 ,物料 就会 泄漏 出来,消防部队在采用消 防射流进行扑救和控制 时, 消 防水 的流动和汇集 作用 使泄漏 出来 的物料混杂其 中形成 消防污水 , 形成 的污水 流将 构成对
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绪论一、背景与意义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医药制作等领域。
但是,苯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建立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于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目的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在苯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基础一、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国家标准《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南》二、相关文件1.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单位消防安全预案3.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第三章风险评估和火灾预防措施一、风险评估对苯储存、使用、生产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火灾预防措施1. 加强苯储存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2. 对苯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防止因设备老化引发火灾;3. 定期进行员工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5. 加强苯的安全使用和储存管理,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第四章应急救援组织和调度一、应急救援组织1.指挥部:由单位负责人担任,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2.救援队:由专业救援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救援工作;3.支持单位:由包括消防、医疗、通信等相关单位组成,为现场救援提供支持;4.联络官:负责与外部政府救援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工作。
二、应急救援调度1.发生苯火灾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挥部组织救援队前往现场展开救援工作;2.支持单位按照指挥部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援;3.通过联络官与外部政府救援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调度。
第五章应急救援工作流程一、火灾发生初期处置1.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火灾报警装置,通知单位内部人员撤离现场;2.同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组织救援队赶往现场进行初期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摘要:苯及衍生物造成的灾害事故国内外不胜枚举,在这些事故中,火灾事故占的比例最大,火灾或火灾引发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难度大、危险性高。
本文从国内外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案例出发,结合灭火战斗原理和方法,探讨该类物质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关键词: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66-02一、引言苯及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主要用作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医药和农药。
化工工业对苯及衍生物需求量大,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数量和频率也较大,苯及衍生物造成的灾害事故国内外不胜枚举,在这些事故中,火灾事故占的比例最大,火灾或火灾引发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2008年2月18日19时,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境内京珠高速公路耒宜段471公里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装运危险化学品苯的罐车与另一辆客车相撞后起火、爆炸,造成17人死亡,25人受伤。
1992年9月21日,位于英格兰北部西约克郡的希克逊国际公司的有机子公司精细化工厂硝基甲苯精馏装置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4人受伤,129人出现中毒症状。
因此降低甚至消除苯及衍生物事故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控制事故危害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消除危害,预防事故发生固然重要,但百密难免一疏,提高救援组织事故处置能力也同样重要。
二、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特点(一)燃烧猛烈,放出热量大苯及衍生物燃烧速度快,燃烧猛烈,放出热量大。
如苯、甲苯的燃烧速度分别为165.37kg/m2?h、138.29kg/m2?h,比汽油的燃烧速度(91.98kg/m2?h)还快得多;燃烧放出的热量大,如苯、甲苯的热值分别为40260kj/kg、40570kj/kg,几乎和汽油的热值(43510kj/kg)相当。
燃烧速度快,放出热量大,高温烟气多,容易危及灭火救援人员安全。
通过研究人体对温度的承受能力发现,火场温度达到49℃-50℃时,会使人的血压迅速下降,导致循环系统衰竭;吸入的气体温度超过70℃,就会使气管、支气管内黏膜充血长出水泡,毛细血管破坏,以致血液不能循环,组织坏死,特别是会导致脑神经中枢破坏而死亡。
此外,燃烧猛烈,放出热量大,容易导致化工装置、储罐变形坍塌,形成大面积流淌火,危及灭火救援人员及周围装置、储罐安全,事故危害增大。
(二)现场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苯及衍生物沸点低,密度小,如苯、甲苯的沸点分别为80.1℃、110.6℃,密度分别为0.88g/cm3、0.87g/cm3,汽化速度快(温度越高,汽化速度越快),汽化形成气体后毒性大,如人吸入较高浓度苯时,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甚至因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长期接触超标浓度的苯(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40mg/m3)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苯已被确定为致癌物,苯引起的白血病是我国法定的职业性肿瘤之一。
灭火救援现场苯及衍生物汽化形成气体后易造成灭火救援人员伤亡,2006年10月24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省道103线顺河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运载危险化学品“粗苯”的罐车与一辆东风大卡车相撞后冲出路基,导致“粗苯”泄漏,造成参与事故救援的28名警察不同程度中毒。
2002年5月,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重大苯中毒事故,造成31名工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6月5日,经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组织职业病诊断专家组诊断:慢性重度苯中毒15人(再生障碍性贫血14人,死亡2人)。
此外,苯及衍生物发生火灾时,通常为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等有毒有害物质,部分苯的衍生物燃烧产生大量氮的氧化物,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都易造成灭火救援人员伤亡。
(三)污水毒性大,易污染环境当前的灭火战斗中,水的用量占灭火剂用量的90%以上,火场上要用大量的水灭火或冷却。
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时常用水冷却、泡沫灭火,产生的污水中常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水流入地表、江湖、河流中,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事故处置中产生的污水流如松花江,引发水污染事故,导致哈尔滨停水4天,造成了极坏的国内、国际影响。
(四)汽化速度快,复燃危险性大苯及衍生物沸点低,密度小,汽化速度快,火灾现场温度高,汽化速度更快,气态苯及衍生物复燃危险性大,如苯、甲苯的最小引燃能量为1.6mj、2.5mj,复燃危害非常大,如2004年3月17日,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机化工三厂氯化苯车间发生火灾,造成救援的51名消防官兵受伤,其中有28名官兵就是因复燃被灼伤(其中23名因吸入苯气体中毒受伤)。
(五)爆炸危险性高,危害大苯及衍生物汽化速度快,汽化后不但毒性大,且易引发化学爆炸,爆炸能量大,危害大。
苯、甲苯气体爆炸浓度极限分别为1.3—7.1%、1.27—7.0%,最小点火能量分别为0.20mj、0.35mj,爆炸温度极限分别为-11℃—14℃、4℃—38℃,爆炸产生的能量分别为0.883mpa、0.588mpa。
此外,化工装置、储罐发生火灾时受强热辐射,爆炸的危险性也比较高。
2005年11月13日,吉林中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处置中,共发生15次爆炸。
三、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处置对策(一)加强防护,防止中毒当前公安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指战员个人防护意识都有待提高,在灾害事故现场没感觉到危害就不用个人防护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伤亡的案例也不少见。
虽然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并不一定能确保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伤亡。
危险化学品中毒分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部分危险化学品中毒还有沉积性和潜伏性,苯及衍生物中毒机理也基本类似。
因此处置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时,指战员必须强化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如处置苯、硝基苯、苯胺等事故时,要求佩带全防护型虑毒罐、穿封闭式防化服。
(二)冷却控制,防止蔓延冷却控制、防止事故发展蔓延在化工、危险化学品火灾处置中非常重要。
冷却可降低温度,防止装置变形、坍塌,还可降低燃烧速度,对爆炸发生也有抑制作用。
当前,指战员大都有冷却控制的意识,只是缺乏冷却量化意识,表现为冷却用水量过大或过小,用水量过大导致污水过多,火灾后又闹水灾,用水量过小,则不能实现冷却保护目的。
处置罐装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时,冷却用水供给范围和供给强度通常如下:相邻罐指距着火罐壁1.5倍直径范围内的全部储罐。
(三)控制污水,避免二次事故处置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时,控制污水指控制污水产生和控制污水流向。
2006年8月23日8时15分,江苏省常州市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蒽醌车间苯罐区发生火灾,导致罐区5个卧式罐、4个立式罐近80余吨苯泄漏燃烧。
处置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水造成附近的武宜运河和下游的滆湖、太湖污染,消防部门协同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1、灭火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水;2、输转排污,利用排污泵将污水导流至污水池;3、调集棉被、稻草设置8道围栏吸附水面苯液;4、分段筑堤打坝,拦截污染水体向下游流淌;5、使着火罐苯液充分燃烧。
事故处置圆满成功,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灭火救援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此外,苯及衍生物和水不互溶,密度比水小,若不对污水进行控制,还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性,2004年3月17日,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机化工三厂氯化苯车间发生火灾,火灾初期没有对污水围堵控制,导致距着火点百米内阴沟相继发生爆炸起火,形势非常危险。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设计不尽科学,部消防局曾对1705个企业问卷调查,内部日常无处污能力的占9%,无事故状态下处污能力的占33%,清污不分流的占17%,未制订应急预案的占21%。
因此处置时控制污水产生和控制污水流向对避免二次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泡沫覆盖,防止复燃苯及衍生物汽化速度快,汽化后气体不但有毒,还易燃烧、爆炸。
处置时减小汽化速度对事故的成功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减小液体苯及衍生物汽化速度,可用抗溶性泡沫对泄漏液体进行覆盖,避免发生中毒、爆炸、复燃,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五)科学判断,能攻善守处置苯及衍生物火灾事故时,指挥员不能蛮干,不能强化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海战术,应科学指挥,能攻善守,必要时进行战略性撤退。
危险化学品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突然变白、增亮,罐体发生颤动,发出“嘶嘶”呼叫声等征兆时,应立即撤退,确保参战人员和器材装备的安全。
2005年11月13日,吉林中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中,虽发生了15次爆炸,但指挥员科学判断,正确决策,屡次爆炸前都进行战略性撤退,没有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四、结语苯及衍生物在化工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该类物质引发的事故也不胜枚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预防事故发生是控制事故危害第一要义,但应看到一段时间内要实现此目标是不现实的,研究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化工安全与环境》编辑部.国外化工事故案例精选[m].北京:北京中化信深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01.[2]孙维生.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李建华.灭火战术[m].天津:群众出版社,2004.[4]李树.灭火战术(上)[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