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
机房硬件软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机房硬件软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为了保障机房硬件软件设备的安全使用,可以制定以下制度:
1. 准入制度:对机房内人员的准入进行严格管理,制定入场申请和审批流程,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2. 管理制度:建立机房管理员岗位,负责机房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制定机房巡检制度,定期对机房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安全设施制度:安装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对机房进行24小时监控和访问控制。
4. 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房内的硬件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包括设备的来源、配置、维修记录等信息。
制定设备领用和归还的流程,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权限。
5. 网络安全制度: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包括网络接入控制、防火墙设置、网站过滤等措施,保障机房网络的安全。
6. 数据备份制度: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机房内的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应急预案制度:建立机房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保障机房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8. 培训制度:定期对机房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以上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机房硬件软件设备的安全使用。
不安全状态分类

不安全状态分类不安全状态分类在信息技术领域,不安全状态是指可能导致信息安全事故或风险的状态。
不安全状态可以发生在多个层面,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源和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不同类型的不安全状态及其影响。
1.硬件故障硬件故障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例如,计算机硬件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高温、振动等原因出现故障。
硬件故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甚至设备损坏等问题。
2.软件故障软件故障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程序出现错误或异常,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软件故障可能由代码错误、软件漏洞、恶意软件等原因引起。
软件故障可能会导致数据损坏、系统崩溃甚至设备损坏等问题。
3.网络故障网络故障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或网络连接出现问题,导致网络服务无法正常提供。
例如,网络连接可能因为网络设备故障、网络线缆损坏、网络流量拥堵等原因出现故障。
网络故障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中断、系统崩溃甚至信息安全泄露等问题。
4.电源故障电源故障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电源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例如,电源可能因为电力中断、电源设备损坏等原因出现故障。
电源故障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问题。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计算机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灰尘、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高温可能会导致硬件设备损坏,湿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电路板腐蚀,灰尘和辐射可能会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
环境因素的不正常可能会引发各种系统故障和数据问题。
6.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由人的行为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用户输入错误密码、恶意攻击、误操作等都可能导致系统的不安全状态。
人为因素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损坏甚至社会形象受损等问题。
同时,组织内部的不当管理,如缺乏权限控制、安全培训不足等也是人为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别探讨了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电源故障、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不安全状态的分类及其影响。
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一、引言二、审计目的本次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提出合理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三、审计范围本次审计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安全:主要检查服务器、网络设备的物理环境是否具备安全性,如是否设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等。
2.软件安全:主要检查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如是否进行了安全配置、是否定期更新补丁和是否设置了严格的访问控制。
3.网络安全:主要检查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的安全性,如是否有足够的防御措施来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4.数据安全:主要检查企业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性,如是否进行了数据备份、加密和权限控制。
5.环境安全:主要检查服务器机房、办公环境的安全性,如是否有严格的门禁控制和妥善的设备管理措施。
四、审计方法本次审计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收集了企业的安全策略、规章制度、安全监控日志等相关资料。
2.采访与调查:与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面谈,了解其对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意识。
3.技术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五、审计结果根据对企业的审计,发现如下问题:1.硬件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服务器机房未设置视频监控,设备管理不规范,存在被盗风险。
2.软件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操作系统未及时更新补丁,数据库的默认配置未修改,容易受到攻击。
3.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网络设备未启用防火墙,未进行入侵检测,存在网络攻击的风险。
4.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数据备份没有定期进行,未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和权限控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
5.环境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办公环境的门禁控制不严格,存在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的风险。
六、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加强硬件安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施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物理安全的保护。
2.加强软件安全: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修改数据库的默认配置,定期对软件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配置评估。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前言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及其相关资源免受物理和环境方面的损害或干扰。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环境安全威胁以及提高环境安全的方法。
重要性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对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环境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损害:1.物理损害: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湿度、电磁干扰等,可能导致计算机硬件的故障或损坏。
例如,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电脑主板烧毁,湿度过大可能导致电路板腐蚀。
2.数据丢失:环境安全问题也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
例如,不可靠的供电环境可能导致计算机突然断电,进而导致数据丢失。
3.信息泄露:对计算机的物理访问也可能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
例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物理接触计算机来获取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敏感数据。
综上所述,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环境安全威胁为了做好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可能存在的环境安全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安全威胁:1.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计算机硬件产生不良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计算机硬件过热,而低温可能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要保证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2.湿度:湿度过大可能导致计算机内部的电路板腐蚀,从而影响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
因此,要保证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3.电力供应问题:稳定的电力供应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供电不稳定可能导致计算机突然断电,进而导致数据丢失或硬件损坏。
4.物理安全: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计算机可能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
因此,要采取措施保护计算机免受物理访问的威胁,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使用门禁系统等。
提高环境安全的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确保物理环境符合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房或落地的地方,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硬件设备要求。
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是网络环境下的重要问题,因为网络环境的风险和威胁增加了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漏洞。
为了防止这些威胁和风险,必须采取必要的保障和维护措施,以确保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和稳定性。
一、基本原则1. 合理使用:计算机硬件需要按照厂商的要求和规定使用,避免滥用和超负荷使用。
2. 审慎维护:计算机硬件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硬件组件的正常工作。
3. 安全保障:计算机硬件需要安装足够高效的安全软件和硬件,避免受到恶意攻击和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的攻击和误入。
二、技术措施1. 数据备份:计算机硬件数据需要经常备份,保证数据不会在硬件故障或被恶意攻击时丢失。
2.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硬件设备或软件程序,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检测和过滤入侵和攻击,对于来自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网络流量,检测和过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阻止其穿过防火墙进入内部网络。
3. 权限管理:计算机硬件需要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以便用户根据其不同的权限和身份,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通过这种权限管理,可以避免非法访问或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4. 安全软件:计算机硬件需要安装足够高效的安全软件,例如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安全监测软件等,保证计算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
三、维护保养计算机硬件的保养和维护是确保计算机硬件正常工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维护保养的建议:1. 电源维护:计算机硬件电源是硬件工作的重要保障,需要检查电源的稳定性,电线的损坏或短路情况,以保证电脑的正常工作。
2. 清理硬件:计算机硬件需要经常清洁,清理硬件内部和外部的灰尘,例如CPU散热器、风扇和散热片等。
3. 连接检查:计算机硬件需要检查连接,包括电缆、阀盖和主板插槽等,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硬盘维护:硬盘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存储设备,需要经常维护,例如定期清理硬盘,指定安全区域,检查硬盘搜寻和读取速度等。
以结语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是确保计算机工作正常和可靠的重要措施,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维护保养策略,以防止恶意攻击和计算机故障等安全风险,从而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自身的需求,制定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管理规定中的内容:
1. 机房和服务器房间的布局和安全要求:包括机房的容量规定、防火要求、温湿度控制、进出口通道的保护、防水防尘措施等。
2. 信息技术设备的防盗措施:包括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安全告警系统等,以保护设备免受非法入侵、盗窃或损坏。
3. 数据和设备的备份和恢复措施:包括定期备份数据、备份的存储和保护、灾难恢复计划等,以防止数据丢失和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4. 电源和电力管理:包括UPS电源系统、发电机、给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力负载管理等,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故障时的备用电源。
5. 设备的安全标识和管理:包括设备的唯一标识、标识牌、设备清单和更新记录、设备准入和退出流程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6. 物理访问控制:包括人员访问管理、访客登记流程、资质审核、安全教育和培训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设备区域。
7. 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包括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设备冷却、噪音控制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对环境的保护。
8. 监测和报告: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流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措施和通知流程。
以上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内容,具体的规定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和调整。
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硬件在网络环境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计算机硬件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重要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保障和维护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重要性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硬件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是信息载体和信息处理的平台。
计算机硬件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网络黑客攻击、病毒和木马等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
保障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在网络安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攻击:计算机硬件通常存放在固定或者易受访问的场所,如办公室、机房等,很容易受到人为的物理攻击,比如破坏、偷窃等。
2. 病毒和木马:计算机硬件容易受到病毒和木马等恶意软件的感染,从而导致硬件设备的安全受到威胁。
3. 网络攻击: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还会受到网络攻击的威胁,如黑客入侵、DDoS攻击等,这些攻击可能导致硬件设备受损或者被控制。
4. 硬件故障:硬件设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故障率,一旦硬件故障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者系统崩溃。
三、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为了保障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以应对上述存在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1. 物理安全:确保计算机硬件存放在安全的场所,并采取一定的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
2. 安全防护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升级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及时发现并清除计算机硬件中的病毒和木马等恶意软件。
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

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计算机硬件主要指主机及其辅助设备,包括计算机、外设及UPS不间断电源等。
计算机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硬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状况。
选择硬件设备,应根据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计划,所选软件的要求及单位经济力量等因素统筹考虑。
下面分项进行说明:一、主机和处理速度微机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频决定,现在微机的主频一般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频越高,速度越快。
另外,硬盘的存取速度对主机处理速度也有影响,硬盘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机处理速度亦越快。
二、内存即内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以字节来表示。
对内存的要求,应以能保证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为最低限度。
微机的内存,最低为640K,高档微机的内存,一般是8M——16M.一般的商品化软件在1M内存的微机上,就可以正常运行。
但对WINDOWS版财务软件,多数据的内存配置应为工作站8M以上、服务器16M 以上。
而对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财务软件,服务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盘是外部存储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存储容量的大小也用字节表示。
硬盘容量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日常所存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现在的微机硬盘可以高达几个G(千兆),均可满足要求。
四、打印机打印机的种类很多,价格、性能相差也较大,选择合适的打印机就显得较为重要。
选择打印机,可参考如下因素:⒈打印速度,即每分钟可打印的字符数。
⒉打印宽度,即一行可打印的字符数,应满足会计报表的宽度。
⒊中文处理能力,包括是否装有汉字库,可供选择打印的字体种类,字型的大小,以及美观程度等。
一般装有硬字库的打印机速度要比没装的快得多,使用也方便,但价格稍贵。
⒋打印的质量,打印质量的参数为分辨率,即每英寸可打印的点数(DIP),打印参数越高,打印出的字符越美观。
五、UPS(不间断电源)由于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要求计算机不能无故中断,以免因停电等使计算机工作中断,造成数据丢失等情况,所以计算机供电系统必须配备UP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08.2020
.
12
计算机中的显示器、中央处理器(CPU) 和总线等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向外部 辐射电磁波,电磁波反映了计算机内部 信息的变化。经实际仪器测试,在几百 米以外的距离可以接受与复现显示器上 显示的信息,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可以 在其所有者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泄漏出去。 计算机电磁泄漏是一种很严重的信息泄
个系统的信息紊乱。
04.08.2020
.
7
在硬盘或软盘的磁介质表面的残留磁信 息也是重要的信息泄漏渠道,文件删除 操作仅仅在文件目录中作了一个标记, 并没有删除文件本身数据存区,有经验 的用户可以很容易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保存在软盘上的数据很容易因不小心划 坏、各种硬碰伤或受潮霉变而无法利用。
04.08.2020
04.08.2020
.
6
PC机的硬件是很容易安装的,当然也是很容易 拆卸的,硬盘是很容易被偷盗的,其中的信息 自然也就不安全了。存储在硬盘上的文件几乎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DOS的文件系统的存储结 构与管理方法几乎是人所皆知的,对文件附加 的安全属性,如隐藏、只读、独占等属性,很 容易被修改,对磁盘文件目录区的修改既没有 软件保护,也没有硬件保护,掌握磁盘管理工 具的人,很容易更改磁盘文件目录区,造成整
04.08.2020
.
17
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的范围是 0℃~45℃,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 计算机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温度每升 高10℃,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就会降低 25%。元器件可靠性降低无疑将影响计 算机的正确运算,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04.08.2020
.
18
温度对磁介质的导磁率影响很大,温度过高或 过低都会使导磁率降低,影响磁头读写的正确 性。温度还会使磁带、磁盘表面热胀冷缩发生 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影响信息的正确 性。温度过高会使插头、插座、计算机主版、 各种信号线腐蚀速度加快,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温度过高也会使显示器各线圈骨架尺寸发生变 化,使图象质量下降。温度过低会使绝缘材料 变硬、变脆,使漏电流增大,也会使磁记录媒 体性能变差,也会影响显示器的正常工作。计 算机工作的环境温度最好是可调节的,一般控 制在21℃±3℃。
.
14
计算机硬件故障也会对计算机中的信息 造成威胁,硬件故障常常会使正常的信 息流中断,在实时控制系统中,这将造 成历史信息的永久丢失;磁盘存储器磁 介质的磨损或机械故障使磁盘文件遭到 损坏。这些情况都会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04.08.2020
.
15
3.1.2 环境对计算机的安全威胁
1.温度 2.湿度 3.灰尘 4.电磁干扰
04.08.2020
.
19
湿度
环境的相对湿度若低于40%时,环境相对是 干燥的;若相对湿度若高于60%时,环境相 对是潮湿的。湿度过高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 与安全性都有影响。当相对湿度超过65%以 后,就会在元器件的表面附着一层很薄的水膜, 会造成元器件各引脚之间的漏电,甚至可能出 现电弧现象。当水膜中含有杂质时,它们会附 着在元器件引脚、导线、接头表面,会造成这 些表面发霉和触点腐蚀。磁性介质是多孔材料, 在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它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分变潮,使其导磁率发生明显变化,造成磁介 质上的信息读写错误。
04.08.2020
.
16
温度
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 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度相当高, 例如586CPU芯片需要带一个小风扇散 热,电源部件也是一个大的热源,虽然 机箱后面有小型排风扇,但计算机工作 时,箱内的温度仍然相当的高,如果周 边温度也比较高的话,机箱内的温度很 难降下来。
本章讨论计算机设备及其运行环境以及计算 机中的信息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防护方法, 并介绍利用硬件技术实现信息安全的一些方法。
04.08.2020
.
3
3.1 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威胁
3.1.1 计算机硬件安全缺陷 3.1.2 环境对计算机的安全威胁
04.08.2020
.
4
3.1.1 计算机硬件安全缺陷
04.08.2020
.
10
计算机硬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容易搬移, 尤其是便携机更是如此。这既是优点, 也是弱点。这样小的机器并未设计固定 装置,使机器能方便地固定在桌面上, 盗窃者能够很容易地搬走整个机器,其 中的各种文件也就谈不上安全问题了。
04.08.2020
.
11
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是不受操作系统安全 控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 输出命令打印文件内容,输出设备是最 容易造成信息泄漏或被窃取.
13
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中常常还 包括许多未公布的指令代码,例如DOS 操作系统中就利用了许多未公开的 80X86系列的指令。这些指令常常被厂 家用于系统的内部诊断或可能被作为探 视系统内部的信息的“陷门”,有的甚 至可能被作为破坏整个系统运转的“炸 弹”。
04.08.2020
➢ 重点讨论PC机的安全 PC机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建立个人办 公环境,可以放在办公室的办公桌上。 这样既提供了方便,也产生了安全方 面的问题。与大型计算机相比,大多 数PC机无硬件级的保护,他人很容 易操纵控制机器。
04.08.2020
.
5
即使有保护机制也很简单,或者很容易 被绕过。例如,CMOS中的口令机制可 以通过把CMOS的供电电池短路,使 CMOS电路失去记忆功能,而绕过口令 的控制。由于PC机的机箱很容易打开 (有的机器甚至连螺丝刀也不需要), 做到这一点是很容易。
第3章 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
04.08.2020
.
1
本章主要内容
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硬件安全技术 环境安全技术
04.08.2020
.
2
计算机硬件及其运行环境是计算机网络信息 系统运行的基础,它们的安全直接影响着网络 信息的安全。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自然损坏和 环境干扰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的窃取与破坏等 原因,计算机设备和其中信息的安全受到很大 的威胁。
.
8
内存空间之间没有保护机制,即使简单 的界限寄存器也没有,也没有只可供操 作系统使用的监控程序或特权指令,任 何人都可以编制程序访问内存的任何区 域,甚至连系统工作区(如系统的中断 向量区)也可以修改,用户的数据区得 不到硬件提供的安全保障。
04.08.2020
.
9
有些软件中包含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如 口令、软件狗等都很容易被有经验的程 序员绕过或修改认证数据。有的微机处 理器芯片虽然提供硬件保护功能,但这 些功能还未被操作系统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