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6)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主题为“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物体的浮沉条件定义及分类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3. 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及分类。

2. 学会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浮沉条件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及分类,以及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浮沉条件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及分类。

(2)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沉条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拓展: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宇航事业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及分类。

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及分类。

2. 请用所学的浮沉条件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通过随堂练习和知识拓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拓展延伸: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船舶工业,还可以应用于潜水艇、热气球等交通工具的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及应用;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模型、液体;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关于浮沉现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的含义。

2. 知识讲解:(1)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强调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原理的含义及应用。

3. 实验演示:(1) 演示浮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浮力计的工作原理;(2) 演示物体的浮沉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2)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1) 讲解有关浮沉条件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2) 讲解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例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2. 阿基米德原理。

七、作业设计1. 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如探究不同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9章第3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7. 物体的浮沉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轮船、木筏、游泳圈等都是利用物体浮沉的原理来工作的。
8.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中的应用:通过控制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变量,以及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变量,来研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板书设计
1. 浮沉现象的基本概念
- 浮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状态,包括上浮、悬浮和下沉。
(4) 游戏设计:设计一个关于浮沉条件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 使用PPT展示浮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直观。
(2) 利用视频资源播放有关浮沉现象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沉条件。
(2)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程度。
(3)测试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试题目,了解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例如,教师可以批改学生关于浮力计算的作业,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答案。
(2)作业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表示赞赏,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3)作业反馈: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批改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反馈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主要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3. 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的浮沉状态;4.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知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的掌握。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漂浮、物体在水中下沉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意义,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浮沉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沉状态,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解释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并设计实验验证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沉条件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答案:石头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木块在水中漂浮是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观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主要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2. 影响浮力和重力的因素;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影响浮力和重力的因素;2. 学生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和影响浮力和重力的因素;难点: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重力计、液体、物体;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的浮沉、物体的沉浮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讲解影响浮力和重力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

3. 实验演示:进行浮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浮沉条件的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浮沉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浮沉问题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浮沉条件: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2. 判断方法: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3. 影响因素: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2)分析影响浮力和重力的因素;(3)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比较,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2)影响浮力的因素有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影响重力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3)根据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并给出解决方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主要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模型等)、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巩固理论知识。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浮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等核心知识点,以及关键词。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工程、航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物体的沉浮原理与阿基米德原理在上述教学设计中,物体的沉浮原理与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了解物体浮力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浮沉的条件。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表达与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简单介绍浮力与重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向学生阐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激发兴趣[10分钟]通过播放一个与主题有关的视频或进行一个趣味实验(如在水中放置物体观察其浮沉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在黑板上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和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实验探究[3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小组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等,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浮沉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

5. 结果整理[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整理结果并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6.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沉、潜水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7.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板书设计教学板书设计如下: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五、课后作业1.思考并总结自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2.复习并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18春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浮力与升力第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018春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浮力与升力第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
大的是
( A )
【例2】 (2016苏州)小明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
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 一杯水、细线、铁块 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 与A体积 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9-3-2甲和乙进行了实验, 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吃水深度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知识点3
漂浮和悬浮的区别与联系
典例精练
【例5】(2017郴州)如图9-3-7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
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 物体静
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
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前预习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__________ 和 浮力
__________ 的大小. 重力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__________ ;②如果F浮>G物,物体__________ 下沉 上浮 ;③如果
放入一小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水的 密度 等于 __________ 比木块大,木块所受浮力__________ (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木块的重力.
(ρ
3 kg/m3) =1.0 × 10 水
模拟演练 1. (2016泰安)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四个盛有不同液
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图所示. 四个容器中的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g=1.2N>F浮 所以:下沉
例2 .把重5 N、体积为6×10-4 m3的物体投入水中, 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 N/kg)( C )
A.物体漂浮,F浮=6 N B.物体悬浮,F浮=5 N C.物体漂浮,F浮=5 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 N
∵物体漂浮 ∴F浮=G物 ∴ρ液V排g=m物g=ρ物V物g
∵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V排<V物 ∴ρ液>ρ物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推导:物体悬浮时ρ液与ρ物 有什么关系?
生活中的物理 小华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把生汤圆放入锅中,汤圆 先是沉入锅底,煮一段时间后汤圆又浮起来,你知道原 因是什么吗?
生汤圆体积小,受到的浮力也小,故沉在水底;熟了以 后其内部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浮力也变大,故浮了起来
水面 F浮 下沉到水底
G物 F浮<G物 物体下沉到水底
例题1.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 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 cm3的水,则物体
(g取10 N/kg)( C )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1.2 N的浮力
解析:F浮=G排=m排g=r水V排g=1N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由谁决定?
决定于物体所受的__浮___力和重_____力的大小.
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两个过程:
F浮 G物
下沉 F浮< G物 物体下沉
水面
F浮
G物
上浮 F浮>G物 物体上浮
三个状态:
F浮 漂浮
G物
F浮=G物 物体漂浮
F浮 G物
悬浮
F浮= G物 物体悬浮
生活中的物理
潜艇
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 不变 ,它受 到的浮力 不变 ,它排开水的体积 变大 (均填“变大、变小或 者不变”。已知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2.质量为0.5kg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是 5 N。另 一个质量是0.5kg的物体浸没于水中,排开重3N的水,该物体 在水中将 下沉 (填“上浮、下沉或者悬浮”)
3.有甲乙丙三个小球放入同一液体中,甲漂浮,乙悬浮,丙 沉入底部。若它们质量相同,则三者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F甲 = F乙 > F丙;密度关系为ρ甲 < ρ乙< ρ丙;若三者 体积相同,则所受浮力的关系为F甲 < F乙= F丙
再 见
核潜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