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合集下载

第三章记忆

第三章记忆
第三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节 记忆规律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可以使人积累个体经验 2.记忆活动是学习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 基本条件 3.记忆是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必要前提



16.记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包括 、 、 或 三个基本环节。 17.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 量达到何种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 】 A.50% B.100% C.150% D.200% 18.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5分) (07年)


19.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 和 。 20.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干扰叫 做 。 21.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现出 的规律。
四、记忆信息的加工理论


(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它是指 当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消失后的片刻 时间内,感觉映象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 感觉通道内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1)具有鲜明的形象 性;(2)保持时间极短,大约0.25—2秒 之间;(3)记忆容量较大;(4)信息在感觉 记忆中登记是无意识的。


30.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是利用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D.长 时记忆 31.鲁迅在《故土》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是作 者的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2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要防止遗忘应 该做到 A.多样化复习 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过度学习 23.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 平均数量为 个记忆单位。 A.3 ± 2 B.5 ± 2 C.7± 2 D.9 ± 2 (08年)

记忆

记忆


(二) 回忆 1.什么是回忆: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 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2.回忆的条件和策略 (1)联想是回忆的基础。 (2)编码的特异性:提取的线索形式与信息编码的形 式越接近,信息越容易被记起。 (3)心境影响记忆的提取——心境一致性记忆 (4)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 (5)双重(语义与形象)提取。 (6)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 (7)与干扰作斗争。

一般而言,记忆是在意识状态下对感知 觉输入的信息的积极、能动的加工(编码、 存储和提取)活动。 它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 等。

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发现也存在一种无 意识记忆,被心理学家称为内隐记忆。
大家想想:
记忆有什么作用呢?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保 证人的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 要的作用。 3、记忆连接着人的过去经验和当前心 理活动,人们才能完成学习、工作、生活。 并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 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 长时记忆的一个过度阶段。 (一)编码方式 1、听觉编码:语音回路 2、视觉编码:视觉空间画板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觉醒状态 2、组块 (可以通过扩大组块来扩大短时记忆容量) 3.加工深度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1929)最早提出了 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或称为整合论。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 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 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这种看法,得到了“细胞集 合”理论的支持。 (二)定位论: 早在拉胥里提出整合论之前,法国医 生布洛卡(1860)就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 认为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 然也不例外。这种理论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 研究发现, 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三)SPI理论:Tulving(1995)提出。SPI是串行 (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 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记忆

心理学记忆

精选课件
39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人类的遗忘
遗忘(forgetting):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 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精选课件
40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 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记忆过的材料永远不 能回忆或再认。
精选课件
29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定位论
–人物:布洛卡、鲁利亚、麦克高夫 –观点:
• ①布: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 也不例外。
• ②鲁: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 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对材料的叙述凌乱而不连贯。
• ③麦: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 缺陷,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是以体验过的 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word-logical memory):是以 概念极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精选课件
7
四.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贮存时间划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当感觉刺激 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
精选课件
12
–局部报告法: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 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 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 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 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9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 道相同。

记忆的名词解释

记忆的名词解释

记忆的名词解释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
理活动的基础。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的基本
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

保持是对
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
不同再现形式。

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
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

按照记忆的内容特性,研究者又将其分成两类,分别就是表征记忆和内隐记忆。

表征
记忆就是指可以意识到的过往经历,有时也被称作陈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包含我们的运动
能力,行为习惯这一类,就是我们没意识,但又的确就是因过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

一般看法是,能长期存在的外显记忆是被存储在大脑皮层中的,不过其产生却绝对依
赖脑中一个被称为海马体的结构。

然而关于记忆存储位置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还
缺乏强有力的直接证据。

但是有些类型的记忆是在其他位置被储存的-如运动模式,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它们可以被储存在小脑或脊髓。

记忆的概念及分类

记忆的概念及分类

记忆的概念及分类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指个体在经历、感知、学习、回忆和思维等过程中,对信息的存储、加工和提取的能力。

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学习和行为的重要环节。

记忆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巩固知识、提高智力,是人们进行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记忆的分类根据时间分类根据信息存储和提取的时间,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个体在感知刺激后,短时间内对刺激的印象进行存储的过程。

这种记忆保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钟到几十秒钟。

例如,我们每天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等,都会在感觉记忆中短暂保留,然后被我们的大脑进行筛选和处理。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感觉记忆之后,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加工的过程。

这种记忆的保留时间一般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之间,例如我们记电话号码、口诀等。

短期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很容易就会忘记。

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期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这种记忆的保留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终身,例如我们对童年经历、学过的知识等的记忆。

长期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才能保持记忆的持久性。

根据内容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形象记忆:是指个体对具体形象、图像、声音等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某个人、某个地方的印象和记忆,往往是由具体的形象所构成的。

语词记忆:是指个体对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等的记忆,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

情绪记忆: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某件事情的反应、某个情境下的心情等,都会成为情绪记忆的一部分。

情绪记忆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

运动记忆:是指个体对自己动作、行为的记忆。

例如,我们学习某种技能、习惯某种动作等,都需要依靠运动记忆来实现。

运动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1.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1)概念: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基本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①识记:同学们可以把识记理解为“学会了”,“记住了”。

比如今天学会了一个单词,记住了一句话,这个就是识记的过程。

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

②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

③再认和回忆:是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

所以再认和回忆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再认需要有刺激的出现,回忆不需要。

举个例子,一个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才能记起来是再认,回忆是不需要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也能回想起来。

记忆

记忆
•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 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 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 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 过程是否有意识。
• 也就是说,个体在内隐记忆时,没有意识到 提取信息这个环节,也没有意识到所提取的 信息内容是什么,而只是通过完成某项任务 才能证实他保持有某种信息。
Recover from memory
储存(保持)
Hold in memory
记忆有何作用?
1、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 系的整体。 2、记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3.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证。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输入
感觉
短时
• 巴特莱 (1886.10.20 —— 1969.9.30) • 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第一 人。 • 模式(图式)与重建
2、遗忘
(1)概念 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 认和回忆的现象,称之为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二)保持与遗忘
•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像在头脑中得到 巩固的过程,或者说是信息的编码、储存过 程。 • 与之相反的结果是遗忘,即对于识记过的东 西不能再认或重现,或错误地再认或重现。 • 保持和遗忘是同一过程(记忆的第二步)的 两个侧面,或者说遗忘是自然的。
1、保持
(1)概念 保持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 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间环 节。 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 从前有一只羊跟牛结婚,生了两个孩子, 长得很巨大,象狮子一样壮,他们爱上 一个处女,天天跟处女在一起,成了色 魔,结果被变成了水瓶里的两条鱼。 • 从前有一只“白羊”跟“金牛”,生了 “双子”,长得如“巨蟹”,像“狮 子”。爱上“处女”,“天秤”、“天 蝎”,成了“射手”、“魔羯”,变成 “水瓶”里的“双鱼”

关于记忆的例子

关于记忆的例子

关于记忆的例子
1. 记忆就像一个神奇的宝藏盒,比如我小时候第一次去海边玩耍,那蓝天白云、广阔大海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可真是让我兴奋极了呀!
2. 有时候记忆是模糊的,像一场若有若无的梦,就像我回忆起曾经在大雾天出门的情景,那些建筑都影影绰绰的。

3. 记忆不就是我们人生的影片嘛!我还记得和朋友们一起熬夜看流星雨的夜晚,大家那激动的样子真好玩。

4. 难道你们没有过那种一想起来就会偷笑的记忆吗?像我每次想到和同桌在课堂上传纸条被老师发现的尴尬又好笑的时刻。

5. 记忆可以是甜蜜的糖果呀,我永远忘不了我过生日时家人给我准备的惊喜,那可真是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6. 记忆也会像刺一样扎人呢,比如我曾经被最好的朋友误解的那次,真的好难过啊。

7. 你说记忆是不是很奇妙啊,像我偶然翻到小时候的照片,那些早已遗忘的瞬间一下子都涌了出来,太神奇了吧!
8. 记忆就是生活的调味料呀,有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我的这些记忆例子不都很有趣嘛,你们的记忆又是什么样的呢?
观点结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记忆,它们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高中生在记忆知识方面常常耗时较多却事倍功半,请结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记忆力的开发”是根据高中生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而设计的关于学习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学好本课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规律,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记忆的一些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对象分析:许多高中生在记忆知识方面常常耗时较多却事倍功半,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条记忆规律和两种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运用记忆规律改进记忆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最强大脑强大的记忆功能)
(二)了解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2.了解自己的记忆状况
在导入课题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三行数字材料,让学生任选一行,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

上面的数字是:
63、85、34、27、59、48、92、47、12、75、28、41
76、29、59、24、67、19、83、49、23、91、12、46
58、62、87、93、25、98、28、32、45、16、73、51
学生写完后进行记忆自测结果评价,然后启发同学讨论,理解什么是记忆力。

最后老师归纳:记忆力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其印象仍保留在头脑里,又能根据需要提取出来的能力。

记忆包括3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3.记忆规律
规律一:首因效应刚进学校的第一天;近因效应昨天发生的事情。

展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讨论克服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同学讲解,老师补充、举例,引出记忆规律一:记忆过程中遗忘先快后慢。

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如在晚上进行学习,第二天早晨复习效果较好。

规律二:展示三组英语,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理解记忆)
TH ELI TTL EB OY SI TSD OWN
HE WA NTS TO STU DY ENG LNSH
Please tell me all about that
先让学生读一分钟,再请4个同学在黑板上默写,并请默写得好的同学谈经验,引出记忆规律二: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

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不要死记硬背,对一些枯燥的材料可赋予意义联想归类等记忆。

规律三:
中间的材料较难记。

针对这一规律让学生找出记忆对策: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

②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

(三)记忆方法
推荐班上记忆力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

最后由老师来总结。

1.谐音记忆法。

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字变成有意义的语言,利用谐音进行记忆。

如把99790989谐音为“舅舅吃酒,拎酒拜舅”,3.14159谐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用谐音法记:8875576 83836264
2.联想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容易遗忘,而奇特的事物就容易记住。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用奇特的超乎寻常的联想就能容易地记住。

如: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椰树8个词,奇特联想为:
我被气球吊上了天空,骑在一颗飞来的导弹上,导弹射出一个苹果,掉在小狗头上,小狗受惊后像一道闪电似地奔跑,窜过街道,冲到椰树上,晕倒了。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

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3.浓缩法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长河新,安西大’
《辛丑条约》:钱、禁、兵、馆‘前进宾馆’
4.口诀法
形容词作定语排序:冠词数量和性质,大小长短与形状,颜色质量用途紧跟上
“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
另还有归类法、自编提纲法、比较法图解法……
(四)记忆练习大比拼
分小组练习。

每个小组从老师这里抽取一组记忆材料进行练习,小组讨论记忆方法,并分享五、小结
今天我们讲了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同时介绍了一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