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阳水席的起源与特色
中原美食:洛阳水席

中原美食:洛阳水席说到菜系,大多吃货们都知道有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洛阳水席就是在这八大菜系之外、流传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的一种。
当年第一次吃水席时,和外地人一样,甚是疑惑。
难道让我们喝水当菜吃吗?直到菜端上桌,才明白水席二字的含义。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按正规水席上菜方法,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但现实中食客不可能每次吃水席都会点这么多菜,都是选几样自己喜欢的菜即可。
聪明的商家也提前会帮你制定多种荤素搭配的套餐,你只需要扫一眼便能选出合乎自己意愿的组合了。
常吃的大致有牡丹燕菜,连汤肉片,浆面条,洛阳熬货,生汆丸子,焦炸丸子,蜜汁红薯,蜜汁八宝饭,西辣鱼,料子全鸡,如意蛋汤。
洛阳水席不象川菜那么麻辣鲜香,油水充足,也不如粤菜那么做工精细,食材昂贵。
它取材方便,都是民间常用食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几乎所有的人均能找到合自己口味的菜肴,舒适可口。
关于水席还有和武则天相关的历史传说。
相传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
“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洛阳水席中最出名的当数牡丹燕菜。
这道菜的来历还和那位女皇分不开。
武周年间,女皇武则天为视察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凿刻,而驾临洛阳。
适逢城东关下园村长出一棵特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农视为奇物,百姓视为“祥瑞”而敬献进宫。
御厨们反复琢磨,将萝卜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
洛阳水席的讲解

洛阳水席的讲解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有中国第一座十方禅院,洛阳白马寺,这里有全国上万座关帝庙中地位最高的——洛阳关林:这里有禅与武的发祥地——嵩山少林寺,这里有娇艳欲滴、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洛阳唐三彩”等等说不尽数不清的好东西,很多人一直都认为河南只不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他方面就拿不出手了,比如说吃的方面,河南菜没有特点,没有两湖、四川的辣;没有两广,海南的鲜;没有山东、江淮的讲究。
其实不然。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你会看见路边大大小小的汤馆。
洛阳人天生就喜爱喝汤,对各种汤食有着特殊的偏爱,无论城乡,人们早晨起来不愿做早点的都上各种汤馆就餐,故又有“洛阳十大汤”之说:杂肝汤、豆腐汤、骨头汤、粉条汤、鸡蛋汤、丸子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和不翻汤。
注:孟津铁谢羊肉汤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不翻汤有120年的历史,以市区老城“旧府门”(今老集菜场南)为佳,旧时称“旧府门不翻汤”。
早晨,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羊肉汤;傍晚,则喝上一碗清爽利口的不翻汤。
洛阳人对汤的喜爱一直也不亚于以喝汤而著称的广州,那满街的汤馆和喝汤的人,是中国北方其他城市绝无仅有的现象!洛阳地处我过的中部,河南省的西部,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段,由于其四面环山,气候干燥,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而洛阳有没有什么特产水果,所以说洛阳人从古就养成了爱喝汤的习俗来补充水分!洛阳人爱喝汤,在洛阳生活的人也爱喝汤!在洛阳历史上,最爱喝汤的人就数女皇武则天了,据说她非常爱喝汤,而且早晚喝汤还不够,硬是把宫廷里的宴会办成了“喝汤大会”,后来,这种喝汤大会被唐代的礼部定为国宴。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种筵席流传了下来,它就是洛阳三绝(洛阳牡丹、洛阳水席、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一绝——洛阳水席,是迄今为止我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宴之一,被誉为“中国宫廷筵席的活化石”!大家可能到过不少的地方,也品尝过各路南北大菜,西辣东甜。
洛阳水席与河洛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与河洛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是指以水产为主要食材的洛阳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河洛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洛阳水席继承了河南
地区丰富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地区的优秀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和特色。
洛阳水席以鱼虾贝类、藕和菜为主要原料,加以合理搭配,精心烹制。
其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是“荣华富贵”和“富贵长春”两道传统名菜。
荣华富贵是由大量新鲜海鲜和蔬菜
烹制而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讲究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富贵长春则是一道以石斑鱼为主要
原料的奢华名品,具有个性鲜明、风味独特的特点。
除了以上两道名菜外,洛阳水席还有很多其他美食,如清炖通天河、红烧银鱼、蒸虾、焯水螺、水晶鱼丸等等。
这些美食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让人们品尝到了不同种
类的美食。
洛阳水席的饮食文化除了美食之外,还包括一些传统的饮食礼仪和食用习惯。
如饭后
喝口茶、用瓷勺取食、吃鱼要留尾、不吃鸡蛋糕等,这些饮食习惯凝结了洛阳人民的饮食
智慧和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们珍视传统、讲究礼节的传统美德。
洛阳水席的美食和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与河洛地区的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是由于其丰
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致。
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丰富的水源和湖泊资源为
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洛阳水席得以独领风骚。
总之,洛阳水席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
的口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同时,洛阳水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也为世人所熟知,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关于洛阳水席的简介

关于洛阳水席的简介
洛阳水席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味。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洛阳水席的具体情况吧。
一、概述
洛阳水席是指以洛阳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为主要特色的一种菜肴,其特
点是重视色彩、味道和形状的协调,以及使用水煮、水蒸等烹饪技术。
二、历史
洛阳水席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
相传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因经常去洛阳
游玩,对当地的美食爱不释手,回宫后还特地让厨师为他做洛阳水席。
从此开始,洛阳水席成为了贵族和文人骚客所喜爱的美食。
三、特色
1. 食材多样:洛阳水席主要采用洛阳当地的食材,包括野菜、水果、
畜产品等,鲜美可口。
2. 烹饪技巧独特:洛阳水席注重烹饪技巧的协调,使用水煮、水蒸等
技巧,保证菜肴口感和营养。
3. 形状精美:洛阳水席强调色彩和形状的协调,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四、经典菜肴
1. 河豚汤:以洛阳名贵食材“洛阳河豚”为主要材料,清汤味美,营养
丰富。
2. 羊肉泡馍:以洛阳特产「肉夹馍」为主料,加入炖煮的羊肉等,味
道鲜美,色香味俱佳。
3. 水煮鱼:采用水煮技术,以鲜嫩的鱼肉为主料,加入鲜嫩的豆芽、
木耳、辣椒等,口感独特。
五、发展现状
洛阳水席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特色菜肴,逐渐走向国际。
同时,
洛阳市政府和餐饮企业也在大力推广洛阳水席,努力把其发扬光大。
总之,洛阳水席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代表之一,历史悠久,特色突出,
口感独特,不仅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也深受广大游客和饕客的欢迎。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

三一文库()/导游词〔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1 洛阳水席是河南的一大名菜,它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水席以汤为主,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所以叫“水席”。
沿至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分别是八个冷菜、四个大菜、四个中菜和四个压桌菜。
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个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
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
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
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如奇花绽放,让人叫回味其中。
说起洛阳燕菜,它是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为水席中的上肴。
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洛阳水席不仅盛大宴会受欢迎而且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也习惯用水席。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2 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
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成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24道菜不多不少,8个凉菜、16个热菜不能有丝毫偏差。
16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
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
8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构思别致。
水席首先以色取胜,客人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河南洛阳“最有名”的水席,当地这四家天天爆满,只有行家才知道

河南洛阳“最有名”的水席,当地这四家天天爆满,只有行家才知道说起洛阳的美食,大部分人都会想起这洛阳的水席。
洛阳水席最初始于唐代,距今天已经有了10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明宴之一。
洛阳水席的特色就是那些汤汤水水,吃完一道再上一道,特别过瘾。
来洛阳除了看牡丹花,当然还要吃上一顿水席,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本地最受欢迎的四家水席。
香敏水席在马坡村香敏水席,据说这家是全洛阳最正宗的水席,虽然距离市区有很远的距离,但也有很多人专门前来吃上一顿。
一到中午的时候生意特别的好,三楼都坐满了来的人多的话可以多点几个菜,多尝一尝店内的特色。
这里的菜量挺足的,莲汤肉片里面都是牛肉,软嫩爽口,特别好吃。
口味是清真的,里面放的胡椒味不是老多,吃起来微酸微辣,吃起来很不错。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几乎没有素菜,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了。
司马水席楼这家算是老字号了,大概的位置在老城西大街。
他家的水席可以说是经济实惠,量比上面一家要大,一般外地人来的话,都会选择这一家的水席。
店里的菜品很多,最好多加考虑,慎重选择。
如果是两个人的话,建议点上三个菜就够了,多了的话真的吃不完。
店里的燕菜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味道很不错,酸酸的很开胃。
本来以为焦炸丸子是肉丸子,结果是素的,无功无过吧。
管记水席老店他家也是在老城的西大街,也是老店了。
这的水席最适合带朋友来吃了,在小吃街上溜一圈,再来这里吃上美美的一顿。
店里的山楂捞是许多老食客的最爱,酸酸甜甜的正合胃口,山楂的香味与苹果的味道完美结合,喝第一口的时候有点甜,越喝越好喝,喝完以后都会留恋的一个味道。
杏花村水席楼这家在老城已经扎根十几年了,一个朋友跟我说,在那里七个人才花了一百多,可以说特别便宜了。
店里的燕菜特别好吃,刚端上来的时候,就能闻到很香的味道。
白萝卜的鲜味与胡椒融合在一起,吃完微微冒汗,感觉非常的畅快。
这四家水席,你们看中不中?大家吃过这些水席吗?你们有哪些最喜欢的菜系呢。
洛阳特色饮食

洛阳特色饮食洛阳水席洛阳水席的由来水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桌席由24道菜组成,即8个冷盘(凉菜)、16道热菜。
关于水席的来历:一是16道热菜全都离不开汤水,二是上菜按程序一道一道缓缓而上,即撤一道,上一道,似行云流水。
整个一桌席由菜的内容与用法形式的臻美统一,故取名曰:水席。
牡丹燕菜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洛阳,在参观了洛阳的名胜古迹后,来到下榻的洛阳友谊宾馆就餐,当燕菜上来时,只见上面漂浮着一朵由洛阳宾馆厨师们用食品精心雕刻的牡丹花。
周恩来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生牡丹花。
这道菜就叫牡丹燕菜吧”,众人为周总理的机智风趣而鼓掌欢笑,从此又称“牡丹燕菜”。
不翻及不翻汤不翻用玉米面烙成的杯口大小的薄饼。
得名于清康熙年间洛阳栾川县大洪沟(即今大清沟)。
相传,康熙皇帝独自暗访民情,途径洛阳栾川县大洪沟,饥饿难当,见一老太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老太说:“饼还未翻,不熟稍后”,康熙帝饥不择食,口中道:“不翻不翻,救命要紧。
”抓起便狼吞虎咽,感觉甚是好吃,赛过宫廷御膳。
便赐字“大救架”落款“玄烨”。
玉米烙饼因受过皇帝册封,“不翻”而再也不用翻了,从此便流传开了。
“不翻”其实是薄而小,放在烧热的鏊子上不用翻动即熟的饼。
现如今,老城一带的“不翻”大多用鸡蛋摊出的薄饼代替,也有用绿豆面饼替带,色泽金黄,质地虚腾,与玉米饼相似,比玉米饼更营养、爽口。
不翻汤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因其长期在“九府门”经营,人们称为“九府门不翻汤”。
其材料为胡椒、味精、醋、木耳、粉条、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黄花菜、盐等。
制作上:将锦珍、木耳、海带、胡椒、虾皮和九种香料装入特制的大铁锅里(在锅当中有一全身是孔的园柱型箍,高出锅面,菜及调料围在锅的四周),然后加满用鸡和鸡骨熬制成的高汤并浸透配料,锅底下置温火不断加温,并用勺不停地盛圆箍内的汤煨于配料上,使菜和佐料味逐渐渗出,而汤味丰满。
河洛饮食话水席

河洛饮食话水席洛阳水席是洛阳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它隆重典雅、风味独特、选料广泛精细、烹制极为讲究、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洛阳水席之名,历来众说纷纭。
一是以水错山珍成席,突出的是水中之珍品。
《洛阳伽蓝记》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说,洛阳的大小筵席必用,故称水席;二是筵席上菜之程式如行云流水一般,称为水席;三是菜品以羹汤为主,在洛阳周代宫廷中,羹为佳肴珍馔之首,《周礼》及《齐民要术》均有多种关于羹的记载,讲究食汤用汤是河洛饮食的传统,所以称为水席。
晚唐康骈在《剧谈录》卷下中有一则题为《洛中豪-b)的笔记,曾经提到了“水餐”二字,宋人也有“武皇之席,行云流水”的记载,或可作为水席由来的佐证。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洛阳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并终老于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中有一首《池上小宴问程秀才》: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境物暗相随。
净淘红粒罟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
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
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淞江上时?他的另一首诗《饱食闲坐》,其中有一段描写自己平时的饮食状况:红粒陆浑稻。
白鳞伊水鲂。
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
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
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
诗中虽然没有水席之名,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洛阳饮食的特点。
大致说来,洛阳水席是以羹汤为主要载体,以水中珍品为主要原料,以行云流水般的筵席程式和节奏而完成的宫廷盛宴。
尽管没有满汉全席、孔府宴等规模宏大、声名显赫,但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却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传统筵席的代表之一。
对于水席的起源,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兴起于盛唐时期。
隋朝的东都洛阳有通远、丰都、大同三市,已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大运河的开凿使洛阳成为全国水路交通枢纽,再加上隋炀帝对美酒佳肴的喜好.“四海珍馐殊味水陆必备焉,求市者无远不至”(《隋书.炀帝纪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席。 人们往 往喜欢 把主副食放在一起 烹调 , 煮成稠
汤 , 起进 食 。 种 食 习影 响到 宴席 , 进 了 以地 方 一 这 促
土特 产 为原 料 、 内涵极 具地 方 个性 的 “ 席 ” 展 。 水 发
肴, 这就是最早 的洛 阳水席 。 这种素食汤菜和制作 方法很快传播 到上 流社会 , 经过改进加工 , 配上 山 珍海味 , 开始登上宫廷和官场的大雅之堂。 随后 , 一 些较为 富庶 的百姓 , 为讲排场和摆 阔气 , 又把这素 菜荤做 的汤菜搬到 民间的筵宴上。 寺庵菜因此传人
发展紧密相连 。 如很多菜肴 、 食品产生与历史事件 、
人物直接有关 , 在选料 、 制作 、 用及饮食风俗等方 食 面, 都受到洛阳地方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
( ) 阳水席产生的历史原因 三 洛 从 北 魏 到 隋 唐 , 阳 地 区 的 佛 教 兴 盛 , 庵 星 洛 寺
罗棋布 , 僧尼众多 , 他们为了获得上流社会的支持 , 便潜心研制精美 的素斋 ,用 以款待有地位的施主。 他们采用 当地的土特产精制素菜 , 并根据民间膳食
2 1 年第 l 01 6卷第 3 期
201 V0 .6 l 11 No3 .
浅洛水的源特 谈阳席起与色
孙耀 军 孙
(. 1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莉
郑州 4 04 50 4
旅游管理系,河南
2 .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 , 河南
【 摘
郑州
40 2) 511
要] 通过分析洛 阳水席的形成原 因, 阐述洛 阳水席 的构成和特 色 ; 针对 当前 洛 阳水席现状 进行剖析 ,
四方异味 , 形成 了 自己重 实用 、 重花样 、 不 素油低
一
、
洛 阳水 席的起源
盐 、 味 适 中 、 咸 可 口 、 中 和气 、 养 有 益 的饮 调 甘 理 颐
食 文化 特 色 。
洛 阳水 席 、 阳 牡 丹 、 门 石 窟 , 世 人 称 为 洛 龙 被 “ 阳 三绝 ” 洛 阳水 席 是 洛 阳一 带 传 统 名 吃 , 是 洛 。 也
孙耀军, 等己的习惯 , 采用萝 卜、 山药 、 红薯 等土特产制出了经济实惠的筵宴 。
过仿 制服饰 内涵 , 显示武周 的荣耀 。 冷盘用蛋黄做
成, 蛋衣敷于菜上 , 蛋衣薄如纸 张 , 金黄无杂 , 用 食
( 洛阳水席起源的传说 四) 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 图案 , 以显示黄袍加身。 相传 , 武则天一 次巡视 洛 阳 , 方长官 以“ 地 水 “ 指大道之礼 , 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 , 礼文化 内
所以唐时将此筵叫武后水席有了这个原因后来人们便在这二十四道菜之后又加了一碗爽滑利口的蛋衣汤一是为了清食者满口的油腻二是蛋衣金灿灿的喻黄金有加另外也被称为圆满如意汤以示全席结束
匆 宁软 放 掌既 学 报
J u n lo n i g P ltc n c o r a fNa n n oye h i
豫菜宴席的一个杰 出典型 。 相传始于唐代 , 至今 已
有 一千 多 年 的历 史 , 是 中国迄 今 保 留下 来 的历 史 也
久远 的名宴 之一 。
( ) 一 洛阳水席产生的地理原因
洛 阳 四面环 山 , 处 盆地 , 地 洛河 、 伊河 等 河 流 交 织其 间 , 黄河 穿 流 而过 , 盛产 鱼 、 、 、 、 鸡 、 虾 蟹 蚌 山 野
兔、 猴头 、 木耳 、 鹿茸 、 甲鱼 、 红果 、 银耳及各种药材 ,
这些 丰富 的烹饪 原 料 , 水席 的形 成 和发 展 提 供 了 为 得天 独 厚 的 自然 条件 。 古 时 的 洛 阳雨 量较 少 , 候 干燥 、 气 寒 冷 , 气 天 不 产 水 果 , 间 饮食 多 用 汤 类 , 民 喜欢 酸辣 以 抵 御 干 燥 寒 冷 。 里 的人 们 习惯 使 用 当地 出产 的淀 粉 、 菜 、 这 莲 山药 、 卜、 萝 白菜 等 制 作 经 济 实 惠 、 水 丰 盛 的 宴 汤
【 作者简介" 耀军 (90 ) , 小 18一 , 河南潢川人 , 男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讲师 , 主要从事饮食文化 、 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
孙 莉(9 9 )女 , 1 7一 , 河南信阳人 ,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助教 , 主要从事 烹饪教育和饮食文化研究 。
o
在此基础之上提 出突出非遗特 色、 挖掘文化 内涵 、 定水席标 准等 开发策略。 制 【 关键词] 阳水席 ; 洛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饮食 文化 ; 开发策略 【 中图分类号1S 7 T 9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9 3 2 (0 10 — 0 4 0 10 — 6 1 2 1 )3 0 1— 5
这一特色的形成 , 首先是人们对健康和颐养益 寿的要求 。 洛阳地 区人民长期以来调养 出一种不骄 不躁 、 不亢不卑 的气质 , 他们古朴忠厚 的审美观 、 道 德观、 价值观 等传统神韵 , 与饮食文化有着 密切 的 关 系。 河洛饮食养育 了河洛儿女 , 调养 了他们 的气 质, 而他们又反过来继承和传播 了这一 区域的饮食 文化 。其 次是这一特色体现了传统的文化 内涵 , 它 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的精神相适应 , 又与 中国历史
( ) 二 洛阳水席产生 的社会原因 洛 阳曾被十三个朝代定为都城 ,作为政治 、 经 济 、 化 的 中心 , 夏 朝直 到 宋 代 , 文 从 这一 地 区都 较 为
繁华。 在饮食 习俗方 面, 吸取 了南北 的精华 , 荟萃了
( 稿 日期 10 10 — 2 收 21— 32
【 络 出版 ]tp/ w.n i e/c /eal 516 . 2 1 0 0 .1 40 0hml C 网 ht:ww c k. t ms ti4 .2 8C.0 1 5 91 3 .2 .t NKI4— 2 8C.0 1 5 913 . 0 / n k d ] :5 1 6 / 2 1 0 0 .14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