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时化学平衡状态习题新人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当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这表明该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达到了“限度”,这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4)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定值。

(5)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c p C·c q Dc m A·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 p C·c q Dc m A·c n B。

(2)注意事项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如N 2+3H 22NH 3,K =a 则有:2NH 3N 2+3H 2,K ′=1a 。

12N 2+32H 2NH 3,K ″=a 。

(3)意义K 值越大→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练习题

2018级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练习题一、单选题1.某温度时,反应X(g)4Y(g)+Z(g) ΔH=-Q kJ·mol-1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X和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 mol·L-1·min-1B.第t 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第5 min后,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D.5 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Q kJ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 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3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A.0.4mol B.0.2mol C.小于0.2mol D.大于0.2mol,小于0.4mol4.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 CO2(g)+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l。

欲使H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再通入n mol CO2和n mol H2④再加入2n mol CO2和2n mol H2(g)A.①②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5.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有效降解甲醛、苯等有机物,效果持久,且自身对人体无害。

某课题组研究了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在0~20min之间,pH=7时R的降解速率为7×10-6mol·L-1·min-1B.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C.在这三种pH条件下,二氧化钛对pH=2的R溶液催化降解效率最好D.在0~50 min之间,R的降解百分率pH=2等于pH=76.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2NO 2(g)2NO(g) +O 2(g) ΔH =- 1162kJ·mol -1的影响,若保持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在温度为T 1、T 2时,通过实验得到平衡体系中 NO 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2)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反应。用“ ”表示。 (3)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 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例如,H2 的燃烧、酸碱中和等。用 “===”表示。
(4)可逆反应的特点:
例如:将 2 mol SO2 与 1 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 2SO3(g),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存在的物质有:SO2、O2、 SO3。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新知预习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溶解过程的可逆性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存在溶解、结晶平衡,即溶解平衡状态。
①表示: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②溶解平衡状态的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 子结晶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 始,v 正最大,v 逆=0,最后达平衡时,v 正=v 逆≠0。
4 .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 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断开 1 个 N≡N 键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如: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入某密闭容器中:
以上过程用 v-t 图像表示如右图所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839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实线部分先增大后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先向右移动,然后再向左移动2.(0分)[ID:138378]在1 L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6 mo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2 L,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9 mol。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C的体积分数增大C.x+y<z D.B的转化率降低3.(0分)[ID:138375]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相符的是选项现象原因或结论A H2O2中加入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MnO2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 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x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1,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测得c(A)为0.3mol∙L-1A非气体、x=1C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2NO2(g)⇌N2O4(g)△H<0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D 向0.1mol⋅L-1KSCN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呈红色,再滴加1mol⋅L-1KSCN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A B.B C.C D.D4.(0分)[ID:138354]某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E表示过渡状态的平均能量B.E 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该反应的△H=-(Ea-Eb)kJ/molD.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增大反应速率5.(0分)[ID:138352]将2mol A和2mol B气体加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0分)[ID:138348]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化学平衡状态(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化学平衡状态(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①2H2+O22H2O与2H2O2H2↑+O2↑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Br2+SO2+2H2O2HBr+H2SO4③2NO2N2O4与N2O42NO2④2SO2+O22SO3与2SO32SO2+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反应N2(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的数目和生成N—H的数目相等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选项,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正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逆反应吸收的热量,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确;B选项,该容器为恒压容器,因此不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均不发生变化,所以错误;C选项,断开H—H和生成N—H均表示的是正反应,因此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错误;D选项,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不表示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错误。

3.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只有选项A始终都满足v(正)=v(逆),即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A.X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L-1,Y2的物质的量为1.2 mol·L-1B.Y2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1C.X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L-1,Z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1D.Z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15.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同为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容器内的压强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关于平衡常数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对任一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C.对任一给定的可逆反应,K值越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高D.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浓度,K值将增大值与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无关,所以A、D错误;与反应温度有关,但是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B也错误。

2.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2(g)+CO2(g)ΔH=-373.4 kJ·mol-1NO(g)+CO(g)1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项错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NO的物质的量无关,C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 项错误。

O2(g)SO3(g)的平衡常数K=50。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3.某温度时,反应SO2(g)+122SO2(g)+O2(g)的平衡常数K1应为()A.2 500B.100C.4×10-4D.2×10-2=c (SO 3)c (SO 2)·c 12(O 2),K 1=c 2(SO 2)·c (O 2)c 2(SO 3),K 1=1K2=4×10-4。

4.已知反应A(g)+2B(g)C(g),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 、B 、C 三种气体,至建立化学平衡后,在温度不改变的前提下将体积缩小23,则该反应此时的平衡常数( ) A.增大为原来的3倍 B.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增大为原来的9倍 D.不变,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

5.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2HCl K =1017 ③H 2+Br 22HBr K =109 ④H 2+I 22HI K =1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无法确定,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同步训练(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同步训练(1)

《化学平衡》同步训练(1)1.下列反应一般认为是不可逆反应的是() A.SO2溶于水B.H2与I2反应生成HIC.Cl2溶于水D.Na与H2O的反应2.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A.逆反应停止进行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N键形成4.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A.A(g)+B(g)C(g) B.A(g)+2B(g)3C(g)C.A(g)+B(g)C(g)+D(g) D.以上都达到平衡5.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O 22NO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6.在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单位:mol·L-1)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 ()A.2-S aob B.1-S aob C.2-S abdo D.1-S bod7.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8.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mol N2和3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高中化学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能够判断常见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

2.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知识点一 可逆反应阅读教材P 25,思考并填空。

1.可逆反应 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例如:SO 2与H 2O 反应可表示为SO 2+H 2OH 2SO 3⎪⎪⎪ 二向—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 特征—二同—相同条件,同时进行 二不—任何物质浓度不为0,转化率≠100%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称作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 2++SO 2-4===BaSO 4↓。

1.判断正误(1)CO 2与水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 )(2)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 答案:(1)× (2)× (3)×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H 2+Cl 2=====点燃2HCl 与2HCl=====△H 2↑+Cl 2↑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催化剂加热2SO 3与2SO 3=====催化剂加热2SO 2+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解析:选C 。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互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征(1)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时化学平衡状态习题新人教版选修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 △H2+I2是可逆反应C.CaCO3△CaO+CO2↑是可逆反应D.存在平衡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解析:存在平衡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溶解平衡,D正确;CaCO3分解与CaO与CO2反应的条件不同,二者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C2.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 .HI 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 .无法判断HI 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解析:HI 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开始瞬间,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对于逆反应,开始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最后两者相等,建立平衡,趋向于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HI 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答案:B点评:对于一个由正反应开始的反应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v逆越来越大,但始终v正>v 逆,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 正=v 逆,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3.(2015·浙江杭州中学月考)可逆反应N 2+3H 22NH 2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 正(N 2)=v 正(H 2)B .v 正(N 2)=v 逆(NH 3)C .2v 正(H 2)=3v 逆(NH 3)D .v 正(N 2)=3v 逆(H 2)解析:如用N 2、H 2、NH 3分别表示同一正反应速率时,应有如下关系,v正(N2)∶v正(H2)∶v正(NH3)=1∶3∶2。

达到平衡时:v正(H2)∶v逆)=3∶2,v正(N2)∶v逆(NH3)=1∶2,v正(N2)∶v逆(H2)=1∶3、选项A (NH3只表示一个方向,选项B、D不符合计量数关系,选项C符合要求。

答案:C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解析:反应A(s)+2B(g)C(g)+D(g)前后气体分子数目相等,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压强始终不变;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定值,与平衡无关,故A、C、D项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气体质量是一变量,由ρ=m/V可判断,混合气体的密度也是一变量,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表明反应已达平衡。

答案:B点评:能否说明已达化学平衡状态,主要看这种状态是任何时候都具有的还是只有在化学平衡状态时才具有的。

只有化学平衡状态时才具有的特点才能用来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5.一定温度下,对于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正反应放热)的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恒容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NH 3的生成速率与H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恒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单位时间内断裂a mol N≡N 键,同时断裂6a mol N —H 键解析: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在恒容容器中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答案:A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 mol·L -1、 mol·L -1、 mol·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 2为 mol·L -1,O 2为 mol·L -1B .SO 2为 mol·L -1C .SO 2、SO 3均为 mol·L -1D .SO 3为 mol·L -1解析:A项数据表明,题中mol·L-1的SO3完全转化成了SO2和O2,即平衡时,c(SO3)=0,这是不可能的;B项可能;C项数据表明SO2、SO3的浓度都在原浓度基础上减少了mol·L-1,这也是不可能的;D项数据表明SO2完全转化成了SO3,即平衡时,c(SO2)=0,c(O2)=0,这也是不可能的。

解答可逆反应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即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产物,产物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反应物。

另外还要注意量的变化,元素原子不可能凭空增加或减少,总之,要注意“可逆”和“守恒”。

答案:B7.(2015·湖北五校联考)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L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 L④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 L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设起始A 和B 的体积分别为a L 、b L ,A + 3B 2C起始的体积(L) a b 0转化的体积(L) 10%V平衡时体积(L) a - b - 10%Va -+b -+10%V =V ,a +b =。

答案:A8.298K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ΔH =- kJ/mol ,在该温度下,取 1mol N 2和3 mol H 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B .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 kJC .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 kJD .若再充入1 mol H 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 kJ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向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1 mol N 2和3mol H 2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 kJ ,C 正确。

答案:C9.(2015·经典习题选萃)恒温下,将 mol N 2与 mol H 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 4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g)+3H 2(g)2NH 3(g),10 min 后反应达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N 2和H 2的转化率之比为1∶1B .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2.4 g·L -1C .10 min 内v (H 2)= mol·(L·min)-1D .平衡混合气体中,n (N 2)∶n (H 2)∶n (NH 3)=1∶3∶2解析:设参加反应的N 2的物质的量为x ,N 2(g)+3H 2(g)2NH 3(g)n (始)/mol 0n (变)/mol x 3x 2x n (平)/mol -x -3x 2x由2x 4-2x×100%=25%,解得x = mol 。

A 项,平衡转化率之比为错误!∶错误!=1∶2,错误。

B项,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一直不变,故ρ=mV=错误!=12.4 g·L -1,正确。

C 项,v (H 2)=mol·(L·min)-1,错误。

D 项,平衡时n (N 2)∶n (H 2)∶n (NH 3)=3∶3∶2,错误。

答案:B10.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 2和NO 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 2(g)+NO 2(g)SO 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应在c 点达到平衡状态B .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b 点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Δt 1=Δt 2时,SO 2的转化率:a ~b 段小于b ~c 段解析:A 项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c 点v (正)最大,但未达到平衡;B 项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故a 点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点的;C项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随着反应的进行,SO2的转化率逐渐增大,故b~c段SO2的转化率大于a~b段。

答案:D11.在一定条件下,容器内某一反应发生时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解析:由图像知,0~t2时间内N的浓度的变化量是M的浓度的变化量的2倍,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2N M;t2时刻体系并未达到平衡,故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t3时刻反应已达到平衡,此时v(正)=v(逆),因此选项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D12.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C.15% D.20%解析:N2+3H22NH3起始物质的量/mol 2 8 0转化物质的量/mol 2/3 2 4/3平衡物质的量/mol 4/3 6 4/3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为4/34/3+6+4/3×100%=15%。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某研究性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取5 mL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mol/L 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

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沉淀(AgI),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I2,即有I2生成。

综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