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腔引流液监测对一次性引流袋更换时间影响探讨
两种引流袋更换时间临床研究演示文稿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抗返流引流袋的应用
• 长期昏迷患者及神经性膀胱炎患者需长期保 留尿管,应用抗返流引流袋避免了频繁更换引 流袋的麻烦减少了尿路感染的机会。抗返流 引流袋容量1500ml-2000ml,可以减少倾倒 尿液次数,每周更换一次简化了护理程序,从 根本上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杜绝医疗资源的 浪费,减少了医疗垃圾。
因此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及逆行感染是预防腔内途径 感染的关键。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从本研究可看出: • 1. 一次性普通引流袋频繁更换破坏了密闭引
流系统而造成导尿管末端,引流袋连接处的感 染。因此频繁更换引流袋的方法并不能保持尿 液引流系统的无菌状态,反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 2.抗返流引流袋因其特殊的抗返流装置对尿液 的逆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引流袋3天更换组与每天更换组7天尿培养对比
X2=4.800,P=0.028.(P<0.05)有统计学意义。 抗返流引流袋7天更换组与10天更换组10天尿培养对比 X2=4.356,P=0.037.(P<0.05)有统计学意义。
第十六页,共28页。
讨论
抗返流引流袋的更换时间: 抗返流引流袋的更换时间 7 天 与10 天比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抗返流引流袋的应用
• 留置尿管的全麻患者回病房时,做检查患者 离床时尿液易返流。神经外科患者常因颅内 压增高意识不清而烦躁不安,患者烦躁时易 导致引流袋与尿管衔接处被拉开,引起尿路 感染,或管道扭结、受压打折而引流不畅.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鹤壁职业学院单招护理专业考试试题

鹤壁职业学院单招护理专业考试试题1. 下列情况不适合置入胃管的是() [单选题] *A.幽门梗阻B.急性胰腺炎C.中毒洗胃D.食管梗阻(正确答案)2. 患者在置鼻饲管过程中,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最有可能的原因有() [单选题] *A.胃穿孔B.气胸C.误入气管(正确答案)D.胃穿孔3. 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将下颌贴近胸骨柄的目的是()A.减少食管黏膜的损伤[单选题] *B.增大咽喉部弧(正确答案)C.防止食物返流4. 鼻饲液适宜的温度()度 [单选题] *A.38-40(正确答案)B.38-41C.39-40D.38-42引流袋及引流管试题更换引流袋5. 普通引流袋多久更换一次() [单选题] *A.隔天换一次(正确答案)B.一周更换C.不用更换D.两天更换6. 更换引流袋注意事项() [单选题] *A.不用无菌操作B.小心更换过程将引流管拔出C.不用给患者保暖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7. 更换引流袋消毒顺序() [单选题] *A.由内向外(正确答案)B .由外向内B.以上都对8. 引流袋更换的目的() [单选题] *A.防止术后感染和伤口愈合B.使病人减少并发症C.引流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或者血液(正确答案)9.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严格无菌操作B..妥善固定C.搬运病人时引流瓶应高于胸腔引流口(正确答案)10. 引流管一直没有引流液出可不用管() [单选题] *A.对B.错(正确答案)血液标本采集试题11. 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小时内不宜饮酒 [单选题] *A.24(正确答案)B.12C.8D.3612. 空腹采血宜安排在上午()采血 [单选题] *A.7:00-9:00(正确答案)B.10:00-12:00C.12:00-13:0013. 采血前(c )小时,患者不宜剧烈运动. [单选题] *A.16(正确答案)B.12C.24D.814. 通常情况下列标本采集量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红管3-5mlB.蓝管1-2ml(正确答案)C.血培养瓶15. 血培养的最佳采集时机() [单选题] *A.寒战或发热起时(正确答案)B.寒战或发热起后C.输液完毕后16. 营养泵持续泵注营养液时,每4小时回抽胃管是否有胃内容物残留。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并发症:1、引流管脱落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0.9%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
处理流程:检查引流管放置是否合理嘱患者更换体位规范挤捏引流管如引流无效遵医嘱用负压脉冲式冲洗处理同时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变化记录。
胃癌术后引流袋更换频率的研究

胃癌术后引流袋更换频率的研究作者:潘文婷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索胃癌术后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袋的最换频率,从而减少胃癌术后的逆行感染。
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更换引流袋1/d 次,B组更换1次/w,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采用最大值、最小值、百分比、x±s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且排除术前已发生腹腔感染。
结果置管3d后引流袋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A组有3例阳性,B组有1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置管5d 后引流袋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A组有6例阳性,B组有3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置管1w后引流袋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A组有8例阳性,B组有4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
结论每天与每周换袋方法都可以使用。
相比之下,我们提倡每周更换。
关键词:更换引流袋;频率;污染率;腹腔引流腹腔引流是普外科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合理有效的更换引流袋可以较低腹腔引流液的污染率,从而防止逆行感染,但是具体更换的时间尚无定论。
为此,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索胃癌术后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袋更换的最佳频率,从而减少胃癌术后的逆行感染显得很重要,笔者对60例在我院行胃癌手术,并且行腹腔引流的患者进行了引流液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并且行腹腔引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更换引流袋1次/d;B组更换1次/w,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采用最大值、最小值、百分比、 x±s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且排除术前已发生腹腔感染。
1.2 方法1.2.1 引流袋采用江苏华东医疗器械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
1.2.2 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均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分别在术后24h、术后3d及术后1w取样。
引流袋更换原则

引流袋更换原则导读:腹部外科手术一般术后需放置各种引流管,目的是引流腹盆腔的渗液及残留的血液,引流管多数使用弹性好的医用乳胶管,下端连接一次性引流袋。
引流袋主要用于尿失禁患者、手术昏迷病人及行动不便者收集尿液或与其它器械配合用于伤口引流液的收集。
目前有一种抗逆流的引流袋,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放逆流设计,这种引流袋内置抗返流阀装置,可防止尿液返流,有效避免逆行感染几率,采用扣合式排放阀,单手操作,简便卫生。
引流袋弹性导管,抗扭结,确保尿液畅通无阻,无纺布背衬,柔软,舒适,保护皮肤,耐用和环保。
九生元新特药房专家为您详解:引流袋的护理原则。
引流袋更换的护理原则:1、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
按引流管得放置目的、位置给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
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6、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7、标识清晰。
有两根或连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8、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拔管指征。
9、做好拔管后护理。
拔管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等的护理。
10、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更换引流管或引流装置。
11、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或引流装置。
腹腔引流护理操作流程

腹腔引流护理——倾倒引流液、更换引流袋、挤压引流管一、目的1、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等。
2、保持引流通畅。
二、适应证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
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四、操作步骤(一)评估1、引流管的类型、敷料、导管缝线固定情况、刻度等。
2、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气味等。
3、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二)准备1、护士: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2、病人:卧床休息,暴露引流管。
3、环境整洁、温度适宜。
4、用物:治疗盘(安尔碘、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引流袋、血管钳、量杯、必要时备胶布和针筒。
5、用物检查:安尔碘、棉签、引流袋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
(三)操作倾倒引流液1、携带用物和治疗单至床旁。
2、核对床号、姓名。
3、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观察局部敷料及皮肤情况,注意保暖。
4、带一次性手套,夹管。
5、负压球:消毒后打开引流球塞子,去除负压,查看引流液的量。
引流袋:打开引流袋底夹。
6、倾倒引流液至量杯,查看引流液的性质和颜色、量(引流液量少则用针筒测量)。
更换引流袋7、负压球:消毒引流球口、塞及周围。
挤压引流球为负压状。
引流袋:旋转拔出引流袋接头,消毒引流管口,更换引流袋。
8、脱手套,妥善固定引流管。
9、观察引流液情况,记录。
挤压引流管10、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前:近伤口处)。
11、前面的手用力捏压住引流管。
12、后面的手食指、中指、大拇指用力向远端滑行。
13、先松开前面的手,再松开后面的手。
14、反复操作。
15、妥善固定引流袋(标注日期)、负压球。
16、安置病人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17、交代注意事项。
18、洗手,记录。
五、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六、注意事项1、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
3、保持有效引流,维持一定负压。
4、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七、常见问题及处理1、管道滑脱:①发生管道滑脱,护士立即到床边实施紧急措施,同时通知医生。
更换引流袋的健康教育指导

更换引流袋的健康教育指导
《更换引流袋的健康教育指导》
引流袋是一种用来收集人体排泄物的医疗器械,常用于术后病人或者长期卧床的病患。
更换引流袋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更换引流袋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关于更换引流袋的健康教育指导:
1. 保持手部清洁:更换引流袋之前,先彻底洗净双手,使用洗手液和温水进行洗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这能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准备清洁工具:为更换引流袋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如手套、湿纸巾、洗涤剂、新的引流袋等。
确保这些工具都是干净的,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3. 注意感染预防:更换引流袋时,要小心地处理引流管和周围的肌肤,以免污染引流管口。
更换引流袋后,要用湿纸巾或医用酒精棉球清洁周围的肌肤,防止感染产生。
4. 定期更换引流袋: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期更换引流袋。
通常每3-7天更换一次引流袋,但如果引流袋出现泄漏或损坏,也需要及时更换。
5. 观察引流液:更换引流袋的时候,要留意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量。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变化明显或者出现异常气味,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通过正确的更换引流袋,可以有效地保护病患的健康,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不确定如何正确更换引流袋,或者有其他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
泌尿系清洁手术腹膜后腔引流袋更换适宜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

使 其 能 积极 的 配 合 治 疗 。
2 . 2 . 3 出院指导 做 好 出 院指 导 是 维 护 健 康 的重 要 保 证 ¨ 4 ] , 指 导病人 进食高 蛋 白、 高维生 素 、 营 养 丰 富 易 消 化 的食 物 , 贫 血 病 人 多 吃 含铁 及 补 铁 食 物 。术 后 1个 月 禁 止 盆 浴 及 性 生 活 , 避 孕 半年 , 要注意个人卫生 , 勤洗 澡 、 勤换 衣服 , 特别注 意经 期卫 生 , 保持会 阴干洁 , 避 免 引发 盆 腔 炎 。注 意 休 息 , 1个 月 内 避 免 重 体
然, 病情 发展快 , 妊 娠 部 位 一 旦 发 生 破 裂 即 造 成 大 量 内 出血 , 如
[ 4 ] 胡艳娟 , 周金风. 健康 教 育 自动 演 示 在 妇 产 科 实 施 的效 果 [ J ] . 实 用
护理杂志 , 2 0 0 3 , 1 9 ( 3 ) : 2 8 .
抢救不及 时 , 可 危 及 病 人 生 命 。因 此 , 做好 宫外孕 的急 救 、 紧 急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a s a p r e v e n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 J ] . B r e a s t C a r e , 2 0 0 6 , 1 ( 6 ) : 3 7 5—3 7 8 .
2 0 1 1, 2 l ( 2 ): 1 6 6 .
作 者 简 介 谢洁芬 , 主管 护 师 , 本科, 单 位: 5 1 5 0 4 1 , 汕 头 大 学 医 学 院 第 二附属医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陆以佳 .外科护理学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408. [ 2] 严采华 , 罗凤仪 .护理学基础 [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180. [ 3] 北京市卫生局 .护理常规[ M] .北京 :中国协和医院科大学出版
社 , 2002:261. [ 4] 李小寒 , 尚 少梅 .基 础 护理 学 [ M] .北 京:人 民 卫 生出 版 社 ,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moresuitablereplacingtimeofdrainagepackinthepostoperative 论
patientswithintraperitonealdrainage.Methods Inthecontrolgroup, thedrainagepacksof30 patientswere replacedeveryday.Intheexperimentalgroup, Thedrainagepacksof40 patientswerereplacedonthefirstday andthethirdday.Thebacterialcultureoftheliquidwhichwascollectedfromtheconnectorsofdrainagepacks
19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 第 6卷 第 1期
次性引流袋 , 并于术后 24 h、第 3日换袋时分别采集管 袋接 Vitek3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 , 如 果培养 3 d细菌未 生
头处及引流袋内引流 液作细 菌培 养 。 观察 组于 术后 24 h、 长 , 报 告阴性结果 。
梅里埃 (bioMerieux)产 品 。 细菌 培养 方 法 :先增 菌 培养 24 h, 如果有菌 生长 转 血平 板 和巧 克力 平 板 。 细 菌鉴 定采 用
0.0 5)。
表 1 腹腔引流管内侧与引流袋接头处及引流袋内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 (n, %)
置管 24 h*
置管 3 d**
组别
n
管袋接头处引流液
引流袋内引流液
管袋接头处
引流袋内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对照组
论
观察组
30
29(96.7) 1(3.3) 27(90.0) 3(8.1) 30(100.0) 0(0.0) 28(93.3) 2(6.7)
40
39(97.5) 1(2.0) 35(87.5) 5(14.2) 40(100.0) 0(0.0) 34(85.0) 6(15.0)
[ 关键词 ] 腹 腔引流 ;引流液 ;引流袋 ;更换时间 ;细菌监测 [ 中图分类号 ] R47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2 -4208(2008)01 -0019 -02
ToInvestigatetheReplacingTimeofDrainagePackforMonitoringtheLiquidfrom AbdominalCavity LIUSongxia.TheGeneral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Linyi, Linyi276002, China
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并无明确规 定 。张迪 君 [ 2] 对 381例 留置 (P>0.05), 说明 3 d更 换 1次引 流袋 , 不会 增加 细菌污 染
导尿及腹腔术后置引流管接引 流袋的病人分别留取引 流液 的机会 , 建议腹部外科术后 留置 腹腔引 流管 连接 的一次 性
和尿液进行细菌培养 , 显 示细菌 培养 阳性率 随换 袋次 数的 引流袋 3 d更 换 1次 , 以减少护理工 作量 , 减轻患 者的经 济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 第 6卷 第 1期
腹腔引流液监测对一次性引流袋更换时间影响探讨
刘松霞 (临沂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山东临沂 276002)
[ 摘 要 ] 目 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一次 性引流 袋更换的 适宜时 间 。 方法 对照组 30例 , 每日 按照无 菌操作方法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观察组 40例 , 于术后当日 (置管 24 h)、第 3日更换一次性 引流袋 , 两组均分 别于置管 24 h、第 3天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时 , 取腹腔引流管内侧与引流袋接头处及引流袋内引 流液做细菌培养监测 。 结果 置 管 24 h, 腹腔引流管内侧与引流袋接头处引流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 3.3%, 观察组为 2.6%, 引流袋内引流液 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 0;置管 3 d腹腔引流管内侧与引流袋接头处引流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 为 8.1%, 观察组为 14.2%, 引流袋内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 6.7%, 观察组为 15%。 两组 比较 , 均 无显著性 差异 (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 频繁的更换引流袋容易增加细菌 污染的机会 , 间断 更换引流袋 并没有提 高细菌阳性率 , 一次性引流袋的更换时 间可以每 3 d天更换 1次 。
* χ2 =0.02, *P>0.05;**χ2 =0.07, **P>0.05。
3 讨目论前国内的医学 教材中 , 仅 对留 置导尿 管的 患者 要求
著 每日 定时更换 集尿袋 [ 1 -4] , 对置 引流 管接一 次性 引流袋 者
接一次性引流袋者管袋接头处及引流袋内的 引流液细 菌培 养检测发现 , 每 3天 更换 1 次引 流袋与 每天 更换 1 次引 流 袋 , 置 管 24 h和置管 3 d细菌培养 阳性结果无 显著性差 异
2 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 阳性结 果共 18次 , 其 中大肠 埃希 氏菌 , 奇异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 萄球 菌 、肺 炎克 雷伯 氏菌 、坂崎 肠 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 、粪肠球菌各 2次 , 聚团肠杆 菌 、铜 绿假 单胞菌 、产硷假单胞菌和产气肠杆菌各 1次 。
两组不同时间 、不同部位引流 液细菌 培养结 果见表 1。 由表 1可见 , 置管 24 h和置管 3 d时 , 两组管袋接头处 及引 流袋内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 比较 , 均无 显著性 差异 (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 患者均为 2007年 1月至 6月在 我院
行腹部手术 , 术后 行腹腔 引流 者 。 其中 胰腺占 位者 14例 , 直肠癌 20例 , 胆石症 16例 , 胃癌 12例 , 结肠 癌 8。 将患 者 随机分为两 组 , 观 察组 40 例 , 对 照 组 30 例 。 两 组疾 病 种 类 、病人年龄无 显著差异 , 且均排除手术前已 经发生腹 腔感 染。 1.2 实验材料 采 用常州 晓春 医疗器 材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 。 灭菌时间均在有效期内 。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对照组 每日 按照无 菌操 作方 法更换 一
【Keywords】 Intraperitonealdrainage;Drainagepack;Replacingtime;Monitoringbacterium
一次性引流袋已 广泛应 用于 临床 , 科学 合理 的应 用引 流袋可以有效的预防逆行感染 , 便于医护人员 观察病情 , 提 高医疗护理质量 。 为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 后置引流管 连接 一次性引流袋者更换一次 性引流袋 的最佳 时间 , 笔者 对 70 例不同时间更换引流 袋引流 管内侧 与引流 袋接头 处 (管袋 接头处 )及引流袋内的腹 腔引流 液各种 细菌菌落 进行 了监 测 , 现报告如下 。
第 3日更换 1次性引 流袋 , 换袋 时分 别采集 管袋 接头 处及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两组比较 采用 χ2检验 。
引流袋内引流液作细菌培养 。 1.3.2 实验要求 标本 的采集 均由 科研小 组成 员严 格按 照无菌操 作 的要 求 取 样 , 腹 腔 引 流 管与 引 流 袋 接头 处 用 0.5%碘伏消毒 后分离取样 , 消毒 范围大 于 2.5 cm;引 流袋 用 0.5%碘伏消毒 (直径大于 5 cm)后 , 用 5 ml无菌空 针抽 取 2 ml引流液做细菌培养 。 1.3.3 细菌 检验方 法 仪器 与试 剂 :Vitek32 全自 动微 生 物分析仪 、GNI+、GPI鉴定卡 , API手工鉴 定条 , 为法国 生物
andtubes, thedrainagepacksandthedrainagetubeswascarriedoutonthefirstdayandthethirdday.Results 著
Inthecontrolgroup, Thepositiverateofbacterialcultureoftheliquidwhichwascollectedfromthedrainage tubesandtheconnectorsofdrainagepacksandtubesbeingcarriedoutonthefirstdaywas3.3% , anditwas 2.6% 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positiverateofbacterialcultureoftheliquidwhichwascollectedfromthe drainagepacksbeingcarriedoutonthefirstdaywaszerointhebothgroups.Inthecontrolgroup, thepositive rateofbacterialcultureoftheliquidwhichwascollectedfromthedrainagetubesandtheconnectorsofdrainage packsandtubesbeingcarriedoutonthethirddaywas8.1%.Itwas14.2% 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 positiverateofbacterialcultureoftheliquidwhichwascollectedfromthedrainagepacksbeingcarriedoutonthe thirddaywas6.7% in thecontrolgroup, anditwas15%.Thereisno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 (P>0.05).Conclusion Replacingdrainagepacksfrequentlyincreasesthechancebacterialcontamination. Thebacterialpositiverateisnotraisedwithreplacingdrainagepacksforlong.Thedrainagepackcanbereplacedevery3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