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3月6日地点:湖小三楼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
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
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
(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
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
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
(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
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听课记录1. 课堂信息•学校:XXX小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2课时2. 课堂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鼓励人吧!》一课。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到鼓励的力量,培养其勇气和信心。
3. 课堂重点记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预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重课文细节的把握与理解。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用课堂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鼓励的重要性和方式。
4. 学生表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紧密,倾听并尊重其他组员的意见。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评析1. 优点•教师利用预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不够灵活,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改进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对相关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手段,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听课记录和评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如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希望教师可以根据本次听课记录和评析提供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胖乎乎的小手》听课笔记这是我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听到的一节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课,简略摘录一个片段如下: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一双手2 .小朋友用“手”说话.3 .板书课题,师领读课题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卡通青蛙图同时播放经过处理的录音,用小青蛙的口气提出读书要求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引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用右手指着课文认真听4.引学生模仿录音再读一遍课文......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如下:1.有情趣,教者精心设计青蛙卡通图与录音提出读书要求,使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2.重习惯,吕淑湘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倾听、读书、写字习惯尤为重要,这节课习惯培养贯穿始末,小青蛙的录音播了五次,循序渐进地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3.有实效,整堂课教师讲的少,提问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上,朗读教学层次分明,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听《美丽的小路》心得体会朱谷午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第二册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朱老师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这节课中,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而且朱老师也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
比如:让学生看图,然后说说自己看到,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词语比较美。
二、运用优美的课件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
朱老师的多媒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看到了精美的课件后,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而且,课件的出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到了小路的变化。
三、教师在课堂上了用演一演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低段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能激趣学生。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通用6篇)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篇1听课地点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班级三(2)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鸟鲜艳腹部赤褐色衬衫灵活疾飞等待小泡锐利饲养逮住希望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篇210月24日至25日,我们育人小学一行12人参加教育协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学咨询部组织的《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观摩活动,感触颇深。
一、景仰之情听课时,顺口而出两个字——“大师”,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师”之所以为“师”,在于他们的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之中,他们永不停歇,将教育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试想,孙双金教师对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彻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让我们跟着先沾了沾仙气,而后,又去体味人间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独……)。
坐车很累,可坐在这样的课堂上丝毫也感觉不到疲惫,只是拼命地睁大眼睛,努力地聆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巧妙的过渡,精彩的点评,在他们的教案空白处,密密麻麻地记着,有时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写了!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这些老师的课,能很快地引人入胜,让我们跟着学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首先,他们都是语言素养很高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为了一堂课,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课堂中得心应手,妙语佳句信手拈来!其次,他们对于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从文本中读出画面,悟出诗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么有滋有味!他们研究,他们探索,他们思考,才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享受!那样美妙,那样诗情画意!二、把握好“度”25日下午,听了崔峦先生的专家报告《提高实效性——语文教学的不断追求》,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崔峦先生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了要求,指出了问题与原因,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优秀4篇】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优秀4篇】语文评课稿篇一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主要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那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构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前谈话中,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爸爸、妈妈在厨房间烧饭、烧菜的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时”的意思。
让学生明白我能够在用电饭锅烧饭的同时他们还能够做好多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时”能够提高效率。
透过沏茶的方案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们身边。
对烙饼问题。
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
讲清合作讨论的要求,进而学生展开讨论,构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到达方案的优化。
之后,老师打破课本常规,不是先求1张,2张,3张,这样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张之后,之后求的4张、6张、8张、10张……双数的张数,再求的3张。
3张在那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之后求5张、7张、……这些单数的饼数的时间。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二、合作式的学习韵味很浓,到达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透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透过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说一说,摆一摆中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精神启迪。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8篇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8篇篇一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
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
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
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
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
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3、学习第三段4、学习第四段(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五)说板书设计五彩缤纷丰收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钥匙)传递信息欢乐(六)听课评析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篇二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二、自学生字新词⑴读准生字的读音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状况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下册语文听课记录下册语文听课记录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下册语文听课记录,欢迎大家阅读。
下册语文听课记录1一、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1、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小标题第一位写:红霞慢慢扩大亮光天边红霞慢大亮天边第2段云堆光线海水天上一片灿烂云光水天一灿烂第3段第二位写:负着重荷冲破云霞夺目光彩负荷破云夺光彩第4段放射光芒镶金边放射光芒镶金边第5段学生齐读生字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早起?四周清静说明什么?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一)、第二自然段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天是什么颜色?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又有什么变化?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2、引导理解: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生甲:“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我想: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葡萄沟》听课笔记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
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
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
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
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
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个维度的目标互相渗透。
其中:深深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任何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我觉得其达成策略应该是朗读加感悟;手段是设计情景、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词句。
第三条中的“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在第一段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
而且其教学策略窦老师也已经在目标中说的非常明白。
角色朗读、采访、节目表演、导游教师都可以大胆一用。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
并用姓说一句话。
(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
(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
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
(2生)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
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
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
(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
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
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
(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
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
请生读相关语句。
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
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
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
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
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
生:因为风来了。
生:因为要下雨了。
师:还从哪几个地方看出雷雨快要来了,还有吗?
生:第1小节。
师:还有哪里?
师:除了蜘蛛雷雨前从树上逃下来,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蝉不叫了。
师:这是因为什么?
生1:害怕。
生2:冻死了。
师:现在又不是冬天,蝉怎么会冻死了呢?
【评:这里学生说“冻死了”,若老师仍然像前面学生说“夜雨”时那样,多问一个为什么,可能仍然会生成一个亮点。
老师有老师的理由,但学生也有学生自己的想法。
老师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生:叶子不动了。
生: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师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板书设计:
雷雨
乌云;;压下来
叶子不动;;蝉不叫
蜘蛛;;逃走了
树枝;;;;乱摆
电闪;;;;雷鸣
【总评:1、教学目标还欠清晰明确,实事求是。
2、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开课、结课、过渡、评价等语言,教师在课前都应好好准备,好好组织,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3、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应突出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