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生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做的一项小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并用文字清晰地记录下来。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二) 初步理解
1. 教师解释“实验”的含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 实验指导
1. 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验项目(如:制作火山喷发模型),演示实验步
骤,讲解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 写作指导
1. 教师示范如何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经历,写出实验报告。
(五) 交流分享
1.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 总结全文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写作的要求。
(七)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在家尝试做一个小实验,写下实验报告。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描述自己在科学探究中的发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实验内容: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简单科学实验,如水的表面张力、植物的生长等。
2. 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3. 实验总结: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如何记录和描述实验结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滴管、显微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实验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实验总结: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5. 小组讨论: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全班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实验名称:我做了一项小实验2.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3. 实验步骤:观察、记录、总结、讨论4.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还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在读引文中发现写植物的一般方法,主动思考怎么写效果会更好。
2.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及其生长过程,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
3. 培养学生根据自己需要,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 练习抓住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并按一定的顺序写。
5. 描写植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或衬托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语句要通顺、连贯。
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设计意图: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一、培育思维1.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设计意图: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3.首先先看老师做,然后再分组做。
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
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设计意图: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
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描写观众的词语: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一眨不眨伸长脖子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研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步骤与基本概念的演示。
2. 实验材料:- 2个玻璃杯- 1块小纸片- 干净的饮用水- 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科学实验概念和步骤。
2. 实验演示(10分钟)主要内容:- 将两个玻璃杯分别装满同样量的饮用水。
- 将一小块纸片放在其中的一个玻璃杯里。
- 向两个玻璃杯中加入相同的盐量,并观察现象。
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3. 小组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老师可巡视指导,并适时给予帮助。
4. 实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加盐后,纸片会浮起来?- 这个实验有什么启示和意义?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日常生活现象,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理解,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实验过程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老师要提前检查实验材料的使用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
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如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描述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这个操作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尤为重要。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评价环节,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我们验证想法、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光的传播原理,以及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实验步骤的准确性和观察记录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如数据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交流、互助,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实验步骤的准确性:学生需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确保实验过程严谨、有序。
-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现象、数据等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习作提供素材。
-科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在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时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浅显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光线的传播路径,教师需提供图示和模型辅助学生理解,并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一过程逻辑清晰地表达在习作中。同时,教师还需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验分析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2023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一篇关于小实验的习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实验主题:选择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表面张力”、“植物的生长”等。
2. 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果。
3. 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果。
2. 难点:如何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水、植物、容器等。
2. 学具: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1. 实验导入:介绍实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可能结果。
2. 实验进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
3. 实验总结: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4.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1. 实验主题:突出实验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过程:详细记录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方便学生回顾和写作。
3. 实验结果:强调实验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完成一篇实验报告。
2. 实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分享给同学,互相学习和交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第1篇】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策略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教学准备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板块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根小牙签在水里旅行。
这时,前方掉入一块方糖,牙签旅行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若是丢入一块肥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
(板书:一项小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取一块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牙签是否会向方糖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换一盆水,取一块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再观察牙签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3.有序引导学生说实验过程。
(1)说实验名称及做实验的原因。
(2)说实验的过程:准备—开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精选]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165f6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f.png)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精选]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或气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气压与水的沸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
1. 水杯
2. 水壶
3. 钢筋
4. 温度计
5. 手套
三、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先将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静置一会儿,记下水的温度。
3. 取出温度计,用电热水壶将水加热,直至水开始沸腾。
4. 用钢筋将一块棉纱粘上,稍稍浸入沸腾的水中,等到棉纱上的水滴煮干后,用一根打火机将棉纱点燃。
5. 观察棉纱燃烧时的火苗高度和颜色,记录下此时水的温度。
6. 同样的方法,将水烧沸时的水温记录下来。
7. 将记录下的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
8.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发现,水的沸腾温度和气压有关系。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实验发现,当海拔升高时,气压降低,水的沸腾温度也会降低。
反之,当海拔下降或气压增大时,水的沸腾温度会升高。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的沸腾过程,以及沸腾温度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次实验也让学生们了解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强了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最后,我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加精彩的实验和探究,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探索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图表回忆做实验的情景,将图表填写完整。
2.能够流畅地介绍自己做实验的情景。
3.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4.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重点】
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教学难点】
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准备】
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设计意图: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
二、培育思维
1.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设计意图: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
3.首先先看老师做,然后再分组做。
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
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
(设计意图: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
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
(过程同上) 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手舞足蹈一眨不眨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
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
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
三、命题(2分钟)
四、习作(25分钟)
要求:
1.不会写的字先写拼音,等全部写完作文后再查字典写上字。
2.口不出声、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五、讨论修改: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六、评议
七、批改(结合语文园地的修改符号)
内容:
1.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语病
2.实验过程是否具体
方法:
把好词好句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不明白或好建议当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
步骤:
1.边读边改自己写的作文。
2.和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找组外的同学修改。
八、反馈(2分钟)
我的收获是﹍﹍﹍﹍﹍﹍﹍﹍﹍﹍﹍﹍﹍﹍﹍﹍﹍。
九、小结(1分钟)
师:我们刚才是把做实验的具体过程写了下来,这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
不但要讲清楚,还应把语句说得生动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