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读书报告
2024重庆大学超瞬态装置实验室劳务派遣员工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4重庆大学超瞬态装置实验室劳务派遣员工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1月18日,《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
2021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首位的城市是()。
A.上海B.广州C.深圳D.北京【答案】:D2.2022年4月13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A.300公里B.500公里C.200公里D.100公里【答案】:D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属于()的经典。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答案】:B4.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 16C.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D.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答案】:B5.英国文艺复兴的先驱作家乔叟的代表作是:A.《力士参孙》B.《坎特伯雷故事集》C.《失乐园》D.《十日谈》【答案】:B6.关于文学作品,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于连—《红与黑》—大仲马B.《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C.《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国D.泼留希金—《复活》—果戈理【答案】:B7.高房价、高医药费会打乱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由于远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风险。
这种状况()。
A.将增加银行储蓄,促进金融业发展B.将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C.是居民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表现D.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生产发展【答案】:D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是()。
A.交易成本B.偏好不合理C.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D.不完全竞争【答案】:C9.当有人触电或电气设备着火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立即用身边的剪刀将电线剪断2/ 16B.立即将触电人拉开C.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电线挑开,再进行抢救D.电气设备着火时,立即用水将火扑灭【答案】:C10.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A.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B.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C.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D.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答案】:D11.下列战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知识类的书籍推荐最新

知识类的书籍推荐最新知识类的书籍推荐1:《书读完了》作者:金克木内容简介: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
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
本书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读者心声: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书指南。
和很多的事情一样,读书也是需要经验的。
金老先生的读书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以前总觉得书读不完,有一天我也能把书读完吧。
2:《上帝掷骰子吗》作者:曹天元内容简介:《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
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
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读者心声:真是佩服,一个理科生能把这么枯燥的东西写得这么传奇和生动,连我这等物理学渣都看得津津有味。
书里的各种学术八卦也是一大亮点。
3:《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内容简介:《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
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
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城市与城市》读后感

《城市与城市》读后感《城市与城市》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作者对城市发展的深入探讨,让我对城市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城市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我对城市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城市的发展与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指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综合体现。
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特色。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和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分配不公,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阅读《城市与城市》,我意识到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城市不仅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地方,更是一个文明的交汇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我们应该珍惜城市这个宝贵的资源,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城市与城市》,我对城市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范文(四篇)第一篇: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关于《江村经济》一书的意义,也许对于我们90后的一代来说,就是丰富了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历史的了解。
尤其是对我这样的文科生来说,在历史课上所了解的只是被教科书美化过的一部分,真正的历史事实我们知道的少的可怜。
而它其中所讲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也算是贴近我们的生活。
乡村经济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以男性传承,女性的地位低到尘埃。
而本书详细的写出来了当时的状况。
在开弦弓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里,封闭,自给自足,延续着以父系为主的家族传承制度。
我一直都觉得男女应该被平等对待,甚至于女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因为正是有这样一个群体,人类才得以延续下去。
可是,本书中写道:土地有限需要进行人口控制,这使杀害女婴变得更为经常。
而妇女只有在生下男婴后,地位才会得到确认,以及女儿没有资格继承父母的家产等等。
看完之后,回想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女性的地位总是那么低。
从西周延续的长子继承制,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我们从未重视过妇女的权利。
至于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婚姻只是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话语,有时就像官场上被屠杀或交换的商品。
已婚女儿泼的水,母亲的家人不能回去,没有继承权,没有权利为父母服务,丈夫的家人不把她当作自己的家人,甚至他们甚至没有办法为自己找到解脱,只能离婚。
这种情况直到民国才得到缓解,但也只是轻微缓解。
到目前为止,虽然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反过来又问,这真的做到了吗?从以下例子来看:不允许检查胎儿的性别不是为了防止女婴死亡吗?为什么二胎政策是生女生才能生二胎,男生不能生二胎?光是女儿不好吗?男女性别比失调不也是这些原因造成的吗?我以前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
为什么像李宇春这样的中性女孩受欢迎本质上是对男人的尊重。
也许我这么说似乎有点极端,毕竟,我也是一个女孩。
当我看到女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会感到共鸣。
然而,女性被不公平对待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9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 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 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
1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22
2、世界各国设立城市的标准
从人口规模入手: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密 度的地方界定为城市 就职能而言:一个地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 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称为城市 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城市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 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 联合国人口组织 对世界40个主要国 家城市设置标准的 调查统计 联合国建议指标: 2万人
学习要求与方法
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参考书目
[英] P.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美] 刘易斯· 芒福德著, 倪文产, 宋俊岭, 译.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 前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美] 伊利尔· 沙里宁, 著, 顾启源, 译. 城市: 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美] 利维, 著, 张景秋, 等译.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美] J. L.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倪文彦, 校. 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美] 凯文· 林奇, 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 社, 2001. [英] P.霍尔, 著,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世界大城市.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1982. [英] W.鲍尔, 倪文彦, 译. 城市的发展过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2. [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 E, 金经元, 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0. McLoughlin, J. B著, 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城市规划相关书籍

城市规划相关书籍及期刊期刊:城市规划、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书籍:1. 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4. 约翰•M•利维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7. 沈玉麟编.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8. 张京祥编.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9. 邹德慈主编.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91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2. 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4. 张钦楠.阅读城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5. 郑也夫编.城市社会学.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6. 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7. 方创林. 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制科学出版社18. 王军. 十年三联出版社19. 王军. 采访本上的城市三联出版社20. 王军. 城记三联出版社21.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2. 宅形与文化23. 隈研吾反造型与自然接触的建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4.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5. 规划实践技能训练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6. 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7. 亢亮. 风水与城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8. 格哈德.库德斯城市结构与城市造型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9. 格哈德.库德斯城市形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0.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1. 王兴中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科学出版社32. 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33. 冯建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科学出版社34. 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科学出版社35.城市地价评估理论探索与实践科学出版社36. 环境心理学建筑工业出版社37. 国外乡村设计建筑工业出版社38.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9. 从色彩到空间——街道色彩规划苟爱萍东南大学出版社40.罗哲文. 失去的建筑.中国建筑出版社41. 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2.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3. 城市设计方法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国家公园游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5. 张鸿雁. 都市角落与记忆社会更替视角. 东南大学出版社46. 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工业出版社47. 樊杰.交通经济带. 科学出版社48.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49.汉宝德.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50. 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译林出版社51.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0052.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3. 俞孔坚,刘向军,李鸿.田——人民景观叙事南北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4. 俞孔坚,王建,黄国平,土呷,李伟.曼陀罗的世界:乡土景观阅读与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5.俞孔坚,石颖,Mary Pudua.人民广场——都江堰广场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6. 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7. 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中国旅游出版社58.周一星自选集城市地理求索商务印书馆59.约翰•0•西门兹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0.蔡昉等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1.方创琳.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商务印书馆62.方创琳.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商务印书馆63.刘卫东樊杰周成虎金凤君陆大道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64.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科学出版社65.段汉明.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科学出版社66.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科学出版社67.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科学出版社68.吴良镛.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69.樊杰.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科学出版社70.曼纽尔•.卡斯泰尔著,崔保国等译.信息化城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1 .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久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2. 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73. G•阿尔伯斯著,吴唯佳译.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4. 尼格尔•泰勒著,李白玉,陈贞译.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5. 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6 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城市经济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77. 保罗•贝尔琴等著,刘书翰等译.全球视角中的城市经济.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8. 胡序威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9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80 吴良镛.人居环境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2. 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3.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84.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5 毛寿龙.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6 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7. 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8 R. 科斯,A. 阿尔钦,D. 诺斯等.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89 . 道格拉斯•C•诺斯著,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0 阿马蒂亚•森著,任赜等译.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1. 爱德华•W•苏贾著,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2 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著,曾茂娟,任远译.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3. 迈克尔•麦金尼斯编,毛寿龙,李梅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94 约翰斯顿著,唐晓峰译.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9。
女人必读十本书

女人必读十本书书籍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女人所有魅力的源泉,若想修炼气质美女,不能盲目读书,应有选择性的读书,下面是我看了关于女人内心修炼气质的好书后,精选的气质女人一生中必看必读的10本好书.1.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第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为世界妇女运动树立了一块丰碑。
2。
飘《Gone with the Wind>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最畅销作品.连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了经典之作.美丽勇敢的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流执着的白瑞德,坚强宽容的韩媚兰,儒雅懦弱的卫希礼,萦绕在几代人脑海中,历久弥坚.3.圣经The Bible西方文明奠基于<圣经>,她是西方一切经典的翘楚,林肯说过:圣经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救世主一切的美善,都又此书传给我们.对于气质女人来说,阅读一部经典,就是了解一个世界。
多多阅读有影响的书记,就像对<圣经>的阅读一样,将使气质女人进一步融入世界,成为拥有世界文化思想的现代人.4.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它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与颓废。
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毛泽东称它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5.女人的资本《女人的资本》(2007最新修订版)一经出版,立刻吸引了广大女性读者的眼球,迅速登上各大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再次显示了经典图书的强大力。
2024年《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

2024年《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中世纪的城市》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历史读物,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繁忙而多样化的城市生活图景。
本书在我阅读完毕后,让我对中世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实的事实,将中世纪城市的真实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详细解释了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成长和衰亡过程,并对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比较。
我深深被书中描述的贸易活动、手工业生产和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所震撼。
中世纪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摇篮。
城市中的建筑物、教堂和艺术作品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也了解到,城市对于中世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本书对中世纪城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描述了中世纪城市中不同职业的人群,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人们按照不同的职业和家庭背景组成了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间的互动和竞争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基本格局。
我被书中对商人、手工艺人和农民等不同职业的描述所打动,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和挑战。
这些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世纪城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多元化的社会组织体系。
另外,本书也深入讨论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详细解释了中世纪城市的城墙、街道和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以及政治和法律制度的运作。
我还了解到中世纪城市中的各种娱乐活动和节日庆典,这些活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欢乐和社交的机会。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城市卫生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这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些描写,我深切感受到城市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读完《中世纪的城市》,我对中世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城市的繁荣景象,展示了城市中不同职业和社会群体的生活面貌,探讨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作者的论述中,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0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同样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作者试图证明− 人类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逐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甚至达到了超越神灵的境地。他认为这才分城市最爪要的功能和目的“城市醉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凡陶冶人。”芒福德在阐述城市发展过程中,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的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和发展结合起来,并揭尔了这两方面的联系和影响。他的一些深刻见解尤共集中体现在本书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之中。其中的论述切中时弊,鞭辟入里,促人深思。
了解西方整体的脉络和内在原因的同时,可以比较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城市社会的内在联系,有相似之处,却能体会到巨大的差异,我感叹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史在哪里呢,关键现在的中国城市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历史与现实的断裂,到底中国的真正方向在哪里。
读这本书要好好理解城市的文明性和野蛮性,两者都是城市发展的内别所在。研究西方的文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但是要想了解人类的未来,我们就不得不研究西方以外的文明。这是锲而不舍要搞清楚那些文明发展种种细节的原因,与此同时,老子的思想也是我们长期在研究和体悟的。
即使对某一特定历史文化的研究, 作者也采用一种深入的多层面的分析方法。例如他对古希腊城市文明就详尽描述了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如何以祭神活动为核心, 逐步吸收、积累了外域文化, 发展了建筑、艺术、诗歌、戏剧、体育、卫生、医疗以及哲学、科学事业, 描述了希腊文化的兴衰史。对其鼎盛时代, 他写道“这些人(指苏格拉底、索福克勒斯等) 是新兴的希腊城市的杰出代表和化身,他们智体发达,文武双全。与他们同时产生的,是一大批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这些伟人凭自身的存在体现了城市文化的这次历史性突变,它在不到两个个世纪的短短时间里,在几百万人口之中产生出极丰富的人类天才,烘托出一个极繁荣的文化时代,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任何历史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他也从寄性城市的生活中总结了历史教训“无论从政治学或城市化的角度来看,罗马城都是一次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罗马城市的历史曾不止一次地发出典型的危险警号,警告人们城市生活前进方向不正确哪里人口过度密集,哪里房租陡涨,居住条件恶劣,哪里对边远地区实行单方面的剥削,以至不顾自身现实环境的平衡与和谐一一在这些地方,古罗马的遗风便几乎会自行复活。如今的情况正是这样,大规模的竞技场,高耸的公寓楼,大型比赛、展销和足球赛,国际选美比赛,被广告弄得无所不在的裸体像,经常的性感刺激、酗酒、暴万等等,都是道地的罗马传统。这些东西便是厄运临近的征候。”
他的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一部极其精练的书,虽然它篇幅很厚,但针对如此广泛而深入的方方面面,耗费大量时间对进行大量材料的提炼。历史上的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差距是很大的,虽然今天走到一起了、似乎也看不到具体的差别,很多建筑和历史现象的时间都差不多,但这是表象。深层次的在于社会的文化和历史上发展的各种经验总结,从这个层面来看,两者的差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描述的。
这本书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广博的研究论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大跨度的,且较细致全面。书中不仅详尽叙述了城市不同时期的功能和形式,以及形成不同城市形态的渊源和宗教、经济、社会、政治等致因,还具体介绍和评价了米利、巴洛克、机械式、有机式的城市规划思想和实例。书中引人入胜地追溯了城市和人类文明寂静的过去和动荡多事的当今,又满怀信心地预言了城市和人类文明未来的前景。作者不仅对人类面临的危险发出警告,更能掠过危险看到希望。他坚信人类的创造潜力,坚信新制度的创造能改造城市和文明,同时改造人类自己。
他对西方历代文明兴衰更迭的精采论述, 在读者眼前隐现出一连串沿时间长轴波动发展的正弦波线, 其中每一升降周期代表一代文明, 分别历时几千年或几百年不等新旧两代文明交替时则有一段相叠的时期。作者认为, 当今世界的局面正是这种交替时期的特征. 无论处于早春时期的生态文明或是处于残秋阶段的工业文明, 都不能战胜对手控制全局。
《城市发展史》读书报告
———————————————————————————————— 作者:
———————————————————————————————— 日期: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刘易斯芒福德博士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在著名的名人词典中,他有时被介绍为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有时又是城市规划与社会哲学家。的确,他作为城市理论家,在对历代城市及城市规划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上,在论述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在学术见解上都有其独到性。他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文化更新换代的联系规律。
看完书对我影响很大,无论从思想认识还是学术写作文笔的方法。刘易斯·芒福德就是这种完美的典范,全面深入浅出论理、细腻而不奢华的文彩、强烈而不偏激的现实观点、说事说理而不光是讲历史,曾经还获得写作文学奖。巨人毕竟不是我们有资格评价的,只是与一般的史书有很大的区别,挖掘了许多内在的社会脉络和逻辑关系,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证,不是仅仅的说现象,是细心的一步步拨开事物直至本质完全暴露的一目了然,如砖般厚重的书读完后的感觉是脉络清晰,理解了一种广泛适用的方法,一种基本的模式,一种贯穿于西方社会的普遍规律,最后看完,觉得很条理有内在的主线,完全不象编年史那么繁杂。
许多人认为芒福德是有机规划和人文主义规划思想的大师。他在本书中系统总结了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对中世纪城市规划极为赞赏,对报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评价极高。对于未米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芒福德提出的总结是把它们向有机状态进行改造,具体任务包括1.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来开发人类智慧多层面的潜在能力2.重新振兴家庭、邻里、小城镇、农业区和小城市3.以沿河流域地区作为规划分析的主要单元,在此地区生态极限以内建立若干独立自存又相互联系的、密度适中的社区,使其构成网络结构体系4.把符合人类尺度的花园城市作为新发展地区的中心5.创立一种平衡的经济模式6.复兴城市和地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建成优良传统观念和生活理想的主要载体7.更新技术,大力推广新巧、小型、符合人性原则和生态原则的新技术。他还论述了与这种物质载体相配套的政治秩序和行政组织,并将这一切的综合称为区域性城市。这就是他关于生态文化的一些主要构想,也是生态文化在城市规划上的一些具体表现。